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ragon (猎鹰), 信区: Green
标  题: 舰载CIWS反导新理论——窗口射击 
发信站: 紫 丁 香 (Thu Jul  8 12:08:18 1999), 转信

舰载CIWS反导新理论——窗口射击 

杨宇刚 

自从1967年10月第三次中东战争以来,反舰导弹击沉了“埃拉特”号与“谢菲尔德” 
号驱逐舰和“大西洋者”号大型运输船等大中型舰船,击伤了“佩里”级护卫舰“斯 
塔克”号,这充分显示了反舰导弹的巨大打击力和对舰船的极大威胁。为了有效地拦 
截反舰导弹,舰艇必须建立“滴水不漏”的分层防御体系,对于末段反导而言,关键 
是如何提高舰载近程武器系统(CloseinWeaponSystem,缩写为CIWS)对付近距、短时、 
机动的突然出现于末段的反舰导弹的有效性,本文在分析传统射击原理的基础上,提 
出了末段反导新理论——“窗口”射击。 

1.提高舰载CIWS反导有效性的传统方法 

传统方法,即对目标作无偏的等速直航或按一定规律的非直线运动,系统误差按可修 
正考虑,因此为了获得最佳散布,在传统战术技术论证中,常常对弹丸散布σ值提出 
很苛刻的要求,不仅技术上难以实现,而且当σ小到一定程度后,对命中概率的影响 
大大降低,甚至可以这样理解,一旦当σ→0时,单管连发射击时的弹丸飞行轨迹是 
“鱼贯”式集中到一条弹道曲线上。如果不考虑其它条件的差异,理论上命中一点, 
对导弹没有一定的散布覆盖区,只要反舰导弹在攻击中稍有波动,弹丸就难以命中目 
标。另外,系统误差的校射,从弹丸的散布中心与目标中心重合来考虑,事实上反舰 
导弹在攻击过程中随时间变化的波动性(“蛇形”运动),产生校射基准的不稳定性与 
中心位置的随机性,难以进行一致性修正,加之射击的短时性,甚至来不及修正。而 
“窗口”射击就是针对反舰导弹的攻击特点与传统方法的缺陷,提出的末段反导有效 
性的新理论、新方法。 

2.提高舰载CIWS末段反导有效性的新理论——“窗口”射击 

“窗口”射击理论是从如何正确处理舰炮技术与武器系统射击精度之间的协调关系出 
发,改变弹丸或破片的散布特性,不仅使弹丸或破片散布区域与“目标域”(目标窗 
口)重合,而且散布密度在目标域内各处几乎相等,这对攻击有波动飞行的反舰导弹 
来说,显然比正态散布情况下的命中概率更高。——反舰导弹的航迹不是等速直航, 
而是在某区域(“蛇形”柱体)内波动飞行,其具体的真实位置时刻在变化,但是是 
有界的。因此,射击瞄准点校射基准,不是随时间变化的目标中心,而是目标“窗 
口”的中心,即目标散布中心。 
——合理确定舰载CIWS小口径舰炮射击精度和射弹散布,以满足毁伤反舰导弹所必 
须的弹丸命中数或破片(子弹)数。 
——通过调整多管炮中各炮管命中点的中心位置,改进全炮弹丸散布特性。各炮管 
命中点中心位置,按各身管的射击散布的平均标准偏差值展开,扩大有效命中域, 
这样所形成的弹丸散布区域(弹幕“窗口”),从中心到边缘的命中密度几乎保持一 
样,近似均匀散布,去覆盖目标存在区域的目标“窗口”,并可根据两个“窗口” 
的重合程度确定命中概率的大小。 

3.提高舰载CIWS末段反导有效性的新方法 

“间接命中”体制的典型CIWS系统主要是瑞典博福斯公司研制的“特里尼蒂”三位 
一体单管40毫米舰炮武器系统和瑞士厄利孔·康特拉夫斯公司研制的单管35/1000 
转膛式“千禧年”(Millennium)舰炮武器系统。两者都采用可编程弹药,不同的是 
一个为预制破片弹,一个为“子弹”。“特里尼蒂”系统,由于舰炮精度高、弹丸 
飞行时间短、采用可编程近炸引信、大威力弹丸以及射击散布覆盖图形相结合,使 
命中概率提高2倍,有效性远远超过了用提高射速和初速等方法所能达到的水平。由 
火控系统解算出与目标作战所需的射击散布覆盖图形,如果拦击掠海反舰导弹按图1 
所示射击10发炮弹,定位于导弹周围,形成宽15~20米的图形;对其它空中目标按 
图2所示射击10发,即可达到预期的命中毁伤效果。每发炮弹的射击位置与顺序由火 
控系统控制实施,所形成的散布域完全有效地覆盖目标域(窗口),因此,炮位只储 
备100发炮弹,即可对付10个来袭目标。 
厄利孔公司的“千发”系统采用35毫米AHEAD可编程时间引信的动能子弹丸载体,在 
炮弹飞离炮口时,通过炮口装置设定火控系统提供的引信工作指令时间,在1~2千米 
距离内,射速为1000发/分的舰炮,在1.1秒内点射18发AHEAD弹,每个弹丸可释放152 
个3.3克的旋转稳定的钨合金子弹丸(见图3)。这些炮弹可在目标拦截点上形成2736个 
子弹丸的火力密度,总重量达9千克,这样的密度,从理论上讲,相当于一座射速高达 
15000发/分的直接命中体制的CIWS,而且只要7~25个子弹丸命中,就可达到瞬时战 
斗毁伤,命中后1秒钟内目标就会失去战斗能力。引信编程起爆与射弹前射的圆锥形散 
布,使系统不需很高的瞄准精度,其跟踪精度为0.2°,距离精度5米。装定AHEAD引信 
的工作时间,使所射出的炮弹在距来袭目标前10~30米射出子弹丸。对于“直接命中” 
体制的CIWS,因发射系统(自动机)的不同,提高末段反导有效性的技术途径也有区别, 
但不管什么形式的发射系统,问题的关键是确定与目标域相应的弹丸散布覆盖图形。 
转管式多管小口径舰炮是按规定射速,炮管组进行转动,炮管依次转到预定位置进行 
击发射击,射弹不是几发齐射,而是顺序“鱼贯”射击,所以是“零”中心距多管小 
口径舰炮,改进弹丸散布图形的具体办法是设计一种特殊形式的身管卡箍,除基准炮 
身卡箍孔为一圆形配合外,其余各卡箍孔为不同方向的长条形孔,而长条形式的方向 
与大小应根据所给定的弹丸散布图形确定,并与炮管的散布偏差σ有关。当舰炮不射 
击时,炮管端部在相应孔的中间位置,射击时由于振动、离心力与后座运动的综合影 
响,使炮管在长条孔内发生随机悬臂式摆动,形成射弹的随机散布,使射弹均匀分布, 
从而提高了命中概率。 
联装多管小口径舰炮如何提高命中概率?以四联装小口径舰炮为例,传统方法是减小 
全炮的弹丸散布偏差σ。因此,强调各炮管的平行性或向内倾斜使弹丸在某一最佳射 
程上交于一点,所以当没有目标散布问题时,命中期望值是很高的,约有2/3的射弹 
落到±σ范围之内,但对航迹波动目标则不然。因此,进行联装舰炮的设计,可以得 
到满意的效果。在确保毁伤概率的前提下,各身管的命中点中心位置,相对于共同命 
中点中心位置,在高低与方向上均按各身管的标准偏差平均值展开,这样,改善了弹 
丸散布特性,由正态分布变成均匀分布,即使目标机动飞行波动较大时,也具有很好 
的命中毁伤效果。 
舰载CIWS末段反导“窗口”射击理论也适于中口径舰炮,它将使中口径舰炮的弹药发 
展得更完善,更有利于按火控系统提供的射弹(破片或子母弹)散布图形进行反导射击。 
对于直接命中体制的“窗口”射击理论均适用于不同管数的转管炮或联装式小口径舰 
炮。 
--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44.8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22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