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upolev (逆火), 信区: Green
标  题: 21世纪的海上隐形杀手-俄阿穆尔级常规潜艇(图)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Nov 30 14:35:14 2004), 转信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11月30日 10:48 舰船知识网络版

http://image2.sina.com.cn/jc/2004-11-30/U28P27T1D247465F3DT20041130104848.jpg

俄罗斯“阿穆尔”级常规动力潜艇模型
http://image2.sina.com.cn/jc/2004-11-30/U28P27T1D247465F26DT20041130104848.jpg
俄罗斯“阿穆尔”级常规动力潜艇剖析面
  21世纪的海上隐形杀手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俄罗斯在法国巴黎举行的2004’欧洲海军展览会上展出海军部造船厂生产的1650型“阿穆尔”级常规潜艇。俄参展团团长伊戈尔?别洛乌索夫称,该新型潜艇可以称作是“海军装备史上隐身性能最好、噪声最小、性价比最高”的潜艇,目前已正式装备俄罗斯海军。 

 
  “拉达”级677型和“阿穆尔”级1650型为同一型号,它是由红宝石中央设计局在“基洛”级636型常规动力潜艇基础上研制出的第四代常规动力潜艇,前者装备俄罗斯海军,后者出售给俄第三代常规动力潜艇的国外用户。二者在设计上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动力装置、反舰导弹系统、通信系统和所需人员编制。

  与上一代“基洛”级潜艇相比,新型潜艇采用了大量新技术,在设计上也有所创新。其中包括以现代数据库技术为基础的新型自动化指挥和武器控制系统,含拖曳阵列在内的新型声纳组,从636型设计经验发展而来的降噪技术。该艇艇身为水滴型设计,艇壳采用了高强度的AB-2钢材,极为光滑的艇身表面敷设有消声瓦,另外还对艇内高噪声设备加装了消声器、隔音罩,从而使噪声降到最小,仅为“基洛”级的1/3。这可确保“阿穆尔”级潜艇发现并攻击前方的敌舰,并及时躲开反潜舰艇的攻击。

  在设计方面,新艇取消了外露设备,实在无法取消的也换成了升降式,使其被雷达侦察到的概率大为降低。该级潜艇的自动化程度和电子设备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艇上装有“利蒂”综合作战系统和“利拉”声纳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可确保对潜艇进行集中而有效的操控,可从潜艇主控室的操作员仪表板上控制机械设备和武器装备。用于获取外部信息的无线电电子装置通过一个特殊的通用舰艇数据交换系统连接在一起,这一系统可以最快的速度自动加工、分析从各种传感器获得的信息,最终将有关信息全部显示在操作员仪表板上。这不仅能够确保首先发现敌方目标,而且还能够做到在敌方潜艇位置数据被输入系统15秒后即可实施攻击。

  “阿穆尔”级潜艇装备有可伸缩桅杆和攻击潜望镜。复合导航装置包括一部小型惯性导航系统,可保证航行安全并确定发射导弹所需要的潜艇运动参数。一部观察桅杆可装备电视摄像头、红外成像仪和激光测距仪,可保证在任何时候进行观测。一部天线用于接收卫星导航系统GPS和Glonass的信号,同时还有一部天线用于接收无线电信号。一部攻击潜望镜(“阿穆尔”级1650型)具有目视和低可见光电视通路。雷达系统的目标探测距离、隐蔽性、精确性都有所提高。这套系统可完成自动标图和解决航行问题等任务。无线电通信装备包括一部可释放无线电天线,可在水下100米无法被探测到的情况下接收指令和信息。

  “阿穆尔”级潜艇以其良好的生活条件令人注目。所有艇员都住在乘员舱内。厨房和起居室装备先进,十分便利。有效的通风和空调系统是专门设计的,可用于在热带海域执行任务。艇上还安装有蒸馏机,可用来补充淡水储备。

  “阿穆尔”级采用了世界新一代潜艇流行的AIP动力装置(不依赖空气推进装置),这种装置通过在艇内安装燃料电池提供动力,与传统的柴电潜艇相比,它无须经常浮出水面,启动柴油发动机充电,从而提高了水下续航时间。俄罗斯在潜艇燃料电池方面已进行了长期的试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988年10月,苏联海军就曾进行了装燃料电池的“卡特兰”号潜艇试验。1991年俄罗斯海军又在“比拉鱼”型潜艇上试验成功了低温氢氧燃料电池。新型的“阿穆尔”级AIP潜艇将采用两组碱性燃料电池系统,同时还有一套功率为4100千瓦的柴电动力装置。整套燃料电池动力装置的功率为300千瓦,能保证潜艇在水下以3.5节的速度持续航行20天。AIP系统的应用将为“阿穆尔”出色的隐形性奠定可靠的保证。

  最令西方国家感到畏惧的还是艇上强大、众多的武器装备:六个直径533毫米的53型线导鱼雷发射管(可带18枚鱼雷)、中近程SS-N-15潜对潜导弹、可由“俱乐部-S”导弹系统发射的3M54E反舰巡航导弹、“针”式轻型潜空导弹,以及各型先进水雷(最多可携带30枚)。同时,该级艇上装备的快速装填装置更是令西方常规潜艇望尘莫及。

  “阿穆尔”级1650型潜艇长67米,宽7.1米,标准排水量为1765吨(“拉达”级为1950吨),水下排水量为2650吨,巡航距离120公里,最大水下续航时间45天。水下航速21节,水下继航能力650海里/3节,下潜深度250米。水面最大航速为10~11节,使用柴油机的最大巡航距离为6000海里。由于自动化程度高,该级潜艇的艇员编制远远小于“基洛”636型潜艇,仅在34~41人之间。

  红宝石设计局正在积极推销其新一代“阿穆尔”级潜艇。为适应不同客户的需求,在推出“阿穆尔”级1650型的同时,红宝石还研制了“阿穆尔”级系列产品。其中,“阿穆尔”级950型潜艇的建造已接近尾声。与”阿穆尔”级1650型潜艇相比,它的排水量要小得多。“阿穆尔”级950型与“阿穆尔”级1650型拥有下列相同的武器装备:射程为200公里的反舰巡航导弹、自寻的线导多功能鱼雷、水雷。在不久的将来,“阿穆尔”级潜艇家族还将添加新成员,即600~700吨的“阿穆尔”级550型潜艇。

  印度—“阿穆尔”级潜艇的国外用户

  最近,俄红宝石设计局的负责人称,新一代“阿穆尔”级潜艇的出口对象主要是俄第三代常规动力潜艇的购买者,其中印度是其最大客户。印度海军早在80年代中期就采购了八艘“基洛”级877EKM型常规动力潜艇,1997年又订购了两艘改进的该级潜艇,到2000年7月两艘都已交付印度海军使用。目前,印度海军正在对该级10艘潜艇进行现代化改装。改装措施包括装备“俱乐部”-S型反舰巡航导弹、大功率声纳系统(改进的MGK-400EM)、加装俄罗斯制造的AIP系统(红宝石设计局设计的燃料电池)、加装可回收的拖曳线列阵声纳系统和热成像照相机等。改装后的艇体加长了10~12米,海上续航时间增加了15天。

  印度对俄制最新型的“阿穆尔”级潜艇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印海军耗资3.5亿美元订购的“阿穆尔”级1650型首艇有望于近期正式交付使用。此外,俄印还达成协议,待首艇交付后,俄将协助印度再建造两艘同级潜艇。此后,印海军准备建设一条生产线,根据许可证生产“阿穆尔”级1650型潜艇。目前,俄印正就此展开谈判。该项目的主要问题是印度海军希望进行全面的技术转让,以便建造适合自己需要的潜艇。如果技术转让谈判成功将显著提高印度自行维护其海军常规动力潜艇部队的能力,同时也将为核动力潜艇项目提供必要的技术推动力。

  中国将采取何种对策?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继续发展可执行多重任务的“蓝水海军”能力,谋求通过国内制造和从俄罗斯直接购买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提代升武器装备的质量。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来说,核动力和常规动力潜艇是其海军发展的瓶颈,国内潜艇制造业无法满足军队的需求。在常规动力潜艇方面,以俄制老式潜艇为基础研制的“明”级(035)潜艇仍然是常规动力潜艇的骨干,中国人民解放军希望下一代国产“宋”级(039)潜艇最终成为理想的常规动力潜艇,但该艇研制周期延长,于是中国决定转向海外寻找过渡性解决办法。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从俄罗斯订购了两艘红宝石设计局的“基洛”级877E型潜艇。这两艘潜艇是下诺夫哥罗德克拉斯诺亚·索尔莫沃造船厂为苏联海军生产的。当时还没有完工,中国订购后才完成了全部建造任务,分别于1994年和1995年交付中方使用。199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又签署了第二项购买两艘“基洛”级636型潜艇的合同。这两艘潜艇由圣彼得堡海军上将造船厂建造,分别于1998年和1999年进入人民解放军现役。这四艘“基洛”级潜艇大大加强了人民解放军的海上实力,同样重要的是它们将有助于提高中国的潜艇设计和建造能力。

  最近,中国又从俄罗斯订购了八艘红宝石设计局的“基洛”级636型潜艇,总价值16亿美元。目前,俄方还未为这笔新交易选择好造船厂,最可能的两个选择是圣彼得堡海军上将造船厂和下诺夫哥罗德的克拉斯诺亚·索尔莫沃造船厂。假如在今年能够选定造船厂,那么人民解放军将在2006年获得首批潜艇。此批“基洛”级潜艇将使中国海军的武器装备质量得到重大提升,因为这些潜艇将装备“俱乐部”-S型潜射反舰导弹系统,该型导弹估计是3M54E型导弹的改进型。中国也将继印度海军之后成为这套系统的第二个使用者。

  对于印度积极引进的俄制新一代“阿穆尔”级常规动力潜艇,中国始终保持着审慎的态度,没有表现出准备购买的意向。这是中国的一贯策略,它只选择那些在军火市场上最成熟的,但不一定是最新的产品。(澳)戴肯·加德洛 王咏梅 编译






--

 KAKAKAKAK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23.235.*]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63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