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eise (旅行), 信区: Green
标  题: 最大的飞机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10月20日18:53:42 星期一), 站内信件

    Antonov An-225是飞机制造领域中的“巨无霸”,波音747和美国空军的C-5A
“银河”运输机都无法与之媲美。它能够输送远征军投入战斗,可以承载足够的食
品救援灾区。不过,奇怪的是,最初设计An-225的目的既不是为了战争,也不是为
了人道主义。它孕育于冷战最紧张的年月,最初被设计用作现已不复存在的苏联航
天飞机计划的空中拖车。尽管缺少武器装备,但是北约的军官们还是给它起了一个
带有军事色彩的名字Cossack。而历史则表明,苏联给它起的名字Mriya(乌克兰语
“梦”的意思)更为贴切。

    An-225的设计承载能力为波音747客机的两倍;它庞大的机体足有一个足球场
那么大。它的最大起飞重量为600吨,比满负荷的C-5A重50%。为使这个庞然大物升
上天空,乌克兰的工程师们为它装备了6个ZMKB Progress Lotarev D-18T扇涡轮喷
气发动机,其中每个均能产生23吨的推力。

    在经历了仅仅3年半的开发期之后,Mriya于1988年12月21日开始了它的处女航。
然而事隔不到一年,随着前苏联的解体,An-225的命运也随之发生了转变。

    尽管An-225具有革命性的进步,但它只是衍生而非原创性设计。从本质上讲,
它是Antonov An-124军用运输机的升级版本。工程师们将原机身加长了12.2米,并
为它添加了两个发动机。为了均匀分配飞机满负荷时的载重,工程师们为其配备了
型式不同寻常的32轮起落架。通常,只有飞机的前起落架是可以操纵的。而
An-225安装有20个可操纵的机轮:4个在前起落架上,16个在28轮主起落架的后部。
结果大大提高了飞机的可控性。

    An-225在空中能够灵活自如的飞行应该归功于它标志性的宽型分叉尾翼。尽管
多数An-225都遵循了An-124的设计思路,但是,改造后的尾翼确是它独有的。这一
改造使得飞机在承载大量外部负荷时,仍然保持自身的可操控性。

    An-225首次在国际舞台上亮相就充分体现了它体形庞大这一特点。1989年,它
背部承载着Buran航天飞机标志降落在巴黎航空展上。1988年11月15日,也就是在
参加巴黎航空展的前8个月,Buran这架无人驾驶航天飞机,完成了历史上第一次,
也是唯一的一次绕地球两周的轨道飞行。尽管获得了这一成功,航天飞机计划仍然
由于资金缺乏而搁浅,并于1993年正式终止。没有了使命,An-225就显得多余了。
自此,这个庞然大物就被冷落在靠近乌克兰首都基辅的飞机库外,而它的发动机也
支离破碎了。

    在苏联解体后,Antonov集团收购了An-225,并着手进行商业化运用。An-225
的有效负荷为250吨,可容纳直径10米和全长70米的物体,其背部也可承载负荷。
而且,它的速度和航程也是惊人的:在从纽约到洛杉矶的航段,它能以将近805千
米的时速实现满负荷不间断持续飞行。在这些优势的吸引下,Antonov集团很快与
乌克兰飞机发动机制造商Motor-Sich达成协议,双方共同投资2000万美元对
An-225进行了修缮,并且为其安装了现代化航空设备。

    2002年1月2日,Antonov集团终于如愿以偿。An-225从德国斯图加特起飞,为
美国波斯湾的军事人员送去了216000份餐饭,开启了它商业飞行的第一幕。Air 
Foyle HeavyLift公司则希望能够将An-225投入到他们日常的货运服务当中。另外,
An-225将可能在俄罗斯的太空计划中发挥作用。

    当然,An-225也将面临着空中客车A-380新机型的挑战。计划于2006年升空的
A-380,设计起飞重量为560吨,与An-225相比毫不逊色。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9.18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58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