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ragon (猎鹰), 信区: Green
标  题: 59式中型坦克车族 
发信站: 紫 丁 香 (Sat Oct 23 10:40:40 1999), 转信


59式中型坦克车族
中国于五十年代引进前苏联T-54A坦克生产技术研制生产了59式中型坦克。从58年生产出
第一辆,59年定型生产开始,经过30多年改造和完善,衍生出其改进型系列,在其用途
的扩展中又研制出几种变型车,形成了以59式坦克为基型车的一个车族。
59式坦克在诞生的年月,其水平与当时服役的如美国M48、日本61式等坦克比较,在火力
、机动、防护三大性能方面还是比较先进的。从防护和机动性方面分析,也优于英国的
逊邱伦坦克。
59式坦克战斗全重36吨,乘员4人,采用前苏联式传统的圆炮塔式结构和总体布置方式。
整车总体结构分三大部分,即驾驶舱、战斗舱和动力传动舱。驾驶舱位于整车的左前侧
,战斗舱位于驾驶员座椅后方的坦克中部位置,动力传动舱位于坦克的后部,发动机横
置,用隔板与战斗舱隔开。
该车装甲防护以结构防护为主,车体用轧制装甲钢焊接而成,具有一定的倾角,车体前
倾斜装甲板厚约100毫米。装甲炮塔为不等厚截面的铸造件和轧制钢板焊接而成,其前部
装甲厚约220 毫米,外廓呈流线形,具有良好的防弹能力。火炮为一门100mm线膛坦克炮
,在身管前端装有抽气装置,可发射穿甲弹、破甲弹和榴弹,弹药基数为34发。辅助武
器有一挺12.7mm高平两用机枪(枪弹500发)、一挺7.62mm并列机枪(枪弹3000发)和一
挺由驾驶员操纵的7.62mm航向机枪。火炮的直射距离为1070米,最大射程为16千米,高
低射界为-5°~+18°,战斗射速为7发/分,装有液压式单向(高低向)稳定器,借
助瞄准镜分划测距,炮长通过瞄准镜和火炮控制系统的操纵台完成对目标的瞄准和射击
。乘员靠昼间光学仪器向外观察,驾驶员可用红外夜视仪进行夜间驾驶。
该坦克采用12150L柴油机作动力装置,为V型69度夹角,12缸,强制水冷压力循环润滑、
四冲程直滑、四冲程直喷式柴油机。额定功率520马力,额定转速每分钟2000转。有空气
起动和电起动两种起动方式,并备有冬季起动的加温系统。传动装置和操纵装置为机械
式,采用直齿轮式传动箱、摩擦式离合器和固定轴式变速箱,变速箱两侧各有一个二级
行星式转向机、带式制动器和单对直齿轮式侧减速器。行动部分采用扭杆式独立悬挂装
置,每侧各有5个双轮缘大直径负重轮,1个诱导轮和1个主动轮,在第一、五负重轮处装
有叶片式液力减振器等。履带为单销式金属履带。
该坦克的通信设备为A-220型或A-220A型调频电台,频率范围A-220型为20~22.375兆周
, A-220A型为20~27.175兆周,最大通信距离16公里。该车配有灭火装置,由半自动灭
火系统和手提式灭火瓶组成。在坦克的尾部还有产生烟幕伪装用的两个烟幕筒,一般只
在临战状态才安装使用。
59式坦克先后经过几次改进,研制出59-1式、59-2式和59-2A式坦克。
59-1式坦克 主要改进项目是在59式基础上安装了激光测距仪和自动装表系统,推进系统
的转向操纵由机械式改为液压助力式,半自动灭火系统改进为自动灭火系统。另外,还
在车体 两侧加装了侧屏蔽裙板等项改进项目。
59-2式坦克 是在59式和59-1式坦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除继承59-1式坦克的改进 项
目以外,还安装了105毫米线膛炮,配用了新型穿甲弹、破甲弹和碎甲弹。在战斗室还安
装了自动灭火抑爆系统以及新型电台。
59-2A式坦克 是在上述两种改进型基础上进行改进的。主要是用带热护套的105毫米线膛
炮 取代了100毫米线膛炮,安装了激光测距仪和自动装表式简易火控系统。另外还加装
了能形成热烟幕的烟幕弹发射器、工程作业装置等。使其火力、机动、防护三大性能都
比59式坦克有了较大提高。
59式坦克还发展了变型车。主要有59-2A式扫雷坦克和73式中型坦克抢救牵引车。
59-2A式扫雷坦克 用59-2A式坦克的底盘,在其车前部安装了挖掘式扫雷器。可扫除两车
 辙间的触发杆式反坦克地雷。战时可用以在地雷区为坦克开辟车辙式通路。它适用于在
一、二、三级较平坦的可耕地或生荒地上进行扫雷作业。
73式中型坦克抢救牵引车 采用59式坦克底盘,在其上安装了绞盘、吊具、驻锄等装置。
 用于对战场上战伤或淤陷的车辆进行拖救。还可完成其它有关的训练和技术保障任务。

主要战术技术性能:
全重36吨
乘员4人
车全长(炮向前)9米
车宽3.27米
车高(至炮塔顶)2.4米
车底距地高0.42米
火炮口径/类型100毫米/线膛
火炮稳定器单向(高低向)
最大速度(公路)50公里/小时
平均速度(公路)30~33公里/小时
最大行程(公路)440公里
最大爬坡度30度
最大侧坡行驶度30度
越壕宽2.7米
通过垂直墙高0.8米
涉水深1.4米
潜水深5.5米  

--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44.8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33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