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dpsd (rdpsd), 信区: Green
标  题: 反潜导弹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10月30日15:47:08 星期二), 站内信件

 
反潜导弹现状和发展 (阅览79次)
曲东才
  反潜导弹的有关概念
  反潜导弹是一种导弹和鱼雷(或深水炸弹)相结合的反潜武器(或称火箭助飞鱼雷
),是反舰导弹的一个分支。目前研制成功的反潜导弹仅有十几种,其种类和数量都不
能和反舰导弹相比,但却是威力巨大、不可或缺的中远程反潜武器。
  完整的反潜系统除了反潜导弹外,还应包括各种发射平台上的指挥控制系统、火控
系统、发射系统以及保障系统等。
  反潜导弹可按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按发射平台的不同,反潜导弹可分为舰载
型、潜射型、机载型;按发射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倾斜回转发射架型和垂直发射型;按
弹道特点的不同,可分为弹道式和巡航式。反潜导弹的射程主要取决于各发射平台的声
纳、磁探等探测设备的性能,一般从数千米到数百千米不等,其战斗部是各种安装在弹
体前部或腹部内的声自导鱼雷或核深水炸弹。
  舰载型、潜射型、机载型反潜导弹的作战过程简述如下:
  (1)舰载型反潜导弹。首先利用舰载声纳提供目标信息。在导弹点火升空后,由弹上
制导装置控制飞行。如果战斗部是声自导鱼雷,则当导弹升空到预定点后,战斗部与弹
体分离,之后从鱼雷尾部拉出减速伞,使鱼雷减速入水,尔后减速伞自动脱落,鱼雷动
力装置启动工作,开始自动搜索、跟踪和攻击目标;如果战斗部是核深水炸弹,则没有
减速伞,战斗部与弹体分离后,核深水炸弹高速坠入水中,下沉到水中预定深度爆炸,
利用核爆炸威力摧毁目标。
  (2)潜射型反潜导弹。利用潜艇鱼雷管(或特制发射管,如俄制SS-N-16反潜导弹
)发射,将反潜导弹(如美制“萨布洛克”反潜导弹)或内装反潜导弹的保护筒(如美
制“海长矛”导弹)从鱼雷管中推出,此后导弹点火靠自动力以预定角度出水,或靠浮
力使保护筒倾斜升到水面,当保护筒顶端传感器感觉到导弹出水时,爆炸螺栓分离头罩
,导弹在筒内点火起飞,在制导装置控制下飞到预定地点,战斗部与弹体分离后减速入
水,对目标进行搜索、跟踪直至摧毁目标。
  (3)机载型反潜导弹。首先,载机转至战斗航向,在距离目标30千米左右时投放导弹
,导弹自由下降一段后在空中点火,并接收载机发出的遥控信号,当导弹飞到目标区域
上空时,战斗部与弹体分离,并减速入水,之后按预定程序自动搜索、跟踪和攻击目标

  反潜导弹综合了两类武器的优点,与单一反潜鱼雷相比,其速度快,射程远,命中
概率高,毁伤效果好,是现代反潜战的主要攻击武器。近年来,由于潜艇航速不断提高
,武器射程不断增加,使反潜导弹的优点更加突出,为反潜兵力实施远程反潜提供了一
条有效途径。
  反潜导弹现状和发展
  在几种主要的反潜武器中,反潜深水炸弹和反潜火箭弹的射程较近,且攻击精度很
低,不适合中、远距离和高精度反潜。鱼雷可依靠自身动力、制导系统自动搜索和攻击
一定距离范围内的潜艇,但随着核潜艇的出现和常规动力潜艇技战术性能的大大提高,
降低了鱼雷的攻潜效果,因为鱼雷(尤其是热动力鱼雷)的航速和航程是成反比的,而
且随着航速的提高,也会降低自导装置的作用距离,且航程越远,制导控制误差越大,
从而使鱼雷发现和命中目标的概率降低。以上种种原因为发展远射程、高精度、可快速
攻潜的反潜导弹提供了契机。
  在这种反潜需求背景的驱使和牵引下,美、俄、法、英、意、澳等国家在20世纪50
年代就开始研制反潜导弹,至今已经发展了两代反潜导弹。这些反潜导弹已经装备了航
母、大型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等舰艇、多种型号的潜艇、固定翼反潜机和旋转翼反
潜直升机,大大提高了在现代海战中的反潜能力。
  1.美国
  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研制反潜导弹,并在1961年和1965年分别研制成功并装
备了RUR-5A“阿斯洛克”(ASROC)舰射型和UUM-44A“萨布洛克”(SUBROC)潜射型
第一代反潜导弹。目前舰射型RUR-5A“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已经生产了2万多枚,装备
了美国的27艘巡洋舰、87艘驱逐舰、65艘护卫舰,并出售到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加
拿大、德国、意大利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潜射型“萨布洛克”反潜导弹在1964~1968年
和1972~1974年先后组织了两次生产,共生产了400多枚,先后装备了“大鱼”、“鲟
鱼”、“一角鲸”、“利普斯科姆”和“洛杉矶”级等73艘潜艇,每艘装备4~6枚。
  RUR-5A“阿斯洛克”是由美国霍尼维尔公司研制的一种程控弹道式舰对潜导弹,弹
上没有自动驾驶仪等制导系统,因此又称为火箭助推核深弹或火箭助推鱼雷。该弹从研
制成功至今经历了几次大改进。它采用具有16个发射箱的Mk-112倾斜式发射装置,其战
斗部最初是W-44核深弹,后又发展了Mk-44鱼雷战斗部,20世纪60年代中期经改进装备
了性能更好的Mk-46轻型声自导鱼雷,作战最大深度由300米增加到400米,1975年又发
展了Mk-50小型热动力鱼雷。为了提高发射灵活性和快速性,在1984年由倾斜式发射改
为由Mk-41发射装置垂直发射,并增加了自动驾驶仪和推力矢量控制系统,使其作战性
能得到很大提高,据称可攻击航速40节、作战深度达600米的潜艇。
  “萨布洛克”是一种弹道式潜对潜核导弹,在当时是一种十分先进的导弹。它最先
使用了鱼雷管进行发射,采用水下-空中-水下飞行弹道,目标信息主要由主、被动式
声纳等水声探测设备提供。该弹在服役了30多年后,已不能满足作战需要,目前正在逐
步退役。
  美国在对已有的反潜导弹进行改进和延寿的同时,还在积极研制新型反潜导弹。美
国在20世纪80代初就开始研制“海长矛”反潜导弹,用以取代“萨布洛克”。该弹在19
89年进行了首次发射试验,1993年开始服役。“海长矛”导弹由波音公司研制,是一种
防区外发射的远程潜对潜导弹,在结构上与“萨布洛克”相似,不同的是“海长矛”采
用了无动力运载器,在运载器将导弹运至水面后,导弹才从运载器中发射,其可靠性比
“萨布洛克”高。该弹的最大特点是射程远(达65~130千米),速度快(2马赫),制
导系统先进,战斗部威力大,智能程度高。目前该弹已经装备了战略导弹潜艇和多艘攻
击潜艇,还计划装备CG-47巡洋舰、DD-963和DDG-51级驱逐舰等。
  2.俄罗斯
  俄罗斯/前苏联为了与美国抗衡,在20世纪60年代初研制和装备了多型反潜导弹,如
60代装备的FRAS-1和SS-N-14“石英”舰载型以及70年代装备的SS-N-15和SS-N-
16A/B潜射型反潜导弹等。这些导弹都是俄罗斯/前苏联研制的第一代反潜导弹。FRAS-
1与美制“阿斯洛克”类似,但射程和核当量均要比“阿斯洛克”大。它采用双联装可转
动发射架发射,装备了“基辅”级和“莫斯科”级航母,目前已经退役。SS-N-14“石
英”是一种飞航式反潜导弹,具有掠海飞行能力,其最大特点是兼有反舰能力,战斗部
有鱼雷和核深弹两种。它采用双联装或4联装的储运发射箱发射,装备了航母、巡洋舰、
驱逐舰和反潜护卫舰等。SS-N-15和SS-N-16A/B是前苏联分别在1972年和1979年装备
的两种中近程和中程弹道式潜对潜导弹,与美制“萨布洛克”一样,采用了水下发射、
空中飞行、最后回到水中攻击的飞行方案。SS-N-15采用鱼雷管发射,战斗部为核深弹
。SS-N-16A/B是在SS-N-15的基础上研制的,战斗部为鱼雷,可在不使用核武器的情
况下更有效地进行作战,但由于鱼雷直径加大,因此需要从比标准鱼雷发射管更大的专
用发射管中发射。目前SS-N-15和SS-N-16A/B已经装备了多艘“台风”级弹道导弹潜
艇、舰队潜艇和巡航导弹潜艇。
  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前苏联在1987年开始研制SS-N-19新型舰载反潜导弹。该弹
于1993年在1141.1型“蝴蝶”级气垫巡逻船上进行了试验,1995年批量生产。它既可倾
斜发射,也可垂直发射,最大射程为23千米,作战深度为15~500米,采用程序+自动驾
驶仪+无线电指令制导方式。该弹主要用于出口。1995年首套SS-N-19反潜导弹出口到
中东。
  除了以上潜射型和舰载型反潜导弹外,前苏联还秘密研制了机载型АПР-3Э反潜
导弹。该导弹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秘密研制,到90年代初研制成功,同时小批量装备俄
海军航空兵部队,主要由图-142M、伊尔-38反潜飞机和卡-28及米-14直升机等携带
投放。该弹可打击下潜状态、潜望状态、水面航行状态的潜艇,也可攻击各种水面舰艇
,目前西方尚没有与之相似的武器,属俄罗斯的独门绝技。АПР-3Э反潜导弹充分结
合了最新的导弹技术和鱼雷技术,采用了独特的推力可控固体推进剂涡轮射流式主发动
机,航速快,水下航行稳定,采用主被动声自导,几乎不受海上等自然环境的影响。由
于其攻击时间短,入水时已经距离目标很近,不易受到目标干扰,并且具有可靠的自动
搜索、跟踪和攻击目标能力,攻击概率高。该弹的最大作战深度达600~800米,这是其
他反潜武器所无法比拟的。
  3.法、英、澳、意等国
  法国在20世纪60年代装备了“玛拉丰”近程亚音速巡航式反潜导弹。该弹的飞行速
度为0.7马赫,射程为13千米,战斗部为鱼雷,已经装备了多型驱逐舰。为了提高反潜能
力,法、意两国在1986年开始合作研制“米拉斯”反潜导弹来取代“玛拉丰”。“米拉
斯”也是一种亚音速飞航式反潜导弹,在1993年开始批量生产并服役。“米拉斯”是在
意大利的“奥托马特”3反舰导弹的基础上研制的,即采用“奥托马特”3的弹体,用两
国新研制的MU90“撞击”鱼雷代替原反舰导弹的战斗部,采用惯性导航,目标数据由舰
上系统测定,射前输入导弹中,采用箱式发射架发射。该弹主要装备了法国的F-67和F
-70护卫舰以及意大利的两型护卫舰。
  澳大利亚在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研制和装备了“伊卡拉”舰载飞航式近程反
潜导弹。该导弹的外形像美国的航天飞机,结构独特,可装备较小舰艇,其战斗部的选
择也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携带多种不同型号鱼雷,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英国在60年
代对该弹进行了改进,使其火控系统采用计算机,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并将导弹弹翼改
为折叠弹翼,采用箱式发射架等。英国装备了该弹后,改称为RN“伊卡拉”。巴西在19
82年对该弹的探测系统和装弹系统做了一些轻便化和一体化改进,并改称“布拉尼克”

  为了提高导弹的反潜性能,澳、英两国在1985年开始合作研制远程M-7“超伊卡拉
”反潜导弹。该弹采用小型涡喷发动机和中段修正制导方案,具有在目标上空待机能力
,可携带多种鱼雷战斗部,其射程将增加到96千米。但在1988年遇到经费问题,使研制
工作久拖不决。
  反潜导弹技术特点
  反潜导弹是一种技术密集、复杂的水中兵器,尤其是第二代反潜导弹采用了许多高
、新技术,技战术性能有很大提高,成为当今最有效的远程反潜武器。第二代反潜导弹
的主要技术特点是:
  1.速度快,射程远
  第二代反潜导弹由于采用了新的推进方式和新的推进剂技术,使其飞行速度更快、
射程更远,如“海长矛”反潜导弹采用了“大力神”助推器,其最大射程由55千米增加
到100千米以上;“超伊卡拉”和“米拉斯”反潜导弹都以固体火箭发动机和涡轮喷气发
动机相结合的方式使其速度和射程得以大幅度提高。
  2.发射平台和发射方式多样化
  第二代反潜导弹不仅可从水面舰艇、潜艇上发射,而且还可从固定翼反潜机、旋转
翼反潜直升机上发射,如俄制АПР-3Э反潜导弹;在发射方式上可采用垂直发射方式
,有效扩大了反潜范围,如美国的“阿斯洛克”、“海长矛”反潜导弹,俄制SS-N-1
9舰载反潜导弹等。
  3.提高了标准化程度
  共架共存,方便导弹的储存、维修、补充和使用,是设计者们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如美国的垂直发射“阿斯洛克”和“海长矛”反潜导弹都装在弹筒内,既可由水面舰艇
的垂直发射系统发射,又可由潜艇的鱼雷发射管发射。
  4.提高了反潜概率
  由于第二代反潜导弹可在2~3分钟内将其战斗部快速投送到目标区上空,因此目标
潜艇难以发现或来不及规避而很难逃脱打击。此外,第二代反潜导弹采用了性能更好的
鱼雷,可在水中对目标进行自动搜索、跟踪和攻击,使反潜概率大大提高。
  5.制导技术更先进
  第二代反潜导弹采用了计算机系统、惯性导航系统、遥控和复合制导等技术,如“
超伊卡拉”和“海长矛”都采用惯性导航技术,并用微机进行飞行控制,而“超伊卡拉
”还可用舰艇或飞机实施遥控制导,以弥补发射舰艇探测设备作用距离近的不足,充分
发挥反潜导弹射程远的优势,同时也便于组织反潜兵力之间的协同攻击。
  6.飞行弹道更趋合理
  弹道式反潜导弹起飞加速快,而巡航式反潜导弹射程远,如果将两种弹道特点结合
起来,其反潜性能将更好,如“米拉斯”导弹的空中弹道可分为助飞爬升、巡航制导和
战斗部入水三个阶段。在助飞爬升阶段,由固体火箭发动机助推,起飞时间短(类似于
“阿斯洛克”);在巡航阶段,由涡轮喷气发动机推进,能够修正航向,并具有掠海飞
行能力(类似于“伊卡拉”);在战斗部入水阶段,则由发射舰根据目标距离下达发动
机关机指令突然减速,靠惯性将鱼雷抛出,打开降落伞使鱼雷减速入水(类似于“玛拉
丰”)。/三九军事网
 

--
小楼昨夜又东风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7.63]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41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