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zcw (风), 信区: Green
标 题: 地震武器撼山河费用巨大 军事强国“乐此不疲”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Feb 3 21:27:36 2004), 站内信件
20世纪60年代末期,前苏联在进行地下核爆炸效应试验时惊奇地发现,核弹在地下爆炸产
生的威力竟在若干天后引起数百公里乃至数千公里外的某个地区发生强烈地震。随后,专
家们通过对大量试验数据的分析,证实了地震的确与核爆炸有关系。这一发现震惊了前苏
联的军事家和高层领导。他们猛然意识到,以人为的方式引发地震,造成山崩海啸,无疑
是一种杀伤敌人有生力量、瘫痪其经济的战略武器。
为了尽快抢占这一武器制高点,前苏联高层领导果断决定,以巴库的地震研究所为中
心,建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对地下核爆炸引起的地下变化进行研究。不仅如此,前苏联还
专门制订了一项“水星”计划,要求加紧研究出能引发地震、山崩、海啸,摧毁敌方战略
目标的地震武器。在研究过程中,位于巴库的阿塞拜疆科学院科学家得出了一个结论:核
爆炸产生的地下能量可以在离震中很远的地方蓄积起来,并且能量很大。如果以后再进行
一次定向爆炸,就能把这些地下能量全部释放出来。1990年,“水星”计划进入试验阶段
。阿塞拜疆的科学家将1个接收中心和3个英国生产的数字系统测控台同地下深处的核装置
安放在一起,构成了战略性地震武器系统的雏形。但是,还没等科研工作结束,前苏联就
告解体,阿塞拜疆独立,“水星”计划就此搁浅。
事情没有结束。前苏联研制地震武器的动向刺激了西方军事大国的神经。19 85年,法
国不顾国际上的强烈反对,在南太平洋恢复了核试验,数天后也探测到在莫鲁亚环礁地区
连续发生多次强烈地震。1993年9月,美国在内华达实验场引爆了一个据称是“有史以来最
大的非核爆炸装置”,其爆炸威力相当于1000吨级核弹的当量,目的是为测试同等当量、
同等地质下,非核装药爆炸与核装药爆炸产生的地震效应有什么区别。此外,俄罗斯也于
1992年重拾“水星”计划,将其改名为“火山”,并进行了几次试验。但这一计划后来却
因资金问题而再度受阻。
地震武器到底有多厉害,让美、英、法、俄等军事强国对其乐此不疲?它之所以备受
关注,主要是由于其惊天动地的破坏性。我们曾经见过地震造成一场场惨不忍睹的悲剧,
城市瞬间化为废墟,无数家庭家破人亡。虽然人为地震一般不会有这么大的破坏性,但前
苏联试验得出的一组数据却同样令人不寒而栗:一枚 1万吨梯恩梯当量的核弹在一定深度
的地下爆炸,造成的地面破坏程度相当于发生里氏5.3级的地震;一枚10万吨梯恩梯当量的
核弹在地下爆炸,则可诱发里氏6.1 级的地震。由莫斯科地质研究所科学家尼古拉斯领导
的科研小组甚至断言,1988 年在外高加索中南部亚美尼亚发生的大地震就是由于两天前相
距3200余公里的地下核爆炸试验而加速到来的。4.5万人在这次地震中丧生,足以骇人听闻
。其次,使用地震武器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它一般是在本国或己方控制的地区,选择适宜
的位置,秘密置于地下深处爆炸,从而引起数百公里乃至数千公里之外的敌国或敌占区发
生破坏性地震,对方却很难事先发现。此外,地震武器还能“迷惑人心 ”。受害者还以为
是天灾所致,而使用者却可以逃避谴责。
当然,地震武器也并非如此“听话”。它的指向和精确度很难控制,搞不好害人又害
己。它有一定的“滞后性”,碰到有准备的对方就没了辙。此外,建造一个地震武器要耗
资大约15亿美元,如此昂贵的造价令人望而却步。
目前,真正意义上的地震武器并没问世,但众多国家对其兴趣尚浓,有的国家正在秘
密研制。尽管成功的难度很大,但是,地震武器不能不引起人类的警惕。
--
a
a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21.210.64.139]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190毫秒+ -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