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冬训结束,恢复中...), 信区: Green
标 题: 克隆技术与基因武器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Feb 25 20:30:23 2002) , 转信
1938年德国胚胎学家汉斯·施佩曼提出了克隆技术的设想,经过了50余年以后
,随着英国罗斯林研究所52岁的胚胎学家伊思·维尔穆特博士及其小组宣布世界上第一
只克隆羊“多莉”的诞生,终于使这项“奇异的实验”获得成功,这一轰动世界的研究成
果标志着一个新世纪——生物学世纪提前向我们走来。
与许多有争议的重大科学技术一样,克隆技术对人类也是一把“双刃剑”。就像核能
技术,一方面,人类享受了核电站发电带来的好处,另一方面,又承受着原子弹、氢弹对
人类的威胁。克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仅将影响动植物的繁衍和人类自身,对未来的人
类战争也会产生全方位的影响。
众所周知,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就开始使用一种杀人不见血的武器——生
物武器。近几年来,随着高技术不断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很多国家又在生物武器的基础上
,发展一种杀伤力更强的武器——基因武器。基因武器是运用遗传工程技术,用类似工程
设计的办法,按照作战需要,通过基因重组而制造出来的新型生物武器。办法是在一些致
病细菌或病毒中植入能对抗普通疫苗或药物的基因,或者是在一些本来不会致病的微生物
体内植入致病基因,培育出新的抗药性很强的病菌或新的致病微生物。
据报道,美军已完成了具有抗四环素作用的大肠杆菌的遗传基因和具有抗青霉素作用
的金色葡萄球菌的基因的拼接,再把拼接的分子引入大肠杆菌中,培养出具有抗上述两种
杀菌素的新大肠杆菌。俄罗斯也早就着手研究剧毒的眼镜蛇的毒素基因和流感病毒基因的
拼接,试图培育出具有眼镜蛇病毒的新流感病毒,它能使人既出现流感症状,同时又出现
蛇毒中毒症状,导致患者瘫痪和死亡。克隆技术取得的突破,对基因武器的发展,无疑又
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基因武器的特点可大致概括如下:
杀伤力极其巨大
据报道,前苏军研制的一种剧毒物质,只要万分之一毫克,就能毒死100只猫。前
苏军研制的出血热菌基因武器若投入敌方水源,可使整个流域的居民全部丧生。1979
年4月,苏联的一个生物武器基地发生爆炸,逸出大量炭疽杆菌气溶胶,造成炭疽病流行
,死亡1000余人,持续十年之久。据美军测算,倘若一枚带有炭疽菌弹头的“飞毛腿
”导弹落在华盛顿,便可夺去10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测算,1架战略轰炸机对完
全没有防护的人群进行袭击所造成的杀伤面积是:100万吨TNT当量的核武器为30
0平方千米,10吨生物战剂可达10万平方千米,而基因武器的杀伤力还远远超过生物
战剂的十倍、甚至上百倍。如果将“埃博拉病毒”、“艾滋病病毒”、“0157病毒”
制作成基因武器,这些“生物原子弹”足以毁灭人类。科学家们曾称基因武器为“世界末
日武器”,丝毫不是夸张。
生产成本低,可利用的物种资源丰富
据统计,用5000万美元建造一个基因武器库,其杀伤力远远超过花费50亿美元
建造的核武器库。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有6种微生物的基因组全序列已经发表,每组基因
的费用仅为300元。前不久,美国的研究人员将幽门螺杆菌的序列以2200万美元卖
给了瑞典阿斯林拉公司,这种病菌能引起溃疡和胃癌。科学家们经几十年的努力已经证明
,只要研究和破译出一种物种的基因,便可以将这种基因转接到同类的其他物种上,繁育
的后代称为转基因动物。例如,将南美杀人蜂、食人蚁的基因进行破译,然后把这些基因
转接到普通的蜜蜂和蚂蚁上,再不断把这些带有新基因的蜜蜂、蚂蚁进行克隆,克隆后的
蜜蜂、蚂蚁,都可以做为“基因武器”大量投入战场使用。
早在1955年,美国科学家R·Briggs和T·King就用核移植技术生产
出克隆蛙。1962年,英国学者J·Grudon就已经成功地用核移植技术繁育了一
种两栖动物——非洲抓蟾。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由于“多莉”的诞生,人类要克隆杀人
蜂、食人蚁也不是不可能实现的。美国科幻影片《侏罗纪公园》讲述的从一块琥珀中的一
只蚊子嘴里找到了恐龙的DNA(脱氧核糖核酸,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残缺部分再用青
蛙的DNA补起来,结果复活了许多真恐龙而酿成的一场灾难将不再是科幻,而是未来战
场上活生生的现实。
在100年以前,南美亚马逊河畔的一个叫拉脱维娜的农场曾经发生过一场人蚁大战
,300多名农场工人曾与长10千米,宽5千米的南美食人蚁群激战两天两夜,食人蚁
群所经过的地区,动植物全被吞噬一光,地平线看不到一点生气。如果这些食人蚁的残忍
的基因被转接到普通蚂蚁上,再把它们投放到战场,后果则不难想象。法国科学家已经培
育出了大脑中缺少13种已知感受体中一种的老鼠(所缺少的感受体是负责感受一种名为
血清素的神经传导物质),这些经基因改性的老鼠具备了很强的进攻性,它们能非常凶猛
和敏捷地对入侵者进行攻击。如果再将澳洲袋鼠体大腿长的基因进行破译,培育出新的鼠
种,这种新鼠既有强壮的身体,又有奔跑的速度,而且还能对人类发动攻击。把这种老鼠
进行不断克隆,谁敢说它们不是战场上的勇士。
1996年10月,美国一个著名的动物考察队在巴西亚马逊河的热带雨林中,曾经
被一种变异的红色“血蛙”和“巨蛙”包围。“血蛙”尾巴中能喷出浓浓的黑汁,这种黑
汁射入人的眼中就会使眼睛失明,射在皮肤上就引起皮肤糜烂;“巨蛙”则能食人。最后
,在两架直升机的救援之下,才将7名逃生到树上伤痕累累的考察队员救出“血蛙”和“
巨蛙”的重重包围。其中一名队员双目失明,3名队员的手臂和脸部的皮肤糜烂,部分肌
肉被“巨蛙”咬食。后经科学家研究发现,“血蛙”和“巨蛙”并不是在地球上新发现的
青蛙,而是人类已知青蛙的变种。如果这种变种青蛙被克隆后,就可能成为战争中的恶魔
。
使用方便,不需复杂的装置
在战争中,可采用人工、飞机、火箭、导弹、气球、水面舰艇、潜艇以及火炮等多种
方法对敌方实施基因武器攻击。它既可作为战略武器攻击敌人广大的后方目标、战略要地
,又可做为战术武器攻击、杀伤敌方的战场目标。只要战场上需要,随时都可以使用。
难以防御和救治,具有强大的心理震撼力
克隆一种具有攻击性的动物投入战场,完全会出乎敌方意料。特别是那些倍受人们喜
爱的青蛙、蜜蜂、蚂蚁突然间变成“杀手”,人们是很难进行有效防御的。如果是一种基
因病毒,情况则更加可怕,所产生的心理震撼力则更大。因为经过改造的病毒和病菌基因
,只有制造者才知道它的遗传密码,敌方很难在短时期内破译和控制。如果交战双方的科
学技术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科学技术落后的一方就更难以应付基因武器的伤害。战时,基
因武器在敌方防不胜防的情况下突然使用,既能给敌方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同时也能摧
垮敌方的心理防线,使之惊慌失措,精神崩溃,自动丧失战斗力。
英国科学家约瑟夫·罗林布拉特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担心的是,在人类科学领
域取得的其他进展可能会比核武器更容易产生严重的后果,遗传工程很可能就是这样一个
领域,克隆技术一旦被滥用,社会将陷入无穷的罪恶之中”。假如克隆技术和基因武器用
于战争,将使战争变得更加残酷和恐怖。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4]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62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