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中国专家分析美军“高空之眼”与主战坦克(图)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Feb 13 11:31:57 2003) , 转信
http://jczs.sina.com.cn/2003-02-13/107426.html
<img src=http://image2.sina.com.cn/jc/2003-02-13/1_27-1-3-66_2003021382632.jpg>
U—2高空侦察机
<img src=http://image2.sina.com.cn/jc/2003-02-13/1_27-1-26-66_2003021382632.jpg>
M1主战坦克
U—2侦察机
2月10日,伊拉克总统科学顾问萨阿迪宣布,伊已同意联合国核查人员在执行任务中使
用包括U—2侦察机在内的侦察机。
U—2侦察机是由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的高空战略侦察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与苏联,特别是美国与苏联之间的关系急剧冷却。为收集有
关苏联军备情报,美国空军提出建造以先进的喷气发动机为动力的超高侦察机。
1954年4月,美国洛克希德公司向国防部提交了研制高空侦察机的第9732号报告。该报
告提出的侦察机由XF—104的机身和尾翼,加上一副翼展为21.54米、展弦比为10的机翼组
成。发动机为通用电气公司制造的J57(推力为4200公斤),飞行高度为22250米,作战半径
为3200公里,任务载重为270公斤。美国国防部新成立的秘密咨询委员会曾请洛克希德公司
为此进行详细说明。同年12月,美中央情报局接受了这个方案,这就是U—2飞机。随后,
中央情报局与洛克希德公司首先签订了20架的合同。
U—2的l号机于1955年7月29日进行了首次试飞,8月4日进行了正式试飞。为掩人耳目
,美国于1956年5月7日对外宣称U—2是为将来喷气式飞机的研制收集数据的高空研究机。
1956年6月19日,U—2实施了第一次侦察活动。这天因原苏联西部地区天气恶劣,没有侵入
原苏联领空,只对东德、波兰进行了空中侦察,获取情报后返回,第一次间谍侦察飞行取
得成功。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利用U—2侦察机多次执行间谍飞行任务,侦察原苏联和其他
国家的后方纵深目标。由于U—2飞机的飞行高度高达2万米以上,当时的地面高射炮对它根
本奈何不得,而其他战斗机也无法在同一高度飞行,因此该飞机经常深入其他国家领空,
进行间谍活动。1960年5月,一架U—2间谍飞机在斯维尔德洛夫市上空被原苏联火箭击落,
U—2的间谍飞行活动才逐渐中止,后来一度停止生产。
20世纪90年代,美国推出了U—2的新版本———U—2S,其最大的改进在于安装玻璃座
舱、先进的多功能显示器和性能增强的航空电子设备。比起早期的U—2来,新一代的U—2
S飞机发动机马力十分强劲,飞行高度和航程因而大大增加。此外,由于飞机表面涂有吸波
材料,可以更有效地躲避雷达的跟踪。美国军方人士毫不讳言地指出,新一代的U—2S将成
为美国在21世纪的“高空之眼”。
M1主战坦克
目前,美军在海湾地区部署了大量M1主战坦克。M1主战坦克因其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
的上乘表现而名噪一时,并成为上个世纪90年代世界出口量最大的坦克。
M1主战坦克是美国利马坦克工厂20世纪80年代初生产的。该坦克一出世,就以其优良
的性能,特别是一流的防护能力而受到世界各国瞩目。海湾战争后,M1主战坦克的各种性
能又得到进一步的提高。M1A2是M1系列坦克的最新改进型,该型坦克主要在三个方面做了
改进:一是数字化程度更高。M1A2大量使用了数字化电子设备和微处理器,其数字化电子
设备的比重达到了90%。其车载定位导航通信系统能通过一体化的显示屏为车长和驾驶员提
供本坦克和其他坦克的位置、速度和航向等各种数据,极大地改善了对战场整体态势的把
握;二是采用了燃气轮机发动机。这种发动机能够提供强劲的动力,使M1A2坦克具有十分
优良的机动性能;三是具有强大的火力。M1A2坦克具有一流的火控系统,装有一门125毫米
的火炮,可以精确地命中2500米距离的运动目标。
M1主战坦克美中不足的是耗油量太大。在上次海湾战争中,为了保障其油料的供应,
几乎每一辆M1坦克后面都跟着一辆加油车。因此M1坦克又被称为“吃油大王”。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韩庆贵、谢蒲、李智舜供稿)
《人民日报》(2003年02月13日第三版)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0]
※ 修改:·ersy 於 02月13日11:32:13 修改本文·[FROM: 202.118.228.120]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97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