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zdbb (lzdbb), 信区: Green
标  题: 全面介绍化学武器与化学战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Wed May 12 17:51:40 2004)

化学武器素有静静的武器、无声的武器之称。它是以化学毒剂杀
伤。化学武器是进行化学战的武器,是一种大规模毁灭性武器。
    化学武器种类很多,包括装有各种化学毒剂的化学炮弹、航弹、
火箭弹、导弹和化学地雷、飞机布洒器、毒烟施放器以及某些装有毒
剂前体的二元化学炮弹、航弹等。
    各个军兵种均可装备化学武器。化学武器同常规武器相比,有如
下特点:
    ⒈杀伤途径多:染毒空气可经呼吸吸入、皮肤吸入中毒;毒剂液
滴可经皮肤渗透中毒;染毒食物和水可经消化道吸收中毒。一些爆炸
型化学弹药的弹片也有杀伤作用。
    ⒉杀伤作用持续时间长:从持续几分钟、十几分钟直至几天甚至
几十天。
    ⒊杀伤范围广:化学炮弹比普通炮弹的杀伤面积一般要大几倍至
几十倍。染毒空气能随风扩散, 渗入不密闭、 无滤毒装置的装甲车
辆、工事、建筑物内等,沉积、滞留于低洼处,杀伤隐蔽人员。
    ⒋受气象、地形条件的影响较大:如大风、大雨、大雪和近地空
气对流等会严重削弱毒剂的伤害作用,甚至限制某些毒剂作用。
    ⒌可防护性极强:化学武器虽然威力较大,但只要有很好的装备
及良好的训练,是惟一可百分之百进行防护的武器。
    化学武器若从1914年开始,至今已有八十部署多年历史。化学武
器随着科技发展而展,化学武器的品种不断增加,拥有化学武器的国
家也在增加。
    中国历来反对使用化学武器,1929年8月7日宣布批准关于禁止在
战争中使用窒息性、毒性或其他气体和细菌作战的议定书,即日内瓦
议定书。1952年 7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发表声明予以承认。
1993年中国政府又在法国巴黎签订了《关于禁止发展、生产、储存和
使用化学武器及销毁此种武器的公约》。
无声的作战手段----化学战
                                
    1991年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与伊拉克进行战争期间,当一些记
者问及多国部队士兵,特别是美国士兵,他们最害怕什么武器时,记
者们得到的答案是:“即不怕飞机大炮,也不怕坦克地雷,而最害怕
伊拉克使用化学武器,进行化学战。”
    化学战的早期名称是毒气战, 又称瓦斯战。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
中,协约国与同盟国在比利时伊普尔展开激战时,同盟国的德国军队
首先使用了毒气。1915年 4月22日,前线战场突然一片寂静,德军一
方突然停止了炮击,法军一方士兵从阴暗的堑壕中走了出来,打算吸
几口新鲜空气。忽奖有人发现从德军阵地升起了一团团黄绿色的烟雾,
约有一人来高。随着微风向协约国的法军阵地徐徐吹来,谁也不知这
是怎么回事。
    当氯气烟雾像潮水一样源源不断地飘来时,大群大群的士兵很快
被熏得东倒西歪,眼睛睁不开,鼻子被刺激得喘不过气来,法军阵地
一片恐怖气氛, 几分种之内, 长达几千米的阵地被一片恐怖所笼罩。
协约国全线溃退,一万多人中毒,德军乘胜前进,向前推进了几
千米,这就是震惊世界的首次毒气战,它揭开了近代化学战的序幕。
    最初的毒气战的确是以有毒的氯气为武器,但后来又将有毒的液
体(如神经性毒剂沙林)、固体(如刺激性毒剂西埃斯)引入作战,而且
使用形式也有很大变化,再叫毒战既不科学,也不符合实际,因而改称化学战。
    化学战就是使用化学物质毒害人畜和植物、杀伤有生力量的作战
方式。化学武器则是以有毒化学物质的毒害作用杀伤有生力量的各种
武器、器材的总称。
    化学武器包括装有毒剂的化学炮弹、航空炸弹、火箭弹、导弹、
枪榴弹、地雷、航空布洒器和毒剂气体发生器等。1925年,经国际社
会讨论曾制定有 《日内瓦议定书》, 禁止使用化学武器进行作战,
1948年联合国安理会常规军备委员会通过决议,将化学武器列为大规
模毁灭性武器。
    化学武器问部世以来,虽然有日内瓦公约,但有禁不止,第二次
大战中,日本对中国使用化学战器,造成中国军民伤亡八万多人。至
今仍有不少化学武器遗留在我国,威胁着我国公民的生命安全。第二
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越南、伊拉克对伊朗、伊朗对伊拉克都曾使用
化学武器作战。中国一贯反对制造和使用化学武器,主张全面禁止和
彻底销毁化学武器。
    1993年 1月,诸多国家 (包括中国) 在法国首都巴黎再次签订了
《关于禁止展、生产、 储存和使用化学武器及销毁此种武器的公约》,
人们似乎由此看到了禁止化学武器的曙光。
形形色色的化学战剂
                                      
    化学毒剂也称化学战剂,旧称化学毒气。凡是在军事上以毒害作
用杀伤人畜的化学物质统称化学战剂,也称军用毒剂,简称毒剂。
    毒剂是化学武器的基础,它决定着化学武器的性能和使用方式。
化学毒剂的使用方式多种多样,化学毒剂本身也多种多样。它既可装
填于炮弹、火箭弹、舰弹甚至导弹中,也可装于特种布洒器内使用。
毒剂在使用时,既可在液滴、蒸气和粉末等状态,也可成为悬浮于气
体中的气溶胶状态,使空气、地面、水源、建筑或物体染毒,人员牲
畜经吸入、食入以及接触而中毒伤亡。
    化学毒剂多种多样,形形色色。它按毒理作用可分为六类:神经
性毒剂包括塔崩、沙林、梭曼和维埃克斯;糜烂性毒剂包括芥子气、
路易氏气;全身中毒性毒剂,如氢氰酸、氯化氰;室息性毒剂包括光
气、双光气;刺激性毒剂包括苯氯乙酮、亚当氏气、西埃斯、西阿尔;
失能性毒剂包括毕兹。按杀伤作用持续时间,可分为持久性毒剂和暂
时性毒剂两类。前者一般是高沸点、挥发度小的液体毒剂,主要呈液
滴状态, 用于地面、 武器、服装和皮肤染毒,其杀伤作用时间较长,
可几小时、几天甚至几十天,如芥子气、维埃克斯毒剂等。后者一般
是沸点低、易挥发或常温下为固体的毒剂。主要呈蒸气或气溶胶状态
用于空气染毒,其杀伤作用可持续几分钟至几十分钟,如沙林、氢氰
酸、西埃斯等。
    化学毒剂侵入人机体后,能与我们人的生命物质如酶、受体、核
酸等发生作用,破坏机体正常的生理过程,引起生理功能紊乱,从而
出现一系列中毒症状。
    人类使用化学毒剂进行战争已有很长的历史。而掀开现代战争使
用化学毒剂历史首页的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对英法联军的氯气
攻击。由于首次使用化学毒剂作战获得很大成功,因而化学战不断发
展,新的化学毒剂不断出现,装备化学武器的国家不断增加。虽然在
1925年国际上曾有日内瓦禁止化学武器议定书,但几十年来有禁无止。
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化学武器发展很大,出现了不少新的毒
剂美国和前苏联成了化学武器超级大国,他们储存着世界上绝大多数
的化学毒剂和化学武器。
    1993年 1月,各国在巴黎再度签署了禁止使用化学毒剂作战的条
约,为全面禁止化学武器,逐步销毁化学武器,杜绝化学战展示了美
好的前景。
摧毁人神经的神经性毒剂
                                  
    神经性毒剂是破坏人的神经系统正常传导功能的一类毒剂,也称
含磷毒剂,是在研究有机磷农药杀虫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神经性
毒剂包括1936年德国发现的塔崩毒剂,1939年制成的沙林毒剂,1944
年合成的梭曼毒剂和英国1952年发现的维类毒剂(即维埃克斯毒剂)。
    神经性毒剂是无色油状液体,可装在炮弹、导弹、火箭弹等多种
弹药中使用。毒剂分散开来可使空气、地面、物体表面和水源染毒,
用以杀伤有生力量,封锁重要军事地域和交通枢纽。神经性毒剂为速
杀性致死剂,毒性大,可经呼吸道、皮肤等多种途径使人畜中毒,抑
制胆碱酯酶, 破坏神经冲动传导。 人畜中毒后的主要症状有瞳孔缩
小、流口水、恶心、呕吐、肌肉颤动、痉挛、呼吸困难以至麻痹死亡。
    目前已有不少国家装备这类神经性毒剂,其中美国和前苏联装备
量最大。美国早在1958年便将维埃克斯定为装备毒剂,以后又将沙林、
维埃克斯等神经性毒剂发展成为二元化学武器,以便更安全地储存、
运输和使用。
    神经性毒剂虽然具有较大的杀伤性,但也可通过防毒面具和防毒
服等皮肤防护器材进行防护。对此类毒剂的中毒者用消毒剂进行消毒,
对眼睛中毒者,要迅速用清水或2%小苏打水溶液进行冲洗,冲洗时间
为半分钟左右。
头号神经性毒剂----沙林
                                  
    沙林是神经性毒剂中的一种,它是德文的音译。这种毒剂是德国
人在1939年研究有机磷化合物时发现的,其学名为甲氟膦酸异丙酯。
    纯净的沙淋为无色液体,工业品沙林则呈淡黄色或棕色,沙林虽
为毒剂,但却不臭,不但不臭反而略带苹果香味。沙林极易渗入多孔
表面和油漆表面,它的蒸气易被多孔物体如砖、瓦、水泥、木材、纺
织品所吸附,且能与水和多种有机溶剂混合,这些有机溶剂是苯、乙
醚、乙醇等。
    沙淋毒剂可以装在炮弹、炸弹等弹药中,以爆炸方式将其分散开
来。其中蒸气和气溶胶可经呼吸道、眼睛侵入人体;液滴则可使食物
和水源染毒,再经消化道进入人体。人员中毒几分钟后便出现瞳孔缩
小、流口水、多汗、呼吸困难等症状,中毒严重则呼吸中枢麻痹、心
跳停止而死亡。
    防毒面具和防毒衣等皮肤防护器材可对其进行防护,此外,还可
服用某些预防药物。
神经中毒性毒剂----梭曼
                                  
    梭曼是神经性毒剂的一种,它也是德文的音译,是德国人于1944
年首先合成的,学名为甲氟膦酸异已酯。
    纯净的梭曼为无色液体,有微弱的水果香味,工业品呈黄色,有
樟脑味。能溶于水,易深于有机溶剂。能渗 透皮肤和橡 胶制品,易
被多孔物质吸附。服装、木材对此的吸附量也很大。梭曼属于半持久
性中等挥发度致死剂。通常装填在导弹、航空炸弹、炮弹、地雷等兵
器中使用,形成蒸气、气溶胶或液滴等战斗状态,通过呼吸道吸入、
皮肤吸收等途径杀伤人畜, 或使食物和水源染毒, 经消化道进入体
内。中毒者会产生胸闷、缩瞳、流涎、流涕、呼吸困难和全身痉挛等
所有神经性毒剂中毒的症状,严重时,迅速死亡。
    对梭曼毒剂可用防毒面具和防毒服等皮肤防护器材进行防护,也
可用解毒药或注射解毒针进行预防,但效果有限。因此可采取防护,
以不中毒为好。对中毒物品可用消毒剂消毒。
破坏人协调功能的毒剂----塔崩
                            
    塔崩是神经性毒剂的一种,学名二甲胺基氰磷酸乙酯,由德国人
在1936年12月首先合成。纯净的塔崩是无色和有水果香味的液体。工
业品的塔崩则呈棕色并有苦杏仁味。
    塔崩通常用作持久性或半持久性毒剂使用,常温下稳定,特别适
用于地面染毒,当使其造成气溶胶状态时,也可使空气染毒。各国装
备此毒剂都有其固定代号。美国军和前苏军均有大量塔崩毒剂储存。
    塔崩毒剂首次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在神经性毒剂中,塔崩毒剂
似乎是现代较少使用的毒剂,防毒面具有防毒衣等皮肤防护器材可以
对其进行有效预防,中毒者通常用阿托品等药物去进行解毒。
可称“微克死”的维埃克斯毒剂
                            
    维埃克斯毒剂是神经性毒剂的一种,它是一种音译,它是由英国
人在1952年首先发现的一类毒剂,尔后由美国人从中选定维埃克斯作
为发展重点。维埃克斯毒剂的学名是β—二异丙胺基乙基甲基硫赶膦
酸乙酯,这种物质大概是毒剂中名字最长的一种了。
    维埃克斯在名气上要超过其它几种神经性毒剂,那是因为它曾引
发了1968年震惊世界的羊群诉讼案。在那次事件中,美国牧场主状告
美军在维埃克斯布毒试验中,误杀死了近六千只羊。维埃克斯毒剂也
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油状液体,工业品呈微黄、黄或棕色,贮存时会分
解出少量硫醇,因而带有臭味。
    维埃克斯主要装填在炮弹、炸弹等弹体内,以爆炸分散法使用,
也可用飞机布洒。维埃克斯毒剂以其液滴使地面、物体染毒;以其蒸
气和气溶胶使空气染毒,维埃克斯毒剂的毒害时间比其它神经性毒剂
要长,毒性要大。一小滴维埃克斯液滴落到皮肤上,如不及时消毒和
救治,就可引起人员死亡。因此有“微克死”的说法。
    对维埃克斯毒剂的防护与对防护与对其它神经性毒剂的防护相同,
应采取全身防护器材, 即防毒面具、 防毒服、防毒手套、防毒靴套
等。对中毒者急救可采用阿托品等药物,对其消毒可用次氯酸盐、二
氯三聚异氰酸钠等消毒剂。
令皮肤溃烂的糜烂性毒剂 
                                 
    糜烂性毒剂是一类以皮肤糜烂作用为伤害特点的毒剂,兼有全身
中毒作用。其机理是毒剂破坏机体细胞,使皮肤或粘膜发泡、糜烂,
从而使全身中毒,导致伤害甚至死亡。
    糜烂性毒剂中主要有芥子气、路易氏气和氮芥气。其中,芥子气
是重要的糜烂性毒剂代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得到广泛使用,有“毒
气王”的称号。日本军队在侵华战争(1937----1945)中对中国军民也
曾多次使用这种毒剂。直至今天,糜烂性毒剂仍是一些国家军队的装
备毒剂。
    糜烂性毒剂主要通过皮肤接触和呼吸道吸入引起中毒,破坏人体
细胞中重要的酶及核酸,导致新陈代谢中断,造成组织坏死。毒气接
触到皮肤和粘膜时,引起红肿、起泡、溃烂,对眼睛可造成严重伤害
甚至失明。吸入芥子气时,将损伤呼吸道、肺组织及神经系统。糜烂
性毒剂中,有的可能有数小时潜伏期,有的可立即产生伤害。
    糜烂性毒剂可装填于多种弹药中,靠弹药射出或投出爆炸进行分
散布毒,也可以直接使用飞机布洒器直接布毒。糜烂性毒剂以液滴状
态造成地面、物体及装备表面染毒,或以气溶胶和蒸气状态使空气染
毒。所谓气溶胶,即悬浮于空气中的液体或固体与空气的总称。糜烂
性毒剂在作战中,一般作为持久性毒剂使用,也可作暂时性毒剂使用。
    防毒面具和防毒服等皮肤防护器材可对其进行防护。染毒者应立
即用个人消毒急救器材和药剂进行紧急消毒,然后再进行医学救治,
特别是芥子气、氮芥气中毒者,要根据不同部位,及时采取毒剂阻断
措施,以防其继续渗入深部组织,造成更大危害。总之,对糜烂性毒
剂的防护和对中毒者的治疗比较复杂。
毒剂之王----芥子气
                                      
    芥子气是糜烂性毒剂中的一种,也是用的最多、最为普遍和伤害
较大的糜烂性毒剂,因此被称作“毒剂之王”。
    芥子气首先由德国人在1886年制得纯品,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
中,首先在比利时的伊普尔地区对英法联军使用。芥子气学名为β,
β′—二氯二乙基硫醚。纯芥子气为无色油状液体,工业芥子气为黄
色至深褐色,因其有芥末和大蒜味而得名。
    芥子气可装填于炮弹、炸弹和地雷内以爆炸方法分散布毒,也可
以直接用布洒器材喷洒地面、空间、水源以使地面、空气、水源和物
体染毒。芥子气主要经皮肤或呼吸道侵入肌体,引起中毒。其潜伏期
2 小时~12小时过后,皮肤就会出现红肿、 水泡, 同时眼睛出现模
糊、红肿甚至失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希特勒作为参战士兵就曾遭
到芥子气袭击而眼睛暂时失明。
    芥子气伤害途径较多,作战时,人员必须戴防毒面具,穿戴防护
服等才能进行防护。
芥子气的又一类型----氮芥气
                              
    氮芥气也称氮化芥子气。氮芥气有三种类型,其中只有学名为三
氯三乙基胺的糜烂毒性最强,是糜烂性毒剂中又一种较常用的毒剂。
    这种名为三氯三乙基胺的氮芥气的纯品为无色无味的油状液体,
工业品则呈黄色,有微弱的鱼腥味。它常作为持久性毒剂使用。氮芥
气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水和热会使其聚合,生成的聚合物为
无毒结晶。
    氮芥气型毒剂是接触性、吸入性及使眼睛损伤的毒剂。它的糜烂
作用比芥子气小,但潜伏期比芥子气长,容易被人忽视。
    对氮芥气的防护同对其它糜烂性毒剂一样,要用防毒面具和防毒
服。由于氮芥气比其它糜烂性毒剂的毒性要小,所以在作战中,使用
的机会比芥子气要少。而且若能防护其它糜烂性毒剂,对氮芥气也是
完全可以防护的。
以美国人的名字命名的路易氏气毒剂
                        
    路易氏气是以美国人的名字命名的一种糜烂性毒剂,它是1918年
由美国人路易氏研究成功的,学名是β—氯乙烯基二氯胂。这种毒剂
的纯品为无色油状液体,工业品呈棕褐色,有刺激性臭味。
    路易氏气通常以液滴杀伤为主,也可造成蒸气、气溶胶状态使空
气染毒。当人的皮肤接触到毒剂后,很快出现灼痛感,稍重时便出现
红斑、起泡,吸收过多甚至会引起死亡。 同时, 通过呼吸吸入毒气
蒸气、毒气气溶胶过多也会致死。
    对路易氏毒气的防护和对其它糜烂性毒剂相似,都需用全身防护
器材。二巯基化合物对路易氏气有特效解毒作用,中毒者应立即注射
二巯基类药物,染毒皮肤可用5%二巯基丙醇皮肤软膏消毒,染毒眼睛
可用3%二巯基丙醇眼膏消毒,其它染毒表面可用碱性溶液消毒和用清
水进行冲洗。同时,路易氏气液滴能损坏毒气防护器材,因此染毒后
也应进行消毒,以便保证安全。
令全身中毒的血液中毒性毒剂
                              
    血液性毒剂又名全身中毒性毒剂,主要是损伤人体细胞和组织内
呼吸酶系的一类毒剂。它进入人体后,因使呼吸系统受阻,不能利用
氧气而引起细胞缺氧窒息。 细胞的氧化一旦中断, 即造成全身性缺
氧,特别是呼吸中枢会因缺氧而受到损伤。中毒者在几分钟内便出现
昏迷、痉挛和呼吸麻痹,严重时会立即死亡。
    血液性毒剂包括氢氰酸和氯化氰,它们都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出现的,这类毒剂可装入炮弹、炸弹和火箭弹中使用,靠炸药分散毒
剂造成空气染毒,杀伤人员。
    血液性毒剂一般是吸入中毒, 因此可用防毒面具进行防护。 但
是,防毒面具在防护此类毒剂时,其防护有效时间要比防护其它毒剂
短,因此要特别注意。
    氢氰酸和氯化氰毒剂与其它毒剂相比,毒性要低,因此,使用频
率较低。但因其可作为化工原料大量生产,所以还要对其密切注意。
法军最早使用的毒剂----氢氰酸
                            
    氢氰酸是全身中毒性毒剂中的一种,是瑞典人于1782年发现的。
1916年7月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军首先在战场上使用。
    氢氰酸学名氰化氢, 为无色液体, 有苦杏仁味,能与水任意互
溶,易溶于酒精、乙醚等有机溶剂并能溶于氯化氰、光气及有机磷化
合物中,氢氰酸的分子很小,不易被活性炭完全吸附,较难消毒。
    氢氰酸可装填入炮弹、炸弹和火箭弹中使用。靠炸药将其分散,
造成空气染毒,通过人的呼吸道侵入机体,引起全身中毒。中毒者出
现流泪、咳嗽、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眼睛瞳孔散大、皮肤粘膜泛
红以及痉挛等症状。
    人员只需用防毒面具即可进行防护。已然中毒应立即戴上面具并
迅速撤离染毒区,根据症状发展情况,吸入或注射解毒药物,实施人
工呼吸与超压输氧。
易于生产的氯化氰毒剂
                                    
    氯化氰是血液中毒性毒剂的一种,它与氢氰酸一样是法国在第一
次世界大战中首先使用的毒剂。
    氯化氰为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气味。 可溶于水, 易溶于醇、
醚、汽油等有机溶剂,还可与氢氰酸、芥子气等毒剂互溶,不易被活
性炭吸附。氯化氰比氢氰酸容易水解,加热、加碱可加速这种水解。
该氯化氰毒剂可装入炮弹、炸弹和火箭弹中使用,造成空气染毒,使
人通过呼吸道引起中毒。
    氯化氰除比氢氰酸容易水解外,其毒性与氢氰酸相同,但氯化氰
中含有氯,又具有氯气的毒性,有强烈窒息作用,可引起水肿。
    对氯化氰毒剂的防护也与氢氰酸相同,须用防毒面具。对中毒者
进行急救可吸入亚硝酸异戊酯和超压输氧。中毒后凡有肺水肿症状者,
抢救时要注意不可用人工呼吸。
导致呼吸功能受阻的窒息性毒剂
                            
    窒息性毒剂是主要损害肺组织,引起肺水肿,导致呼吸功能损坏
的毒剂。窒息性毒剂又名伤肺性毒剂,可谓名副其实。窒息性毒剂包
括有光气、双光气、氯气和氯化苦等。
    光气是这类毒剂的典型代表,它和它的衍生物是生产塑料、合成
纤维、染料等的重要原料。化学工业发达的国家均可大量生产,它通
常当作备用毒剂使用。至于双光气,现已被淘汰,氯化苦则早已成为
训练用毒剂,只有光气仍有装备。
    光气的学名为二氯化碳酰,是英国人于1812年用一氧化碳和氯气
在强光作用下制得的,1915年12月19日被德军首次使用于第一次世界
大战战场。
    光气为无色气体,有烂干草或烂苹果气味,稍溶于水,易溶于甲
苯、二甲苯、氯苯、卤代烷和煤油中,也能溶于毒剂芥子气和发烟剂
四氯化钛等酸性物质中。光气溶于水后迅速水解。
    光气可装填于炮弹、迫击炮弹、地雷、航空炸弹和火箭弹中使用,
造成空气染毒。光气通过呼吸道进入机体,直接作用于肺泡,使肺泡
膜通透性增强,并使肺毛细血管扩张,血浆渗入肺泡造成肺水肿,从
而使肌体缺氧而窒息。
    光气的中毒者一般经几小时的潜伏期后才出现肺水肿症状,表现
了呼吸困难、胸部压痛、呼吸频率升高、血压下降、严重时出现昏迷
以至死亡。高浓度中毒时无潜伏期,迅速死亡。
    光气的防护只须佩戴防毒面具即可,抗毒药有乌洛托品等,出现
肺水肿症状者万勿做人工呼吸抢救。
让敌军目瞪口呆不能战斗的失能性毒剂
                      
    失能性毒剂的最大特点是能造成人员暂时失去正常的精神和驱体
功能,从而丧失战斗能力的一类特殊毒剂,简称失能剂。其致死剂量
远大于失能剂量,通常不会使人致死或永久受到伤害。失能剂的主要
作用是改变或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而且作用的时间较长。从广义
上讲,目前军警用来维持治安、控制暴乱的西埃斯等刺激性毒剂也算
是失能剂,只是因为它主要是刺激眼、鼻、 喉、皮肤, 其潜伏期较
短,而且症状持续时间不长,所以通常将其列为刺激性毒剂。
    失能剂一般分为精神失能剂和驱体失能剂两种。前者主要是引起
精神活动紊乱,如毕兹、麦角酰二乙胺等化合物;后者主要是引起运
动功能障碍、血压或体温失调、视觉或听觉障碍、持续呕吐腹泻等,
如四氢大麻醇、去水吗啡等类化合物。
    失能剂在某些方面就是我国小说、戏曲中所描述的蒙汗药。所谓
蒙汗药与近年来我国社会上出现的迷幻剂都是一种麻醉剂。它有时使
人中毒错迷,丧失抵抗能力;有时使人神志不清,行为失控。其实这
就是前面所说的驱体失能与精神失能。例如《水浒传》中“杨志押送
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一回,就是利用蒙汗药使杨志等人驱体失
能而使生辰纲被劫的。
    由于失能性毒剂有一种“不战而胜”的作用,因此倍受当今美国
军事家的重视,他们就是想通过使用非致死性的失能剂将敌人制服,
而不必将其杀死,便可达到战争目的。
    失能性毒剂的代表是毕兹,有关毕兹的情况,将在下面讲述。
恐怖而有趣的毕兹毒剂
                                    
    毕兹毒剂是军用失能剂的一种,它是美国人于1950年首先合成的
化合物,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军队将其列为装备毒剂,在这之前,美
国军方不但用动物,还用活人做了一系列试验,轰动世界的猫怕老鼠
的故事,就是从这个试验中传出的。试验的过程大概如下:
    试验开始时,把一只白猫放在玻璃柜中,然后放入一只小白鼠,
白猫见了老鼠,一下就扑了上去将其擒住。随后,穿白色工作服的试
验人员,将猫提出,给猫注射了一针药剂,又将其放入柜中。随着将
另一只活蹦乱跳的小白鼠放入。此时,白猫一改刚才的凶猛气势,而
是诚惶诚恐地望着这只白鼠, 步履蹒跚, 最后竟让白鼠跑到自己身
上,完全失去了作为老鼠天敌的本能,其原因就在于注射的那针药剂
----毕兹起了作用。
    毕兹学名为二苯羟乙酸-3-喹咛环酯, 是白色无味的固体,难溶
于水,但可溶于苯和氯仿等有机溶剂。它在常温下很难水解,加热、
加碱可加速水解,与酸作用生成盐,生成物依然有毒,且能使水长期
染毒。毕兹可装填于炮弹、炸弹等弹体内,靠炸药将其分散成气溶胶
状态,从而使空气染毒。染毒空气经呼吸道吸入人体引起中毒。
    毕兹毒剂中毒后有潜伏期,潜伏期为半小时至 1小时。人员中毒
后的症状为口干、瞳孔散大、眩晕、步履蹒跚失控、丧失定向力。偶
然在操作毕兹时中毒的人,还产生莫名其妙的幻觉,如天塌地陷、飞
鸟成群、洪水猛兽乃至妻妾成群的景象。中毒症状可持续几小时以至
数日。
    毕兹毒剂在药理毒理上属阿托品类,毒扁豆碱为其有效解毒药。
人员防护可用防毒面具。染毒皮肤可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
    毕兹毒剂虽具有使人失能的作用,但因失能剂造成的效果难以预
测,且生产成本要比其它毒剂要高,因此,便用和发展这种毒剂就受
到较大限制。
军警两用的刺激性毒剂
                                    
    刺激性毒剂又称刺激剂、控暴剂、防暴剂和抗暴剂。它曾在化学
战的历史上广泛使用。但自50年代末以来,化学武器逐渐发展成大规
模毁灭性武器,其所使用的装料大都具速杀性,威力巨大,因此,许
多国家,特别是大国相继将装有刺激性毒剂的武器与装其它类毒剂的
武器分离,将刺激性毒剂与其它类型毒剂分开。
    刺激性毒剂现一般只称刺激剂,其主要作用是刺激眼、鼻、喉及
皮肤感觉神经末梢。这种化学物质能使人迅速出现流泪、 眼痛、 喷
嚏、咳嗽、恶心、呕吐、胸痛、头痛以及皮肤灼痛等症状。刺激剂分
为:催泪剂,以眼的刺激症状为主,有苯氯乙酮、西阿尔;喷嚏剂,
以鼻、喉刺激症状为主,有亚当氏气;复合型刺激剂,以眼及算、喉
均有明显的刺激作用,有西埃斯。
    刺激剂通常填于发烟罐、手榴弹、炮弹、火箭弹、航空炸弹和布
洒器内使用,分散成气溶胶或粉末状态,主要造成空气染毒。刺激剂
的特征为低浓度下即可见效,潜伏期极短,仅有局部和暂时的效应且
毒性很低。在战斗浓度下,人员暴露一至数分钟即可引起各种刺激症
状而影响活动能力或战斗力,但只要脱离毒区几分种至几小时后症状
就可消失,无需特珠治疗。
    防毒面具可对刺激剂进行有效防护,因此,我们常见国外的军警
一手持盾牌,一手持催泪武器,头戴面具进行训练或执勤的镜头。目
前许多国家将刺激剂列为警用化学武器装料,称之为警用武器。
    由于这类化学战剂攻击人后,使人产生种种不适,无法继续其正
常行动或战斗,而又不使其致死,所以它也将包括在非致死性武器范
围之内,是进行非致死性战斗的重要手段之一。这类化学战剂真正是
军警两用的化学武器。
香不可闻的苯氯乙酮
                                      
    我们常常以为有毒有害的化学毒剂一定臭不可闻,这是一个误区。
现在介绍的苯氯乙酮非但不臭,而且还具有荷花香味,但是香而不可
闻。
    苯氯乙酮是刺激剂的一种,其纯品为无色晶体,有荷花的清香。
工业品苯氯乙酮为黄色、棕色或绿色。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常温下不水解,可被次氯酸盐、高锰酸钾等氧化剂氧化,且生成物无
毒。
    苯氯乙酮主要刺激眼睛,引起怕光和流泪,高浓度时也刺激上呼
吸道,引起咳嗽、恶心等症状,还会刺激潮湿多汗的皮肤,使之出现
红斑,甚至发生水泡。
    防毒面具可对苯氯乙酮进行防护,已然中毒者要迅速离开染毒区
并用2%碳酸氢钠水溶液或清水冲洗眼睛和漱口。
名称美妙的亚当氏气毒剂
                                  
    亚当氏气是刺激剂的一种,是美国人亚当氏于1918年首先合成,
其学名为氯化二苯胺胂,纯的亚当氏剂为黄色晶体,无气味,不溶于
水,微溶于有机溶剂,加热时可溶于苯、甲苯、二甲苯、冰醋酸和甲
酸等溶剂中,常温下和加热都不能使其水解,但强碱能使其水解,生
成物依然有刺激作用。
    亚当氏气主要刺激鼻、咽喉,引起连续不断的喷嚏、咳嗽。中毒
较重时还产生胸闷、胸痛、头痛、恶心、呕吐以及眼部的刺激症状。
    亚当氏气虽为美国人发明,但却是法国首先用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的战场上。当时中毒者尚不知其为何物,只是咳嗽不止,有的甚至引
起肺水肿和全身中毒,因而丧失战斗能力。其实对这种刺激剂只要使
用防毒面具便完全可以进行防护。一旦中毒,可用2%碳酸氢钠水溶液
或清水漱口,冲洗鼻腔和眼睛。若发现砷中毒则需用二巯基类药物进
行解毒。
新兴的西阿尔刺激剂
                                      
    西阿尔是刺激剂的一种,它是美军代号CR的音译,也是新兴的一
种刺激剂,它从20世纪70年代才被一些国家列为军队的装备。
    西阿尔呈淡黄色粉末,无气味,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丙烯二
醇、乙醚和苯等有机溶剂,西阿尔不但不容易水解,反而在水中仍具
有刺激作用,因此可用于水源染毒。
    西阿尔对眼睛、鼻子、咽喉及皮肤有强烈刺激作用,使人出现流
泪、喷嚏和皮肤红斑等多种症状。
    对于西阿尔刺激剂的防护与对所有刺激剂的防护相同,都可用防
毒面具保护脸部、呼吸道及眼睛。中毒都可用2%碳酸氢钠水溶液或清
水冲洗眼、鼻、口腔和皮肤。
    西阿尔可与乙醇钠、硫酸二甲酯作用,且生成物无毒。因此,可
用这些物质对其进行消毒作业。
大量用于越战的西埃斯刺激剂
                              
    西埃斯是美军代号CS的音译,是刺激剂中的一种。这种刺激剂之
所以被称为CS,是因为它是美国人卡森和斯托顿二人于1928年最先合
成的。提起卡森和斯托顿两人的合作,曾有一段佳语,那就是在研究
此物质的时候,他们总在一起,形影不离,非常亲密以致到处出现了
不少流言蜚语,甚至被人怀疑是同性恋者。而他们两人的科研成果一
公布,谣言便不攻自破,反而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为了纪念他们的成
果以及他们的友谊,便各取两姓氏的头一字母命名该化合物。
    西埃斯的学名为邻—一氯代苯亚甲基丙二腈,是白色片状晶体,
有胡椒味,难溶于水,微溶于醇, 易溶于苯、 氯仿、丙酮等有机溶
剂。不易水解,加热或加碱则可加速水解。它能被高锰酸钾、次氯酸
盐等氧化剂氧化,生成物不再有刺激作用。
    气溶胶状态的西埃斯对眼睛和上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中毒后
出现灼痛、大量流泪、流涕等症状,脱离接触 5分钟~15分钟后症状
消失。但皮肤接触处产生刺痛、红斑,其作用仍可保持数小时之久。
    西埃斯一般可装入手榴弹、枪榴弹和布洒器中使用。这种刺激剂
曾被美国军队大量应用于六七十年代的越南战场,其使用量达7000吨
之多。
    西埃斯这种刺激剂在当前动乱的西方国家,不但已成为军警控暴、
维持治安的有力武器,而且也成为西方公众,特别是妇女防身的有力
武器。西埃斯不但被装进枪弹和手提喷洒器之中,而且还被装入车载
化学喷雾器之中以便机动完成控暴任务。它还被装入形态各异的状似
香水瓶、钢笔的喷洒器之中,以便妇女自卫时使用。
    对西埃斯的防护,不但要用防毒面具进行脸部及眼与呼吸道的防
护,而且有时还需穿防毒衣裤及靴套、手套等,以对皮肤进行防护。
中毒者可用2%碳酸氢钠水溶液或清水冲洗眼、鼻、口腔和皮肤。
化学战中的毒剂气溶胶
                                    
    化学战中常常出现毒剂气溶胶,毒剂气溶胶是指毒剂的固体、液
体微粒分散并悬浮在空气中所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
    毒剂气溶胶是毒剂用以侵入机体的一种状态和方式。毒剂气溶胶
微粒直径通常为0.01~ 100微米。小于10微米的固体微粒构成的气溶
胶称为烟, 液体微粒构成的气溶胶称为雾。 毒剂气溶胶可用爆炸分
散、热分散、布洒等方法使空气染毒。
    毒剂呈气溶胶状态使用,能提高化学武器的杀伤威力,较长时间
保持战斗浓度。 一些国家的军队使用毒剂时, 通常使毒剂呈气溶胶
状态,以造成广大地域内的空气、地面和各种物体染毒。
可怕的毒剂云团
                                          
    毒剂云团是化学武器使用时形成的毒气、毒雾和毒烟的总称。毒
剂云团在化学攻击后, 滚滚而来, 犹如毒魔妖雾吞噬着战场上的一
切,令人望而生畏。毒剂云团通过人畜呼吸道吸入人畜体内,侵袭人
畜双眼,侵蚀人畜表皮,从而引起中毒。
    毒剂云团通常分毒剂初生云团和毒剂再生云团。初生云团,也称
初生云,是化学武器以爆炸分散、热分散和布洒等方法施放毒剂时直
接形成的染毒空气团。毒剂再生云团,简称再生云,是染毒地面、物
体上的毒剂自然蒸发形成的染毒空气团。初生云比再生云染毒浓度要
高,伤害能力要强,但杀伤作用的持续时间短。毒剂云团的传播及对
下风方向的危害程度,取决于化学袭击的规模,并受气象条件、地形
和地面性质的影响。
    了解毒剂云团的性质,无论对使用化学武器一方,还是对受化学
武器攻击的一方都十分重要。
海湾战争中的明星----飞毛腿B导弹
                         
    飞毛腿B导弹在海湾战争中,做了伊拉克撒 手锏式的武器,曾出
尽了风头。 在战时,只要一听到飞毛腿 B导弹发射, 人们便诚惶诚
恐,真怕它落在自己头上。与伊拉克处于战争状态的国家里的人们甚
至时刻有防毒面具在身,随时可用,包括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们。
    飞毛腿 B导弹实际上是前苏联研制装备的一种陆上机动发射的短
程地对地战术弹道导弹。这种导弹被北约国家称其为飞毛腿 B导弹,
其真正的型号是SS-1C,代号是R-17,它是SS-1B的改进型。
    这种导弹于50年代末开始研制,1965年开始部署,主要装备前苏
联集团军和方面军所属的战术导弹旅。每个旅装备有12辆~18辆导弹
发射车。 此外, 这种导弹做为携带常规弹头的装备也部署在保加利
亚、匈牙利、捷克、埃及、伊拉克、利比亚等国。
    SS-1C导弹为音级结构,长11.16米,弹径0.88米,起飞重量 6.4
吨,采用液体推进剂和惯性制导。弹头重不到 1吨,有常规装药和核
装药(当量为 1万吨~10万吨)两种。射程50千米~ 300千米,命中精
度 450米。导弹装在运输车上,该车可运输、起竖和发射。发射车公
路速度为60千米/小时。
    1991年 1月,海湾战争爆发,伊拉克将改造过的飞腿导弹A1阿巴
斯和A1侯赛因投入战斗。新的A1阿巴斯和A1侯赛因改进了推进剂,加
大了射程,减轻了弹头重量。另外,西方国家还怀疑伊拉克的A1阿巴
斯和A1侯赛因上带有化学弹头,可能进行化学袭击。因此,对伊拉克
的飞毛腿 B导弹特别注意防护。因为据西方军事家们传说,伊拉克按
照总统萨达姆的命令,已生产出大约30枚装有化学毒剂弹头的飞毛腿
导弹,而且就在海湾战争爆发之前,萨达姆声称要使用一切武器,包
括化学武器去反击入侵伊拉克领土的一切外国军队。这就是使用部队,
包括美国部队有足够的理由采取严密的三防措施,以对付伊拉克的飞
毛腿毒剂导弹。
声音低、弹坑小的化学炮弹
                                
    化学炮弹是装有毒剂的炮弹。这战炮弹仍用常规武器发射。它通
常由弹体、毒剂、炸药爆管、引信等部件组成。使用时,借助于炸药
的爆炸能量将弹体炸开, 使毒剂分散成蒸气、 气溶胶、液滴等状
态。造成空气和地面染毒,以杀伤对方有生力量,迟滞对方战斗行动。
    毒剂炮弹并不像人们想像的那样,只要随便将毒剂和炸药装进弹
体, 就可以成为毒剂炮弹。 而是要根据毒剂性质的不同,战斗状态
和中毒途径的要求不一,而决定着炸药与毒剂量的比值和弹体的结构
(这一点是任何国家的技术机密)。
    化学炮弹按弹爆后毒剂呈现的状态,可分为三类:首先是毒剂呈
蒸气状态的炮弹,弹内通常装光气或氢氰酸类型的毒剂。这种类型的
炮弹一般采用瞬时触发爆炸方式,炮弹爆炸后,毒剂飞散,很快地蒸
发成蒸气,造成空气染毒。其次是毒剂呈气溶胶状态的炮弹,弹内装
沙林类型或芥子气类型的毒剂,此类炮弹的弹管延伸到弹腔底部,也
使用瞬时触发引信爆炸方式,炮弹爆炸后,毒剂被分散。一部分毒剂
被雾化成气溶胶,形成毒剂初生云团,造成空气染毒;另一部分则以
细小液滴状散落在弹坑周围,蒸发后形成毒剂再生云团。第三类是毒
剂呈液滴状态的炮弹,这类炮弹装维埃克斯类型、芥子气类型的毒剂。
这类炮弹通常采用瞬时触发和低空爆炸方式。炮弹爆炸后,小部分毒
剂被分散成气溶胶状态,形成毒剂初生云团,造成空气染毒;大部分
毒剂被分散成液滴状,使地面、物体表面和暴露人员、武器装备染毒。
    我们了解了化学炮弹的种种特点,就可更好地采取防护措施。例
如,当我们听到低沉爆炸声的炮弹,就应考虑到化学炮弹的可能性。
因为化学炮弹的炸药装量较一般炮弹要少许多,因此,声音也要低很
多,且碎片的飞舞声很小。另外由于炸药装得少,爆炸时形成的碎片
就少,因此,弹坑也就较一般炮弹小许多。有了这些知识,就使我们
能较好地判断是否遭到毒剂攻击,以便采取防护措施。
从天而降的毒气妖魔----化学航空炸弹
                      
    装有化学毒剂的航空炸弹称化学航空炸弹或航空化学炸弹。化学
航空炸弹简称化学航弹。按毒剂装料的形式,化学航弹分为普通化学
航弹或称一元化学航弹和二元化学航弹。一元化学航弹弹体内装填的
是真正的毒剂,一般由弹体、 毒剂、 炸药、引信、爆管和安定器组
成。二元化学航弹内装填的是可以生成毒剂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无毒或
低毒化学物质,即毒剂前体(毒剂前身)。
    化学航弹按炸弹的圆径分为小圆径 (重在50千克以下) 、中圆径
(重量在50千克~1000千克)和大圆径(重量在1000千克以上)三种。为
了有效地发挥弹体内毒剂的杀伤性能,根据毒剂的不同性质、中毒途
径和战斗状态,可改变弹体的结构。0.4千克~0.9千克的小圆径化学
炸弹呈球状。塑料制弹体没有引信,在撞击地面的瞬间,弹体散开,
毒剂扩散。大中圆径的化学航弹通常设计成子母弹或集束航空炸弹形
式。
    化学航弹按毒剂装料的作用特续时间,分为持久性化学航弹 (内
装芥子气、路易氏剂、梭曼、维埃克斯等)和暂时性化学航弹(内装沙
林、氢氰酸等) 。前者可采用触发爆炸或空中爆炸方式,主要造成地
面、物体染毒;后者通常采用触发爆炸,造成空气染毒。
可使大面积目标染毒的化学火箭弹
                          
    装有毒剂的火箭弹称化学火箭弹。化学火箭弹由火箭炮发射,多
管火箭炮齐射。化学火箭弹能使大面积目标染毒,比普通火炮具有更
大的威力。
    化学火箭弹通常由弹体、毒剂、引集、炸药、爆管、燃烧室和点
火系统组成,发射化学火箭弹时,可根据作战需要,采用触发爆炸或
空中爆炸,由引信引爆炸药,将弹体炸开,毒剂被分散成蒸气、气溶
胶或液滴等各种战斗状态,造成空气、地面和物体染毒。
    化学火箭弹一般装填沙林、维埃克斯、氢氰酸类型的毒剂。化学
火箭弹能突然、集中、大量地使用,杀伤较大区域内的有生力量,在
谈到化学火箭弹时,还有一种由单兵火箭筒发射的火箭弹。这种火箭
弹一般只装一些非致死性毒剂,例如装填西埃斯、苯氯乙酮类型的刺
激剂,用于使人员暂时失去战斗力,达到占领阵地,赶走或生擒守敌
的目的。
技术先进的导弹化学弹头
                                  
    导弹是先进的武器,导弹靠其战斗部进行杀伤,装有毒剂的导弹
战斗部称导弹化学弹头,有时也俗称化学弹。目前,已有不少国家的
导弹配备了化学弹头,成为一种重要的化学威慑力量。海湾战争中最
使多国部队胆战心惊的就是伊拉克的飞毛腿导弹,而飞毛腿导弹是配
备有化学弹头的。
    导弹化学头通常有整体型和子母弹型两种。前者战斗部整体灌装
毒剂,在目标上空数百米或千余米高处通过引信和装药使弹头炸开,
毒剂便被分散成液滴沉降至目标区, 构成大面积染毒, 杀伤有生力
量,这种结构仅适用于装填那些不易挥发的胶粘毒剂;后者战斗部中
装有许多小子弹,每颗小子弹均由弹体、毒剂、炸药、引信及翼片等
组成,导弹化学弹头即战斗部在目标上空预定高度将小子弹放出,散
布到目标区触地爆炸,毒剂被分散成蒸气、气溶胶或液滴,构成空
气、地面和物体表面染毒,攻击有生力量。
地雷战的非法成员----化学地雷
                            
    地雷品种很多,化学地雷则是新成员,它与众不同,雷体内装的
是化学毒剂,所以称化学地雷。
    化学雷雷由雷壳、毒剂、炸药、引信等部分组成。地雷起爆时,
借助炸药的爆炸作用,将毒剂抛洒出去,造成地面及空气染毒,以杀
伤人畜,阻挠对方行动。它即可单独用来布设化学雷场,也可与防坦
克地雷、防步兵地雷共同设置而成为混合雷场。
    化学地雷可以在出厂前由制造者灌装密封,也可由使用者在现场
进行灌注。化学地雷的种类较多,按装填毒剂的种类区分,有持久性
毒剂地雷和暂时性毒剂地雷;按控制方式分,有可操纵式和非操纵式
地雷;按爆炸方式分,有地爆式和空爆式,空爆式也称化学跳雷,常
用电点火引爆抛射药,将装有芥子气、维埃克斯等持久性毒剂的雷体
从抛射筒中抛至2米~5米高处爆炸,使毒剂分散成液滴,造成地面染
毒。装氢氰酸等暂时性毒剂的化学跳雷不用抛射筒,点火后,抛射药
将雷体抛至 1米左右高处爆炸,造成空气染毒,以获得较好的杀伤效
果。
    由于种种原因,化学地雷参加实战并不多,很难与炮弹、布洒器
相比,所以化学地雷的作战效益也很难估计。在当今国际社会对地雷
表示极大关注之时,似乎并未提及化学地雷的危害。
类似飞机杀虫的毒剂航空布洒器
                            
    航空布洒器是由飞行器携带,用于喷洒毒剂的装置,也称飞机布
洒器。这种航空布洒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由德国首先研制的,1936
年由意大利首先投入侵略埃塞俄比亚的实战战场。当时布洒的是芥子
气。
    航空布洒器在布毒时既像飞机在耕云播雨,又像飞机表演拉烟,
有时似乎好象在杀虫除害,但这都是外表,而实质相去甚远。飞机布
洒器布毒通常在低空100米左右穿行,布洒的毒剂有芥子气、维埃克
斯和胶粘沙林等。造成地面、物体染毒,杀伤有生力量。
    航空布洒器按布洒原理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利用飞行器飞行中
迎面气流的压力布毒,随风流散;一是利用布洒器内的压源造成超压
将毒剂布洒出去。 若按使用次数区分, 则有多次使用和一次使用之
分。多次使用的布洒器悬挂在飞行器上,由流线型罐体、进气口和施
放系统组成,毒剂容量为几十千克至几百千克,可反复装填使用。一
次使用的布洒器装在机身内,使用时投放至距地面一定高度时将布洒
器的门打开,毒剂在气流作下分散成液滴、气溶胶,将空气、物体和
地面染毒,布洒器本身也无法再收回来。两种布洒器各有利弊:多次
使用的布洒器,布洒精度高,可控数量,但每次作业后,要进行繁琐、
沉重的器材消毒;一次性布洒器没有消毒作业的损伤,但其从机身抛
下后的动作情况不得而知,后果难以预料和控制。
    航空面洒器中的毒剂可随风飘移相当长的距离,其布毒面积的大
小取决于毒剂喷出的速度、布洒器罐体的容量、飞行高度和速度及风
向和风速,布洒器布洒毒剂液滴的大小取决于飞行器的高度、速度和
毒剂本身的某些性质,如粘度和表面张力等。
    航空布洒器在本世纪六七十年代用的最多,当时,美国正在进行
侵越战争,美军用航空布洒器布洒大量镇压越南人民的刺激剂和除去
作战地区作为游击队屏障的植物丛的植物杀伤剂。当然,这种布洒器
也可用于布洒生物战剂。
毁坏庄稼树木的植物杀伤剂
                                
    军事上用来引起植物枝叶凋落、不育甚至枯死的化学药剂称植物
杀伤剂。使用这些药剂的目的是毁坏农作物和牧场以断绝对方特别是
游击队的生活基础,毁坏道路、河流沿岸及军事设施周围的林带和灌
木丛以除掉游击队藏匿点,改善军事设施周围的水平和垂直能见度。
    植物杀伤剂按其作用及施用方式可分为:能杀死所有植物或有选
择只杀死某些种类的植物的除草剂;可使植物生理机制变化,使其提
早落叶的落叶剂;令常绿植物茎叶脱水蒌缩、干枯易伤的干燥剂和能
杀死深根植物与土中幼芽,阻止、延缓植物重新生长的土壤不孕剂四
种。植物杀伤剂按作用机理还可分灭生型和选择型两类,前者能杀死
所有植物,后者只杀死某些种类的植物。按其作用方式还可分为触杀
型和内吸收型两类。前者能使所接触植物的枝叶枯蒌,后者则被植物
吸收并传导到其他部位而起作用。
    植物杀伤剂原本是除草和调节植物生长的造福农药。农业上适量
使用,来调节植物生长发展及提高产品质量,或脱叶以利机械采摘,
或催干以利提前收获,或用来杀灭田间杂草等。然而用到军事上则一
切都改变了。
    军事上对于植物杀伤剂的研究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
大战之后,英国军队在马来亚丛林反游击战中首先使用了植物杀伤剂。
60年代末,美国军队在朝鲜非军事区也曾使用落叶剂和土壤不孕剂。
至70年代,美国军在越南南方大规模使用植物杀伤剂,造成大片森林
毁灭和粮食减产,严重影响了生态平衡。
    值得指出的是,大规模使用植物杀伤剂,不但为生态带来危害,
还直接危害了人类生存。越南由于大面积土地遭受过植物杀伤剂喷洒,
而使环境受污染,导致妇女流产、畸胎儿大量增加,操作过植物杀伤
剂的美国军人,其家属中有一些也因此出现了畸胎、流产、怪胎等现
明,从而激起这些退伍军人的愤怒,要求政府赔偿损失。
    植物杀伤剂主要有 2,4-滴、2、4、5-滴、毒莠定、二甲胂酸、
除草定和灭草隆等,美军使用的有橙色剂、白色剂、蓝色剂和土壤不
孕剂。这些植物杀伤剂大都是多种化合物的混合物,它们配伍使用,
分别破坏植物的不同部位和不同时期的生长。
    植物杀伤剂在越南的使用曾遭国际社会的广泛谴责,但植物杀伤
剂与化学毒剂、化学武器不同,目前尚未有约束它的公约。
飞行中的小化工厂----二元化学武器
                        
    所谓二元武器,听起来好像十分神秘,其实它只是化学武器弹药
的一种特殊形式。二元化学武器是指将相对无毒或低毒的两种或两种
以上物质,分别装于弹体的不同容器中,在弹体射向或投向目标的过
程中,靠弹体的惯性作用才使它们相互混合,并反应成预定的有毒化
学战剂。
    二元化学武器是基于在化学武器的储存、运输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而进行研制的,化学武器曾发生过多起渗漏事故,美国在日本储存
的化学武器泄漏事故曾酿成政治事件,因而必须找出解决办法。二元
化学武器解决了生产储存的问题,因此,各国竞相采取此法生产化学
武器。
    从美国重点发展装备的155毫米687型二元沙林炮弹可以看出这种
武器的设计思路。这种二元炮弹的特点就在于组分容器结构和装填程
序的变化。在平时,炮弹的各个组分容器分别存储于弹体之外,只在
射击时,才将有关组分装入弹体,就像人们习惯地将炸药、雷管与导
火索分别存放,用时再结合起来一样。二元化学炮弹的重要结构部件
是组分混合装置。 在这种装置上, 有受惯性作用或受冲击时而起动
的活塞。它的运动可以保证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分的化学物质充分混合。
当然,容器的破裂和组分的混合也可借助弹体飞行中的旋转来完成。
在大型二元化学航弹中,还专门安装有特殊的搅拌装置。
    这种结构和运作程序真像一个空中的来料加工厂,一个飞行中的
合成化工厂。再拿上述155毫米687型沙林炮弹为例,它由五部分组成:
前尖后平的弹壳、第一弹筒、第二弹筒、引信和起爆药。两弹筒均由
易碎的聚乙烯塑料制成。一筒内装二氟甲膦酰(代号DF),另一筒装
异丙醇(代号为 DPA)和一些促进剂。引信和起爆药用来分散未来合成
的毒剂。两种化合物二氟甲膦酰和异丙醇在常温下均为液体,可稳定
储存。当炮弹发射时,弹体在发射药的冲击下,便装有两种化合物的
容器间的塑料隔膜破裂,在弹丸飞行过程中,两种化合物迅速反应,
生成甲氟膦酸异丙酯即沙林毒剂。当这种生成的毒剂随弹体到达目标
时,引信起动起爆药,将弹壳炸开,毒剂扩散出去。
    二元化学弹药除炮弹外, 还有二元化学地雷、 迫击炮弹、榴弹
炮弹、火箭弹、导弹、航弹以及飞机用二元化学毒剂布洒器等。
    二元化学武器确实存在很多优点。如易于生产,储存稳定、安全
等,但也有若干缺点,如化学反应不充分、产量低,二元化学武器结
构复杂故障率高以及使用配伍较难等,使袭击效果即实战效果受到影
响。
    二元化学武器虽然存在某些缺点,但由于其储存、运输中的稳定
性特别好,从而使很多国家从事二元化学武器的研究。目前,美国、
德国、英国、法国以及俄罗斯等国都有自己的二元化学武器发展计划。
中毒后使人流泪不止的催泪弹
                              
    催泪弹是一种装有一些刺激人眼、鼻、喉及皮肤感觉神经末梢的
化学物质的弹药。它为军警所用,以维持治安、控制暴动、制服犯罪
分子及扰乱治安分子。催泪弹无论是手投的还是枪射的,其弹药装料
都是以催泪性药剂为刺激因素。
    受催泪弹袭击的人会因受到催泪剂刺激而出现流泪、 眼痛、 喷
嚏、咳嗽、恶心、呕吐、胸痛、头疼以及皮肤灼痛等症状,但不会出
现死亡或永久性伤害。只是局部或全部暂时丧失活动能力。
    催泪弹的装料有刺激剂苯氯乙酮、西阿尔。催泪弹有时也会装入
另一种刺激剂西埃斯。不管装入哪种刺激剂,人们都将其统称为催泪
弹。
    催泪弹药除手榴弹、枪榴弹外,还有毒烟罐、炮弹、火箭弹、炸
弹以及布洒器等。它们都是靠爆炸或其它方式,将弹体装料刺激剂分
散出去,造成空气染毒。
    催泪弹的明显特点是中毒潜伏极短,几秒钟内就会使人泪流满面、
痛哭流涕不止,外加咳嗽、喷嚏等其它症状。中毒的人员尽管反应强
烈,但却无生命危险,也不需要救治,只要脱离染毒环境,几分钟至
几小时后症状就可消失。
    在人们所说的防暴弹药、警用弹药中,催泪弹药占有相当大的比
重,是防暴武器、警用武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行化学战的主力----化学弹药
                            
    化学战的主力是化学弹药。化学弹药是指弹药的战斗部内主要装
填毒剂、以毒剂杀伤有生力量的弹药。化学弹药有化学炮弹、化学火
箭弹、化学炸弹、导弹化学弹头、化学手榴弹(主要装刺激剂)和化学
地雷等。
    化学弹药的分类有许多方法。按装填毒剂的毒害作用,可分为神
经性、糜烂性、全身中毒性、窒息性、失能性和刺激性化学弹药。按
装填毒剂的杀伤速度,可分速效性和缓效性化学弹药。按装填毒剂的
杀伤作用持续时间,可分为暂时性、半持久性和持久性化学弹药。按
弹药投射方式,又可分为射击式、自推式、投掷式和布洒式化学弹药。
    化学弹药威力,通常以毒剂达到某一伤害程度的面积来表示。其
使用效果取决于毒剂的种类和使用方式,目标的背景情况和防护水平
以及气象条件等。各种常规弹药乃至核武器的投掷系统几乎均可投射
化学弹药。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首次使用化学弹药以来,随着新毒剂
的出现,弹药工艺水平和使用方法的改进,不但使化学弹药的杀伤性
能有了很大提高,而且还出现了较过去的化学弹药更为安全可靠的二
元化学武器弹药。
    另外,正如上面所述,许多国家的化学弹药中,仍然包括着装填
刺激剂的炮弹、火箭弹和手榴弹。也就是说,并非所有国家都将刺激
剂弹药与化学武器弹药分离开来。
军警合用的美国M6型刺激剂手榴弹
                          
    美国M6型刺激剂手榴弹本是警用武器,但也可在军队化学战训练
中使用。这种手榴弹为圆柱形金属弹体, 直径 6.4厘米,高 11.4厘
米,酷似易拉罐。 内装 0.29千克的苯氯乙酮与亚当氏气混合的刺激
剂。弹体与一般手榴弹不同的是其两侧有18个释放孔,顶部有 6个释
放孔,以便施放刺激性气体。
    武器采用 2秒延迟引信,全弹燃烧施放刺激性气体的时间为20秒
~60秒钟。弹体全重0.48千克,弹体灰色且有一道红色的标志带。
    该弹曾用于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更为许多国家军警采用,是比
较出名的刺激性毒剂手榴弹。现在随着化学武器、化学毒剂、化学战
剂概念的变化,此种手榴弹已很少被人当作化学武器看待了。
使用方式多样的M54型西埃斯手榴弹
                         
    这种手榴弹是一种内装西埃斯刺激性毒剂的武器。它可手投,也
可用枪榴弹发射器发射,同时还可通过飞机上的特殊装置进行多枚布
撒或自飞机上面单投掷。
    M54 型手榴弹是残害越南人民的利器。 它于 1968年装备美军部
队。在越南战争中,经常可看到美军通过直升机向越南爱国武装力量
基地或村庄投掷这种手榴弹。
    M54 型手榴弹为圆柱型金属弹体,形似易拉罐。弹体直径6.35厘
米,高14.6厘米,内装0.26千克西埃斯刺激剂和燃烧剂。弹内混合物
燃烧并施放刺激性气体的时间为半分种,弹体也呈灰色并有一道红标
志。
小巧玲珑的化学武器----XM58型袖珍手榴弹
                  
    这种袖珍手榴弹直径只有3.3厘米,高9.2厘米,内装42克西埃斯
毒剂与烟火药混合剂。由于武器小而轻,因而可以放在口袋中携带以
便在急需时使用。
    手榴弹延期引信的延迟时间为1秒~3秒,弹体上有一释放孔,施
放刺激性气体的时间为12秒~20秒,弹重只有120克。
    此种手榴弹属于部队非标准装备。当作战行动需要时,从有关部
门特殊请领。一般来说,这种武器的主要用途是将阵地工事中的敌人
逐出。近年来,随着恐怖活动的日益猖獗,袖珍手榴弹常作为特种部
队反劫机、反劫持等行动的武器。由于该种武器内均含有烟火药剂,
因此在产生非致死性刺激性气体的同时,也存在着烫烧伤危险,有时
还会发生生命危险。
状似油桶的美国 1加仑化学地雷
                            
    美国 1加仑化学地雷状似目前菜市场上成排码放的食用油桶,只
不过它没有诱人的色彩和精美的包装。
    美国 1加仑 化学地雷是一长方形六面体金属罐, 其外形尺寸为
16.7×10.5×26.8(厘米)。罐内装有蒸馏芥子气 4.5千克。地雷用导
爆索起爆或用电爆管引爆,爆炸半径为 5米。罐体涂成灰色并有两道
绿色标志带。
    这种化学地雷曾用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主要将其埋设在障碍
物及干扰性雷场中使用,使该地区染毒,令敌人不敢通过或迟滞敌人
通过的速度。目前这种地雷已被更先进的型号所取代。
颇具威力的美国维埃克斯毒剂地雷
                          
    这种地雷全称是 M23型 1加仑持久性毒剂维埃克斯毒剂地雷。其
作战用途是用来设置障碍迟滞敌方行动,并可用以爆破构成染毒。
    维埃克斯地雷是当今最先进的化学地雷,它装备于50年代初期,
使用的又是号称“微克死”的神经性毒剂维埃克斯,从而具有巨大的
威慑力量,足以使前进之敌望而却步。地雷内装毒剂 5.2千克,壳体
漆成灰色并标有三道绿色带和一道黄色带。
    M23 型维埃克斯地雷无论在尺寸大小以及形状等方面都与 M15反
坦克地雷相似,其起爆压力为135千克~180千克,故人员通过不会起
爆,用以重点对付机动部队及装甲车辆。
带有两道绿带的美国M2A1型芥子气迫击炮弹
                  
    这种毒剂炮弹由美国 106.7毫米迫击炮发射,可对 4.5千米范围
内的目标实施芥子气毒袭。炮弹内装蒸馏芥子气2.72千克,装填后弹
重10.8千克,炮弹采用弹体起爆引信,弹体灰色,上标两道绿色。
    炮弹落地爆炸,弹着区直径16米,毒剂根据地形、地貌、气象条
件等诸多因素, 产生效果各不相同的杀伤威力。 这种炮弹属特种弹
药,须经有关部门批准,才能申请领取和施放。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
队都是此种武器标准列装的单位。
能散发出芥末味的芥子气加农炮弹
                          
    这种炮弹由M2、M53型155毫米加农炮发射,可对23.5千米距离内
的目标实施芥子气毒袭,造成持久性染毒地域,阻碍敌军通过该区或
滞迟敌军通过速度。弹体爆炸,散出具有芥末和大蒜味的芥子气。
    炮弹由连接螺套、提螺栓、毒剂和爆管以及弹体、引信等组成。
炮弹战斗全重43.0千克,内装芥子气5.31千克。弹长68厘米,采用弹
头起爆引信。弹着区直径22米。
    这种炮弹装备在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但使用时要通过某种特
殊程序批准才可实施。
美国155毫米的沙林加农炮弹
                               
    此种炮弹与芥子气毒剂加农炮弹相似,是美国装备的不同毒剂的
异型弹。它也是由M2、M53型155毫米加农炮发射,其射程也为23.5千
米,所不同的是,一个装的是芥子气,一个装的是沙林。
    沙林加农炮弹全重45.9千克,装沙林毒剂2.95千克,弹着区直径
49米。
    沙林加农炮弹由弹体、提螺栓、传爆室、 连接螺套炸管壳、 炸
药、弹带及沙林毒剂等组成。
子母弹式的美国XM629型西埃斯毒剂炮弹
                     
    美国西埃斯刺激剂弹XM629由 M52A1和 M102等多种型号榴弹炮发
射,可对13.6千米距离上的目标进行袭击。
    该炮弹是一种半定装底喷式炮弹,弹体内装 4个子炸弹式的刺激
剂西埃斯发生器罐,每个罐内含西埃斯刺激剂和烟火混合剂 374克。
全弹长81.7厘米,炮弹战斗全重19千克。采用机械定时与瞬发引信。
最小爆炸距离41米,燃烧时间为 1分钟。
    该炮弹为越南战争期间美国非标准弹药,由陆军使用,启用时间
是1968年。
美国化学炮弹王牌----二元维埃克斯毒剂炮弹
                
    这种毒剂炮弹是为代替传统毒剂炮弹而研制的。普通毒剂炮弹在
生产和储存中易发生事故,为了安全起见,出现了二元化的考虑。二
元维埃克斯毒剂炮弹XM736型弹就是在此考虑基础上完成的。
    该炮弹全长1115毫米,弹重 92.23千克,此弹为底喷式弹药,射
程可达29.1千米。炮弹的二元组分是2-二异丙胺基乙基甲基亚膦酸乙
酯和每个分子中含有2个~7个硫原子的二甲基多硫化物。两者均为液
体,分别装在部件XM27和XM28两个容器中,两个容器呈纵向排列。在
炮弹飞行过程中反应生成维埃克斯毒剂。
    这种维埃克斯二元炮弹可由M110A1、M110A2 203毫米自行榴弹炮
发射,如使用火箭增程弹,射程可达29.1千米。
    XM736型二元维埃克斯毒剂炮弹于1977年装备给美国陆军。
打击远距离目标的E27毒剂导弹弹头
                         
    远距离对敌进行毒袭除航弹或布洒器外,就要靠导弹将毒剂弹头
载到目标区。美国早就装备有用诚实约翰火箭、小约翰火箭所携载的
化学弹头。新的 E27毒剂导弹弹头正是为了取代原来的弹头而设计的。
    新的 E27毒剂弹头导弹是长矛导弹。弹头装填的毒剂为沙林,导
弹最大射程 140千米,最小射程为30千米。
    美国所装备的毒剂弹头导弹中还有中士导弹,此 E27弹头也将部
分取代中士导弹的化学毒剂弹头。
    此种化学武器估计在80年代用于装备部队。
美国海军的化学武器----AN-M78型毒剂炸弹
                  
    美国海军及海军陆战队装备着多种化学航弹,其中AN-M78型毒剂
航弹历史较久。航弹全长 1.505米,直径36毫米,全重约 500磅,为
500 磅级炸弹。
    这种炸弹一般装暂时性毒剂,它在弹体内可装93千克光气或80千
克氯化氰,装填后重量约为 220千克左右。采用的引信有弹头起爆引
信和弹尾引信。弹着区直径可达70米左右。
    美国AN-M78型 500磅暂时性毒剂炸弹和所有毒剂炸弹一样,都不
可能达到100%的毒剂利用率。在弹内装光气时,利用率较高,为41%,
装氯化氰毒剂时则只有38%。
    这种炸弹不但可由轰炸机携投,也可由战斗机进行携投。
化学战强国俄罗斯的沙林毒剂炮弹
                          
    世界上号称化学战强国的前苏联储存有大量化学武器。前苏联的
化学武器现大部分转到俄罗斯手中。
    俄罗斯沙林炮弹 是它的主要化学弹药。 装填沙林的炮弹主要是
122毫米沙林炮弹、152毫米沙林炮弹、130毫米沙林炮弹、122毫米沙
林火箭弹、140毫米沙林火箭弹和240毫米沙林火箭弹。
    122毫米沙林炮弹由122毫米火炮发射,最大射程15.4千米。弹重
22.2千克,装沙林毒剂 1.3千克,起爆药位于弹体中心,沙林毒剂在
弹体与起爆药之间,通过弹体侧面上的装填孔装入弹体,使用的是触
发引信。152 毫米沙林弹的射程可达17.4千米,炮弹重40千克,含沙
林2.8千克;130毫米沙林弹由加农炮发射,最大射程27.150千米,装
毒剂1.6千克。
    122毫米、140毫米和240毫米均为沙林火箭弹,分别由BM21 40管
122、BM14 17管和 BM24 12管的火箭系统发射。分别装有 3.1千克、
2.2千克和8千克沙林毒剂。俄罗斯更是经常地使用火箭系统发射化学
炮弹,以造成突然、大面积、快速的化学战效果。
    俄罗斯除各种口径的沙林化学炮弹外,还有分别装有神经性毒剂
维埃克斯以及维埃克斯与路易氏混合的炮弹以及导弹,所有这些炮弹
都是俄罗斯化学武库中的重要武器。
穿甲又施毒的破甲化学弹
                                  
    这是一种装有化学战剂的反装甲弹。装甲车辆一般防护力强,枪
炮弹奈何不了它,用化学武器来对付它,可它又有三防设施,它可用
滤毒通风装置或其它集体防护器材而使自己不受杀伤,这就是设计破
甲化学弹的原因,战斗需要一种双管齐下的武器。
    该弹是在破甲弹中预置一战剂盒,使之随破甲弹的高温金属射流
进入装甲目标内,杀伤其中的有生力量。
    美军的M28A2型3.5英寸(88.9毫米)破甲弹是此类弹药的代表。它
是 在普通破甲火箭弹的空心锥形装药和 火箭发动机之间增加发爆机
(由惯性撞击器等组成)和战剂盒两个部件而构成的。这种弹的垂直破
甲厚度在400毫米以上,同时具有化学杀伤作用。
先进的美国M121A1型维埃克斯炮弹
                          
    美国 155毫米M121A1型维埃克斯毒剂炮弹是当今比较先进的化学
武器弹药。它由M1、M1A1或 M44型 155毫米榴弹炮发射,可对15千米
距离上的目标实施维埃克斯毒剂毒袭。
    该弹全重45.9千克,内装毒剂近 3千克,采用非触发引信,弹体
灰色并标有三道绿色。
    整个炮弹结构紧凑,包括毒剂、附加装药、药柱支撑件、垫片、
提螺栓、弹带、爆管及密封垫等多个部分。此种弹药装备较晚,50年
代末期研制成功,不久才装备部队,由于此种炮弹装填的是新型的神
经性毒剂,它不同于传统的一些毒剂,因而使用会引起更为激烈的谴
责,所以使用更为谨慎。该弹装备在美国海军陆战队。
快速成毒的M687二元沙林毒剂炮弹
                          
    M687二元毒剂炮弹是较新型号的二元沙林毒剂炮弹。它的优点和
所有二元武器一样,生产、储存和运输十分安全。其弹由 155毫米火
炮发射。
    该弹的二元组分主要是二氟甲膦酰和异丙醇,另外再加入一些促
进剂。两种组分均为液体,未发射时,两个容器有安全膜隔开。发射
时, 靠惯性作用使隔膜破裂, 两者在促进剂作用下迅速生成沙林毒
剂,以前有些炮弹反应较慢和不完全反应。新的弹体反应时间不大于
10秒。


--
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水 
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 
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 
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灌灌灌灌水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 
水水水水水水水水灌灌灌灌灌灌灌水灌灌灌水水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 
水水水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水水灌灌灌灌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 


※ 修改:·lzdbb 於 May 12 17:52:25 2004 修改本文·[FROM: 202.118.225.237]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02.118.225.237]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06.68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