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ragon (猎鹰), 信区: Green
标  题: 坦克火控系统的装备现状及发展对策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0年07月25日15:36:47 星期二), 站内信件

坦克火控系统的装备现状及发展对策
 
引 言
  坦克被人们称作“地面战场之王”。现代主战坦克具有强大的火力、高度的机动性
和坚强的装甲防护力。长期以来,各国主要把坦克作为一种进攻性武器。为了满足进攻
作战的要求,在研制坦克时,始终把火力放在首位。
  坦克的火力是指坦克全部武器的威力。它是指坦克在通常的作战距离内迅速命中、
击毁和杀伤敌装甲目标、步兵反坦克武器、野战工事及有生力量的能力。坦克火力是用
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少的弹药消耗摧毁或压制各种目标的能力来评定的。坦克火力的
强弱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坦克武器本身的性能;二是坦克火控系统的性能。在坦克武
器性能一定的条件下,坦克火控技术的高低是制约坦克火力发展的关键因素。
1 坦克火控系统的发展及装备现状
1.1 坦克火控系统及其发展
  广义地说,火控系统是一套使被控武器发挥最大效能的装备。坦克火控系统是指安
装在坦克内,能迅速地完成观察、瞄准、跟踪、测距、提供弹道修正量、解算射击诸元
、自动装表、控制武器指向并完成射击等功能的一套装置。它主要由以下三个分系统组
成:
  a.测距、瞄准和夜视、夜瞄系统
  该系统保证坦克能够在全天候条件下,迅速地发现目标,准确地测出目标距离并进
行精确的瞄准。
  b.坦克炮的操纵和稳定系统
  该系统保证坦克在行进间射击时坦克炮所赋予的高低和方向角度不受车体振动的影
响;同时使一炮手操纵火炮轻便。
  c.火控计算机和传感器系统
  该系统用来对影响坦克炮射击准确度的各种因素的自动修正,保证一炮手瞄到哪里
,就打到哪里。
  上述三个分系统是相联的,实际上是一个以火控计算机为中心的综合控制系统。
  坦克火控系统的发展和任何事物一样,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从第二次世
界大战末期到现在,其发展共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代坦克火控系统只配有一个简单的光学瞄准镜,目测判定距离,手动装定瞄准
角,命中率较低。50年代在第二代坦克火控系统上增装了光学测距仪和机械式弹道计算
机,使首发命中率有所提高。60年代国外装备的第三代坦克火控系统采用了机电模拟式
弹道计算机及一些修正弹道的传感器,在1400m的距离上,坦克“静-静”射击时首发命
中率达50%。上述三代坦克火控系统都是初级的火控系统,不能预测对运动目标射击的提
前量。坦克在短停和行进间都不能准确射击运动目标。到60年代后期,美国首先研制成
功有激光测距仪、数模混合式火控计算机的第四代综合火控系统,使坦克在2000m的距离
上“静-静”射击时的首发命中率提高到90%。
  现代坦克的综合火控系统是高新技术的产物,它和自动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激
光技术、红外技术等有密切的联系。综合火控系统以火控计算机为核心,综合了昼夜观
瞄仪器,测距仪和各种传感器传来的信息,计算出火炮的高低瞄准角和方位提前角,炮
长、车长通过操纵机构控制稳定器对火炮进行实时控制,完成精确的瞄准、射击。
1.2 坦克火控系统装备现状
  目前,各国主战坦克装备的综合火控系统按瞄准控制方式可分为扰动式、非扰动式
和指挥仪式三种。
  .扰动式坦克火控系统
  在扰动式坦克火控系统中,瞄准镜与火炮刚性连接,静态时瞄准线与坦克炮轴线是
经过校准而一起对准目标的。该系统中炮长通过操纵装置直接调动的是火炮,瞄准镜则
随动于火炮。因此,炮长在通过瞄准镜观测目标进行瞄准和跟踪时,而操纵的却是火炮
。在瞄准和跟踪过程中,进行测距和采集目标运动参数,随之火控计算机根据输入的距
离、运动参数、耳轴倾斜角和各种弹道修正量参数等计算出相对提前角,即瞄准线相对
于火炮轴线的偏移角。然后,该提前角信息仅输送到瞄准镜的驱动系统中,控制瞄准线
偏移。其偏移量应等于提前量,而偏移的方向则和火炮将要运动的方向相反,当炮长发
现瞄准线偏离目标时,又通过操纵控制装置调动火炮,使偏离后的瞄准线重新瞄准目标
,这时就赋予了火炮以应有的提前量,射击准备完毕,即可对目标实施射击。这种瞄准
线从“偏移”到“重新对准目标”的过程,称为扰动过程。因而这种控制方式就称为扰
动式。
  采用扰动式火控系统的坦克有英国的“酋长”、“挑战者”1、美国的M60A1、M60A
2、M60A3,日本的74式,中国的59D、79式、88式等坦克。
  .非扰动式坦克火控系统
  非扰动式火控系统是在扰动式火控系统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两者相比,非扰动式
火控系统主要增加了计算机对火炮的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接受计算机输出的前提角信
息,将其放大并用以对炮塔和火炮驱动系统(即双向稳定器)进行控制。有了这一控制装
置,计算机计算出的提前角信息,除了输送到瞄准镜驱动系统外,还输送到火炮的这一
控制装置,使火炮自动调动到提前位置上。因瞄准线和火炮轴线移动的同时受提前角信
息的控制,而且移动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样瞄准线仍能基本上对着目标,看不出
扰动过程,所以,将此工作方式称之为非扰动式。
  采用非扰动式火控系统的坦克有法国的AMX30B2、AMX-40和美国的一些改进型坦克等

  .指挥仪式坦克火控系统(稳像式火控系统)
  指挥仪式火控系统的出现是坦克火控系统的重大发展。安装有指挥仪式火控系统的
坦克,一炮手在坦克行进间从瞄准镜向外观察,目标和背景几乎是不动的,所以这种系
统有时又称为“稳像式”火控系统。一炮手使用这种系统可以在坦克行进间实施射击,
而且射击时只需要一次瞄准,也就是一炮手将瞄准指标瞄到目标中心,并发射激光进行
测距后,瞄准线不会再有什么扰动。只需继续瞄准目标,就可以进行射击。
  指挥仪式火控系统之所以有上述功能,是由于它采用了新的控制方式。在这种系统
中,瞄准镜与火炮分开,瞄准线是独立稳定的,并作为系统工作的基准。瞄准线的稳定
,是通过陀螺仪稳定瞄准镜中的反射棱镜来实现的。在瞄准状态时,一炮手用手控装置
驱动瞄准镜的瞄准线,使瞄准线跟踪、瞄准目标,而火炮则随动于瞄准线;在射击时,
火控计算机计算出的射击提前角,只传输给火炮和炮塔传动装置,使火炮自动调转到提
前角位置,而瞄准线仍然保持跟踪和瞄准目标;此外,指挥仪式火控系统通常配有火炮
重合射击装置,当火炮调转到要求的提前位置上时,该装置自动输出允许射击信号,如
果这时一炮手已按下射击按钮,坦克炮会自动发射。
  目前,先进的主战坦克大都装有稳像式火控系统。如日本的90式坦克,德国的“豹
”2坦克,美国的M1A1、M1A2坦克,英国的“挑战者”2坦克,法国的“勒克莱尔”坦克
,俄罗斯的T-90坦克,以色列的“梅卡瓦”3型坦克,意大利C1“公羊”坦克等等。我国
新型主战坦克88A、88B、88C和WZ123主战坦克上安装的即是我国自行研制的指挥仪式坦
克火控系统,并已习惯上称为“稳像式火控系统”。
2 发展我国坦克火控技术的对策
2.1 发展大闭环火控系统,提高次发射弹的命中率
  尽管现代坦克火控系统考虑的射击准备误差已多达数十种,大大地提高了坦克炮的
首发命中率,然而,再高的首发命中率也不能保证射弹在任何距离上都能首发命中目标
,那么,就存在一个次发射弹的射击修正问题。目前,我国现装备的最先进的稳像式坦
克火控系统,并没有解决这一问题。因坦克炮的交战距离愈来愈远,凭肉眼观察弹着点
的难度越来越大,尤其是在行进间射击时,甚至无法观察到炸点,所以,次发射弹的修
正便无依据,往往是一炮手凭自己的实践经验而进行修正。这样,很难保证次发射弹有
很高的命中率。从对抗的角度来看,装有先进火控系统的现代主战坦克进行轮流对抗射
击,一般情况下很难有发射第三发炮弹的机会。也就是说,如果前两发炮弹还未能将对
方击毁的话,那么,很可能就会在发射第三发炮弹之前被对方击毁。由此看来,先敌开
火,首发命中或者是次发命中目标,是何等的重要。因此,我国的主战坦克上迫切需要
装备大闭环火控系统。
  大闭环控制原理是国外7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原理。它已成功地应用于美国“密集阵
”舰载高炮火控系统,并且在美国90年代主战坦克的HIMAG试验车上作了试验。所谓大闭
环控制原理,就是利用弹丸跟踪测角和测距装置实时测出坦克炮前一发弹射击的脱靶偏
差量,并自动输入火控计算机进行后一发弹的修正计算,然后坦克炮根据火控计算机修
正的射击诸元进行后一发弹的射击。由此可见,大闭环坦克火控系统实际上是对弹丸的
脱靶偏差量进行实时测量和实时修正。要应用这种原理,坦克火控系统除必须配备目标
自动跟踪装置以及弹丸跟踪测角和测距装置之外,还必须采用数字式火控计算机,因为
它能存储所计算的射击诸元,并且能根据所测定的脱靶距离实时修正坦克炮射击诸元。
从目前国外的研究和试验情况来看,目标自动跟踪装置可以采用闭路电视和热成像仪,
弹丸跟踪测角和测距装置可以采用无线电定位传感器和其它光电传感器。我国最新主战
坦克WZ123车已经装备了热成像仪,无线电定位技术也是成熟技术,所以具备了发展大闭
环火控系统的技术条件,发展大闭环火控系统不仅是可能的,而且也是非常现实的。
  坦克火控系统采用大闭环控制原理,可以提高次发射弹的命中率,特别是可以大幅
度地提高对在越野地形上作高速机动运动的目标命中率,减少弹道参数自动修正传感器
和人工装定的各种环境数据修正量,从而缩短坦克炮射击准备的时间。但是,它要求坦
克炮的射速要高,弹丸的飞行时间要短。
2.2 发展目标自动跟踪火控系统,实现目标搜索、识别和跟踪自动化
  我国最新型的主战坦克88A、88B、88C和WZ123坦克装备的稳像式火控系统,其自动
化程度还比较低,对目标的搜索和识别完全依靠坦克乘员用肉眼借助光电传感器来实现
,对目标的跟踪也是依靠一炮手进行手动控制跟踪。由于伪装和隐身技术的广泛运用,
在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中,不仅坦克乘员搜索、发现、识别目标更加困难,而
且在许多情况下,坦克乘员要在对目标作战的瞬间内处理大量的信息。这就需要一个将
传感器、处理机和显示器等装置结合在一起的系统。这种系统能从复杂的和混乱的散射
干扰背景中更迅速、更可靠地提取目标,从而使乘员能更快地对目标开火。
  另外,国产稳像式坦克火控系统,仅仅稳定了瞄准线和火炮,而车体和乘员没有被
稳定,因此,一炮手或车长捕捉到目标识别后跟踪目标的精度较低,尤其是对作机动运
动的目标不仅跟踪误差大,而且需花费较长的跟踪/精瞄时间。如果识别辨认目标之后,
火控系统能自动控制瞄准线跟踪目标,就能消除车体和人工跟踪不稳定导致的跟踪/精瞄
误差,从而提高坦克在行进间跟踪运动目标的精度和缩短跟踪/精瞄目标的时间,进一步
缩短射击反应时间,提高命中率和大大减轻车长/炮长的工作负担。因此,国产坦克火控
系统,迫切需要提高自动化程度,以实现目标搜索、识别和跟踪自动化。目标自动跟踪
火控系统的典型结构,是在指挥仪式火控系统的基础上叠加了目标跟踪线的控制系统,
实现了目标——跟踪线——瞄准线——火炮轴线的控制主线的开环控制,使火控系统的
技术性能提高到新的水平。在坦克火控系统中,可作为目标自动跟踪的技术方案有:采
用电视和热成像传感器的视频跟踪、毫米波雷达跟踪以及激光雷达跟踪等,但其中以视
频跟踪方案最为成熟。所谓视频跟踪,是利用可见光的图象传感器(即电视摄像机)或热
成像传感器摄取目标的视频图像信号,进行图像跟踪。在白天,可根据目标图象的可见
特征跟踪;在夜间或能见度差时,则可利用热成像传感器,根据目标的热特性进行跟踪
,实现了昼夜兼用。其跟踪过程是这样的:装在瞄准镜内的图象传感器或热成像传感器
将摄取的目标可见特征或热特征的图象信号,或直接进行视频信号的处理,或送入计算
机进行图像处理和分析,从场景图像中识别出目标,并经过Kalman滤波确定出跟踪线的
位置后,计算出误差,自动控制瞄准线对准目标,实现自动跟踪。同时,图像信号还要
送入显示器,对目标的图像进行显示,供车长和炮长观察和作出必要的判断。
  为实现目标自动跟踪器对跟踪线和瞄准线的控制,根据有关资料表明,有采用PI(比
例加积分)控制方式,也有采用最优控制方式的。不管哪种方式,在其控制过程中都有目
标状态估计器的环节存在,其作用是在自动跟踪器中的计算机根据图像识别测量出目标
状态参数(例如目标速度等)之后,再对这些变量进行最佳线性滤波即卡尔曼滤波计算,
以便求出目标状态参数的最佳估计值,使火控计算机的重要输入数据得到有效的预处理

  目标自动跟踪器的核心是图像跟踪。在目标图像的跟踪技术中,波门跟踪与相关跟
踪是最常见的跟踪技术。波门跟踪主要是模拟图像的跟踪,它能在场景图像中根据目标
的某些特征,确定目标的位置,并且从所辨别的目标信息中产生跟踪信号,其具体的跟
踪原理有边缘跟踪、形心跟踪等。相关跟踪则是将场景图像数字化后,利用现场图像与
前一时刻所选定的样板图像的相关函数来确定两个图像的最佳匹配位置,从而确定目标
的位置。相关跟踪比波门跟踪能利用更多的图像信息,可用来跟踪相当小的目标和在复
杂背景条件下实现跟踪,是目前较先进的一种跟踪技术。而近期受到人们重视的多特征
视频跟踪技术,又将相关跟踪与边缘跟踪或相关跟踪与形心跟踪融合在一个跟踪器中,
可明显提高目标跟踪的可靠性。与指挥仪式火控系统相比,目标自动跟踪火控系统有以
下优点:
  a.大大缩短了火控系统的反应时间
  指挥仪式火控系统依靠人工进行跟踪和瞄准,跟踪过程与测定目标运动速度所需的
跟踪时间较长;而目标自动跟踪火控系统依靠目标自动跟踪器自动进行跟踪与瞄准,跟
踪过程与测量运动参数的时间短,因而缩短了系统反应时间。据试验的数据表明,目标
自动跟踪火控系统拦截目标的时间仅为人工跟踪的1/5~1/10。
  b.提高了行进间射击的命中率
  指挥仪式火控系统虽然稳定了瞄准线和火炮,但在行进间的人工跟踪过程中由于车
体运动和人为因素,还会给目标速度的测量带来误差。而目标自动跟踪火控系统或是在
图像跟踪过程中自动快速测定目标运动速度,或是在已实现自动跟踪的情况下通过速度
传感器进行测量,而且又采用了目标状态估计的Kalman滤波器,既可以减少目标运动参
数的测量误差,跟踪精度又可比人工跟踪显著提高,因此明显地提高了行进间射击的命
中率。
  c.提高了坦克的持续作战能力
  坦克上的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由于实现了跟踪和瞄准的自动化,减轻了一炮
手的工作负担,在自动跟踪目标时,一炮手无须执行行进间射击的复杂操纵程序,只须
简单操作并监视目标自动跟踪的工作情况即可。人力资源的节约,必将促进坦克持续作
战能力的加强。
  日本的90式主战坦克火控系统具有先进的自动跟踪能力。它是利用热成像仪的输出
信号实现自动跟踪的。自动跟踪器能有效地跟踪地面目标,特别是能有效地跟踪像直升
机那样的空中目标。在坦克停止间或行进时它都可使用。当不用自动跟踪器进行跟踪时
,炮长或车长使用他们的手动控制器跟踪目标。使用自动跟踪器时,在捕捉到目标之后
炮长唯一要做的操作是:一旦目标进入瞄准镜的跟踪门,就按压一下锁定开关,如果目
标暂时丢失(当目标运动到掩蔽物之后),瞄准镜还会以同样的速度继续跟踪。当目标重
新出现时,一炮手就可迅速地再次锁定目标而进行自动跟踪。
  目前,除日本的90式主战坦克具有自动跟踪目标的功能外,以色列的“梅卡瓦”3型
主战坦克也装有自动跟踪器。它们代表了坦克火控的发展方向,有可能取代指挥仪式坦
克火控系统。
2.3 发展高平结合、弹炮一体化的火控系统,提高主战坦克的空射和远战能力
  在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中,对主战坦克的威胁不仅来自地面的反坦克武器
,而且来自空中的威胁较之地面有过之而无不及。尤其是目前各国均注重武装直升机的
发展和作战应用,这无疑对坦克构成了致命的威胁。反坦克武装直升机具有独特的飞行
能力,优越的机动性能,良好的视野条件和强大的火力系统。具有远距离(6000m~7000
m)攻击能力和发射后不用管的自动寻的导弹。如法国装有“霍特”导弹的小羚羊攻击直
升机对坦克的命中概率为81%,摧毁坦克的概率为100%。美军的AH—64攻击直升机装有一
门30mm航炮,16枚反坦克导弹或4个火箭发射器或空对空导弹。据美、英、法、俄等国的
多次模拟作战对抗试验表明:反坦克武装直升机和坦克的损失比一般在1:14~1:20之
间,平均为1:17.3最高达0:20,武装直升机已成为主战坦克的天敌。因此,我军主战
坦克的空射能力亟待提高,而单靠12.7mm坦克高射机枪是不能胜任对空防御作战任务的
。发展既能对地攻击,又能对空射击的一体化火控系统,提高主战坦克的空射能力,从
而提高主战坦克战场生存能力。不仅是坦克火控系统发展的需要,也是打赢未来高技术
条件下局部战争的需要。
  弹炮结合一体化,既解决了近距离的坦克炮射击问题,又提高了主战坦克的远战能
力(对空和对地射击的能力),通过远近结合,弹炮互补,可以大大地提高坦克的整体作
战效能,因此,今后应注重发展多能型坦克火控系统,努力实现高平结合、曲直结合和
弹炮结合。俄军为了提高其主战坦克的远战能力,一直坚持一炮多用,弹炮结合。其T-
90E主战坦克装备的125mm2A46A1滑膛炮,既能发射普通炮弹,又能发射激光制导的AT-1
1“狙击手”反坦克导弹,攻击距离可达5000m。T-80主战坦克125mm滑膛炮既能发射普通
炮弹,又能发射AT-88(鸣禽)无线电指令制导的、半自主式指令有线瞄准式炮射导弹,最
大射程达4000m。另外,T-72、T-62主战坦克也分别装有炮射导弹,其技术已相当成熟,
不仅适用于坦克内的自动装弹机,而且具有较高的飞行速度,因此不仅能有效地对抗带
有爆炸式反应装甲的坦克,而且还能用于攻击直升飞机,极大地提高了坦克的对空和对
地的攻击距离。美军为M1A1和M1A2坦克研制的XM872火箭助推灵巧动能穿甲弹可将攻击距
离增至10km,而XM943灵巧的目标激活发射后就不管(STAFF)炮弹可实现间瞄发射和对隐
敝目标的攻击,同时还实现了对目标顶部装甲的攻击。由此可以看出,世界强国都非常
注重提高主战坦克的远战能力。
2.4 发展CO2激光测距仪,提高坦克的全天侯作战能力
2.4.1 Nd:YAG激光测距仪的缺陷
  目前,我国主战坦克装备的激光测距仪均为Nd:YAG激光测距仪,它属于第二代激光
测距仪,其波长为1.06μm,是不可见的近红外光。与第一代红宝石激光测距仪相比,其
电光转换效率高、阈值低、能在高重复频率下工作,电耗降低、体积减小,且具有隐敝
性,因而获得广泛应用,成为海、陆、空三军大量装备的主要军用激光测距仪。然而,
Nd:YAG激光测距仪存在下述三点严重缺陷:
  ①对人的眼睛损伤较大。Nd:YAG激光测距仪发出的激光能量能通过人眼被聚焦在视
网膜上,在近距离能使人眼致盲,在远距离时能损伤人眼,因而给训练和试验带来了很
大的困难。
  ②全天候测距能力低。3~5μm(中红外线)波长域和8~14μm(远红外线)波长域,是
红外线的两个大气窗口,而Nd:YAG激光测距仪产生的激光波长是1.06μm,该波长不位
于红外线大气窗口的波长域内,因此其在大气中的传播能力低,易受干扰。在有雾、霾
的气象条件下和战场烟尘的环境中,不仅测距的精度和质量不能保证,甚至根本无法实
施测距。这意味着Nd:YAG激光测距仪受能见度的影响很大,降低了主战坦克全天侯作战
的能力。
  ③兼容性差。我国新型主战坦克WZ123车已装备了热成像仪,为了提高我军装甲兵的
夜战能力,今后必将大量装备热像仪。由于热成像仪的工作波段是8~12μm,故1.06μ
m的Nd:YAG激光测距仪与其兼容性差。因为它们工作在不同的波段,所以不仅不能实现
部件和元件的共用,而且用热像仪能观察到的目标,不一定能用Nd:YAG激光测距仪测到
它的距离(因为热成像仪具有较强的穿透烟、雾、雪、尘埃的能力,而Nd:YAG激光测距
仪的穿透能力则较低)。为此需进一步发展能量转换效率和输出功率更高且对人眼安全的
新型坦克激光测距仪,而CO2激光测距仪便是符合这一要求的激光测距仪之一。
2.4.2 CO2激光测距仪的优点
  波长为10.59μm的CO2激光测距仪与1.06μm的Nd:YAG激光测距仪相比,其具有以下
突出的优点:
  ①传输能力强
  CO2激光测距仪的工作波长是10.59μm,该波长正好位于8~14μm的远红外线大气窗
口,故其大气传输

--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bbs.ndc.neu.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3.80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