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二十一世纪轻武器先进技术
发信站: 紫 丁 香 (Fri Apr 14 10:53:40 2000), 转信


    ——系统总体技术

   总体技术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即行业总体、型号研究系统总体和部件分系统总体。
在此主要是指型号研制总体技术,主要包括:系统总体匹配优化设计技术;系列化、模
块化设计技术;微型化、低成本技术;横向集成技术;人机工程技术;接口技术;全寿
命管理技术;模拟、组合、仿真、可靠性技术;诊断、评估技术。二弹药技术

   弹药技术是军事技术领域中发展最活跃的部分,轻武器弹药已由传统的单一动能枪弹
向多品种、多功能方向发展,主要有:

   1、普通枪弹技术由于单兵防护能力的加强、装备目标和武装直升机数量的增多及防
护性能的提高,所以必须重视枪弹的侵彻性能和杀伤威力,开发性能优良的新枪弹。

   2、多用途枪弹技术在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中,轻型装甲目标的增多需研制
集爆炸、杀伤、燃烧和穿甲为一体的多用途枪弹。

   3、杀伤榴弹技术为满足步兵面杀伤武器的需求,需研制集微电子技术、高爆装药技
术、预制破片技术和微型可编程定时引信技术于一体的先进的杀伤榴弹。

   4、多功能单兵弹药技术为了有效地对付各类掩体、战工事、建筑物等目标,需研制
集爆炸、爆破和破甲于一体的多功能单兵弹药等。三新发射技术

   根据国外有关资料,目前的新发射技术主要有:

   1、电磁/电热枪技术该技术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大学已获得突破性进展,主要表现在
其尺寸已接近实用化,在导杆上的金属枪弹速度可达10公里/秒,磁线圈可将旋转能量
迅速转化为电能。

   2、激光枪技术激光技术发展较快,美国麦道公司研制了外形酷似M16步枪的激光枪,
可有效对付1公里距离上未加防护的车载传感器,现正在将其改为反人员激光枪。

   3、电子化枪械技术目前电子化枪械的典型事例是英国的电子步枪、澳大利亚和美国
的“金属风暴”。

   4、液体发射药技术据称,英国士兵系统的武器子系统就是采用液体发射药技术。另
外,美国早在1992年就进行了液体发射药的试验,但因故障多而放慢了研制速度,现仍
在进行着液体发射药基础项目研究。四光电火控技术

   光电火控技术不仅为武器系统提供全天候、全方位、高灵敏、快反应等作战功能,而
且还可以扩展武器系统的作战时空,强化武器系统的效能,提高生存力,实现武器系统
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等。目前发展的重点主要有:野战数字化信息技术;微光夜视和热成
像等夜视技术;激光测距技术;火控技术;仿真模拟技术;单兵智能技术。五射速可控
技术。

   控制自动武器的连发射速是提高武器射击精度的技术途径之一。如英国研制的9mm布
希曼单兵自卫武器利用放在握把内的电子调速装置提高了武器的射击精度;俄罗斯新研
制的AN94突击步枪,利用机械装置使武器的理论射速先以1800发/分进行2发点射再自动
降为600发/分。据称,以立姿进行2发点射时,其射击精度比AK74突击步枪有较大提高

    ——减重技术�

   轻武器是单兵使用的主要自动武器,其机动性和便携性至关重要,而减重技术无疑是
提高轻武器机动性和便携性的有效途径。具体措施是:

   1、在兼顾成本的条件下,大量采用轻质高强度复合材料,如钛合金、铝合金等轻金
属材料和高强度塑料等非金属材料。

   2、使武器结构紧凑、简单,并有良好的人机工程特性。七减小后坐力技术

   减小自动武器的后坐力也是提高轻武器射击精度的技术途径之一。涉及到的技术途径
主要有:

   1、膛口制退技术利用膛口气流的作用来减小武器发射的后坐力。

   2、高效吸能缓冲技术利用弹簧等介质来减小轻武器发射时的后坐力。

   3、浮动技术使自动机在复进过程中击发,利用自动机向前复进的能量来抵消一部分
火药燃气向后的冲量以达到减小后坐力的目的。

   4、前冲技术在击发瞬间,使武器的活动件具有一定的复进速度。

   另外,还有一些基础技术和相关技术的研究也受到了重视,如新材料和新工艺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测试技术等,都是常设项目,因为这些项目是为轻武器打基础、上水平
的基本条件,所以在这些方面我国必须同样给予足够的重视。                 
                                                                               
--

 
                  ----   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hcgrp-2.hit.edu.]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92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