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rigger (打虎上山), 信区: Green
标  题: 武器知识:世界空对空导弹发展历程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Oct 31 08:46:17 2006), 转信


来源:新华网

    在未来的现代高科技局部战争中夺取制空权的问题越来越显得重要;根据最近几年世界上发生的局部战争,对空战模式分析推演可能形成4轮“冲击波”: 

  第一轮-攻方在防区外由空中或海上远距离发射巡航导弹,精确打击守方地面重要目标
,守方对巡航导弹实施空中或地面拦截; 

  第二轮-攻方飞机突防,守方飞机迎战,双方发射中程拦射空对空导弹,相互拦截对方
机群; 

  第三轮-双方飞机距离比较接近时采用近距格斗空对空导弹,进行格斗; 

  第四轮-倘若攻方飞机突破守方空中防线,向重要目标发射空对地导弹进行轰炸,守方
损失惨重;由上述假设战例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交战双方首先争夺制空权;先进的空对空导弹对于夺取制空权将起到举足轻重的
作用。 

  (2)中程拦射空对空导弹用于中距离拦截空中目标; 

  (3)近距格斗空对空导弹在近距离空战中使用,也可以用来摧毁巡航导弹。 

  (4)近距离格斗空对空导弹与中程拦射空对空导弹具有不同的作战任务,目前尚不能
相互替代。 

  目前近距离格斗空对空导弹几乎都采用红外寻的导弹,简称红外空对空导弹,它能够自
动寻的,具有发射后不管,很高的机动能力,使用操作简单,成本比较低廉等特点,因而得
到广泛的应用。中程拦射空对空导弹几乎都属于雷达制导空对空导弹,采用雷达主动或被动
寻的方式,为了增加射程,中程拦射空对空导弹的尺寸和体积都比较大些,当然重量也比红
外空对空导弹重得多;同时,它们还可以移植改型为其他用途的导弹如地空导弹和舰空导弹
等,可以说空对空导弹的技术水准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战术导弹水准,在现代局部战争中空对
空导弹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第一代空对空导弹 

  最早的空对空导弹是在二战期间德国研制的X-4空对空导弹,采用无线电指令制导方式
,它已经具备空对空导弹的主要技术特征,如能够由飞机进行发射,能够自动导引,采用固
体火箭发动机等,当时这些都属于高难度技术,该导弹1944年投入使用,当时X-4空对空导
弹和V-2地地弹道式导弹同属于世界最先进的武器,它们都没有能够挽救德国法西斯灭亡的
命运。纵观半个多世纪以来,空对空导弹由第一代发展到第四代,世界各国研制、退役与在
役的空对空导弹已经有上百种型号,累计生产量大约20多万枚,是战术导弹的庞大家族。 


  第一代红外空对空导弹典型产品是美国的AIM-9B“响尾蛇”、俄罗斯的K-13等导弹。2
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装备部队,这种导弹采用鸭式气动布局,3通道控制,单元非致冷硫
化铅红外探测器,红外波段为1~3μm,用超小型电子管放大器进行信号处理,尾后探测距
离小于10km,攻击包线处于目标尾后2-3公里很小的范围。值得一提的是:它的倾斜稳定控
制采用陀螺舵,简单实用,“响尾蛇”的代号由此得名;这种生活在美洲沙漠里的毒蛇,它
的头部具有对热能十分敏感的器官,容易发现目标,当它发起攻击时,能够把尾巴竖起,抖
动作响;故把这种导弹冠名为“响尾蛇”真乃名符其实,体现了西方人的幽默感;以当时的
工业和科技水准来看,这种航空武器确实是导弹工程的经典之作。  

  第一代雷达空对空导弹典型产品是美国的 “麻雀1”空对空导弹,它们采用雷达波束制
导、飞行控制等方面的技术,只能在尾后以三点瞄准方式攻击目标,攻击范围很小。 

  第一代空对空导弹攻击能力比较差,仅比航炮略为强些,所以,当时国内流传"导弹不
如炮弹,空中还靠拼刺刀"的说法。 

第二代空对空导弹 

  其中第二代红外空对空导弹代表产品有美国的AIM-9D“响尾蛇”、法国的马特拉R530、
俄罗斯的R-60T等;最早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装备部队。仍然采用鸭式气动布局,采用致冷
型硫化铅探测器,提高了探测灵敏度,采用电晶体电路进行信号处理,使得导弹重量减小,
可靠性和寿命大为提高,引信则采用红外近炸引信。典型的雷达制导空对空导弹有美国的 
“麻雀3A”(AIM-7E)导弹,英国的“火光”导弹,它们采用转动翼的气动布局、连续波半主
动雷达制导,虽然这类导弹的攻击包线有所扩大,但是仍然只能在后半球或者迎头拦截小机
动目标,而涉及到的基本技术已经奠定了发展中程拦射空对空导弹的基础。 

  由于导弹系统的可靠性差,在越南战场上使用时,美国空军共发射麻雀3导弹589枚,仅
有55枚命中目标,成功概率仅10%,同时,仅有一半数量的导弹能够正常战斗执勤,此事震
惊美军高层,经过专家的分析研究,认定美国的武器装备存在严重的可靠性问题,后来美国
当局致力于提高武器装备的品质,编撰了系列军用标准,并强制推行,对提高武器作战效能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三代空对空导弹 

  第三代红外空对空导弹典型产品有美国AIM-9L"响尾蛇"、以色列的“怪蛇”3等导弹。
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装备;采用鸭式气动布局,陀螺舵作为倾斜稳定,采用锑化铟致冷探
测器,这种探测器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工作波段为3-5微米,能够探测目标尾气流的红外辐
射;同时它可以采用镭射或无线电等主动近炸引信,能够实现全向攻击,虽然它的攻击区扩
展到前半球,但是前向攻击距离仅2-3公里,实战使用意义不大,而侧向攻击能力确实有很
大提高;第三代红外制导空对空导弹主要用于歼击机的空战格斗,在多次局部战争中显示了
它们的作战威力。 

  上世纪90年代,改进的红外空对空导弹(俗称“三代半”)相继被开发出来,如美国的
 “响尾蛇”AIM-9M导弹和俄罗斯的P-73导弹,它们采用扫描探测技术或红外多元探测技术
,数位处理技术、镭射主动近炸引信或无线电主动引信,实现了对目标的全向攻击,同时具
有抗红外干扰的能力;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的R-73空对空导弹,它采用二元锑化铟致
冷探测技术,大离轴角跟踪技术,总体方面综合了多项技术, 包括5通道控制,采用可控扰
流碗实现推力向量控制,变结构飞行控制技术等;在九十年代,改进后的第三代红外空对空
导弹已经广泛投入使用,近几年,虽然发达国家已经推出第四代红外空对空导弹,但由于“
三代半”导弹的价格比第四代红外型空对空导弹便宜很多,能够抗住红外诱饵干扰弹,制导
精度高,对目标的毁伤能力相当强,性价比很高,所以,“三代半”红外空对空导弹目前仍
然是各国空军的主战武器。 

  典型的第三代雷达型空对空导弹有美国的“麻雀3B”(AIM-7F)英国的“天空闪光”,俄
罗斯的R-27等雷达制导空对空导弹,采用单脉冲半主动雷达导引头,具有前向拦截能力、
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和下视下射能力。 

  第四代空对空导弹  

  进入新世纪初期新一代空对空导弹开始陆续投入使用,典型的第四代红外空对空导弹产
品有美国AIM-9X、欧洲的ASRAAM和IRIS-T、以色列的怪蛇4/5等导弹。这类导弹由于采用了
红外成像探测、发射后截获和推力向量控制等方面的技术,因而具有良好的跟踪性能、较高
的抗干扰性能、很高的机动性和灵巧的发射方式,攻击区域有很大扩展,具有对付第四代歼
击机的格斗能力。 

  典型的第四代雷达型空对空导弹有美国的AIM-120导弹、欧洲的AMRAAM导弹(先进中距
导弹)、以色列的DERBY导弹、俄罗斯的R77导弹和法国的MICA导弹;这类导弹外形为正常式
气动布局,采用了指令、惯性制导和雷达主动末制导的复合制导方式,嵌入式弹载电脑中装
定了复杂的软体系统,具有发射后不管能力,能够超视距全向攻击目标,并且具有多种抗干
扰措施和灵活的发射方式;具有对付多种飞机的拦截能力,是今后一段时期的空战"杀手锏
";然而,这类武器系统在使用时也必须提高飞机的敌我识别能力,弄不好便可能误伤自己
的飞机;在海湾战争中,美国的一名飞行员过于紧张,尚未判明敌我识别应答信号,便超视
距发射AIM-120空对空导弹,结果击落了同伴的飞机,肇事者被送上军事法庭。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1.153]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75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