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upolev (逆火), 信区: Green
标  题: 连载:J-8系列飞机的发展(1964~2004)第五集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Wed Apr 27 12:45:41 2005)

早期J-8II的座舱设计(略)


一代综合航空电子系统的试验和应用:
为解决传统航空电子系统体积与重量大,驾驶员负担重,可靠性及电子兼容性差等问题,
提高载机的总体作战性能,改变我国机载设备落后面貌,由上海航空电子研究所抓总,联
合苏州长风机械厂、洛阳火控系统研究所等兄弟厂从1979年起,开始第一代航空电子综合
技术的跟踪研究,经过近10年的努力,突破了GJB289多路传输数据总线、系统软件、控制
显示和机载计算机等技术,并通过了J-8II验证机系统的验证试验。1989年初正式立项873
航空电子综合系统的研制。

该系统是我国第一代航空电子综合系统基本型。关键技术相当于F15、F16,系统采用集中
控制、显示管理的结构,以数据总线等核心技术为基础,将国内自行研制的综合脉多雷达
、综合显控系统、外挂管理系统、任务计算机、大气数据计算机、综合导航系统和机电设
备综合监控系统综合起来,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于1989年3月起步研制,1990年完成原理样
机系统地面试验。1993年底结束了37个起落的科研试飞,验证了系统结构和关键技术的可
行性和实用性,为项目研制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二代航空电子系统的技术发展: 
“八五”末启动的“973”工程,是以第四代战斗机为主要背景,兼顾现有飞机改进、改型
的需要,在突破关键技术基础上综合成一套可扩展可裁减的新一代航空电子综合系统结构
原理样机,它是我国跟踪国外最新技术并结合我国国情的新一代航空电子综合技术。由上
海航空电子研究所联合各有关兄弟厂所自主开发的我国新一代航空电子综合系统,经“九
五”期间攻关已完成973工程原理样机研制。

873和973成果的应用和验证: 
873航空电子综合系统已经应用在了J-8C,J-10等型号的综合火控系统中。
873、973工程,使我国航空电子综合技术研究取得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经过大量的地面
试验和试飞实践表明,相当于国外第一代航空电子综合系统的总体设计、综合仿真及核心
分系统等关键技术已经突破,实现了航空电子系统的任务综合,达到国际80年代末的先进
水平,并在工程中得到实际应用。


火力控制系统:J-8系列飞机的研制时间跨度大,火力控制系统也随飞机型号的改进而不断
的进行发展。J-8的瞄准系统采用了和J-8配套研制的射瞄-8光学射击瞄准具,射瞄-8光学
射击瞄准具采用了半浮计算陀螺和模拟式计算机技术,射瞄-8光学射击瞄准具在1976年设
计定型后不久,又采用半浮速率陀螺取代半浮计算陀螺,近一步改进了瞄准器显示信号,
设计出了射瞄-8甲光学射击瞄准具,射瞄-8甲作为J-8白天型和全天候型的配套武器系统在
1982年1月定型。射瞄-8甲光学射击瞄准具是我国第一种采用速率陀螺作为歼击机测量装置
的瞄准系统。J-8II设计中采用了和大气数据计算机交联的平视显示器来代替J-8使用的射
瞄-8甲光学瞄准具。由于平视显示器定型时间落后于飞机的定型时间,在早期生产的J-8I
I飞机上仍然使用光学瞄准具。

火控雷达是现代作战飞机电子系统的核心,在60年代由于受技术和基础工业水平落后的限
制,我国雷达技术水平长期徘徊不前。采用单脉冲体制的SL-4、JL-7雷达完成的时间都在
80年代,雷达技术落后严重的限制了空军战斗机部队的战斗力。我国在机载雷达技术方面
因为长期与国外隔绝,技术发展没有赶上国际发展的趋势。J-8I的SL-4雷达技术与MIG-21
后期型采用的雷达类似,而J-8II原型的SL-5雷达在技术水平上仅与F-4和MIG-23上使用的
雷达相当。在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雷达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达到25年,而且在
人机工程和使用操纵上也有很大的差距,J-8II早期使用……战要求。
J-8白天型机采用的是由782厂研制的226型测距雷达,226型测距雷达具有抗同频异步干扰
和距离拖曳欺骗干扰的能力,改进型226乙雷达还采用了电控频率捷变和数字处理技术,进
一步提高了抗电子干扰的能力,但是由于没有全天候作战能力,所以最终在J-8I上被SL-4
雷达所取代。

J-8使用的SL-4雷达是我国自行设计的第1种机载火力控制雷达,采用单脉冲体制,液压驱
动和实现了晶体管化。SL-4在1971年装机试飞后发现存在很多的技术问题,从1971年到19
81年,机载雷达研究所(607)和四川机载雷达厂(长虹)进行了大量的改进和试验工作,
由于研制时间拖的过长,没有完成装备J-8机的研制计划。直到1981年开始,才配装J-8I的
原型机进行科研试飞,直到SL-4在1984年定型后,J-8才真正的成为具有全天候作战能力的
战斗机。

为J-8II配套研制的是……多功能火控雷达,SL-5采用了……自检技术。可以进行拦射攻击
,配合雷达制导导弹具有超视距作战能力,并且具有有限……雷达设计和定型时间过长,
在设计完成后已经不能满足空军战斗机在现代战争中对空作战的需要,不得不紧接着开始
进行替代用的PD雷达设计。

由单脉冲到PD的跨越
早期的J-8II使用的是单脉冲+连续波体制的SL-5(208)雷达。80年代中期,美国在J-8II改
造谈判时一再声称,PD技术是高难度的尖端技术,是敏感技术,不会轻易给别人。在为J-
8II改造火控系统时,对于加装的PD雷达的情况仍对我们严格保密,只给我们看模型,而且
在89年的政治风波后,美方单方面撕毁了合同,对我们实行了制裁,称即使是每台以一千
万美元的价格也不卖。在引进技术的路走不通的情况下,我们只得坚持走自己的道路,搞
自己的争气雷达。
早在70年代,根据国防建设的需要,国内就已经开始预研PD雷达的一些关键技术,在深入
研究了PD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国情的PD火控雷达研制途径:先开展研制中、低脉冲重
复频率(PRF)的火控雷达,同时开展双模栅控行波管的研制,在掌握PD体制后再研制高、
中、低PRF火控雷达的两步走的方针。80年代中期,几个所分别开始研制机载脉冲多普勒(
PD)火控雷达体制样机,并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装机试飞。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自行
研制的1471和JL-10甲 PD雷达攻克了种种难关研制成功,打破了国外对我们的技术封锁。
1471改进型1492雷达最终装备在了J-8H上。

超越高峰(略)

电子对抗系统:J-8白天型机电子对抗能力不足,只有简单的3公分机尾告警器,可以对后
半球雷达信号进行告警。在1981年为J-8I配套研制了机载全向雷达告警接收机,提高了工
作频率范围和辐射源识别能力。

J-8II在设计中根据发生过的多次局部战争中战斗机的作战经验,强调了电子对抗能力和飞
机在高危险作战环境下的生存能力。采用了新研制的由计算机控制的数字化机载全向雷达
告警接收机。可以同时对多个雷达信号进行探测和识别,并可以排列威胁等级。具有重编
程和存储、再现功能,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并可适应电磁环境变化。J-8II上与雷达告警接收
机配合使用的还包括布置在进气道下表面的消极干扰弹投放器与主动电子对抗系统,J-8I
I的主动电子对抗系统采用……工作体制,具有……双重功能。整套设备体积小、重量轻,
可安装在机身内部,满足了歼击机在现代战争条件下对雷达电子对抗系统的需求。

装备在新一代产品上的……(略)

导航系统:导航定位设备是飞机在飞行中确定位置的导航系统,是执行作战任务和在训练
中确定飞机位置的重要装置。J-8的导航系统比较简单,航向姿态系统系统是与模拟式大气
数据系统配合使用的航道罗盘和指引地平仪,这套系统技术水平落后,故障率高,J-8I型
机和J-8侦察型都曾经因为罗盘失灵而出现迷航造成过飞机损失。为了满足新一代飞机导航
系统的要求,在J-8II上安装了自动控制研究所研制的563式挠式惯性导航系统,1986年开
发完成的563惯性导航系统是我国实用化的第一代通用挠式惯性导航系统,563的研制成功
,使我国在导航系统技术上达到了国际70年代早期的技术水平。使J-8II飞机的导航定位性
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从563到573
虽然563的研制成功打破了西方国家多年来在这一关键领域对我国的技术封锁,为国家填补
了空白,满足了部队的急需,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563惯导系统属于低精度平台式惯导
系统,不能更好的满足新一代战机的导航要求,所以研制新一代的导航系统势在必行。19
89年夏之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受阻,此时,由国家计委、总参谋部、国防科工委牵头,
联合主持家专项研制任务573惯导系统的立项,要求573在功能、性能(精度、对准时间)
、体积和重量上要比563系列惯导系统有更好的表现。因为同属于挠性陀螺平台式惯导系统
,所以573系列惯导系统的原理与563系列惯导系统的原理完全相同,组成也基本一样。这
也加快了573的研制进程。经过十年研制、试飞,573基本型于99年8月设计定型,其主要战
技指标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目前,经过改进后的573系列产品已经装备了我国数
个重点型号,有效地提高它们的武器投放和攻击的精度。

武器系统:航空机载武器系统一直是我国战斗机发展中的弱点,在J-8发展过程中,机载武
器系统一直没有跟上飞机发展的速度。J-8原始设计中准备采用的是新设计的30MM单管转膛
速射炮,设计中的转膛速射炮射击速度可达到1500~1600发/分,但是由于经验不足和基础
设计思想的错误,新航炮在试验中长期无法达到技术要求,不得不使用旧式的30-1型30MM
单管代替炮,射击速度下降到800~850发/分。直到J-8I开始采用根据苏联航炮仿制改进的
23-3式双管23MM炮,火力性能才达到基本要求。

现代飞机作战中导弹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我国空空导弹是从引进苏联K-5(PL-1)和K-1
3(PL-2)技术开始发展起来的。仿制的PL-1导弹性能差,射程小,无法应用J-8飞机上。
而只具有尾后射击能力的PL-2导弹的发展很慢,导弹的机动性和抗干扰性能都很差,不具
备格斗空战的能力。改进导引系统的PL-2B到1981年9月才完成定型,而且性能也只达到美
国越战初期的AIM-9系列导弹的技术水平。在1965年开始为J-8配套研制的PL-3号导弹提高
了导引头性能和导弹射程,是一种具有一定格斗作战能力的新型导弹,在1979年由J-8挂载
空射成功,1980年4月设计定型,PL-3在性能上比PL-2有所提高,但是也不能满足80年代的
作战要求。继PL-2后投入使用的第2代红外导弹是PL-5B,PL-5B也是在60年代开始研制的,
到1986年才完成定型工作,即使是PL-5B也只是具有尾追攻击的能力。直到80年代前期从国
外引进具有全向格斗空战能力的“蛇”-3导弹技术后,生产的PL-8型导弹才使J-8系列飞机
具有能够和国外先进导弹性能接近的近距离作战导弹武器系统。

雷达制导导弹是作战飞机进行迎头拦截和全天候作战的主要武器系统,在J-8研制开始后不
久的1966年,就展开了配套使用的雷达制导PL-4导弹的研制,PL-4导弹也因为技术条件的
限制长期无法完成,直到1984年才完成首批样弹的生产。PL-4气动外形类似美国AIM-7E空
空导弹,综合作战技术水平只接近AIM-7E2,而且还有很多技术问题没有解决。PL-4的研制
拖延到1985年时,因为战术和技术性能落后过多,已经无法满足J-8I系列战斗机的作战要
求,而被迫下马停研。原计划通过“和平典范”项目来引进美国的AIM-7F也在1989年后停
止。造成J-8系列飞机长期没有中距离雷达弹可以使用,直到1995年在解决了一系列雷达和
导弹的问题后,J-8才具有一定的拦截作战和中距离空战的能力。雷达和武器系统的研制问
题使J-8I飞机,和重要的J-8II飞机形成战斗力的时间向后拖延了6~7年,对空军战斗力的
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一代多型的PL-8(略)
PL-8,PL-8B、PL-8C
两代A弹的应用和发展(略)


内、外结合的新一代格斗精灵(略)
PL-10

 12号工程(略)
八十年代中期,014就开始了有关先进雷达制导空空导弹的技术预研工作,90年代初,开始
与外国合作攻关某些技术,90年代中后期,12号工程正式上马。据说PL-12首次在J-8F上靶
试的时间是2002年,而现在其已经定型。

航空动力系统的发展过程
本段属于荒谈野史,仅供娱乐。。。
针对WP-13推力偏小、寿命短、性能落后等,为了改善飞机的飞行性能,同时又要减少飞机
换发时的改动量,我国提出了再保持与WP-13的空气流量、外廓尺寸、重量和安装节位置等
相同或相近的前提下研制新的涡喷发动机,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昆仑/WP14。14号机从87年
立项上马,到93年首飞,一直拖到01年才定型,可谓步履蹒跚,跌跌撞撞,中途摔了好几
架J-8C,最后还造成了J-8C的下马。
而此时在贵发方面,当然不会原地踏步,他们于90年代初期,联合了几个兄弟单位,共筹
资金,共担风险,对WP-13进行了改进,这就是WP-13B。因为是改进型号,所以一切都比较
顺利的就发展出来了,95年底装J-8II试飞,本来这个型号只是贵发自己的私生子,本来就
不指望能被空军看上,所以才装在了J-8IIM上亮相珠海。
谁人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夕旦福,在WP-14遇到困难停滞不前,随时有下马危险的时候
,空军对改进现役发动机的需求又越来越迫切,好几个重点型号等着上新发动机,怎么办
?眼光投向了贵发的私生子WP-13B,而WP-13B也自己争气,表现没让空军失望,一举转正
为重点型号,而且还获得了进一步改进的机会。但就在贵发以为胜券在握的时候,13B又发
生了严重的质量问题,而且是成批出现问题,使得空军大发雷霆,而WP-14却挺过来了,在
01年底实现了设计定型。这下两家新一轮的竞争又开始了,不过个人还是看好13B。
材料和结构设计:
复合材料(略)

钛合金(略)
J-8系列飞机在空、海军使用中的经验和教训:(略)
J-8各型号的地位和战术应用(略)

J-8系列飞机的意义和发展

J-8飞机是从1964年开始进行研制的我国第1种现代化歼击机,J-8的发展是我国航空工业依
靠自己的力量改善空军武器装备的最初的尝试,也是在1989年前最成功的尝试。在上世纪
50~60年代,中国的航空工业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和发展了起来,使中国迅速进入的世界上
能够生产先进作战飞机的国家的行列。但是在苏联帮助下建立起来的航空工业并不完善,
苏联只教会了我们“仿制”,并没有让我们真正掌握“研制”的能力。所以在苏联停止援
助和撤走专家后,在1961年到1976年间的15年里,当国外军事航空技术出现了迅速的发展
。在美、苏等国的航空技术飞速发展的时候,尤其是通过越南和中东战争取得的实战经验
,使战斗机的发展已经由第二代提高到第三代的时候,我国航空工业却长期处于政治运动
的破坏和薄弱的科研生产能力限制下,整体航空技术的发展十分缓慢,连1961年引进MIG-
21都没有真正的吃透用好。

在中苏关系破裂后,国外对我国全面的技术封锁使我国无法与国外进行航空技术交流与合
作,无法通过吸收国外先进航空生产和使用的经验来提高国内飞机的设计水平。而苏联在
1961年提供的MIG-21F13飞机是MIG-21系列的最初期型,无论是在飞机和发动机上都很不成
熟,在设计上也不完善,国外装备的MIG-21F13型很早既被淘汰。我国在吃透MIG-21技术的
同时提出发展J-8飞机是个十分重要的决定,对中国航空工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J-8研
制的开展首先是保持住了航空科研生产体系的基础,J-8飞机研制的过程正是航空工业不断
学习和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通过对J-8飞机的研制使我国航空科技工作者实际走过了现代
化战斗机的整个发展过程。通过J-8飞机的设计、试飞和改进,锻炼了技术人员,积累了飞
机设计和制造的经验,走出了战斗机研制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其次是使空军提
高了装备技术水平,虽然J-8在定型的时候已经远远的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但是在1980年
的时候,在中国空军还是以J-6为主要作战飞机的情况下,J-8作为我国空军装备的第一种
作战性能相对全面的二代战斗机,缩短了与国外的差距。而且J-8系列飞机的发展潜力很大
,尤其是J-8II飞机是我国在1992年以前最先进的作战飞机。

航空科研和生产需要循序渐进的发展和长时间的技术积累,中国空军和设计单位清楚的知
道J-8性能上的缺陷,在J-8研制开始后不久就先后开始了J-9、10、11、13的研制,但是这
些型号都因为技术条件和发动机等问题先后下马。在1990年以前,中国战斗机发展计划中
只有J-8系列走过了整个研制过程进入了空军装备体系。J-8系列飞机从1964年开始研制J-
8到J-8II在1988年10月15日正式定型,经历了24年的发展时间。在1964年到1976年的这段
时间,我国航空工业发展受到技术基础薄弱和长期的政治运动的干扰,发展过程十分缓慢
。从1976年到1988年期间,我国摆脱了“突出政治”的极左思想的影响,开始了与国外的
技术和经验交流,对我国航空武器装备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突破了多个长期困扰我
们的技术瓶颈,大量长期停滞的型号在这期间先后完成。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了我国空军的
装备水平和作战能力。从1990年开始到现在,随着国家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
,我国军事航空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而由J-8II发展起来的新一代J-8系列飞机,采用
先进的航空技术进行改进和完善,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先后发展了3个系列的多种先
进型号。

J-8系列飞机的发展是我国航空工业自强不息、努力进取的体现。J-8飞机中最完善的J-8I
I系列飞机,具有相对先进的技术性能和很大的发展潜力,近年来通过采用先进航空技术对
原有机型进行改进,先后发展了……型,使第二代技术的J-8II系列飞机具有了一定的第三
代战斗机的性能水平。J-8系统飞机因为机体空间大,技术性能相对先进,得以在很长时期
里成为我国先进航空技术的验证机,我国发展的多项航空技术都是通过J-8系列飞机进行的
飞行验证,对于航空技术发展十分重要的数字式三轴电传操纵系统、主动雷达制导导弹、
综合航电系统都是由J-8系列飞机试飞完成的。作为科研试飞平台的J-8系列飞机也在我国
第三代先进战斗机的研制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J-8系列飞机上试验和完成的数
字化电传操纵系统、主动控制技术、数字化综合火控系统、先进航空材料和制造技术都已
经应用在J-8新型号和国产第三代先进战斗机的研制和生产中。J-8系列飞机作为我国战斗
机生产中承上启下的一个型号,为我国军事航空技术的发展和空军战斗力的提高做出了很
大的贡献。


本新闻共4页,当前在第4页  1  2  3  4  


来源:鼎盛王朝  XIAOD  编辑




--

 KAKAKAKAK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19.223.235.*]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6.68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