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rigger (打虎上山), 信区: Green
标  题: 旋转武器纵横谈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Dec  6 22:32:51 2006), 转信


《现代兵器》

    自从火器被发明并应用于战场后,人们就一直为提高其威力而努力。1380年出现了一种11管排枪;15~16世纪出现了管风琴枪;18世纪出现了20管的管风琴枪;18世纪初在英国还出现了转膛枪,据说这是加特林机枪的先驱。这些武器在战场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它们的缺陷也很明显,如体积很庞大、操作不便、射速低、在野战条件下应用不便等,这促使人们对新式速射武器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向往。 

http://www.cngc.com.cn/upload/现代兵器06.09/旋转的弹幕1.jpg

借鉴前人的经验及新技术的发展,加特林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发明了一种转管机枪,并被后
人称为“加特林机枪”。这是世界上第一种成功的多管式机关枪,它把6根枪管并列安装在
一个旋转的圆筒上,手柄每转动一圈,各枪管依次完成装弹、射击、退壳等动作。加特林机
枪可谓手动机枪的颠峰之作,它的出现成为枪械史一次重要转折,对近现代兵器和军事思想
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据说当时世界各国有很多素不相识的高级军官发起了一场反对机枪运动,就像火枪刚出
现的时候,手持宝剑的贵族骑士们曾经激烈反对过一样。在种种世俗观念的制约下,加特林
机枪最初几年竟然没有卖出一挺。为了证明自己的发明足以应付任何无知的诬蔑,加特林带
着他的机枪到处参加各种比赛。在一次比赛中,100名普鲁士步兵和一挺加特林枪共同射击
800米外的靶子。一分钟后,裁判们来到靶子面前——100名步枪射手共射出子弹721发,只
有196发命中目标;而加特林机枪发射子弹246发,却有216发命中。观战的军官们默默无语
。他们心里清楚,如果在战场上相遇,他们的士兵肯定不是加特林机枪的对手。 

一波三折

  1862型加特林机枪的关键部件之一是一个固定的圆筒,圆筒内有六根分别带有击针的枪
管组件,组件可通过手动曲柄带动旋转,发射口径为.58英寸(14.73毫米)带撞击式雷帽
的纸壳弹,枪被装备在车轮上机动。该枪具有当时可以称得上奇迹的高射速——200发/分
。该型枪的技术缺陷是纸壳弹在射击时出现了漏气现象。 

http://www.cngc.com.cn/upload/现代兵器06.09/旋转的弹幕2.jpg

1962型加特林机枪面世之初恰逢美国南北战争如火如荼之际,但加特林当时并没有立即拿到
交战方的订单,除了世俗观念的影响外,该枪的技术缺陷、重量过大、不利于战斗中迅速配
置也是没有被垂青的重要原因。后来,在加特林将它的重量进一步减轻之后,北方联邦军的
本杰明?巴特勒将军首先购买了12架加特林机枪,将之应用于彼得斯堡前线。加特林机枪的
初次登场让交战双方士兵对它的威力和效能都大为吃惊。有趣的是,加特林本人同情南方,
但最终却只有北方军在战争期间购买了他的机枪。 

  1865年,加特林将弹壳改进成了整体式弹壳结构,并设计了一种新的闭锁机构,解决了
供弹机因漏气导致的供弹问题。这次非常重要的改进,导致了1865型6管1英寸(25.4毫米)
口径加特林机枪的问世。1865型加特林机枪被固定在2轮车轴上,可以通过人力或畜力牵引
机动。该枪在技术方面已经相对成熟,并得到美国军方的青睐。之后几年,欧洲国家也被加
特林的先进性能所吸引,纷纷采购了这种高射速转管机枪。 

  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加特林先生继续改进他的转管机枪,陆续推出了1871型、1874型
、1883型、1893型,主要改进方向是提高供弹系统的可靠性、减轻重量、提高射速等。 

  就在加特林机枪将手动机枪发展到顶峰的时候,自动武器——马克沁机枪的出现使得加
特林机枪陷入窘境。从1884年开始,采用管退式、导气式、自由枪机式和半自由枪机式等自
动原理的自动武器陆续被发明。同这些单管自动武器相比,加特林转管机枪的优势不复存在
,缺点却愈加明显。如加特林机枪与单管机枪相比体积庞大,相应的运输工具能力有限,不
便于机动;加特林机枪过高的射速对于当时战场条件意义不是很大,轻便、结构紧凑的自动
机枪的威力为步兵提供支援已经足够;此外,刚刚出现的定装金属弹壳弹药价格昂贵,过高
的射速会造成很大的浪费。因此,1911年,加特林机枪在美国军队服役45年后退役,许多退
役的加特林机枪被当作废铜烂铁彻底销毁,另一些则湮没在积满灰尘的仓库中,或被博物馆
、私人收藏。

http://www.cngc.com.cn/upload/现代兵器06.09/旋转的弹幕3.jpg

然而35年后,战争样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现代高速交通工具的飞机进入军事领域。第
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时,美国武器装备专家开始关注未来战斗机的机载武器,而当时的航
空机枪主要是将陆用机枪改进后安装在飞机上。将超音速飞机作为射击目标时,它们的缺点
暴露无遗——在转瞬即逝的作战机会出现时,战斗机的火力严重不足,根本无法给对手以致
命的攻击。要想在空战中占据火力优势,机载武器必须能以高于当时的现役机枪数倍的射速
发射更致命的弹药,还要确保良好的射击精度和更远的射程。能够满足这些要求的最成功的
武器只有加特林转管机枪。 

  1945年,专门成立的研究小组在美陆军的建议下对加特林机枪的机动性和可靠性进一步
进行研究。1946年,约翰逊上校建议将外动力驱动的加特林机枪系统用作航空机枪。美国空
军陆军装备部随即制定了联合计划,其中包括生产航空转管武器的“火神计划”,通用电器
公司获得该研制合同。1956年,代号为T-171的20毫米转管炮被美国空军和陆军定型为M61型
,并且批量生产订购,成为美国航空史上应用最多的一种航炮。 

转管机炮

  美国无疑是二战后最早重视研制转管武器的国家。M61“火神”机炮研制成功后,转管
武器又一次出现在美国军队装备中,成为瞩目的焦点,引发了世界各国对转管武器的兴趣。
在随后的几十年中,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在M61型20毫米6管转管航炮的基础上,又先后研制了
口径为5.56、7.62、12.7、20、25和30毫米,身管数目为3、4、5、6、7系列的转管武器,
并广泛应用于飞机、舰艇和装甲车。M61型20毫米6管机炮射速高、威力大、寿命长的优点为
后来发展转管武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http://www.cngc.com.cn/upload/现代兵器06.09/旋转的弹幕4.jpg

1968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开始研制GAU-8/A型30毫米7管转管航炮,1979年首次装在A10攻击
机上进行试射,以后由国防部批准列装。此外,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还先后发展了M197型、M
188型3管转管航炮、GAU-12/U型5管转管航炮和GECAL-50型自身能源转管机枪等转管武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M134“米尼岗”7.62毫米转管机枪。M134机枪是通用电气公司在20世纪5
0年代初研制的。该机枪有6根7.62毫米口径的枪管,枪管靠直流电机驱动,每转动一周每根
枪管发射1颗子弹。M134的理论射速为每分钟6000发,相当于普通机枪的10倍,因此有人把
它称为“世界上射速最快的机枪”。 

  俄罗斯自1981年首次推出12.7毫米自身能源4管转管机枪以来,也陆续推出了一系列的
转管武器。其中前苏联努德尔曼-卡拉什尼科夫设计局根据美国M61型20毫米6管转管航炮和
西方国家其它相关技术资料,于1976年研制成功加特林式Gsh-6-23型23毫米6管转管航炮,
初速为690米/秒,射速达到了5000发/分。该炮采用6管联装,可分别进行装填、闭锁和击
发等动作;在最大射速时不产生瞬间跳动;可靠性好,任一身管击发时如出现瞎火,不会影
响火炮的射速;该炮的寿命较高,单根炮管可发射15000~20000发弹药。该炮1976年即投产
装备,现在仍然在俄罗斯空军中服役,主要装备在米格-27和苏-24M战斗机上。 

  同时,该设计局参考美国M61A1“火神”航炮研制设计的Gsh-6-30型30毫米6管转管航炮
射速也达到了5000发/分,初速较Gsh-6-23大大提高,达到了850米/秒,目前装备在俄罗
斯的米格-27/29和苏-25等战斗机上。俄罗斯(包括前苏联)研制装备的转管武器包括曾经
装备在米格-21上的GSh-23L(射速为3500发/分)、GSh-2-23(射速为4500发/分)、GSh2-
30/L/K、GSh-2-30以及GSh-6-23M等。据报道,俄罗斯的GSh-6-23M的射速高达10000发/分
,装备在俄罗斯性能先进的米格-31战斗机上。 

http://www.cngc.com.cn/upload/现代兵器06.09/旋转的弹幕5.jpg

除美国和俄罗斯外,也有其他一些国家研制成功或正在研制本国转管机枪(炮),如法国的
SATAN-30型7管30毫米转管机炮、SGE-30型7管30毫米机炮等。这些转管武器无一例外的都采
用加特林原理,使加特林转管武器家族更为兴旺。 

基本结构

  转管武器按口径大小一般可分为转管机枪(口径20毫米以下)和转管炮(口径20毫米或
20毫米以上);按武器装载平台的不同可分为陆用转管武器、车载转管武器、航空转管武器
和舰载转管武器;按自动工作原理可分为外能源转管武器和内能源转管武器。 

  转管武器内部结构较为复杂,我们以著名的美国“米尼岗”M134型7.62毫米6管航空机
枪为例,来了解一下转管武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M134转管机枪主要由枪身、枪座、弹箱、控制箱(电源箱)四大部分组成。枪身包括枪
管、机匣、旋转体、机芯、供弹机、电动机等组件。枪座包括摇架、托架、立柱、底座等。
 

  M134采用电机带动6根枪管旋转,最大射速高达6000发/分。其枪管转动由直流电动机
带动,故射速由直流电机的转速确定,只要改变电流大小,就可以获得从300发/分到6000
发/分之间的任意一个射速。 

  M134机枪的枪管重量较小,单根枪管仅重1.08公斤。装配枪管时,只要将枪管穿过枪管
箍并插入旋转体上对应的孔中转动180度即可。通常6根枪管是平行、平齐放置的;有时,如
有特殊需要,也可采用特制的枪管箍,枪管束固定后可呈锥状,从而改变射弹散布,使枪能
集中对付某一确定射程上的目标。 

  机匣是整体铸件,容纳旋转体,同时又是缓冲器和供弹机导板的固定支架。机匣的内表
面上有枪机滚轮运动的曲线糟。 

  旋转体是转管机枪枪身的主要部件,用滚柱轴承安装于机匣中,其作用就是使枪管旋转
。旋转体前端安装6根枪管,圆柱面上有6条机芯导槽,6条可卸的机芯导轨则是用螺栓固定
在导槽之间的筋上。每条机芯导槽的底面上还有一段“S”形的击发导槽,控制击针待击和
击发。 

  M134机枪的6套机芯分别配属于对应的枪管,闭锁方式为机头回转式。机芯在随旋转体
一起转动的同时并在机芯导槽中作直线运动。机芯由机头、机体、击针等组成。机头上有刚
性抽壳钩。击针后端有一曲拐状突起,卡入旋转体“S”形击发导槽之中。 

  M134的供弹机结构十分复杂,其供弹动作是在旋转体的带动下完成的。脱链方式为纵向
直推。固定在机匣上的导板是一个重要的零件,它使枪弹准确地从供弹机进入旋转体并置于
抽壳钩槽内。另外在枪弹击发后使弹壳脱离旋转体,以完成抛壳动作。 

工作原理

  转管武器与我们常见的单管自动武器的工作原理有很大不同,独具特色,也更为复杂。
转管机枪最大的特点是枪管可以转动,通过枪管的高速旋转来实现高射速,其中的每一根枪
管就相当于一支机枪。还是以“米尼岗”M134型6管航空机枪为例。 

http://www.cngc.com.cn/upload/现代兵器06.09/旋转的弹幕6.jpg

闭合“米尼岗”M134型6管航空机枪的总电源开关,按压握把上的击发按钮,齿轮开始转动
,旋转体和6根枪管一起旋转,同时,旋转体后齿轮带动供弹机齿轮转动。每个机芯都随着
旋转体转动,各机芯的滚轮受到机匣内表面的曲线槽约束,使它们各自沿着旋转体上的导轨
作前后直线运动,完成取弹、推弹人膛等一系列动作。机头在机体上的闭锁斜面的作用下回
转闭锁。 

  与此同时,击针尾端的曲拐状突起受旋转体中“S”形击发导槽的限制,使击针处于待
击状态(击针簧被压缩)。当枪机随旋转体转至正上方位置(12点钟位置)时,机头完成闭
锁,击针曲拐状突起从“S”形导槽中解脱并击发枪弹。机匣内表面曲线槽的前部有一直线
段,枪弹被击发后机心在其中运动,始终保持闭锁状态,即机心只随旋转体转动,而不能开
锁和后退,由此起到击发后的机械保险作用。 

  当机芯滚轮越过曲线槽的直线段之后,机体后退,带动机头回转开锁。之后整个机芯带
动弹壳后退,完成抽壳出膛的动作。机芯在后退的同时,仍随旋转体旋转。当转至下方位置
时,导板使弹壳脱离旋转体向下抛出。至此,一支枪机就完成了360度的自动循环,并准备
获取下一发枪弹。6个机芯依次重复上述动作,就像有6支机枪在依次发射。 

  松开电击发按钮,枪机停止从输弹导板上推弹,随后闭锁空膛。因此在从切断电源到枪
管停止转动的这1秒钟内,不会出现继续发射枪弹的危险。 

  由于“米尼岗”是靠外部能源带动的,所以瞎火弹也像弹壳一样被退出,向下抛入蛇形
管内,因而不会引起射击中断。 

  理论上,在驱动方式和口径一定的条件下,转管武器的射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身管数
目。但并不是说通过增加身管数目就可以无限制地增加射速,因为过高的射速会导致过大的
后坐力和体积。转管武器机载或舰载时对其后坐力有特殊的要求,在不改变身管数目的前提
下,适当地减小转管武器的口径也可以达到很高的射速。同时还使得武器的径向尺寸缩小,
有利于转管武器在其它载体上的布置,美国的“米尼岗”M134式7.62毫米机枪就是一个极好
的例子。 

http://www.cngc.com.cn/upload/现代兵器06.09/旋转的弹幕7.jpg

独特的内部构造和工作原理,造就了转管机枪的诸多优异性能。转管武器采用多根枪(炮)
管,射速高也成为转管武器最明显的特点,其射速较一般单管自动武器高出3~10倍(直接
与管数有关),显著地提高了对目标的毁伤概率,尤其是高速目标。转管武器较其他高射速
武器的寿命更长,其寿命优势突出地表现在枪(炮)管的烧蚀、磨损以及受力零件的疲劳破
损上。因为多根枪(炮)管、多套机芯共同承担了射弹总发数,故较一般单管武器成倍地提
高了武器寿命。 

  转管武器的主要运动件——机芯的各射击循环运动全部是机械强制性的(避免采用惯性
运动),武器工作的可靠性较高,且遇到瞎火弹也不会停射,故障率一般可控制在万分之几
,较一般自动武器的故障率低一个数量级。因转管武器依靠外能源转动枪管,而外能源的功
率是可调的,从而可以改变武器的转速,借以改变射速,可针对不同目标调节射速,这是转
管机枪又一独特之处。当然,转管武器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即体积大、重量集中,占用
武器平台的空间较大且装拆不便;弹药消耗量也较单管自动武器要大得多;利用外能源驱动
的转管武器需要载体提供一定的能量,尽管是瞬时的,但也增加了载体的负担。 

广阔前景

  除用作航空武器外,高射速转管武器系统现在也被装载于越野车、步兵战车或装甲运兵
车等装甲车辆上,以“弹幕”式密集火力有效毁伤敌轻型装甲车、直升机、轻型舰艇等轻装
甲目标,歼灭在野战掩体后的敌集群生动目标,压制敌火力点,封锁要道或隘口。 

  20世纪50年代末,随着导弹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航空自动武器曾面临被淘汰的危险。然
而经过60年代以来的局部战争经验证明,近距作战仍不可避免,而航空自动武器是有效的近
战武器。转管武器作为机载航空武器仍具有很多其他武器所无法替代的优点。 

  在近程末端防空反导作战中,高射速是对武器的一个基本要求。而要提高射频,目前不
外乎三种方法:将单管炮组装成多联装火炮、转膛和转管武器。但是单管集成得越多,其后
坐力就越大,不利于武器在其它载体上的布置,所以不能联装太多;转膛武器由于共用同一
个身管,射速的提高受身管寿命的限制;而转管武器将多根身管在圆周上均匀排列,每根身
管依次转到预定位置击发,身管寿命与单管射击时相同,在对付近距离、短时间、突然出现
的机动性导弹和武装直升机时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初速高、射速高,采用多管联装可形成
“弹雨”或“弹幕”拦截目标,命中率高;机动性好、转移火力迅速、身管寿命较高、生存
能力强;不存在低空、超低空的射击死角,受地形的制约程度小;常规的光电火控抗各种干
扰能力强;装备量大、成本低、可靠性好。因此转管武器可以弥补导弹在末端近距离防御的
不足,成为陆、海防空系统中首选的最后一道硬杀伤手段。 

http://www.cngc.com.cn/upload/现代兵器06.09/旋转的弹幕8.jpg

如果转管武器与其它武器结合形成“弹炮合一”或“弹箭枪合一”系统,其机动性和威力将
会更强。如俄罗斯的“卡什坦”系统,安装了两联装的Gsh-30K式6管30毫米水冷式转管火炮
,采用无链供弹方式,可拦截高度1200~2000米、1~2马赫的来袭导弹;美国的两种“运动
衫”“弹炮合一”防空系统都安装了GAU-12用型25毫米转管炮;荷兰的“守门员”装备了通
用电气公司的GAU-8/A型30毫米7管转管炮;此外,还有很多国家都研制或装备的“弹炮合一
”系统都装备有转管武器。 

  自第一支加特林机枪面世到现在,世界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战争样式早已今非昔比
。但加特林的发明却在一个半世纪以来的战争中长盛不衰,它的结构原理至今被作战飞机和
军舰上的多管速射炮所应用,并保留着“加特林机关枪(炮)”的名称,成为现代战争的宠
儿,以它旋转的“弹幕”,搏杀于战火中,续写传奇。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1.153]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7.18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