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ippen (大国放火是点灯), 信区: Green
标  题: 纵论二战德苏坦克歼击车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Mar 29 14:20:14 2003) , 转信



发信人: kilorocky (人力卸载40尺集装箱纪录保持者),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纵论二战德苏坦克歼击车——szbd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Fri Mar 28 21:40:20 2003) WWW-POST


纵论二战德苏坦克歼击车

szbd:

时间:2001-04-11.05:03:30
小弟比较唯武器论,一向认为虽然决定战场上胜负的主要是兵力和战略战术,但兵力和战

略战术是由武器决定的。之所以我这么热衷于坦克歼击车,是因为它们的研制时间是如此

的短,而摧毁的坦克又如此的多。

本文将试图探讨如下几个问题:

1。坦克歼击车是一种什么样的武器
2。双方坦克歼击车的设计特点及发展
3。双方坦克歼击车的作用

关于各型坦克歼击车的资料,请参考装甲战争网站,战争的艺术网站,德国军事中心网站

,加上小弟前面那篇Marder,就都齐了。这里,先确定坦克歼击车的范围:

德军:Marder,犀牛,象,猎豹,猎IV,追猎者,猎虎
苏军:SU76,SU85,SU100,SU152,ISU152

III号突击炮,灰熊及ISU122,SU122作为突击炮,不在本文讨论之列,尽管没有哪名坦克

兵敢于小看它们。实际上ISU152,SU152,ISU122,SU122都有突击炮与坦克歼击车的双重

功能。但在使用方面,两种152mm口径的车型面对了更多的装甲部队,表现在他们被编入
许多重型反坦克团。

坦克歼击车的特点就是小车装大炮,主炮不仅口径大,而且身管长,至少是40几倍,德军

的直达71倍。没有可以旋转的炮塔,主炮左右方向只能转很小的角度。它们的明确目标就

是敌人的坦克,以支援步兵和坦克部队为战术任务,后面我将证明,在支援坦克这一方面

,苏军远较德军成功。坦克歼击车的又是主要在于远距离击毁敌人坦克,这样主炮转动范

围小就不是个大问题。当然对坦克歼击车的首要要求就是火力要超过对方和己方的坦克。


双方的坦克歼击车发展几乎同步,1942年初,最早的坦克歼击车分别在两支军对中服役。

分别是Marder和SU76系列(Marder是一种类似黄鼠狼的动物,我也不知道具体应该叫什么

)。这两个系列就像孪生兄弟一般,都是在轻型坦克底盘上加装75,76mm,43倍口径上下

的主炮,都是开放式战斗室。而且两个系列都品种繁多。并且都大量装备了相应的营和团

。分别是产量最大的歼击车,Marder系列2800多辆,SU7612000多辆(!,装备了119个团

和7个旅。苏军所谓机械化反坦克团多装备的是它。SU76系列为苏军第二多的装甲武器)
。这两种产品最大的问题出在开放是战斗室上,但最大的敌人并不是敌军坦克或手榴弹,

而是苏联冬季的严寒。显然这哥俩带有很大的权宜之计的成分。分别于1944年停产。

补充一点,共有190辆缴获的StuGIII坦克被改装了76mm主炮,成为SU76i,同时德国人也
进行了同样的改装。因此东线就有了分别制造的几乎完全一样的装甲武器。

接下来对歼击车的改进主要就是试图装上封闭的战斗室,并加强火力和装甲以适应坦克的

发展。而由于库尔斯克战役的临近,双方在这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分别是德国的犀

牛和象,对苏联的SU152和SU85。但SU85只赶上了8月的反击,参加了在第聂伯河的战斗。

而SU152是军事工业的奇迹,它定型于1943年2月7号,在苏联人缴获了第一辆虎式仅一个
月以后。

这里我要纠正mars的库尔斯克战役一文中的一个小错误。12辆SU152组成了一个反坦克团
(我相信是1442团)被配属于第13军参加了库尔斯克战役,而且是一开始就参加了在波涅

里车站的战斗。指挥官是Sankovsky 少校。这个团取得了击毁12辆虎式的战绩,宣称击毁

7 痉频夏系 也是他们。后来该团又获得9辆支援。附上两张Sankovsky少校坐车的照片。




有理由相信在这里发生了一场小规模的歼击车对决,可惜留下的资料太少。但我知道的是

装备非迪南的653营到43年11月为止取得了320辆的战绩,损失只有13辆,而它所属的656
团(两个 频夏 营,一个犀牛营)的战绩超过600辆。因此我认为菲迪南远没有一般认为
的那么容易受损,而SU152的动物猎杀者的称号有些名不副实----作为重型坦克歼击车。
理应取得远为辉煌的战绩才能有这个称谓。对比武器性能,菲迪南88mm71倍口径的主炮要

强于152mm20倍的主炮(2000米150mm穿透力比110mm),何况SU152德射速只有每分钟2发
。而前装甲是200mm比50mm,一个几乎无敌,一个难以抵挡中型以上坦克。可以说这一回
合,双方都走了重型的道路----分别是用虎、KV1的底盘。但德国人全面胜出。菲迪南的
经验是歼机车可以使用完美的装甲和火力配置。同时,战场上的事实也证明,重型坦克歼

击车更适于防御。

SU152的生产很快停止了,只在1943年生产了704辆。主要是由于KV1底盘的生产停止了。
而由于猎虎的原因,菲迪南/象没有后续的生产,其实我觉得希特勒有理由对它倾注比虎
式更多的热情。

同SU152产生的原因一样,苏联人设计了SU85。这本身是个成功的设计,中型坦克歼击车
被证明更适合协同坦克部队进行进攻。因此尽管8月才达到量产,43年一年共生产了2700
多辆SU85。但最终它被一个更成功的设计,T34/85,替代了----有了同样火力的坦克,还

要歼击车干什么?不过44年为了顶SU100的缺又生产了1000多辆。

这里不要忘记犀牛,与菲迪南同样威力的88炮在德国装甲兵手中什么都干得出来。犀牛的

头号王牌应该是Albert Ernst少尉。1943年12月23日他用21发弹药取得14辆的战绩。次年

1月他获得了骑士勋章。犀牛对盟军所有坦克和坦克歼击车都有战绩,包括唯一的潘兴26


犀牛与SU85相比,都是中型坦克底盘,但犀牛的火炮要强得多,因此牺牲了装甲。这样的

坦克歼击车仍旧更适合防御,进攻当中是很难避免敌人近距离的攻击的。

我个人认为库尔斯克战役对坦克歼击车的发展影响是很大的。由于双方坦克的发展,坦克

歼击车不可避免地走上了重型的道路。而重型坦克歼击车又只适合防御,因为它的侧面和

后面是在是太脆弱了,因此只能通过远距离的点射杀伤敌人。当然,在这样的状态下它的

优势又是十分明显的。由于战局的发展,双方的装甲兵器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1942年下半年,德国人已经开始设计专业的坦克歼击车。通过将突击炮作为反坦克武器使

用以及早期坦克歼击车的使用经验,德国人已经意识到纯粹的坦克歼击车的要求。那就是

竭尽全力保障主炮的使用,同时防御和机动力都要顾及。歼击车的核心就是正面,这一面

有着它90%的生命。这样,象,犀牛一个机动力太差,一个防御太差就都被放弃了。代之
以猎豹,IV号歼击车,和追猎者。不过德国人还是设计了猎虎,顺着犀牛和象的命名方式

,它应该叫猛犸了。我个人认为这不是一个成功的设计。因为88mm Pak43 L/71系列已经
足够对付所有装甲了,既然猎豹可以装这样一门炮,就没必要再往重型发展。虽然对比象

式,猎虎是更为先进的设计,但它的表现远没有象式好。

而苏军只有一型专业歼击车出现,就是SU100,其他的122,152无炮塔战车多为歼击车与
突击炮双重角色。前面忘了哪位说ISU122是作为反坦克兵器设计。这个我也同意,我相信

它的乘员一定觉得122mm/L43的主炮不打坦克怪可惜的,实际上它也拥有对除虎王以外所
有坦克的正面优势。但它的射速太低了,每分钟2-3发,这也是几型122,152共同的特点


我觉得这个变化是双方战略地位决定的。苏军处于进攻,需要大量的支援火力执行广泛的

任务。这时候苏军的歼击车,自行火炮和突击炮的概念已经模糊了。

实际上到这个时候歼击车已经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本来歼击车是作为能在对方坦克射

程外将其摧毁的武器存在的。是坦克的火力与防御竞争中一个取巧的途径。这个时候,苏

联人适时地将歼击车与其他功能结合了起来,而德国人的出色的歼击车刚刚出现在战场上

。尽管猎豹和追猎者都可以称为完美,但在铺天盖地的已经十分强悍的苏联坦克面前,它

们能做的已经不多了。尤其是追猎者,在轻型底盘上完美地安装了75mm/L48主炮,是十分

成功的设计,但它正面就拚不过T34/85,而它又出现在1944年。

这一阶段歼击车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把战斗室从车体后部移到了前部。这样主炮获得了更大

的转角,并能携带更多的弹药。同时德国歼击车的正面有很大的倾斜。德国人继续依赖相

对小口径但长身管的平射反坦克炮,而苏联人使用大口径的可以间瞄射击的火炮。应当说

这时候88mm Pak 43 L/71仍然具有优势,可以在2000米距离击穿150mm装甲,远超T34/85
,对IS2的122 mm 1943 D-25 T L/43(2000米110mm穿透力)也不落下风,同时前装甲和
机动力也不吃亏。也就是说,猎豹还可以对所有苏军坦克维持歼击车的尊严。而猎虎理论

上应该取得同象一样辉煌的战绩,可惜太势单力孤了。

这时候的歼击车已经撑起德国装甲部队的半壁江山了。考虑到实际上虎和虎王这些纯粹靠

火力和装甲过日子的坦克也应该被称为歼击车,实际上这时候德国装甲部队已经沦为追求

对敌人进行尽可能多杀伤的地步了。实际上,专职的反坦克武器应该是辅助性的,仅仅以

摧毁为目的,是不能完成战略任务的。

毫无疑问,歼击车是猛兽口中锋利的犬齿,但狮子不是靠几颗大牙成为百兽之王的。歼击

车作为支援火力存在,没有步兵和坦克,它们就只能为荣誉而战了。由于不平衡的设计,

歼击车无法象坦克一样作为主战兵器。随着战后发动机和悬挂系统的发展,把可怕的主炮

装到坦克上已经不是难事,而歼击车的角色实际上被攻击机取代了。

回首那段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歼击车的出现,处于以装甲为主导的新的战争形态的完善过

程中。残酷的战争使双方都很快地学习和改进。最初的成果就是要完成闪击战的战略任务

,就必须保证他们绝对的摧毁力量。象一个师被一辆KV1挡住两天的事情是不能容忍的。
在空中支援不那么丰富的情况下,只好借助于一门超强的主炮。象式的经验又证明歼击车

可以作为活动堡垒组当敌人的装甲部队。装甲战争的核心就是装甲部队的突破和防止敌人

装甲部队的突破。歼击车是实现这两个目的的最为单纯的思维的产物。假如说忠诚是党卫

队的荣誉,那么击毁就是歼击车的生命。其实,也就是击毁这个词,总是令我对歼击车和

88mm Pak/43 L/71无比兴奋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18.8.44.5]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34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