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YONEX ISO-97VF), 信区: Green
标 题: 特稿:世界各国隐身武器装备竟风流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Feb 20 19:47:24 2002) , 转信
世纪之交,世界各国为了适应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需要,纷纷研究各种隐身技术,以
提高武器装备和人员的生存能力。进入21世纪,隐身技术必将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届时
作战样式、战争形态将发生深刻的变革。由于隐身技术军事意义重大,因此,世界各军事
强国都争先恐后地投巨资发展这一军事高技术,使得各种隐身武器装备犹如“雨后春笋”
。
美 国 二战后,美国借鉴了德国隐身技术的经验,开展了部分研究。如50年代美国探索了
减小雷达后向散射截面积的途径,并在U-2、SR-71高空侦察机上使用,但随后近十多年内
,由于美军方当时认为电子战对战争进程起决定作用,因而对隐身技术不够重视,尤其对
隐身机理的研究,没有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但自60年代未美国重新评估伪装的重要性后,
就一直非常重视对各种武器装备“内在式”伪装技术(即隐身技术)的研究,在雷达散射
截面积的理论研究和计算方法、材料、测试以及目标热红外辐射特征的基础研究方面都取
得了突破性进展。
1975年,美国制定了“神秘的蓝色”计划,打算研制一系列隐身飞行器,包括隐身战斗机
、轰炸机、导弹和巡航导弹等。F-117“夜鹰”隐身战斗机,由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
,1981年首次试飞,现生产装备了52架,其中有42架参加了海湾战争,成为美空军主力之
一。B-1B“枪手”超音速战略轰炸机,由美国罗克韦尔国际公司研制生产,在隐身性能上
,虽无法与F-117相比,但与B-52轰炸机相比,其隐身性能大大提高,其雷达后向散射截面
积只是B-52的1%,并保持了较高的机动性,能以超音速在非常低的高度实施突防,1984年
4月首飞,1986年9月开始装备,现已装备100架。B-2“幽灵”战略突防隐身轰炸机,由美
诺斯罗普公司研制,该机沿用了F-117隐身技术和机身外形设计,1989年7月14日,进行了
首次飞行,现已装备21架,美军方把它视为“能保持战略地位的飞机”。RAH-66“科曼奇
”侦察/攻击直升机,是美国波音和西科斯飞机公司联合研制了10年之久推出的新一代先进
技术侦察/攻击直升机,其隐身性能在当今世界直升机首屈一指。F-22“猛禽”战斗机,由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是当世唯一的实用型第四代先进战斗机,1997年9月首次试飞成
功,其设计兼顾了超音速机动和隐身特性两方面的需要,具备超高机动性与隐身性能。与
F-15战斗机相比,除最大速度稍有逊色外,其超高机动性能令人瞩目,它能够在不加力的情
况下,以1600千米的时速连续高速飞行,仅就一点,当今无与伦比;在隐身性能上,F-22
隐身性能提升了80倍。2001年10月26日美国防部宣布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X-35验证机在
JSF的概念验证阶段中胜出,并将该机定型为F-35“联合攻击战斗机”(JSF)。X-35验证
机除充分利用已成熟的F-22战斗机隐身技术,而且其机身外形设计更有利于隐身要求,加
之机身减少了零件,采用少量的连接部件,从而大大降低了飞机雷达后向散射截面积。“
暗星”无人机,是美国正在研制中的具有当今先进水平的高空长航时无人机,也是世界上
第一种全隐身无人侦察机。X-45A无人驾驶战斗机,是美国波音公司研究的无人机,其机体
完全采用特殊材料制成并加敷了涂层,具有极好的隐身能力。
隐身飞机的迅速发展和出色表现,极大地刺激了隐身战舰的发展,美国“海影”号隐身军
舰,也是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于1983年开始秘密设计建造,10年后,“海影”脱颖而出
,并进行了一系列海上试验,曾掀起了轩然大波。目前美海军装备的SSN-688“洛杉矶”级
、“海狼”级潜艇都可谓是隐身潜艇,如“海狼”(SSN-21)攻击型核潜艇是世界上最安
静的潜艇,其优越性超过俄罗斯“奥斯卡”级核潜艇。NSSN “百人队长” 多用途隐身攻
击型核潜艇,由美国通用动力公司于1993年开始设计研制,1998年拨款建造(38亿美元)
,按计划2002年底将下水,预计明年将服役。“美洲狮”级隐身护卫舰,由美国与法国联
合研制,现已进入海上试验阶段。
1989年美陆军确认隐身技术是满足今后陆军最优先作战需求的不可缺少的关键新兴技术,
并把它列入陆军基础技术总计划。目前已加快隐身坦克、装甲车辆的研制步伐,并研制推
出M-113隐身装甲车。美、英已计划联合发展未来的隐身侦察/步兵战车,美国在“未来作
战系统”上采用的隐身技术,其绝大部分都将在这种未来的隐身侦察/步兵战车上被采用。
美、英计划该车于2007年开始装备部队,至少要生产装备1500多辆。
近年来美国还成功地研制了隐身导弹,如AGM-86B型、AGM-109C型和AGM-129型隐身战略巡
航导弹、AGM-137型和MGM-137型隐身战术导弹等。另外,美国在一些新武器、装备研制及
现装备的改造时,把隐身技术融入设计、改造中,如美国的“阿利?伯克”级驱逐舰都不同
程度地采用了各种隐身技术,还如2001年美海军新装备的50架F/A-18E/F“超级大黄蜂”战
斗机,就采取了许多隐身处理,其雷达后向散射截面积仅为原先的1/10。
美国为取得军事上绝对优势,除对自己研制的隐身武器装备采取严格保密外,还通过政治
手段,禁止或限制其它国家开展隐身技术的研究。如1987年,美空军一代表团考察德国MB
B公司时,意外发现在奥托布鲁的秘密厂房,看到了一个按一架飞机3/4比例制作的风洞模
型(该风洞由德国和荷兰政府共同投资建造),感到非常吃惊,这架被称作“中程导弹飞
机”或“萤火虫”的飞机不是一架隐身飞机吗?在美国考察团访问奥托布鲁后不久,德国
政府下了道没有充分解释的命令,即使风洞模型的所有试验都表明该飞机设计极其出色,
“萤火虫”飞机研究计划也要取消。
俄罗斯 近年来,国力日渐恢复的俄罗斯在研发新型作战装备时十分注意突出武器装备的
隐身性能,如与美军F-22同属第四代战斗机S-37“金鹰”战斗机,其首次试飞时间与F-22
首次试飞时间仅相距18天,尽管在隐身性能比F-22稍逊色一筹,但采用了类似F-22的平滑
流线型外形设计,前掠翼几乎全部采用复合材料制成,机体外涂刷雷达吸波材料,使其隐
身性能当属世界一流。还有正在研制之中的第五代战机、在研并已定型为T60S(又称为S-
60)隐形轰炸机、在研“幻影”级隐身快艇、已经问世的T-95主战坦克、BM-2T战车等都具
有很强的隐身性能。
最近,俄军充分利用其在舰艇隐身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优势,精心打造超级隐身舰。
去年12月21日,俄罗斯总理卡西亚诺夫亲自从莫斯科飞抵圣彼得堡,在北方造船厂主持了
俄罗斯海军新型多功能型隐身护卫舰“立方体”的动工典礼仪式。俄海军总司令库罗耶多
夫大将说,建造这艘新型隐身护卫舰是俄罗斯海军的标志性事件,因为俄罗斯已经10年没
有建造新型战舰了。俄海军计划订购了10艘该型护卫舰,10艘护卫舰到2005年全部交货。
目前俄海军已装备了“基洛夫”级隐身驱逐舰,隐身潜艇有636及877“基洛”级潜艇、“
阿库拉”(又名“鲨鱼”)级潜艇、SSN-P-ⅠX级潜艇。其中“鲨鱼”这只水中猛兽在隐身
性能上当属世界一流。
英 国 1994年英国皇家海军装备了两艘高速隐身作战船。英海军认为,它是执行特种作战
最理想的舰船。1996年9月在巴黎举行的欧洲海军展览会首次亮相的“海魂”护卫舰,一鸣
惊人。据2001年1月28日《泰晤士报》报道,由维克斯公司与国防评估和研制研究局联合研
制的高级复合装甲平台(ACAVP)已经通过了实地测试,现正在接受英国国防部官员的检验
。这种装甲车是欧洲首辆塑料坦克,雷达几乎侦察不到其行踪。1997年英国制定了一项研
制第三代隐身攻击机的秘密计划。英还与美、法共研究高能量、低信号特征的推进剂。19
97年在RNBAEE的车辆展览会首次展出的英Unipower8×8高机动战斗加油车,其外形就采用
特殊的设计,能使雷达对它的探测率减少到最低限度。
法 国 1995年7月法海军装备了“拉菲特”级护卫舰,法海军还装备了C-70级驱逐舰。现
正在研制类似于美国F-117隐身战斗机的试验样机和下一代隐身高超音速攻击导弹。
瑞 典 1983年瑞典率先推出了“斯迈杰”号隐身试验艇。2000年瑞典海军装备了2艘YS20
00“维斯比”轻型护卫舰,根据海军发展计划,到2010年将生产装备18艘这种舰艇。
日 本 已研制出FW-X隐身战斗机的原型机,并正在筹划下一代隐身战斗机FI-X的初步设计
方案,试图兼顾隐身特性与高机动性。另外,印度、韩国、南非等一些国家也在谋求加入
“隐身俱乐部”,如印度国防部在1997年就宣布,投资23亿美元研制隐身的“中型战斗机
”,2001年投资3亿多美元建造3艘驱逐舰。
隐身技术为有效地解决武器装备的战场生存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改变了传统的那种靠增
加钢甲厚度而牺牲武器的机动性能来提高其生存能力的方法,实现了隐身、机动和防护的
完美结合。因此,隐身武器装备备受世界各国军队的青睐。近几十年来各海军强国坚持不
懈地深入研究隐身技术的机理和设计,脚踏实地地抓技术试验与材料开发,使得隐身舰艇
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一个百发齐放的发展时期。
展望21世纪,由于近几年来世界各国特别是美、俄、英、法等军事强国都加大了隐身技术
的研究力度,拓展了研究范围,并在传统外形隐身、材料隐身、结构隐身等隐身技术的研
究基础上,不断探索仿生学隐身技术、等离子隐身技术、微波传播技术、有源隐身技术等
新的隐身机理,研制高分子隐身材料、纳米隐身材料、手征材料、结构吸波材料、智能隐
身材料等新型隐身材料,因而,21世纪各种隐身武器装备必将犹如“雨后春笋”,层出不
穷,而且,隐身武器装备将继续朝着多样化、综合化、立体化、系列化的方向发展。可以
预见,未来战场属于隐身。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4]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72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