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neworld (好人), 信区: Green
标 题: A-50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Nov 16 09:28:18 2002) , 转信
二战中雷达在空战和海战中起了巨大作用。战后,人们想到,把雷达送上几千米的高空,
能减低地球表面曲度对雷达探测能力的影响,一定大大提高它的侦测能力。50年代中期这
一设想几乎同时出现在美苏两国。当时苏联认为这一设想没有前途,搁置了研制计划。美
国则几十年努力不懈,它的成果就是令世人瞩目的空中预警机E-3。
美国的空中预警机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预警机在距前线300千米的后方盘旋巡逻,借助强大
的雷达系统,监视敌方纵深80千米的空域,同一时间内能扫描600个目标,并跟踪其中的2
50个,根据以上信息引导其它军用飞机对其中15个目标实施自动截击。机上的电子计算机
以每秒75万次的速度处理所获信息。电子计算机中还储存有全世界的地理资料。它的另外
一大功能是通讯联络,可在半径500千米范围内,对2000个对象进行自动抗干扰数字通信,
因此能有效的指挥这些飞机。E-3还有强大的电子战能力,能有效的压制对方雷达、通讯设
备等电子系统。E-3预警机有E-3A、E-3B、E-3C、E-3D(英国空军)、E-3F(法国空军)几
种改型。
当然,空中预警机也有缺点。一些地面无线电干扰可使它不能正常工作。另外亚音速的飞
行速度、庞大的外形以及发出的巨大电子辐射,使它容易成为歼击机和导弹跟踪攻击的目
标。
前苏联在这方面沉寂多年之后终于开始奋起直追,但是始终落美国2至3年。80年代初,前
苏联空军和防空军装备了第-代预警机图-126,它是在图-95的基础上研制的。为此苏联组
建了独立的预警机部队,后来部署在波罗的海。
70年代末,苏联伊留申设计局以伊尔-76大型运输机为平台,加装有下视能力的空中预警雷
达,研制出A-50型预警机,作为图-126型预警机的后继机。该机于1984年研制成功,与前
苏联的第三代超音速战斗机米格-29、苏-27等一起组成90年代的空中防空体系。其雷达天
线罩位于机翼后缘处的机身上部,比美国的E-3A靠前,故前半球视界不如后者,但采用高
平尾,后半球视界优于后者。在飞机头部有空中加油受油杆,头锥内装有气象雷达,头锥
下后侧雷达罩内估计为地形测绘雷达。A-50取消了伊尔-76的机头领航员透明风挡。机翼上
面有凸起的天线罩,估计为卫星通信天线。机身腹部前后两侧有天线罩,装电子对抗监视
天线。垂尾根部有辅助动力装置进气口。尾部有天线罩。
A-50可作为空中雷达、空中引导站和空中指挥所使用。与传统的地面雷达站相比,它除了
可以清晰准确地显示目标信号、种类、距离之外,还可以以全景方式显示电子计算机的处
理结果,以及己方飞机的综合情况,如机号、航向、高度、速度、剩余燃油等等。
A-50预警机与各兵种协同演习的经验证明,它是非常有用的。海湾战争期间,前苏联空军
飞行员曾驾驶A-50在黑海上空巡逻,监视毗临苏联领空的情况。此间,A-50对从土耳其境
内机场起飞的大群美国歼击机、海上游戈的舰船都了如指掌,各种信息历历在目。当时A-
50作为前苏空军的空中前哨,源源不断地将各种情报发回大本营。
A-50与美国的预警机有何异同之处呢?A-50电子设备总设计师、两次苏联国家奖金获得者
伊万诺夫说:“从预警 机的用途、编成、甚至机组人员的数目,美苏两家的预警机几乎同
出-辙。但是在具体实施预定方案时有一些差别。首先是反映在电子技术水平上,美国预警
机上安装的是成套的现成电子计算机;苏联预警机上的计算机是利用混合微电路重新制作
,指示器也是按照设计要求重新制作的。A-50在探测目标的距离上、自动引导波道数量上
逊色于美国的E-3。但它在地面信号反射背景下对目标的鉴定水平却要略高一筹(主页主人
GARY注:苏联佬的东西,无非用大功率弥补性能差距,所以探测距离和分辨率高一点不奇
怪。)。另外A-50机上的电子计算机可储存来自人造卫星的情报,并可向地面转发。而据
最近情报表明,E-3尚无此种能力。
记者有幸亲身参与了A-50的第一次海空协同演习任务。谢列布罗夫少校的机组成员(包括记
者本人)驾驶A-50从西向东横越苏联,降落在堪察加半岛的彼得罗帕夫洛夫斯克。按照太平
洋舰队空军司令部下达的任务,A-50 将要在两个空域工作,经过一天多的适应性休息,第
二天晚上机组接到起飞的命令。A-50飞上堪察加的天空,脚下是岗峦起伏的山地,尽头是
广阔无限的太平洋。荧光屏上显现出一连串亮点,那是安克雷季至汉城的国际航线。就在
这条航线上,1983年一架韩国的波者客机不幸被击落。演习开始,7架图-22从大陆上起飞
,飞越萨哈林、千岛群岛,模拟对海上舰艇部队实施突击(主页主人GARY注:苏联超音速
轰炸机常常做携带超音速反舰导弹攻击美国航母的演习啊!!不过这次演习倒是保护水面
舰艇)。与此同时,歼击机按照舰队航空兵指挥引导站的指令,从堪察加机场升空。A-50
的任务是引导截击机群,起飞拦截。两名操作手用划线器将出现的目标逐一“吃掉”,从
而将信息分别存入计算机;对部分歼击机则直接以声音引导。给人的印象是,仿佛空气因
飞机的出现而变浓了。乘员们的工作紧张起来。
在靠近海岸的另一海区,一队潜水艇正劈波斩浪,准备对海上舰队发动攻击。舰队的别-1
2反潜机起飞迎击,而防空军的任务是:消灭这些反潜机群。A-50的乘员们又担负起引导防
空军歼击机的任务。战斗场面在急剧变化着,又一批图-22轰炸机出现了。它们在大海上空
机动,突然猛扑向陆上的海军基地和防空军阵地,是“敌人”!A-5O及时发现了它们的企
图,并将目标指示数据迅速发给截击机群。A-50的乘员既要为“红军”工作,还要为“蓝
军”工作。相邻而坐的操作手抄托欣少校和巴达格夫大尉常常成为“对手”。
在演习中,空军飞行员们曾驾驶米格-31对在海面上空40至60米低空飞行的巡航导弹实施拦
击(主页主人GARY注:米格-31相对于原型米格-25的一大改进:能拦截巡航导弹)。战果
是令人钦佩的。但是没有A-50的引导,他们将一 事无成。A-50飞向科曼多群岛,飞抵公海
抵达日本海上空作业,距日本仅80千米。很快几架日本歼击机赶到,尾随不舍。一架“猎
户座”飞机两次迎面交叉飞过航线。A-50清晰地分辨出天空中的歼击机、海洋雷达站、海
中舰船的不同辐射源信号。A-50预警机的出现,引起了北约各国的严密关切。它们的飞机
对A-50进行摄影,对A-50的飞行员施以心理战术--在同一航线上迎面飞来或快速在旁边掠
过。A-50驾驶员克留奇科夫有一次在巴伦支海上中险些与一架北约的歼击机相撞。
A-50也存在很多问题。机舱里挤满了各式各样的机器和设备,显得拥挤狭窄。应用现代新
的科技成果,这些设备的尺寸可以大大缩小。由于机内设备重而大,A-50油箱不能完全注
满燃燃油,以防起降时飞机超载。当然,A-50上安装了空中加油设备,然而机首部的受油
管实际上不能使用。乘员们无法消除机上强烈的噪音和超高频辐射,他们对生物防护知识
知之甚少。机器设备的可靠性未臻完善。在飞行中,工程师不得不来回折腾,把机件从一
个舱搬到另一个舱,每次都要拧下支架螺丝,拆下电缆。A-50的15个乘员们工作时往往要
在天空渡过很多小时,但机上没有可供乘员们短暂休息的地方,没有洗手间(苏-34就有)
。
“A-50开始批量生产时,除了用现有的伊尔-76运输机改装,我们没有别的选择。”总设计
师伊万诺夫说,“至于噪音的排除,并非易事,目前是采取让成员带上甘油充填物耳机的
方法。”据航空航天医学研究所的结论,机上的甚高频辐射不高于规定购标准。
下图是A-50的原型机,伊尔-76上的机头领航舱还保留着。
以色列曾计划将其机载相控阵预警系统出售给中国,计划中载机就是A-50的改型。但后来
由于美国反对,计划被取消。
维护雷达
技术数据:
机长:46.59米
机高:14.76米
翼展:50.5米
机翼面积:300平方米
最大起飞重量:170000千克
载油量:84600千克
最大平飞速度:800千米/小时
巡航速度:760千米/小时
实用升限:11000米
值勤持续时间:6-12小时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18.7.32.93]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64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