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ragon (猎鹰), 信区: Green
标  题: 装甲人员输送车简介 
发信站: 紫 丁 香 (Sat Oct  9 08:05:45 1999), 转信


装甲人员输送车 装甲人员输送车是设有载员舱的轻型装甲战斗车辆,有履带式和轮式
两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些国家还采用过半履带式装甲人员输送车,但目前已陶
汰。
装甲人员输送车具有高度的机动性、一定的防护力和火力,主要用于战场上输送步兵
,也可用车上武器和车载步兵的武器进行战斗。多数装甲人员输送车可水陆两用。在坦
克和机械化部队中,装备到步兵班。

发展情况
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英国研制了履带式和轮式装甲人员输送车。战后,美国和德国
研制了半履带式装甲人员输送车。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国装甲师的步兵装备了装甲
人员输送车,英、美、加拿大和日本等国军队也相继装备。当时的装甲人员输送车顶部
大多为敞开式呀半敞开式。装甲人员输送车的出现,显著地提高了步兵的机动能力。第
二次世界大战后,装甲人员输送车得到迅速发展,许多国家把装备这种车的数量作为衡
量陆军机械化程度的标志之一。
60年代以来,各国又将装甲人员输送车增设小型单人炮塔或指挥塔,安装小口径机关
炮,采用全自动传动装置和性能良好的悬挂装置。为适应现代核武器条件下作战,又将
车体改为全密闭式结构,以增加车辆的整体防护性能和三防能力。
装甲人员输送车的发展导致步兵战车的出现。步兵战车的出现又对装甲人员输送车的
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如改进装甲人员输送车,以提高它的机动性。在车体上开设观察孔
与射孔,并改变步兵在车内位置,为步兵乘车战斗创造条件。火力也有一定加强,有的
车上甚至安装了20~30mm机关炮,以对付战场上日益增多的轻型装甲目标或掩护、支援
下车的步兵作战。有些国家改进后的装甲人员输送车在战术技术性能方面更加接近于步
兵战车。
7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还着重发展了轮式装甲人员输送车,不仅各主要工业先进国家
大力研制、装备轮式装甲车辆,而且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巴西、智利等也参与竞争。
轮式装甲人员输送车之所以发展迅速,是由于各国加速步兵机械化建设,对轮式装甲人
员输送车的需要量不断增加;轮式装甲车辆具有公路行驶速度快、耗油少、使用寿命长
、成本低等优点,这提高了它同履带式装甲车辆的竞争能力;日益发展的汽车工业为轮
式装甲车辆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各国公路网的发展与建设又为轮式装甲车辆的使用创
造了有利条件? 中国于1958年开始研制代号为A531的履带式装甲人员输送车,于1963
年装备部队,定名为63式。多年来,中国在使用A531车基础上不断改进,发展有B531,
YW531C、YW531H等4个系列。80年代以来,又将A531车发展成拥有30多个品种的履带式装
甲车族。目前正在积极研制新一代装甲输送车,除满足国内装备的需要外,也有部分出
口。
装甲人员输送车装备量大,适应性强,各国至今仍把它做为基型通用底盘,发展成多
种变型车辆。

装备现状
目前,国外装备的履带式装甲人员输送车有美国M113A1、M113A2、M113A3,英国FV43
2,瑞典Pbv302等型号。典型的轮式装甲人员输送车有苏联的БТР-60ПБ、БТР-7
0、БТР-80,法国VAB/VTT,联邦德国TPz-1,瑞士的皮兰哈等型号。装甲人员输送车
主要装备于各国机械化步兵师。中国的63式装甲人员输送车族,包括出口在内共生产装
备数千辆。苏联现装备的装甲人员输送车区30000辆,其中主要是轮式БТР-60ПБ
、БТР-70及БТР-80车型,约26000辆。美国现装备装甲人员输送车(不含步兵战车
、装甲侦察车、下同)约23200辆,主要是履带式M113A1、M113A3及其变型车。自1958年
以来,美国生产M113装甲人员输送车总计约70000辆以上,已在世界40多个国家装备使用
。英国现装备装甲人员输送车约3360辆,其中履逞式FV432有2338辆、轮式AT105萨克松
车型450辆。法国现装备装甲人员输送车约3150辆,其中轮式VAB/VTT车型约2600辆。联
邦德国现装备装甲人员输送车约3776辆,其中履带式M113车型有2780辆,轮式PTz-1车型
996辆。

性能特点
装甲人员输送车车体一般由钢板或铝合金装甲板制造,能防炮弹破片和1000m距离的枪
弹。战斗全重一般为10~15t,乘员2人,可载11~15名步兵。发动机和传动装置一般都
安装在车前部或前部一侧,驾驶员设在另一侧。这既为驾驶员提供了较好的观察条件,
又可在车后形成完整的载员舱。尾装甲开有供步兵迅速和隐蔽上下车的后大门。履带式
装甲人员输送车的单位功率约为15~20kW/t,公路最大速度已达65km/h,最大行程约50
0km。装甲人员输送车在水上能自浮,履带式车靠履带划水,轮式车靠轮胎划水,水上速
度为5~9km/h。武器一般为1~2挺7.62mm或12.7mm机枪。
目前,为延长装甲人员输送车的使用寿命,各国对它的改进极为重视,如中国对履带
式A531装甲车进行了多次改进,苏联对轮式БТР-60ПА装甲车,美国对履带式M113装
甲车都进行过3次重大改进。
中国经不断改进形成的装甲人员输送车族的战斗全重在12.6~16.5t,其中A531和B53
1系列车采用6150L型水冷柴油机,废气引射冷却,功率为191kW(260马力),而YW531C和
YW531H系列车的发动机改进为BF8L413F风冷增压中冷柴油机,功率提高到235kW(320马力
)。车族中的传动装置是带有同步器的机械式变速箱,有5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但YW531
C和YW531H系列车还增加1个传动箱及其冷却装置。至于它们的行动装置,A531和YW531C
系列车每侧有4个直径760mm的单负重轮,没有托带轮,装有2个摇摆式液压减振器及钢销
履带,而B531和YW531H系列车的每侧增加1个负重轮,是5个直径650mm的双负重轮,装有
3个托带轮和3个筒式减振器。履带改进成带有可拆卸橡胶衬垫的钢销履带。公路最大速
度由A531和B531系列车的60km/h提高到YW531C和YW531H系列车的65km/h。
苏联于1961年装备БТР-60П(8×8)装甲人员输送车,后又增加装甲顶盖,改成密闭
式结构,称БТР-60ПА。1965年,苏联又将БТР-70型。它与БТР-60ПБ相比,
战斗全重由10.30t增加到11.50t;发动机由两台ЗМЗ-4905型6缸汽油机代替原两台Г
АЗ-49Б汽油机,功率从2×66kW(2×90马力)提高到2×8kW(2×115马力)。此外,还改
善了车体前部与前轮之间的附加装甲等。1984年,苏联又将БТР-70车改进成БТР-
80型。该车战斗全重13.6t,安装1台191kW(260马力)的水冷柴油机。传动装置改进成2~
5档带同步器的手动变速箱。机枪俯仰范围加大到-4°~+60°,可以对空射击。此外,
车内还增加了饮水桶、口粮带、救生背心等生活保障设备。
美国对M113车的第一次改进于1960年开始,1963年定型为M113A1。主要改进项目是:
(1)更换发动机,将75M型8V水冷汽油机改为6V-53型柴油机,提高了功率,(2)更换传动
装置,将TX-200-2B型液力传动改为TX-100-1型全自动传动装置。结果,M113A1车的公路
最大速度由64km/h提高到68km/h,最大行程由321km增加到483km。第二次改进于1971年
开始,1978年定型为M113A2。主要改进项目是:(1)改进发动机冷却系统,安装了新型水
散热器、风扇,并增加1个稳压箱。(2)改进悬挂装置。采用高强度扭杆,使负重轮行程
由152mm提高到228mm;改进减振器并在第二负重轮增加1个减振器;将诱导轮位置提高5
1mm,同时也将车底距地高由0.406m提高到0.43m。改善了乘员舒适性。(3)增加外置式油
箱,储油量360L,从而增大了车内空间,减少了车内着火危险。第三次改进于1980年开
始,定型为M113A3。主要改进项目是:(1)将6V-53型柴油机改为6V-53T型涡轮增压柴油
机,功率由158kW(215马力)提高至202kW(275马力)。(2)更换传动装置。将TX-100-1型全
自动传动装置改为X200-4型带闭锁离合器的全自动传动装置,采用液压差速转向,可进
行动力制动。(3)改进操纵机构,将操纵杆改为方向盘和制动踏板。结果,M113A3车从零
加速到32km/h的时间由M113A1车的11.7s缩短到8.1s。当车辆在32km/h速度下制动停车时
,制动距离由M113A1的10m缩短到7.3m,越野速度由M113A1的26km/h提高到33.7km/h。

发展趋势
1.以装甲车族形式发展未来车辆
近年来,各国都以车族形式发展新型装甲车。新型装甲车族具有多种用途、结构简单
、生产容易等特点,从而大大缩短了研制周期,降低了生产使用成本。目前,英国研制
了RO2000车族,联邦德国研制了美洲狮ACV车族,瑞典研制了战车90车族等。以联邦德国
研制的美洲狮ACV装甲车族为例,其特点是:(1)多种用途。有变形车20多种,可以完成
除主战坦克之外的全部装甲车所担负的任务,如输送、指挥、侦察、监视、反坦克、防
空、火力支援、布雷、抢修和救护等作战任务。车重范围16~34t。在整个车重范围内又
分成3个不同等级,可安装4对、5对或6对负重轮。(2)结构简单,容易生产。车体采用钢
板焊接,能防7.62mm枪弹,前装甲能防20mm炮弹片。车内总体布置是动力装置前置、载
员舱在后部,车尾设大门,车顶有舱门。该布置便于安装炮塔,储存弹药或其他专用设
备。(3)采用民用部件。安装重型载货汽车的发动机与传动装置。如MAN公司的功率为32
4kW(440马力)的D2866KE或功率为485kW(660马力)的D2848LE8柴油机,配用ZF公司的6HP
600/STV600型液力传动装置或ZF公司的LSG2000型自动传动装置。(4)采用坦克上的现成
部件。如使用豹1坦克的负重轮、托带轮、扭杆、减振器和驾驶座椅等。使用豹2坦克的
主动轮、履带调整器、冷却风扇、油泵等部件。
2.广泛研制生产轮式装甲车
轮式装甲车辆发展迅速。目前,世界上能研制、生产轮式装甲车辆的国家超过25个,
至于使用装备的国家至少在80个以上。主要特点是:(1)着重发展战斗全重14~16t、驱
动方式(6X6)的装甲车辆。(2)车体外形、车内布置、主要部件适应越野行驶。(3)多数采
用大型单胎,轮胎既能防弹又能调节气压。(4)可以安装从7.62mm机枪到105mm口径的火
炮。(5)车体能防机枪弹和炮弹破片,并有三防能力。(6)重视军民产品的标准化、系列
化和通用化。例如,联邦德国在研制战后第二代中吨位轮式车辆时就奉行了通用化、系
列化原则。采用不同轴数(4×4、6×6或8×8)构成不同吨位;在同一吨级车内用不同驱
动型式以满足不同要求(6×4、6×6等);不同吨位、不同类别的中吨位轮式车统一在下
表内。
车辆类别 规定轴负荷(t) 轴数和驱动型式 两轴(4×4) 三轴(6×6) 四轴(8×8)
载重(t) 总重(t) 载重(t) 总重(t) 载重(t) 总重(t)
装甲车 4.5~5 12 15 20
越野载货汽车 6 5 12 7 17 10 22
公路载货汽车 8 7 15 10 20
3.改进现有技术和设备
新一代轮式和履带式装甲人员输送车主要采用下列技术和设备:(1)民用柴油机的涡轮
增压和增压中冷技术。(2)电子操纵的半自动或自动变速箱。(3)高强度扭杆或液气悬挂
装置。(4)销耳挂胶,带可拆卸橡胶块的轻质履带板。(5)防弹轮胎与新型中央轮胎充放
气系统。(6)高强度防弹钢板和铝合金材料。(7)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车体和车内衬层。(8
)集体三防与个人三防设备。(9)车辆导航装置。(10)自动报警和灭火装置。(11)车内自
动检测和诊断技术。(12)增设饮水桶、口粮带、救生背心等生活保障设备。(13)车内总
体布置,并便于乘、载员48小时工作能力的设计技术。(14)无人驾驶车辆和军用机器人
技术等。
轮式和履带式装甲人员输送车各有优缺点,前者的优点是成本低,后者的优点是越野
性能好,所以两者将同时发展。
步兵战车出现后,有的国家认为步兵战车将取代传统的装甲人员输送车,但多数国家
认为两种车型的主要用途不同,都应发展,不可偏废。

--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44.8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01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