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xmxqe (小企鹅), 信区: Green
标  题: 98坦克zt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Mar  3 12:45:44 2003) , 转信


1970年底,我国第二代主力坦克122中型坦克在经历3年多的发展后,因无法突破技术瓶颈
的制约宣告失败。直至文革结束前的数年间,我国主力坦克的发展步伐处于停滞不前的状
态。与此同时,西方国家的装甲部队正对其第二代主力坦克进行不断改进,并在苏联t-64
和t-72坦克的刺激下,纷纷加快了第三代主力坦克的研发步伐。此时,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我国的坦克工业还仅徘徊在修修补补上,逐步拉大了与世界水平的差距。 
1977年2月,在抖落了文革重负后,看着手中已经落后于北约和苏军近15年的装甲力量,陆
军首次向军委科技装备委员会呈报了新型主力坦克的战术、技术指标要求。在上级的要求
下,军工部门随即展开了新型坦克的研发工作。1978年4月,国防科工委和五机部在山西大
同召开了“784”会议,讨论第二代(以后改称第三代)主力坦克的研发方案,重新提出了
新型第二代主力坦克的研发目标,并对战技指标进行了论证。会议决定,第二代坦克以德
国的“豹”2坦克为起点,主要作战目标是苏军的t-72坦克。会后,五机部成立了会战指挥
部,任命了总设计师和副总设计师,掀开了我国坦克工业自文革后的首次发展高潮。 
经过协作攻关后,1979年3月,617厂和201所研发成功了代号1224的新型坦克论证性底盘试
验样车。该车安装有120公厘火炮,液力机械式变速箱、摩擦减震器和mb8v331tc41型引擎
,总装成功后立即投入试车,主要目的是为了考核从德国引进的mb8v331tc41型引擎、辅助
系统以及行走装置、总体布局和整车的总体性能。随后,617厂和201所又研发了代号1226
和1226f2的两辆试验样车。这两辆试验样车的外形相同,除安装了与1224试验样车相同的
120公厘光膛炮外,无论是在坦克外形还是在车体结构上都与1224试验样车有很大不同,其
战斗全重分别为45.3吨和45.8吨,车全长为9.947米(炮向前)。两辆样车的区别是动力装
置系统不同,1226试验样车安装的是636厂生产的8v165型柴油引擎,该引擎的功率为1000
马力;1226f2试验样车安装的是616厂生产的12v150型引擎,其功率也为1000马力。两种试
验样车的动力传动装置均为纵置式,可整体吊装,给保养车辆带来了很大便利。另外,两
种样车均采用了由617厂研发的液力机械综合变速箱,该变速箱有4个前进?和1个倒文件,
操作轻便,加速性和转向性能较好。悬吊装置采用了扭杆弹簧和液气筒复合悬吊,具有很
好的避震性能。由于行走系统采用了6对小路轮和挂胶履带,与以往的坦克相比,两辆试验
样车的通行能力和行走系统的寿命有明显提高。 
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如何在平坦的三北地区防御和阻击北方随时会兵临城下的重装集
群,对于装备窘陋的陆军而言是个大伤脑筋的问题。借着与北约国家刚建立的准盟友关系
,我国曾考虑引进德国的“豹”2坦克作为陆军装甲部队的主力装备。一时间,军方高层和
工厂的技术人员成了德国克劳斯-玛菲公司的常客。单在综合了全面的考量后,军方最终
还是决定在吸收消化“豹”2技术的基础上研发具有我国特色的主力坦克。因此,在设计1
224、1226和1226f2试验样车的过程中,充分借鉴了德国“豹”2坦克的许多设计理念。 
1226和1226f2试验样车采用了焊接式炮塔,弹舱设置在炮塔尾部,乘员4人,在采用了许多
新技术的条件下,试验样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一次性研发成功,同阶段的部件研发工作也
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使我国的坦克技术发展和技术储备有了新的实践和积累。 
1981年80式坦克被指定为我国第二代主力坦克,1224、1226和1226f2试验样车实际上便成
了第三代坦克的前期预研车。80式坦克成为第二代坦克后,我国军工部门把第三代坦克的
论证工作提到了首要议程。不久,由于在论证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设计理念而产生了严重
的意见分歧;第一种设计理念主张在苏军t-72坦克的基础上研发第三代坦克,其依据是我
国已完全掌握了t-72的技术性能,在此基础上研发新一代坦克对承袭了苏式风格数十年的
坦克工业体系无需做大的的调整。该方案为3人制坦克,125公厘火炮,采用自动装填机。
第二种设计理念主张另起炉灶,以研发新型坦克为契机,彻底摆脱苏式体系。其设计方案
为:采用类似以色列“驰车”式坦克的设计风格,引擎前置,120公厘主炮,半自动装填机
,动力系统为大功率柴油引擎或燃气轮机,打破以往传统的坦克设计理念。由于两种设计
理念各不相让,分歧较为严重,导致第三代坦克项目论证工作暂时中断。 
1984年7月,在统一了设计理念后,重新召开了由军方和研发部门(201所)共同参加的第
三代坦克战术、技术指标补充论证会议,会议决定采用类似t-72坦克的整体设计方案,并
任命祝榆生为总设计师。1986年夏,该项目由总参谋部与国防科工委联合上报国务院、中
央军委;同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正式批复“第三代坦克是装甲兵2000年的主要装备”。
在国家“七•五”计划中,第三代坦克被列为武器研发的重点项目。“八•五
”项目期间被列为军队四大重点装备项目之一。 
1989年春,总参装甲兵部与我国北方工业公司签订了第三代主力坦克(第一阶段)合同书
、来年初,617厂生产出了首辆第三代坦克试验样车,并进行了工厂定型试验。1991年,经
充分论证后,三代坦克论证与分析组对三代坦克的战技指标由40余项增加到70余项,这对
提高和完善三代坦克的作战性能产生了深远影响。1992年,617厂又生产了4辆三代坦克样
车。1993年,相关部门就三代坦克炮塔正面防护系统三步指针项目召开了技术会,会上决
定,为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将三代坦克炮塔的正面防护从二步指标(600公厘)提高至三
步指标(700公厘)。 
1994年,总参兵种部和兵器总公司先后召开了两次“三代坦克火控系统研发方案评审会”
。同年8月,在我国南方某地,2辆三代坦克初期样车进行了湿热地区的适应性摸底试验。
试验中,2台样车共行驶了3800公里,发射各种炮弹200余发,完成16项试验项目。9月,在
北京坨里和槐树岭地区又对三代坦克进行了可靠性摸底试验和潜渡试验。1995年~1996年
,3辆三代坦克初期样车在黑龙江塔河县北方试验场进行了寒区摸底试验。1996年初,兵种
部三代坦克型号办公室在包头召开设计定型协调会。5月,617厂开始了三代坦克正式样车
的总装工作。12月3日,在装甲兵装备技术研究所试验场隆重举行了三代坦克的交接仪式,
三代坦克从此正式由工程研发阶段进入设计定型阶段。 
12月底,试验部队迅速将三代坦克正式样车中的4辆调往塔河进行寒区适应性试验。在近2
个多月的试验中,4辆样车累计行驶6900公里,完成近20余项试验项目。1997年底,三代坦
克的正式样车再次进入塔河试验场进行寒区试验,4辆样车累计行驶20000公里,完成近30
余项试验项目,发射各种炮弹760余发。到1998年底,在经历了5年的试验和部队试用后,
三代坦克终于完成设计定型任务。经检测,三代坦克在火力、火控、装甲防护性能以及一
些高新科技的应用上达到或超过了设计要求。由于三代坦克已被指定为“9910工程”(国
庆五十周年阅兵)的重点车型,时间任务紧迫,在有关单位的不懈努力下,1998年底,三
代坦克通过了鉴定定型,正式命名为ztz-98式主力坦克,并小批量生产参加“9910工程”
。1999年10月1日,98式坦克在国庆阅兵式上首次公开露面。 
在近10余年的研发过程中,三代坦克共耗资数亿人民币。参加阅兵式的单车造价为1600万
人民币(约合190万美元),创下了我国国产坦克造价的新高。 
在完成了98式坦克的设计定型后,科研单位又开始在该坦克基础上加紧研发改进型号。与
98式坦克相比,98改的综合性能上又有较大提高,尤其是整车的可靠性。2001年底,首批
40辆98改坦克开始试装备解放军装甲部队。 
二:整体布局 
由于98式坦克的设计借鉴了t-72坦克的许多设计理念,所以从整体看,98式坦克就象t-72
的放大版。98式坦克的底盘较t-72长出近1米,其路轮分布也较后者稀疏。与以往我国陆军
的坦克相比,98式坦克的最大的变化体现在其炮塔方面,一改传统的卵形铸造炮塔,全面
采用焊接结构,其正面与m1系列坦克有许多相似之处。 
从整体布局上看,98式坦克仍采用传统布局模式,驾驶室前置,战斗室居中,动力室后置
。车体采用装甲钢板焊接结构,由首部、侧部、尾部、底部以及风扇隔板、动力舱隔板合
动力舱顶盖组成,车首上装甲板焊接有一对带弹性卡锁的牵引钩、两个前灯防护支架。车
体翼子板上固定有外燃油箱、燃油供给管路、备品、工具附件箱以及外机油箱,车体尾部
支架上固定有两个备用油桶。 
坦克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中央,驾驶室上配有一扇单片舱门,舱门前的镜室内装有1具昼用
单倍潜望镜和2具潜望镜。此外,驾驶员还配有1具双目微光夜视潜望镜,夜间视距为200米
。 
在车体首上装甲板内侧,布置有驾驶员舱门螺杆关闭装置和92式辐射与化学探测器以及滤
毒通风装置。驾驶舱右侧布置有右燃油箱和弹架油箱,左侧有左燃油箱,驾驶员检测仪表
板、蓄电池组以及电气设备,后面是自动装填机的旋转输弹机。 
驾驶员室设有驾驶员座椅,座椅前面底部装甲板上安装有操纵杆,右前方有油门踏板、燃
油分配开关和预压泵开关,在启动引擎时,驾驶员必须将燃油分配开关置于通位,并接通
预压泵。驾驶员的右边有变速操纵档位选择器,上有两个手柄,一个方向选择手柄,一个
单位选择手柄。在驾驶员的左边还有手动制动操纵手柄,在其附近还安装有各系统的电气
操纵系统。 
战斗室位于坦克中部,炮塔前部中间安装有火炮,火炮右侧安装有并列机枪,炮塔内有两
名乘员(车长和炮长),其中车长位于炮塔内火炮的右侧,在车长舱盖的四周设有5个观察
镜,指挥塔前方安装有1具周视瞄准镜,在周视瞄准镜的后面和车长舱盖右侧各有1个高射
机枪枪架;炮长位于火炮的左侧,炮长舱盖前面有1具观瞄镜。 
动力传动室位于坦克后部,与战斗室以装甲隔板隔开。动力系统可整体吊装,布局紧凑,
与以往的坦克相比,98式坦克的战斗室加大了使用空间,为日后安装更大口径的坦克炮保
留了余地。 
三:武器系统 
早在70年代,我国科研人员就展开了大口径坦克炮的研发工作,先后研发成功了120公厘、
125公厘和130公厘等多种口径的坦克炮。在三代坦克炮口径的选择问题上,曾经有120公厘
和125公厘两种口径之争。从实际情况看,120公厘高膛压光膛炮的性能并不比125公厘坦克
炮逊色,甚至某些性能上还优于125公厘坦克炮。由于98式坦克在设计时参考了苏式t-72坦
克的许多技术特点,并直接借鉴了其自动装填机,这主要是为了大幅缩短研发周期。重新
研发适用于120公厘火炮的新型自动装填机,在增加坦克设计难度的同时,坦克的整体设计
也必须做较大修改。再者,120公厘炮弹为整装式结构,这就意味着与其配套的自动装填机
体积不会太小,会给炮塔内的安装划定难以逾越的技术鸿沟。从目前西方安装有自动装弹
机的法国勒克莱尔坦克和日本90式坦克看,其尾舱式自动装弹机的结构都比较复杂。我国
89式120公厘自行反坦克炮的尾舱就安装有半自动装弹机。尽管提高了射速,但单从89式自
行反坦克炮庞大的炮塔就可对其内部半自动装弹机的体积和复杂程度窥之一二。 
从防护上讲,虽然西方坦克大都实现了弹药隔舱化,但在战场上采用尾舱式炮塔的坦克的
生存能力不见得就比采用炮塔吊篮式自动装弹机的坦克高多少。单从弹药被命中的几率看
,将弹药布置在尾舱的坦克要高于布置在车体内的坦克。另外,随着整装弹药重量的不断
增加,造成装填手工作负荷不断增大,以目前坦克炮向大口径化发展的趋势看,在坦克上
实现弹药的自动装填已成为必然。 
我国前后发展了120公厘和125公厘反坦克弹药,前者采用整装式结构,后者采用了分装式
结构。125公厘坦克炮早在1985年就研发成功,经不断改进,定型后的125公厘坦克炮的膛
压已高于120公厘坦克炮。最终安装在98式坦克上的是zpt-98式50倍径125公厘高膛压光膛
坦克炮。炮声身采用高强度pcrni3nov,炮口动能比俄罗斯2a46m-1型125公厘坦克炮提高近
45%,比“豹”2a5和m1a1/a2坦克上的rh-120型120公厘坦克炮高近30%。由于对身管实
施了液力自紧技术,从而满足了高膛压火炮对身管强度的要求。为提高身管的耐烧蚀磨损
寿命,火炮采用全膛镀铬工艺,使其寿命达到700发穿甲弹的水平,接近世界先进水准。为
增强热防护效率,身管上安装了双层铝板气隙式热护套,防护效率为70%。 
与俄罗斯2a46m-1型125公厘光膛坦克炮一样,ztp-98型坦克炮的炮闩也为横楔式,由冲杆
弹簧式半自动控制,其上装有机械和电气式双功能击发系统。火炮反后坐装置为下置式,
由带液量调节的筒式后坐节制杆式驻退机以及带针形杆复进节制器的三筒液气式复进机组
成。火炮的药室长880公厘,正常后坐距离为280公厘~320公厘,最大后坐距离为330公厘
。火炮身管质量为2.02吨,炮闩质量为72公斤,回转部分质量为2.6吨。火炮身管的抗弯强
度为4320牛顿/米,厚度公差为0.6公厘,工艺加工弯曲度为0.7密耳,自由误差为0.18密耳
。射击精度比俄式2a46m-1提高了25%。 
zpt-98型坦克炮的摇架呈箍形,底座长1500公厘。底座上设有两条后坐滑轨,前滑轨为铜
质环形衬筒,衬筒与炮身之间的安全膨胀间隙为0.3~0.9公厘,用于补偿身管射击时产生的
热膨胀量。后滑轨由位于炮尾环和摇架上的轨道支架构成。可快速拆卸的摇架颈部由4颗螺
栓固定。楔形半自动炮闩设在火炮上方,开闩力为245牛顿。车内加装一个驻退器和复进机
液量可见控制装置,可在火炮不进行人工后坐情况下检查液量。另外,在火炮炮口端面装
有前瞄准镜垫片,炮长借此可在车内迅速调整火炮。根据需要,火炮可用电点火装置、电
击发和机械式手动击发射击。火炮可前抽更换,更换可在1小时内完成。 
zpt-98型坦克炮配备的弹种包括采用半可燃药筒的(使用新型太根发射药)钨/铀合金尾翼
稳定脱壳穿甲弹、尾翼稳定破甲弹和尾翼稳定多功能杀伤爆破榴弹,弹药基数为41发,其
中2发置于自动装弹机的旋转输弹机内,19发放置在战斗室的各弹药箱内。在发射第三代钨
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时(初速为1780米/秒),可在2000米距离击穿850公厘厚的均质
装甲,而最新型特种合金穿甲弹(贫铀穿甲弹)在该距离上的穿甲厚度可达到960公厘,其
弹芯长径比为30:1。为强化反坦克作战能力,98式坦克还配备了多功能榴弹,此乃增加装
药的高爆型,威力较大,足以使坦克丧失战斗力。另外,98式坦克还配有仿俄制斯维尔河
/反射9k119型(西方称at-11“狙击手”)雷射驾束制导炮射飞弹系统,车内一般携带有4
枚飞弹。经过改进,新型炮射系统在98式坦克的炮长瞄准具内装有雷射发射机,飞弹的发
射装药加长,全弹质量也有所增加。该弹可针对某种攻击情况(如静止发射攻击),选择
复杂的飞行轨迹,低空飞向目标。 
98式坦克的自动装弹机仿自俄式坦克,该系统由旋转输弹机、弹匣提升机、推弹机、药筒
底壳抛出机构、火炮电机闭锁器、记忆装置、自动装填机配电盒、装弹操纵台、自动装填
机操纵台、弹量指示器和全套电气系统安装组成。自动装弹机的装填角固定在4度30分,每
发弹的装填时间为8秒。在自动装填方式时,98式坦克的主炮射速为8发/分,采人工装填,
射速降为1~2发/分。试验证明,该自动装填机的间隔故障率为千分之三。目前,更新型的
性能优良、使用可靠、操作方便的装弹机系统已研发成功,将装备在98改进型坦克上。 
98式坦克的辅助武器包括1挺86式7.62公厘并列机枪,安装于火炮右侧,采遥控电击发,弹
链供弹,每条弹链内装250发弹,总共备弹2000发。车长指挥塔上装有1挺qjc88式12.7公厘
高射机枪,由车子在炮塔外手动操纵,用单倍准直瞄准镜,对空中目标的最大表尺射程为
1.5公里,俯仰范围为-4~+75度,战斗射速为80~100发/分,备弹300发,分装在5条弹
链中。为了方便射击,在98式坦克的炮塔上共设有3个高射机枪枪架,其中车长指挥塔前方
和右侧各有一个,炮长舱门左边设有1个。另外,3名乘员各配有1支56c型或95式短突击步
枪。 
四:火控系统 
98式坦克上安装的是下反稳像式火控系统,该系统属指挥仪型数字式坦克火控系统,主要
由昼夜观瞄、测距三合一的下反稳像式瞄准镜、火控计算机、控制盒、耳轴倾斜传感器、
炮塔水平角速度传感器、横风传感器、炮控分系统组成。该系统与简易式火控系统的差别
在于其光学瞄准线与火炮相互独立稳定,以炮长瞄准线作为稳定的基准,火炮随动于炮长
瞄准线。下反稳像式火控系统是通过一个二自由度陀螺仪稳定瞄准镜中的下反射棱镜来实
现炮长瞄准线的双向稳定。在瞄准状态时,炮长操作操控台驱动瞄准镜的瞄准线,使其瞄
准跟踪目标,而火炮随动于瞄准线。当炮长在坦克行进间从瞄准镜向外观察目标时,瞄准
镜中的目标和背景几乎是不动的,极大的方便了炮长在坦克行进间进行射击,而且射击时
只需一次瞄准。使用时,炮长将瞄准镜标志瞄准目标中央并发射雷射测距后,目标不会出
现扰动,炮长只需继续瞄准目标就可以射击。另外,火控系统中还配有火炮重合射击装置
,当火炮调到计算机计算出的瞄准角和方位前置角的位置时,该装置会自动输出允许射击
讯号,如果此时炮长已经按下射击按钮,火炮会自动射击。由于该下反稳像式火控系统是
炮长瞄准线在高低向和水平向都稳定的,因此98式坦克不仅能在静止时以较高的命中率射
击固定和活动目标,而且还可以在行进间以较高的首发命中率射击固定和活动目标。为提
高坦克的作战能力,火控系统中增加了车长对火控进行操作的功能。在98式坦克车长指挥
塔前方,有一具可360度旋转观察的上反式周视瞄准镜。该瞄准镜与炮长瞄准镜一样,均可
在高低和水平方位上独立稳定,并有雷射测距和夜视功能,可独立稳定的搜索、选择和瞄
准目标。车长可以进行目标指示,当炮长完成对一个目标射击后,车长可调转炮塔,使炮
长捕捉车长选定的目标射击。此后,车长可继续搜索新的目标。如果车长突然发现对己方
威胁较大的目标时,可立即调转火炮和炮塔,当火炮瞄准线与车长瞄准线重合时,炮塔停
止转动,这就实现了超越调炮功能。如车长需了解炮长正在执行的任务时,可按下监视炮
长按钮,此时车长瞄准线与炮长瞄准线重合,车长镜停止转动,车长镜和炮长镜观察同一
目标,从而实现车长监视炮长功能。 
98式坦克的车长和炮长无论昼夜都具备行进间射击固定和静止目标的能力,射击反应时间
短,当静对静时≤5秒,静对动时≤秒,动对动时≤9秒。经测试,98式坦克在2000米距离
上的首发命中率在85%以上。为适应错综复杂的战场环境,98式坦克的火控系统还可以降
级使用。当稳像部分出现故障时,该系统还可作为自动装表简易式火控系统使用;假如自
动装表简易式火控系统也出现故障,还可以用人工装定表尺进行瞄准射击。 
近几年,由于在火控系统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国先后研发成功了多种自动跟踪
火控系统和瞄导合一的大死循环式火控系统。在98式改进型坦克上,安装的是最新型瞄导
合一的大死循环火控系统。瞄导合一大死循环火控系统是一种可对射击结果实施自动校正
的火控系统,假如首发射击不中时,该系统能对脱靶情况进行实时测量,把偏差的距离和
角速度自动输入火控计算机进行下一发弹的修正计算后立即射击,大大提高了次发命中率
。在大死循环火控系统中,如何自动的实时测出弹着点偏差并进行自动校正,是应用这种
火控系统的前提和技术关键。系统中必须有能自动跟踪目标和自动跟踪弹丸的装置和传感
器。目前跟踪目标用自动跟踪器实现,自动跟踪器可用闭路电视和热像仪实现;自动跟踪
弹丸采用脱靶距离传感器(如无线电定位传感器及观点传感器等)实现。由于热像仪可以
根据目标的热特征跟踪目标,又能利用弹丸的热特征自动跟踪弹丸,因而也可以作为自动
跟踪器和脱靶距离传感器。由于大死循环火控系统是建立在对脱靶距离实时自动校正的基
础上,因而要求火炮要有行高的初速,这样弹丸飞行的时间就能缩短利于迅速校正射击。
大死循环火控系统可明显提高第二发弹的命中率,用于射击越野行进的高速目标效果明显
。在测试中,98改进型坦克在2000米距离对运动目标进行的46次第二发补射中(人为设定
),命中率为100%。 
五:夜视系统 
98式坦克上的炮长用热像仪是解放军装备的比较先进的热成像系统,该热像仪的探测器为
SPRITE探测器,其光敏面是粘贴在蓝宝石衬底上以光刻掩膜而成底8条蹄镉汞芯片。SPRIT
E探测器与单元数组探测器相比,其优点是探测器就完成了时间延迟积分处理,即signal 
processing in the element,SPRITE也由此得名。SPRITE探测器必须在80K左右且真空中
才有良好的性能,所以它需要封装在杜瓦瓶里,由制冷机对杜瓦瓶进行制冷。98式坦克上
炮长热像仪采用分置式斯特林制冷机制冷,连续工作时间在12小时以上,试用探测器工作
的制冷时间为5分钟。热像仪全重42公斤,采用串并联方式扫描,视场为5.6X3.8度(11.4
倍);12X8度(5倍)。在昼间对坦克目标的识别距离为2600米,夜间为2750米。 
目前,我国已研发成功第二代热像仪,该热像仪不需光电扫描,由探测器直接接受全视场
的热辐射讯号而成凝视图像,因此也称凝视焦平面热像仪。其作用距离可达7~9公里,灵
敏度和分辨率比第一代热像仪有很大提高,且结构紧凑,造价低廉,平均无故障时间为40
00小时,在能见度只有100米的恶劣环境中对目标的发现距离为4000米,识别距离3100米。
该热像仪已安装在98改进型坦克上。 
六:防护性能 
98式坦克的外形低矮(不到2.3米),车首和炮塔正面采用可更换式新型复合装甲。其中车
首用均质轧制装甲焊接而成,重要部位采用迭型陶瓷复合装甲加强。首上装甲板为多层复
合装甲,具体结构为钢-玻璃纤维板-超硬钢-钢,总厚度为220公厘,倾角为22度,其防
护能力相当于500~600公厘均质装甲。车体首下装甲板厚度为80公厘,挂装有两块大型钢
质塑料板,也可以挂一具推土铲。车体两侧安装有8公厘厚夹布橡胶履带裙板,前护板和侧
裙板对带倾斜引信的反坦克地雷和破甲弹有一定防护作用。另外,为保护驾驶员的安全,
其座椅悬吊在车体上,底部加强了防护装甲,两侧各焊接有一根垂直钢架,用以提高结构
强度。98式坦克的炮塔装甲由复合材质和特种钢组成,两者间的夹层内还有特种材质,故
又称间隙式复合装甲。其在2000米距离上可抗击穿甲能力在700公厘的动能穿甲弹和破甲能
力在800公厘以上的战防弹。在1997年冬季进行的低温试验中,98式坦克经受了14发105公
厘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攻击,无一击穿坦克的前装甲。后来用T-72C坦克上的125公厘炮
对其射击6次,依然无法击穿前装甲。 
如果披挂上附加装甲,在车重增加0.7吨的情况下,98式坦克的抗APFSDS穿甲能力在830公
厘以上,抗HEAT穿甲能力在1060公厘以上;在炮塔和车体上安装新型双防反应装甲后,抗
APFSDS和HEAT的能力可达到1000~1200公厘。另外,98式坦克的侧屏蔽前端还装有反应装
甲,顶部装甲也得以强化。 
众所周知,坦克最薄弱的防护在炮塔顶部,在制导武器(尤其是攻顶弹药)比重日趋增重
的今天,单纯依靠坦克的硬防护已经无法完全满足坦克生存的要求。为进一步增强98式坦
克的生存力,其上安装了反导软防护系统。该系统由JD-3红外干扰机、烟雾弹系统、雷射
告警装置和控制系统组成。JD-3红外干扰机由红外发射机、电源和控制装置、控制板组成
,系统总质量为75公斤。通常情况下,在坦克主炮两侧各装一台JD-3红外干扰机。JD-3红
外干扰机的方位覆盖范围为主炮两侧22度方位角,高低覆盖范围是5度,在探测到来袭目标
后2秒内发射0.7~2.5μm波段的红外脉冲辐射讯号。红外干扰机能够持续发射编码红外脉冲
干扰讯号,使红外制导反坦克弹药的制导电路产生假讯号,可有效干扰“TOW”、“龙”、
“霍特”等反坦克飞弹。 
烟雾弹系统由94式烟雾发射器和97式烟雾弹组成。该系统可在3秒内在距离坦克50~80米处
形成气溶胶烟雾屏障,对敌方的雷射目标指示器和雷射测距机产生屏蔽,对0.4~14μm波段
具有较好的遮蔽作用,持续作用时间为20秒。试验证明,该系统可使“TOW”、“龙”、“
小牛”、“地狱火”等反坦克飞弹的命中率降低75~80%;使“霍特”、“米兰”等反坦
克飞弹的命中率降低2/3;使雷射测距机辅助射击的各种火炮命中率下降2/3。 
除软防护系统外,98式坦克上还可以安装新型主动式防御系统。该系统由控制装置、毫米
波雷达、发射系统组成,各子系统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可以快速更换。该系统的工作原理
是:车长将系统置于工作状态,此时雷达采用监视工作状态。当探测到距坦克50米之内、在
规定的范围内飞行的目标时,雷达自动转换成跟踪模式,并向火控计算机提供目标的弹道
数据,由火控计算机确定来袭弹药是否可能命中坦克。如判断来袭弹药会命中坦克,雷达
则提供精确跟踪数据,计算机确定防御弹药的发射位置和时间,在来袭弹药距坦克1.5~4.
2米处爆炸,击中来袭弹药,使来袭弹药的弹头提起爆炸或使其偏离飞行轨道。如判断来袭
弹药不构成威胁,雷达则恢复到监视状态。主动防御系统可对付速度为70~700米/秒的来
袭目标,系统重新做好准备只需0.2~0.4秒。该系统对协同作战的步兵危险区为20~30米。
另外,该系统可自动识别假目标,如飞鸟、子弹、炮弹破片和己方发射的炮弹或飞弹等。
主动防御系统可安装在多种装甲车辆上,可将装甲车辆的生存能力提高近2倍。安装该系统
的坦克不会对其他坦克产生电磁干扰,系统本身也有良好的反电子干扰能力。 
在98式坦克的内部安装有集体三防装置和自动灭火抑爆系统,战斗舱、驾驶舱及其舱盖的
内壁加装有一层防辐射衬层,可降低r射线对乘员的伤害。此外,在坦克被穿甲弹击中时还
可以防止乘员受到从内部崩落的碎片的伤害。车体和炮塔均涂有三色迷彩涂层。 
在波斯湾战争中,伊拉克的装甲车辆由于没有装备预防“二次”效应的有效设备,导致了
惨重伤亡(尤其是较为先进的T-72坦克)。经测试,坦克战斗舱内,由HEAT射流引起的车
内油气混合物爆炸,会在140毫秒~240毫秒内形成0.35~1.4兆帕的超压,有的甚至达到2兆
帕,伴随爆炸形成的热辐射强度可达6~10瓦/平方公分。当弹丸穿透装甲板时,车内人员
很容易受到三种主要危害:压力冲击、皮肤烧伤和毒剂效应。对人体而言,假如作用于身
体的压力时间超过50毫秒,0.1兆帕以上的超压通常会造成肺部永久性损伤。0.3兆帕以上
的超压将使人员的死亡率达50%。当超压值达到0.4~0.5兆帕时,人员将必死无疑。按医学
要求,皮肤以下0.08公厘深处的温度超过43.5摄氏度,身体裸露部位将遭受难以恢复的2度
烧伤。或者用热辐射计表示,即10瓦/平方公分强度的热辐射作用在皮肤上的时间超过100
毫秒时,所引起的皮肤烧伤将会达到1度。除了超压、皮肤烧伤外,毒剂对乘员的伤害也不
能忽视。在残酷的战场环境下,当车辆中弹时,车内乘员处于高度紧张、担忧状态。人员
体内肾上腺素将会增高,这会增加人体对毒性物质的敏感性。毒性物质来自爆炸后的产物
、燃烧的产物及热分解产物。爆炸产生的毒性物质取决于来袭弹药的性质,燃烧和热分解
产生的毒性物质的多少取决于感受穿透射流的敏感速度和灭火的持续时间。综上所述,装
甲车辆内一旦发生“二次效应”,对车内乘员的伤害将是致命。因此,给装甲车辆配备高
效的灭火和抑爆系统,预防“二次效应”,对提高坦克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有着极其重要
的作用。 
在装甲车辆内,有效的灭火抑爆系统应该具备敏感的探测器、快速的控制系统和有效的灭
火剂,这样才能有效制止爆炸和彻底地避免“二次效应”。通过研究人员地反复试验证明
。如在130毫秒内扑灭坦克内的各种火灾,就能够避免各种油气混合物的爆炸。在预防二度
烧伤时,只要10瓦/平方公分热辐射作用在皮肤表面的时间不超过100毫秒,就能使乘员避
免遭受较为严重的二度烧伤。但是,如果压力的作用在50毫秒以上时,同样会造成人体的
各部位损伤甚至死亡。因此,自动灭火抑爆系统的反应时间越快、抑制超压和避免烧伤效
果就越好。 
早在60年代初期,我国就展开了装甲车辆自动灭火系统的研发,但由于各种原因进展缓慢
。直到中越边境冲突后,战场上的血的教训使解放军提高了对装甲车辆自动灭火装置作用
的认识并产生了迫切要求,自动灭火系统的研究工作因而加快。1980年,我国自行研发了
80式自动灭火装置并装备于各型装甲车辆上,经实践证明,使用效果良好。但是,该系统
还不具备抑爆功能。因此,80年代初,我国引进了“SAFE”系统,并很快完成了样机试制
和全部系统的国产化。后来,在其基础上我国又发展了更先进的自动抑爆系统。98式坦克
上装备的是92式自动灭火抑爆系统,该系统由关系探测器(6个)、控制盒、灭火瓶(4个
)、紧急开关和电缆组成。该系统可在50毫秒内抑制由于HEAT射流引起的战斗舱油气混合
物爆炸,并能够将油气爆炸产生的压力限制在0.1兆帕以内,这样能够使乘员的皮肤烧伤程
度限制在1度以下,故可以达到灭火抑爆作用,防止“二次效应”发生。在灭火瓶中,装有
液态的“哈隆”1301灭火剂,并充满氮气,阀体直接装在瓶口上,不使用分布管路,这样
可以极大的缩短喷射时间。 
七:光电通信及对抗系统 
调频通信是扩展频谱(扩频)通信的一种,作为通信电子对抗的重要手段被广泛应用于装
甲车辆的通信系统。98式坦克上采用的是新型VHF-2000型坦克通信系统,该系统具备良好
的电子对抗性能,系统通用性好,便于使用维修,可靠性高,电磁兼容性及同台多机工作
性能良好等特点。在98式坦克炮塔后部右侧,有一具敌我识别与雷射通信系统,其雷射敌
我识别与雷射光波作为载波传递讯号。这是一套小型化的一机多功能的车载系统,供车长
用于敌我识别、发射数字指令、进行语音通信,并可发展用于雷射搜索。系统的全方位接
收机控制头也可用于对0.9~1.06μm雷射告警器。该系统可抗光、电、磁干扰,工作距离≥
3.6公里,高低向-10~+45度(与车长周视镜相同),水平向360度,识别一次目标时间≤
0.6秒,有60种敌我识别密码。系统能显示敌我识别结果。数字通信指令、正在通信与等待
通信车的概略方位。 
在坦克炮塔尾舱右侧顶甲板上方,装有9602型GPS导航定位接收天线,负责接收并放大导航
卫星发射的高频讯号,并变成中频讯号送入接收机。在炮塔尾舱内右侧甲板上,接收并处
理来自天线的中频讯号盒来自GPS接收机显示控制器的控制指令,其显示控制器安装在炮塔
内右侧座圈下方,显示导航信息并输入输出控制指令。9602型GPS卫星导航仪是二通道的C
/A码接收机,可对四颗卫星按时分制进行时序观测,采用L1载波上调制的C/A码进行续距测
量,由导航处理机实时求出三维位置和速度。如果可供观测的卫星只有三颗时,接收机可
以将人工输入的高程或上次三维定位得到的高程作为已知值,进行二维定位,实时求出经
纬值,对于军事用户而言,可将经纬值交换成我国九四军用网络坐标值。9602型GPS接收装
置被动式导航、无积累误差、保密性较好。可全天候向乘员提供坦克所处位置的三维坐标
式军用网络直角坐标,能提供坦克的行进方位、行进速度等数据。输入目标可提供目标的
方位和距离。输入多个航路点后可建立航线,并对偏航距离和接近目标距离进行报警。设
备本身具备进行共况自检和故障诊断功能。9602型GPS属单一的粗码定位系统,其精度目前
相对较低(100米),对于有些战术要求还不能满足。“GLONSS/GPS”兼容型导航定位位置
在我国已研发成功。它的精度可以达到20米。单一GPS只是过渡产品,最终要被双G兼容机
所取代,一旦98改进型坦克配备了双G兼容机,则可与车内电台、雷射测距等设备连接起来
,构成车际信息系统,可实现战场管理,火力支持、目标营救、敌我识别等多种战术任务
,届时98改进型坦克将成为解放军最新的数字化坦克。 
在98式坦克炮长舱门后部基座上,装有一具新颖独特的装置,此即为雷射压制观瞄系统。
由于红外干扰机的作用仅局限于干扰红外制导方式的飞弹,不能干扰其它方式制导的飞弹
,要具备多功能干扰能力,就要为坦克配备多种不同的光电对抗设备。该系统在与敌方对
抗时,能起到干扰和压制对方观瞄系统的作用。该系统供车长或炮长操作,能发射激光束
对敌方观瞄体系进行压制、干扰。由于激光束固有的特性,既然能压制干扰观瞄系统,那
么对人体的危害性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对于使用直视型光学观瞄镜对己方观瞄的敌方人
员的眼睛,其杀伤效果特别明显。另外,雷射压制观瞄系统还可以对敌方使用可见光、近
红外光电传感器的火控、制导系统(如雷射测距机、微光夜视仪、电视摄像头、观瞄镜等
)实施干扰,使之饱和失效,甚至产生永久性损坏,即仪器致盲,从而失去战斗能力。同
样,为预防敌方对己方实施雷射照射,98式坦克上的驾驶员均配有防雷射光镜。雷射压制
观瞄系统由微机控制器、跟踪转台及随动系统、雷射压制仪、热成像干扰机(气体雷射发
射机)组成。为实现车长、炮长遥控跟踪瞄准,对跟踪转台采用数字式位置死循环控制方
式。该系统可360度全方位工作,俯仰角为-12~90度,跟踪角速度左右为45度/秒,俯仰
40度/秒。从炮长(或车长)按下按钮到系统对准目标只需1秒钟。雷射输出能量为1000兆
焦,脉冲重复工作频率为10次/秒,最大作用距离为4000米,系统连续工作时间为30分钟,
激光器的寿命为120万次。 
八:动力传动系统 
长期以来,缺乏大功率引擎是制约我国主力坦克水平的一大技术瓶颈。经过不懈努力,我
国在80年代末研发成功了多种1200马力的大功率柴油引擎。其中150HB系列的1200马力涡轮
增压中冷式大功率柴油引擎的性能较为出色,被选中作为98式坦克的动力系统。可能是在
设计时参考和借鉴了德国MTU公司的MB871ka501型引擎的设计理念,所以150HB引擎与其有
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由于安装了大功率引擎,51吨重的98式坦克的单位功率达到了23.54马力/吨,最大公路时
速高达70公里/小时,0~32公里加速时间为12秒。在输出功率相同的情况下,150HB引擎的
质量比英国“挑战者”坦克上安装的CV12TVC-1200型引擎轻15%。 
为适应装甲兵的发展要求,我国在150HB柴油引擎的基础上研发成功了具有世界水准的150
HB1500马力大功率引擎,其研制时瞄准的目标九四德国的MT883型引擎。目前,该引擎已安
装在98改进型坦克上。经测试,98改进型坦克的最大公路时速和最大越野时速分别为80公
里/小时和60公里/小时。 
在98式坦克上仍采用传统的机械传动、液力控制装置。传动装置由传动箱、两个侧变速箱
和同轴侧传动器组成。侧变速箱为行星式,带摩擦离合器,采用液力操纵,有7个前进档和
1个倒档,每个变速箱内有2个闭锁离合器和4个机械式制动器。 
在行走部分上,98式坦克采用两条双销挂胶履带(每条由85块履带板组成,总质量为2.1吨
,使用寿命为10000公里)、6对直径为730公里的双缘路轮、两对挂胶托带轮、两对挂胶托
边轮以及主动轮和诱导轮组成,主动轮在后,诱导轮在前。在第一、第二和第六路轮上安
装有液力套筒式避震器和“Z”形轴避震器。悬吊装置的扭杆沿底甲板横向布置,操纵装置
的拉杆沿侧甲板布置。由于对扭杆进行了改进,路轮行程增至340公厘,从而使车辆平均行
驶速度提高了12%,从停车状态加速到42公里/小时只需10秒。 
八:改进 
由于98式坦克在防护、火力和火控方面已具相当水准,提高动力系统的可靠性问题就显得
日益突出。由于引擎体积的问题,98式坦克的动力传动室采用纵置布局,造成车体过长和
过重,阻碍了其性能提升。在安装相同功率引擎的情况下,北方工业公司新近推出的MBT-
2000型坦克由于改进了引擎并采用横置布局,其车体长度仅为6.487米,使得战斗全重为4
6吨的MBT-2000的车体防护性能反而优于51吨重的98式坦克。所以,在98式坦克投入大规
模生产前,为其更换全新的底盘已势在必行。经过长时间考验证明,MBT-2000型坦克的动
力传动系统的可靠性是目前我国国内最好的,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较小。如将98式坦克的
炮塔略加改进后安装在MBT-2000坦克的底盘上,将会使整车性能有大幅提高。我国科研人
员曾对一辆98式坦克进行了改进,将其炮塔安装在MBT-2000坦克底盘上,改装后的坦克命
名为98改型坦克。该坦克战斗全重为50吨,车体前部防护性能相当于650公厘厚的均质装甲
。为对付更大的威胁,在必要情况下可以在炮塔的前装甲上焊接楔形复合装甲块,可以进
一步提高炮塔的防护能力。有关单位曾将一辆98式坦克进行了类似的试验,结果较为满意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6.2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9.00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