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zwgws (dawu), 信区: Green
标 题: 闲话中国“歼八”战斗机(1)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Mar 12 20:40:01 2002) , 转信
闲话中国“歼八”战斗机(1)
2002-03-11 10:56:06 方方的航空小筑
作者:方方(本站专栏作者)
注: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平面媒体转载需先征得作者同意,谢谢!
歼-8Ⅱ已经成为中国军坛上一个长盛不衰的话题。风云在《航空史研究》和《战场
》上发表的歼-8Ⅱ系列文章也将其里里外外分析了个淋漓尽致。这里笔者就不再作蛇足
之举,只说说歼-8系列,这种中国航空史上地位非常特殊的战机。(文中所言,系笔者
根据公开资料得出的个人看法,可能有不实之处,尚乞见谅!)
◆“血统”问题
歼-8的气动布局和米高扬的试验机E-152A“海豹鳍”非常相似。于是西方某
些想象力丰富的“观察家”就认为,歼-8必然在E-152A基础上研制的。时至今日
,一个英文网站的资料仍然声称,中国在五十年代末得到了E-152A的有限资料,并
进一步发展出歼-8。开玩笑?五十年代末老毛子连米格-21都不让我们知道(许可生
产协议是在一九六一年签订的),上哪儿找这“海豹鳍”去?而且从设计细节看,二者也
有很大差别——歼-8进气调节采用激波锥无级调节形式,E-152A则是激波锥固定
、通过进气唇口前后移动来进行调节。闲话少说,笔者所了解的中方资料无一指出歼-8
和E-152A有任何联系。如有同好有证据支持相反观点,请即指正。
◆歼-8简史
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一年,我国自行研制高性能歼击机(即东风-107和东风-1
13)的尝试失败,让热情高涨得几乎盲目的中国航空工业界冷静了下来。分析表明,东
风系列研制失败并非偶然,而是我们自己的基础没打牢(准确地说应该是“一穷二白”)
:一是尚未建立专业配套的科研设计机构和科研试验条件;二是设计队伍本身缺乏足够的
经验和必要的设计储备。
因此,在五十年代后期建设跨、超音速风洞和飞行研究所的基础上,一九六一年又组
建了航空研究院,陆续建立了一批专业设计研究所,专门进行飞机、发动机、仪表、电器
、附件、武器的设计研究;还建立了一批科学研究所,从事空气动力、结构强度、救生、
光学机械、自动控制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另一方面,努力提高设计队伍的技术素质,其重
点就是组织对米格-21的“技术摸透”工作:首先是根据仿制需要,摸清主要的生产技
术问题,包括技术关键和材料;其次是给合仿制,通过必要的试验研究,摸透其设计思想
、设计方法和技术特点。不仅做到“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在此基础上,中国航空工业界再次准备试制高空高速歼击机。一九六四年五月,航空
研究院提出要在米格-21基础上研制性能更好的歼击机。同年十月,开始进行方案论证
。当时明确提出歼-8的作战对象就是美国空军的B-58超音速轰炸机和F-105战
斗轰炸机。601所拿出了两种方案,一种是新研制的单发鸭式战斗机(后来发展成我们
现在熟知的歼-9),另一种是将米格-21放大的双发改型。从稳妥可靠的原则出发,
会议决定采用第二种方案。一九六五年五月十七日,罗瑞卿总长批准新歼的战技指标和研
制任务,并正式命名为歼-8。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61]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85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