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zzpzheng (Thunder Rolls), 信区: Green
标 题: 中国陆军的重型坦克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4月23日21:01:30 星期一), 站内信件
中国陆军的重型坦克
2001-4-22
近来,中国坦克博物馆广场上出现了不少"新面孔",有的像是中国122中型坦克,有的像
是中国85系列坦克样车,还有一辆是国内从未公开展示过的二战时期的美制"斯图亚特"
M-5轻型坦克。这些还都不足为奇,最奇怪的是一辆"大型履带车",这辆车引起了前来参
观的军事爱好者们的猜疑,对于这辆车,大家众说纷纭,甚至难以确定是哪一国的产品
。经有关人员透露,原来是国产重型坦克,军事爱好者们不仅惊呼,什么?难道中国也
有重型坦克?
没错!中国也曾独立研制过自己的重型坦克。这辆车就是自研制之初就高度保密,从未
在媒体上披露的WZ111重型坦克的样车。中国数十万兵工人员奋斗了50多年,研制出一些
您意想不到的产品并不奇怪,类似的产品还多着呢。
中国坦克博物馆工程师贺煜上尉特别向记者介绍了有关情况,据他讲,目前中国坦克博
物馆只有111重型坦克样车车体,而没有该重型坦克的炮塔,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也无法
公开该坦克更多的情况。
在有关方面的帮助下,本文终于可以向读者介绍111重型坦克的研制历史和内外情况,并
展示记者拍摄的重型坦克样车车体各个角度的照片,愿读者能从中有自己的新发现。
解放军的重型坦克
据解放军老装甲兵介绍,解放军最初的"重型坦克"是缴获国民党军的美制M-4坦克,由于
这种坦克太重,不能通过当时的多数桥梁,因此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主要使用的是较轻
的坦克,如14.7T的M-3A3轻型坦克,在城市攻坚战中发挥了相当关键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解放军从苏联引进了"斯大林"-2式重型坦克,这是一种真正的
重型坦克,性能达到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朝鲜战争中,中国军队的"斯大林"-2式重型
坦克在实战中充分显示了它的巨大威力。不过今天还有很多人不知道中国装甲兵曾装备
过这种"斯大林"-2式重型坦克,更没有见过种世界闻名的钢铁巨兽。好在中国坦克博物
馆中就收藏有苏制"斯大林"-2式重型坦克,感兴趣又有条件的读者不妨去一睹风采。
"斯大林"-2式重型坦克炮塔外形和著名的苏联T-34坦克的很相似,只是略大一点。和那
个时代的许多坦克一样,"斯大林"式重型坦克的炮塔尾部也配有机枪,以保卫这种当时
十分先进又贵重的技术兵器不被对方步兵暗算。车体是铸造的,装甲极厚,但部分装甲
外表面有成片的铸造沙眼,粗糙得象伪劣冒牌货。但它的122MM大口径火炮和负重轮等却
做得很精致,它还采用了当时很先进的扭杆弹簧悬挂系统,保证它具备当时世界领先的
火力性能和机动性能。
111重型坦克的由来
1958年前后,中国的坦克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有关方面认为,中国军队除了
应装备大量的轻型和中型坦克外,也应配备一定数量的重型坦克,用以对付敌人的坦克
兵团或执行其他突击任务。即用于在主要作战方向上支援中型坦克和步兵进行战斗,抗
击敌人大量坦克集群的进攻和反冲击。因此,中国有关方面开始研究国产111重型坦克方
案。1964年做出新的安排,要求1967年完成设计,1969年设计定型。同时要求111重型坦
克在性能上要优于苏联的T-10M重型坦克、"斯大林"-2重型坦克和美国M60坦克。
经过全体工作人员的攻关奋战,1965年试制出1辆111重型坦克试验样车。该车的设计水
平较高,总体布置与众不同,各大装置有其独特的性能。
样车完成后,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和试车工作,进一步验证样车的结构和性能,并解决
了一些理论分析不能彻底解决的问题。
111重型坦克的总体布置
通过坦克博物馆展出的111重型坦克样车,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总体布置与中国和苏
联多数型号坦克不同。111重型坦克有4名乘员,驾驶室们于车体前部中央,这和"斯大林
"-2重型坦克一样,明显区别于中国坦克驾驶室设在左前方的布置方式。111重型坦克驾
驶员两侧的空间放置电池和炮弹。车体中前部为战斗室,顶部安装炮塔,车体后部是动
力--传动室。该坦克一个重要特点是发致力机纵置,而中国和苏联的多数型号坦克的发
动机都是横置的。发动机横置可使坦克总体布置更紧凑,但对于一些大功率坦克发动机
来讲,如果发动机长度超过坦克宽度,则只能纵置,别无选择。111重型坦克战斗室的底
部增设了车底燃油箱,可增大坦克的最大行程(400KM),不过笔者感到似乎不够安全。
武器系统
111重型坦克的火炮是当时新型的122MM线膛坦克炮,口径大,威力强,性能超过"斯大林
"-2重型坦克的同口径火炮;与中国当时生产的最新的59式坦克的100MM坦克炮,以及美
国当时最新的M60坦克的早期型105MM坦克炮相比,111重型坦克的122MM线膛坦克炮射程
和穿甲威力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即使今天,111重型坦克122MM坦克炮仍可轻易击穿M60A
3坦克的防护装甲。
111重型坦克的122MM线膛坦克炮改装潜力也大。如果它像今天的许多旧坦克那样更换高
强度炮管,发射新型穿甲弹,那么111重型坦克的122MM火炮应可以击穿配备贫轴装甲的
M1A1坦克。所以111重型坦克炮的火力性能在今天虽然已毫无优势可言,但仍有战斗力。
该炮采用了液压高低机、链式输弹机、单向稳定器、主动红外式夜视瞄准镜、红外观察
仪、测距仪等当时最先进的部件。其中带电子光学变换器的测距仪能对1000M外的目标进
行精确测距,保证坦克在交战中能有很高的命中率。该炮配32发炮弹,炮弹虽然不多,
可比"斯大林"-2和"斯大林"-3型重型坦克28发炮弹稍多一点。辅助武器为1挺7.62毫米并
列机枪和1挺12.7毫米高射机枪,弹药基数分别为3500发(7.62毫米)和500发(12.7毫米)。
推进系统
111重型坦克采用了在B54发动机基础上研制而成的551KW机械增压柴油机,发动机功率超
过"斯大林"-2式重型坦克,也超过了美国当时最新的M60坦克。发动机采用闭式冷却系统
和废气引射冷却装置(就是用发动机的废气冲出排气管的残余能量带动空气流动,给发
动机冷却),可以减少冷却所消耗的功率,提高了效率,同时省去了风扇,简化了传动
装置。废气引射冷却装置布置在发动机左右两侧的上方,引射器气量调节柄可由驾驶员
操纵。
传动装置采用了带"3K"转向机构和综合行星变速箱,具有8个前进挡和2个倒档。带"3K"
机构的行星变速箱,转向性能良好,直线行驶性能优越,可以减少变速和转向时的功率
消耗与速度损失。
操纵部分采用了当时先进的液压操纵系统。
111重型坦克诱导轮在前,主动轮在后,车体每侧装有7个直径为550MM的小直径负重轮和
3个托带轮。悬挂装置为独立扭杆弹簧悬挂装置,由束状扭杆弹簧、平衡肘、平衡肘限制
器以及摆杆式减振器组成。111重型坦克的负重轮数量比"斯大林"-2坦克还要多,大概是
中国负重轮最多的坦克。中国坦克博物馆广场上的111重型坦克样车车体有4个托带轮,
比原样车多出1个,具体原因读者也不了解,或许后来又有改进吧。
111重型坦克的最大速度是50KM/H,和59式中型坦克一样,比"斯大林"-2式重型坦克和"
斯大林"-3型重型坦克快得多,也超过了美国当时最新的M60坦克。另一方面,111重型坦
克最大行程几乎比"斯大林"-2式重型坦克和"斯大林"-3型重型坦克的在一倍。总之,当
时111重型坦克的机动性居世界前列。不过111重型坦克车体宽度为3300MM,与59式坦克
相近,但长度(炮向前)为10625MM,比59式坦克长得多,因此111重型坦克转向时可能
要费一点力。
与美国的M1系列坦克相比,111重型坦克最大速度较低,但它平均地面压力小,在松软地
面上的通过能力应超过美国M1系列坦克。
防护系统
111重型坦克采用铸造炮塔,其炮塔比"斯大林"-2重型坦克的炮塔小,具有良好的流线型
,倾角也大得多,有利于跳弹,提高了防护能力。
坦克车体采用钢铸造装甲与装甲板焊接相结合的装甲结构,特点是:倾角大,利于跳弹
,提高了防护能力。和"斯大林"-2重型坦克等当时的多数重型坦克一样,111重型坦克车
首是铸造的,首上甲板水平倾角为25度,首下甲板倾角为36度,倾角都非常大;车体两
侧上部甲板倾角40度,为世上少见,在少增加车体质量的情况下,气势扩大了车内空间
。这种结构也带来技术上的复杂性,设计和工艺要求比59式中型坦克高得多。车体顶甲
板由5块装甲板组成。为便于安装部件和保养与维修,车顶开有若干窗口。
111重型坦克战斗全重在45T以上,比中国当时生产的59式坦克重得多,也超过"斯大林"
-2重型坦克、早期型M60坦克;车高(至炮塔顶)为2497MM,低于"斯大林"-2重型坦克和
M60坦克,只比中国59式中型坦克高97MM,宽度小于"斯大林"-2重型坦克和M60坦克。因
此,111重型坦克装甲更厚,正面投影面积更小。坦克上装有自动灭火装置,防护能力和
生存能力比"斯大林"-2重型坦克、59式坦克和M60坦克好得多。即使在今天的战场环境下
,111重型坦克的装甲防护仍有一定的生存力。
111重型坦克密封性能良好,装有放射性物质探测指示器,具有原子、化学防护性能。该
坦克还装有地雷探测仪表。
在111重型坦克试验样车研制成功并进行试车以后正待进行下一阶段工作之际,因某此原
因,该项目被撤销,111重型坦克的改进和定型工作也就因此而中断。尽管111重型坦克
没有定型和装备部队,但这一阶段的工作,为今后新型坦克的研制取得了第一手材料,
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培养和锻炼了一批技术人才。
--
阿拉丁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dip.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45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