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ragon (猎鹰), 信区: Green
标  题: 电炮发射超高速炮弹的试验和发展 
发信站: 紫 丁 香 (Sat Oct  9 08:09:09 1999), 转信

电炮发射超高速炮弹的试验和发展
国外的一些研究表明,电热化学炮和电磁轨道炮将进入21世纪的战场。超高速炮弹的进
展对上述新概念电炮的实际应用有重大影响。自80年代末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
对电热化学炮和电磁轨道炮发射超高速炮弹进行了重点研究,研究人员研究了新结构炮
弹及其材料和制造技术,他们试射了200多发弹。射弹的发射能量和初速不断提高,它们
能够承受高重力加速度、具有高速飞行耐久性和所需的杀伤能力。虽然这些超高速炮弹
还处于研制中间阶段,但是,它们为发展未来的电炮发射超高速炮弹打下了技术基础。

“标枪”穿甲弹
“标枪”穿甲弹的试验研究时间是1987年2月~1991年12月。它是第一种用电磁轨道炮发
射的真实超高速炮弹,全弹重0.5千克。该弹的发展目标是,能够承受10+5g重力加速度
,在9兆焦耳炮口能量下发射速度超过3.5千米/秒。
采用等离子电枢的“标枪”穿甲弹的结构和选用的材料是:碳-碳复合材料头锥(抗3千
米/秒以上速度)、钨合金穿甲弹前部、Vascomax钢炮弹后部、钢推板、石墨填充酰胺纤
维#O&(NYLATRON)闭气环、在该环后表面上火焰喷涂锌涂层构成的等离子电枢、石墨填
充酰胺纤维定心舵以及4卡瓣铝合金弹托。1998年8月,用90毫米电磁轨道炮试射了该穿
甲弹,它在炮口能量为4.3兆焦耳和9兆焦耳下分别获得了2.34千米/秒和3.5千米/秒初速

采用均质铝电枢的“标枪”穿甲弹,除了铝电枢和钛合金推板之外,其它结构同于采用
等离子电枢的上述“标枪”穿甲弹。该弹在4.3兆焦耳炮口能量下获得了1.71千米/秒初
速。在9兆焦耳炮口能量下,该弹预计可获得3千米/秒初速。
用“标枪”穿甲弹以2.4千米/秒初速射入M48坦克炮塔侧壁,试验了其后效作用。该弹完
全穿透炮塔侧壁,毁坏了模拟乘员。试验数据证明,0.5千克级小质量超高速穿甲弹能够
击毁轻型装甲车辆、直升机和重返大气层的飞行器等地面与空中目标。
“标枪”穿甲弹的碳-碳复合材料头锥成功经受了2.5~4.0 千米/秒速度下的电弧-隧
道飞行模拟试验、105g重力加速度与2.3千米/秒速度下的大气飞行试验以及热与冲击试
验。
罗德曼锥体“标枪”穿甲弹
1989年7月~1994年5月,美国陆军试验和研究了用90毫米电磁轨道炮发射重量为0.79千
克的罗德曼锥体“标枪”穿甲弹。该弹的特点是,重量比前述“标枪”弹重,使用了最
佳金属和复合材料。该弹的研究目标是,能够承受10+5g重力加速度,在9兆焦耳炮口能
量下达到2.5千米/秒以上初速。
采用等离子电枢的罗德曼“标枪”穿甲弹的结构和选用的材料是:Vascomax钢穿甲弹前
部、高强度石墨玻璃/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穿甲弹空心弹体后部、铝合金推板、石墨填充
酰胺纤维闭气环、在该环后表面火焰喷涂锌涂层构成的等离子电枢、石墨填充酰胺纤维
定心舵以及底推式4卡瓣带加强筋的铝合金弹托(质量小、轴向刚性高)。1993年7月,
该弹试射,承受了1.1×10+5g重力加速度,在6.35兆焦耳炮口能量下获得2.18千米/
秒速度。
采用均质铝电枢的罗德曼锥体“标枪”穿甲弹除了钛合金推板和铝电枢之外,其它结构
与采用等离子电枢的上述弹相同。1994年5月,该弹进行试射,达到了这种结构炮弹的最
高炮口能量和初速,即获得了7.15兆焦耳炮口能量和1.92千米/秒初速。
具有中间弹托/电枢的长杆穿甲弹
1989年7月~1995年3月,美国陆军研究了具有中间弹托/电枢的超高速长杆穿甲弹。该弹
重1.7千克,首次用90毫米电磁轨道炮发射,其发展目标是,能够承受5×10+4g重力
加速度,在9兆焦耳炮口能量下初速超过2千米/秒,并获得最大侵彻深度。
这种长杆弹的组件和选用的材料是:钨合金弹芯、钛合金曳光管、2卡瓣铝合金中间弹托
、铝电枢以及石墨填充酰胺纤维定心舵。中间弹托有两种结构,一种结构是具有三对串
联电枢触点的中间弹托。该结构弹托使电流沿弹托纵向分布,因而减少了电枢触点的电
流密度以及对电枢触点和炮膛的加热作用。此外,串联电枢触点起定心舵的作用,使弹
丸在膛内的稳定性倍增。因此,国外认为,这种弹托/电枢结构很有发展前途。试射具有
该弹托结构的炮弹有成功,也有失败。曾在4.8兆焦耳炮口能量下发射该弹,获得了1.5
8千米/秒初速。另一种结构是具有一对电枢触点的中间弹托。1994年5月,用90毫米电磁
轨道炮试射具有该弹托结构的长杆弹,在8兆焦耳炮口能量下获得了2千米/秒初度。
可伸长的杆/管结构长杆穿甲弹
90年代,美国陆军用90毫米电磁轨道炮试射了可伸长的杆/管特殊结构穿甲弹。这种弹的
特点是:在炮膛中,杆形弹芯位于穿甲弹管形组件之中,全弹长度较短,能承受高加速
度和具有耐久性。炮弹射出炮膛后,弹托分离,杆形弹芯与管形件/曳光管之间的不同空
气动力阻力使弹芯滑出管形件而增加1倍射弹长度,从而可在2.5千米/秒以上速度下使侵
彻均质钢装甲的深度增加1倍。该弹的研究目标是:能承受7×10+4g重力加速度,在9兆
焦耳炮口能量下发射速度超过2千米/秒,并增大侵彻深度。
可伸长杆/管结构穿甲弹的组件和选用的材料是:钨合金弹芯、可存留杆式弹芯的钨合金
管、钛合金曳光管、铝合金中间弹托、闭气环和在该环后表面喷涂锌涂层构成的等离子
电枢。用火药炮成功证明了该弹的可发射性及弹芯在膛外的可展开性。研究者认为,可
以采用一个机械或化学引发装置使该弹在接近目标的适当距离处伸长,以便获得较好的
侵彻效果。1992年,用90毫米电磁轨道炮成功试射了几发这种炮弹,后因经费限制而停
止试验。
电热化学炮发射炮弹
1989年4月~1994年10月,美国和德国用电热化学炮和液体发射药-电热炮进行了发射“
标枪”弹的试验研究。该“标枪”弹是专门为试验研制的一种口径较小的“标枪”弹。
该弹由弹体前部、具有有效中空容积的弹体后部、钛合金推板、铜合金闭气环、定心舵
和弹托等部件组成。1989年,用美国的一种30毫米电热化学炮试射了该弹,获得1.9千米
/秒以上速度。1994年7月,采用德国迪尔公司的30毫米液体发射药-电热化学炮试射了
4发该弹,获得1.75千米/秒初速。虽然该弹的稳定性差,但是,这4发弹在1千米射程内
约偏离目标20厘米。

--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44.8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8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