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bljack (江湖夜雨十年灯), 信区: Green
标  题: 武器世界中的“蛇”族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Dec 27 19:04:07 2002) , 转信


 
    闻名天下的“响尾蛇”导弹

    美国的“响尾蛇”导弹在世界机载武器中可谓大名鼎鼎。它是世界上第一种采用红外
制导的空对空近距格斗导弹,几十年来身经百战,且越战越“勇”,先后发展出10多种不
同型号。在F-4“鬼怪”式、F-14“雄猫”式、F-15“鹰” 式、F-16“战隼”式和F-
18“大黄蜂”等多种战斗机、强击机上都可以见到它的身影。迄今为止,“响尾蛇”导弹
生产总数已超过20万枚,在30多个国家地区使用。

第一代“响尾蛇”导弹出现于40年代末,在美军的正式型号为AIM-9A,但并未大量投入使
用。50年代中期研制的AIM-9B型,结构简单轻巧、价格低廉,装备了大部分北约国家和台
湾空军。该型导弹在当时是十分先进的武器,但由于红外技术水平的限制,只能从尾部追
击目标,不能从正面截击,而且受气象及阳光背景的影响较大。60年代出现的第二代“响
尾蛇”导弹,采用雷达半主动制导方式,飞行马赫数提高到2.5,射程增至15千米,但是
仍旧只能尾追目标,使用效果不太理想。1977年制成的第三代“响尾蛇”导弹———AIM-
9L型导弹,对红外信号的探测灵敏度有了显著提高,可对大范围内出现的各种不同目标实
施攻击,能更加精确地控制炸点和破片毁伤目标的效果,最大射程也增至18.5千米,因而
得了“超级响尾蛇”的名号。1981年8月美国海军的两架F-14“雄猫”战斗机曾在一分钟
内击落利比亚的两架苏-22式攻击机,使用的就是“超级响尾蛇”导弹。 1982年马岛战争
中,英军10架“海鹞”式战斗机发射27枚“超级响尾蛇”导弹,击落了24架阿根廷飞机。
西方传媒称它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空中杀手”。

最近,美国和荷兰、比利时、挪威等国合作,研究改进“超级响尾蛇”导弹的硬件、软件
,采用新型头盔式显示装置和电子对抗装置,进一步提高其作战能力。预计新型导弹将于
2007年装备F-16“战隼”式战斗机。

第一代导弹“眼镜蛇2000”

看到这显眼的标题,您兴许以为这是某种新问世的武器吧!错啦!这是德国 40年前的一种
旧式反坦克导弹。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研制反坦克导弹的国家。二战期间,在希特勒的秘密武器中,就有一种
名叫“小红帽”的导弹。50年代中期,德国在“小红帽”基础上利用瑞士的研究成果,制
成了“眼镜蛇BO-810”导弹。这是一种供步兵使用的便携式反坦克武器,弹体由一种纸质
材料压制而成,重量较轻,战场上使用非常方便。因为该型导弹的最大射程为1600米,所
以又叫“眼镜蛇1600”。60年代前后,为进一步提高该型导弹攻击各种不同目标的能力,
德国科研人员专门为它研制了一种破甲/杀伤两用战斗部。这样这种导弹既可用来袭击坦
克、步兵战车等装甲目标,又可杀伤下车作战的步兵。同时他们还对导弹的续航发动机进
行了改进,从而使最大射程增加到2000米,这种经过改进的导弹便被称为“眼镜蛇2000”


用今天的标准衡量,“眼镜蛇2000”的性能自然十分落后,但作为早期的第一代导弹,它
比火箭筒、无坐力炮的精度有很大提高。因此,从50年代到70年代,它一直是西德步兵分
队的重要反坦克武器,而且畅销意大利、丹麦、希腊、巴西、阿根廷等20多个国家。

快速机动的“大毒蛇”轮式装甲车

澳大利亚将从2002年起装备一种多用途4轮式装甲运输车,名为“大毒蛇”。 “大毒蛇”
步兵机动车具有很强的防护能力。驾驶室正面和两侧都有防弹玻璃,车体用钢制装甲焊接
而成,并可外装附加装甲,可防御各种轻兵器的袭击。车体底部设计呈V形结构,一旦触雷
可以减缓爆炸气浪对车厢内乘员的杀伤。“大毒蛇 ”行动敏捷,最大行驶速度高达120千
米/小时,最大行程1000千米。车上备有空调装置、饮用水箱和自救绞盘,便于在野外长
时间独立行动。

“大毒蛇”顾名思义还有极强的攻击能力。其车体顶部前方可装一挺5.56毫米或7.62毫
米机枪,也可在车厢内安装一门迫击炮,通过顶部舱口发射炮弹。“ 大毒蛇”能伤人,也
能救人,可作战地救护车使用。它的优异性能引起了一些国家的兴趣。澳大利亚陆军更对
其宠爱有加,已拨款两亿美元订购340辆。

短打高手“沙蛇”导弹

法国陆军于80年代初计划发展一种新式武器,取代使用多年的F1式反坦克火箭筒。各公司
提出了五花八门的方案。这些方案虽不乏创新举措,但仍未摆脱传统火箭筒的思路。惟独
法国宇航公司提出,要用制导技术研制一种轻型反坦克导弹。军方对各种方案加以评估、
比较后,正式宣布要用反坦克导弹取代火箭筒,一时间引起国内外强烈反响。新式导弹最
初的代号为ACCP,它是法语“近程反坦克”一词的缩写,以后定型为Eryx,音译成埃利克
斯,指沙漠中一种行动灵敏的小蛇,因而又称“沙蛇”,其射程为25~600米。

“沙蛇”导弹自1980年开始设计至1990年列装,其间克服了许多困难。为使这种“轻量级
”武器具有“重量级”的威力,设计人员为它装上了直径达150毫米的大型战斗部,内装3
.5千克烈性炸药,还把战斗部放在发动机的后面,以使喷出的高温射流达到最佳爆破效果
,从而使其破甲厚度达到900毫米。“沙蛇”导弹在飞行中能不断发出激光信号。射手可根
据电视摄像机上的信号,发出指令控制导弹飞行。“沙蛇”还以轻巧灵便著称。导弹平时
密封在小型包装筒兼发射筒内,行军携带十分方便,使用时支在三脚架上即可用卧姿、立
姿、跪姿射击,还可从狭窄小屋向外发射,尤其适于城市巷战中使用。

指哪打哪的“铜斑蛇”炮弹

80年代初,美国五角大楼宣布研制成一种“铜斑蛇”激光制导炮弹,可有效地对付苏联的
大规模集群坦克。海湾战争中,美军首次使用155毫米火炮发射100 多发“铜斑蛇”炮弹,
摧毁伊军许多坦克、装甲车和防御工事,显示了精确制导炮弹的巨大作战威力。

“铜斑蛇”炮弹开创了在普通炮弹上引进制导技术的先例。炮弹前端安装了陀螺和激光制
导装置,弹体后部有两组折叠式稳定翼。但“铜斑蛇”并不能自动寻找目标,必须先由观
察员在前沿阵地进行目标搜索,发现目标后向它发射一束编码激光。炮弹飞出炮口后自动
展开弹翼,制导装置探测到目标反射的激光信号后自动修正弹道直接飞向目标将它一举摧
毁。“铜斑蛇”炮弹的问世使炮兵作战真正实现了“指哪打哪”的梦想。

疯狂的“眼镜蛇”武装直升机

“眼镜蛇”直升机是美国第一种专门设计的武装直升机。60年代,在越南战场上,美军许
多直升机遭到越军防空火力的猛烈袭击,伤亡惨重,因而急需一种火力强、机动性良好的
武装直升机为运输直升机保驾护航。美军决定立即组织力量设计一种专用的武装直升机。
在各种设计方案中,美国贝尔公司推出的贝尔- 209型直升机,以其优异的试飞效果引起
军方的极大兴趣。美国陆军当即决定大量订购,以敷越南战场急用,正式将其定型为AH-
1型。由于攻击力强、行动敏捷,它便得了“眼镜蛇”的称号。几十年来“眼镜蛇”经过多
次改进,发展出AH-1J 、AH-1Q、AH-1W、AH-1Z等多种型号,出口到以色列、日本、沙
特阿拉伯等许多国家。其中的AH-1G型装备美国陆军航空兵部队;AH-1J型装备海军陆战
队; AH-1R型为反坦克直升机,有较强反坦克火力;AH-1Z型为最新型号,火控系统和火
力突击能力得到很大加强。各种“眼镜蛇”直升机虽型号不同,但毕竟是自家兄弟,体貌
特征多有相似之处:机身狭长且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小空气阻力面积,提高机动性能,并
可减小受弹面积,提高生存能力;机身前部的纵列双座驾驶舱有装甲防护;整个机身表面
都涂有抗红外侦察的涂料;采用了新型平板式座舱玻璃。

匠心独具的“响尾蛇”冲锋枪

“响尾蛇”导弹闻名天下,但您听说过“响尾蛇”冲锋枪吗?它可是个人的发明创造。美
国机械工人西德尼·麦奎因自幼喜爱武器。他在摆弄了几种冲锋枪后感到都不满意,决心
自己动手设计。经过14年的潜心钻研,他终于制成一种“ 响尾蛇”冲锋枪。它构思巧妙,
性能优异,令人耳目一新。

“响尾蛇”冲锋枪的结构十分奇特。它的枪身由两个前后连接的圆筒状机匣组成。在前一
个圆筒内藏有枪管,圆筒的下方有击发机构和握把,上部导轨可装各种不同类型的光学瞄
准镜。后面的圆筒内装有自动机构和受弹机。尾部的枪托可随不同身高的射手需要自由拉
伸,末端的抵肩板可以任意转动方向,便于射手在狭窄场地用任何姿态进行射击。“响尾
蛇”冲锋枪使用方便,只用单手即可握枪抵肩射击,另一只手可以完成开房门、扔手榴弹
等动作,特别适于在激烈的城市巷战中使用。“响尾蛇”冲锋枪的另一特点是采用组合式
结构,枪机、枪管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更换。如SS1型可以用德国MP40枪的枪管和弹匣,发射
9毫米枪弹;SS2型可发射美国M3冲锋枪的11.43毫米子弹;SS3型采用独特的双头枪机,兼
有以上两种不同功能,使用一头的枪机发射9毫米弹,掉转枪机、更换枪管即可发射11.4
3毫米枪弹。射击火力的强弱通过控制扳机完成,抠动第一道火是单发射击,抠动第二、三
道火时进行点射和连射。

“响尾蛇”枪的特殊结构和良好性能曾引起广泛兴趣,但美军长期习惯于使用传统的M3冲
锋枪,致使这种新式武器未能大量生产装备部队。

胎死腹中的“蝮蛇”火箭筒

美国陆军于70年代制订了一项代号为“蝮蛇”的新式武器发展计划,要研制一种体积小、
重量轻、便于操作使用且有良好破甲威力的火箭筒,能击毁80~90 年代的各种主战坦克和
步兵战车。一些公司根据军方要求很快制成了样品,并将其命名为“蝮蛇”火箭筒。“蝮
蛇”火箭筒为减小体积,采用了伸缩式套筒结构。筒体由高强度玻璃钢制成,发射筒兼作
弹药包装筒用。平时两节筒缩叠起来,长度只有690毫米,后勤储运和士兵携带十分方便。
作战使用时拉出内筒,筒上的折叠式准星自动竖立起来,同时武器的点火线路自动接通,
就处于待发状态。这时火箭筒全长为1.14米,重约1.85千克。表尺上有100~500米的分
划刻度,供向不同距离的目标射击时使用。火箭发动机可在极短时间将射弹推进到最大速
度。它的最大射程为500米,有效射程250米,破甲厚度400毫米。“蝮蛇”火箭筒属一次性
使用,发射完毕即抛弃。

“蝮蛇”火箭筒在设计中广泛使用了新技术、新工艺,作战性能显著提高,但在试验过程
中却时常遇到麻烦,一次实弹射击时由于引爆装置出现故障,甚至造成了爆炸事故。研制
经费的不断增加更使“蝮蛇”计划雪上加霜。最终该计划被迫搁置下来。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9.15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49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