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hitlib (seeempty), 信区: Stock
标  题: 四
发信站: 紫 丁 香 (Sat Apr  8 10:39:41 2000), 转信



--------------------------------------------------------------------------------




第一章
第二节  技术的晋级与超越

    一、基石的衍生

    二、技术指标晋级
    在介绍几个技术指标之前还得强调几个问题:
    第一,技术是一种反映市场行为的武器,至于用什么样的武器杀敌制胜,则需要在市
场的实践中不断训练。这个市场还不存在一种能够永远不败的指标和理论,我所讲的一切
也包括在内,就像游泳一样,手脚的配合、换气的掌握都要在水中练出,不下水是永远学
不会游泳的。
    第二,各种理论和指标要在实践中印证,纸上谈兵远比实际操作容易得多。我的一位
邻居投入股市前看了许多股票的书,对作股票会赔钱很不理解。他曾特别认真地和我讲:
“股票就是低价买高价卖,这是个真理,多么简单!小张,你要永远记住!”我在他看过
一些书后就说不过他了,但心里不服。而今,他又似乎开始憎恨技术,我仍旧说不过他。
高抛低吸确实是股市操作的一大原则,最近还经常听到这样的询问:“这支股票我在这里
抛出好不好?等跌下来的时候我再买进来。”这个问题一开始还真能问住我,我不知这样
做有什么错,可心里知道要真的做起来是多么难啊。别太相信那些道听途说的人的指导,
别太相信理论家们的事后分析,没有价值。一切要靠自己的最终领悟。
    第三,技术分析有许多流派,有趋势派、波浪派等等,但我认为,在很多情况下是殊
途同归的而不是对立的。比如,波浪理论认为上升中有上升五浪,趋势派认为翻转形态中
有一种“头肩顶”(见),仔细观察会发现,如果在 1和a之间大致连一条线,那么,
线上部分就很有些“头肩顶”了。仔细想想,很多理论都和在家的操作有些相似,仅就波
浪理论而言,难道不是和庄家吸货、振荡、拉升、振荡、出货有着惊人相似的节奏和过程
吗?所以,理论的书要读,但要越读越薄,简单而实用才是职业选手追寻的路。

    百多年来,技术分析使无数英雄竞折腰,都希望创造一种学说或指标,并藉此走在市
场之先。可是不同的分析方法都必然有其长处和短处。了解分析方法的形成过程,才能更
有效地将之应用出来,让我们先对技术分析方法进行一下分类。
    总体来讲,我们用这样4个角度来了解不同的分析方法:
    1.原始资料的应用
    不同的分析方法是从不同的原始资料基础上构建起来的,以分析方法所用的原始资料
分类,大致可以得到以下几个范畴;
    a.趋势指标,如均线系统,这类指标力图捕捉到市场将会出现的趋势。
    b.循环指标,这种指标从市场的循环周期入手,从而捕捉周期的浪顶及浪底。
    c.动量类指标,如KD指标、威廉指数等,这类分析方法的焦点集中于某个特定时间内
的变化,以衡量市场将出现的趋势倾向。
    d.成交量指标,这种方法常称为“人气指标”,用以了解投资者参与市场的程度,所
选用的资料是成交量,如OBV指标。我自创了一种叫“资金累积量”的指标,这个指标在19
96年应用时非常准,到了1997年就不准,后放弃使用了。
    e.市场广度指标,股票升跌数目之比。新低和新高股票之比等,用的不多。    
    f.市场情绪指标,这类指标试图从投资者的做多与做空的比例中了解市场的走势趋向
。例如,市场做多的人很多时,显示市场可能会因购买力的减弱而出现调整,若做空的人
多时,也许将会抛压已尽,市场将见底,这其实是把广大散户当做了反向指标。我还真碰
到活用这个指标的散户,一旦他发现市场人气活跃,就抛出平仓,一旦市场悲观他就买进。
只可惜他有时也搞不清场内悲观的人多还是乐观的人多。场内还流传着这样的故事:一个
在证券部门口看自行车的老太太,当自行车多时她就卖出,当自行车少时,她就买进。这
个故事有一定道理,但只有业余选手才笃信这样的故事。巴菲特难道是靠每天都紧盯着美
国证券公司门口的人数而致富的吗?关键问题是市场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大家看涨,可手
中却没有仓位;大家看淡,手中却满仓不抛出。人的行为和心理有时是矛盾的。
    上述6类指标是股票市场中最常见的指标,不过有经验的选手都知道,每一类指标都
只能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应用,当市场结构环境发生转变时,技术指标也要及时调整。原
来的指标会失去功效。因此,在我们应用上述不同类别的指标前,必须清楚界定其适用于
哪种市场结构。
    看,我们曾经有一柜子混乱的衣服,现在开始分门别类地放进不同的抽屉,思路开始
清晰一些了。首先,我们要判断市场正处于投资与投机大循环的哪一个阶段及其特点。第
二,我们在战略角度上把技术分析归到三块基石上。现在,我们开始把各类技术分析指标
放到市场结构中去考察,是否有些专业的味道了?
    2.市场结构的适用性
    市场原本是一个整体,没有个别分割的市场结构,但为了易于说明和理解,我们还是
把市场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类型的市场环境:一是趋势市,市场方向感明显。二是振荡市,
市场趋势不明显,长期在某价位上下振荡。在选择分析方法时,这两种市场结构是要首先
分清的。在大趋势的状态中,很多动量指标的超买/超卖都会出现钝化而失灵;在振荡市
中应用追随趋势的买卖方法只会左右挨打。
    3.市场观念的分野
    在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中,分析家们都希望为市场的供求找到平衡点,从而决定市场价
格。但在市场的走势分析中,我们加入了时间因素,市场的平衡就不是教科书中所述的静
态平衡,而是经常因市场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化的动态平衡。换句话说,当市场两股对立的
力量——供与求出现此消彼长时,市场的价格就会由一个平衡点调节至另一个平衡点,产
生了价格的升跌。因此,市场也出现了许多对立的观念:超买/超卖、支撑/阻挡、反弹
/回吐、收集/派发。大部分市场分析方法都是根据上面的一些观念构建出来的。最主要
的是我们要清楚这些观念的暗示和局限,才能灵活准确地应用。
    4.时间序列
    每一种分析方法其实都有时间性,有些具有前瞻作用的,称为领先指标;有些具有反
映趋势的作用,称为落后指标;还有一些指标,将市场的走势化繁为简,称为同步指标。
一般来说,领先指标泛指一些具有预测性的分析方法,例如成交量指标、市场情绪指标。
落后指标泛指一些跟随趋势的分析方法,它的买卖信号落后于市场的波动。至于同步指标
,是指一些反映当时市场状况的分析方法,例如市场广度指标等。这里提到的指标名称
——“领先”、“落后”,毫无褒贬之意,并不是“领先”指标优于“落后”指标。
   
    这些分析方法分类,主要是基于不同的买卖方法。前者含有预测性,后者用以作机械
性系统买卖,因此,分析者在应用分析方法时,必须清楚地了解其系统的分析目的,若将
落后指标当做领先指标来作后市预测,往往会适得其反。

    最后,在具体讲几个技术指标如何活用之前,还需强调:认识分析方法的原理、掌握
分析方法的诀窍、将分析化为买卖的策略、利用分析方法作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是四门
不同层次的学问,如同练武一般,分了四重境界,这四个境界要牢记在脑海里,反复琢磨
。有些股市老友,各种分析方法非常熟悉,可惜未能突破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这一关。该
大胆的时候十分谨慎,该小心的时候又十分莽撞。结果多次成功的获利经不住一次冒险的
亏损,资本数量级无法发生质变。各种买卖信号只能看做是天上的乌云.若要下雨,必先
乌云密布,但乌云密市却未必下雨。分析方法和行情变化不能本末倒置,千万别问出“指
标已经严重超买,价格怎么还不跌呢?”的傻话来。


    技术的讲解,只讲几个有心得的技术,就略去其他了。
    1.移动平均线的应用
    移动平均线是具有滞后特点的平滑工具。它以追踪趋势的变化为目的,用来识别和显
示旧的趋势已经终结或反转、新的趋势正式萌生的关键契机。它从不领先于市场,只是追
随市场,仅当事实发生之后,才能告诉我们,新的趋势开始了。
    从应用移动平均线的体会来看:
    第一,市场确实会在一段大的波动中存在着方向明显的趋势,比如从1996年初到1997
年上半年的牛市就是很典型的上涨趋势。市场并不像有些人描述的那么杂乱无章,这一点
要坚定不移。“顺势者留,逆势者亡”在股市也有市场,先判断市场的趋势是第一位的技
术。
    第二,很多书上写的10日均线如何关键,年均线如何重要,但有些言过其实。确实,
均线从某种角度讲代表了操作者的平均价格,比如5日均线代表5个交易日以来参与成交人
的平均成本,而10日均线则表示10个交易日来的平均成本。但是,对于测量庄家成本来讲
,它常常把人引入误区,比如价格快速升高,有人会认为庄家成本也在大幅度上升,就大
胆冲人,其实庄家成本是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的。这点我会在后面的章节中谈到。
    第三,均线系统不宜用来预测短期走势。葛兰碧的八大法则在短线走势应用中也难以
施展魅力。我们会发现短期均线围绕长期均线来回波动,方向并不明显。一般用均线系统
预测中长期走势还是较为有利的,如一个月到半年的走势。
    第四,不要用均线系统来判断顶部与底部,并以此来操作。有些读过一些股票书的朋
友常遵循着这样的理念操作:当短期均线向上突破长期均线时买入,当短期均线向下跌破
长期均线时卖出。这样操作以后你就会发现,买入点距离中期顶部较近,手续费的空间都
不太容易出来。
    第五,距离均线非常远的价格是有—定操作价值的。当价格在均线上方很远的地方,
获利者较多,压力自然很重,行情将回档或横盘整理。在均线下方很远的地方,则上空抛
压减轻,行情将在短期内停止下滑。是不是有点逆着趋势操作的味道。是的,经验这东西
在很多的时候看似十分矛盾,我在买进或卖出的时候也常常想着两种截然相反的理由,判
断是权衡出来的。均线系统的本质特点是在判断趋势的大方向的同时较为滞后,你要总是
经不住价格波动的诱惑而进进出出,还是少用均线为妙。
    由均线系统还繁殖出许多机理相似的技术,如把均线整理加以各种变化,像移动平均
线通道、保历通道等等,性质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最主要的是这些指标都属于市场趋势指
标,不要相互验证。

    2.相对强弱指数(RSI)的应用
    相对强弱指数是我在市场上应用较多的指标之一。它和威廉指数、KD指标等类似,都
属于市场动量指标。
    RSI的创立者是韦奕达先生,许多投资者天天应用RSI,却不知鼻祖是何人。相对强弱
指数自发表以后便风行投资界,成了广为人知的技术指标。我喜欢这个指标,是因为它简
单明了,也有人对此嗤之以鼻,这也说明这个指标既招人爱也招人恨,灵验与失误同样的
多。RSI属于一种分析工具,一切操之在已。
    首先,相对强弱指标是一种辅助图表分析的工具。有以下5点可供参考:
    a.当RSI升上70或跌破30时,顶/底便会展现。这点指市场逆转、市场调整或反弹的
中期顶/底。
    b.当RSI出现与市场走势背离的态势,将强烈暗示市场逆转。
    c.当RSI在70之上出现高低顶或在30之下出现高低脚时,将强烈暗示市场逆转。
    d.一些图表形态,例如头肩顶或三角形等在价位图上十分模糊。在RSI上却清晰可见。
    e.一些支持或阻力位在图表上难以划分,但在RSI上,支持及阻力线却时常较容易划
出,可作为图表上破位的确认讯号。
    第二,相对强弱指标实质上是一种动量指标。若你的分析系统包括动量指标及相对强
弱指数两种指标,则你的分析系统其实只有一种指标。
    相对强弱指标是一种改良后的动量指标,其主要功能是取动量的领先指标作用。动量
指标的公式如下:
                            Mtm= Cl - C2  
    这一公式是衡量某段时间内收市价的变化。当市场下跌幅度减慢,动量指标上升速度
最快;若市价上升幅度减慢,动量指标将快速下跌。
    不过,动量指标也不无缺点:
    a.个别极端市况,可令动量指标波动很大不能反映趋势.
    b.动量指标的上下限并无限制,难以界定何种水平才是超买超卖。
    c.不同市场的尺度不均,难以相互比较。
    d.分析者需要存储大量数据以计算动量指标。
    相对强弱指数的设计,主要目的是改良动量指标的缺点,使指数不会受个别交易日的
极端市况影响,并将指数设计在 0~100之内,以助分析。最后,保留两天的计算RSI资料
可使计算程序简化许多。
    第三,相对强弱指数的公式演化。
                  N天内收市价上升的平均幅度(AV)
    相对强弱RS = -------------------------------
                  N天内收市价下跌的平均幅度(AD)
    AV的意思是:若当天的收市价高于昨天的收市价,其升幅即是一天的动量指数。将N
天内的正动量指数之和除以N,就得到N天内收市价上升的平均幅度。     
    AN的意思是:若当天的收市价低于昨天的收市价,其跌幅即是一天的动量指数,其价
值是负数,将 N天内的负动量相加除以N,取其绝对值;就得到N天内的收市价下跌的平均
幅度。我们从公式中可以看出,RS是正动量与负动量之比。正动量越高,市场越强;负动
量越大,市场趋弱。
    RSI是将正动量与负动量的关系设置在0一100的尺度内,其公式如下:                
                    RSI = 100-100/(1+RS)
    将 RS =(AV/AD)代入其中,得到:
                    RSI = 100-100AD/(AD+AV)
                        = 100AV/(AN+AV)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相对强弱指数是衡量上升动量在市场升跌总动量中的相对比例。
    第四,相对强弱指数应用经验谈。
    相对强弱指数是一个非常易于应用的指标,但它的信号过于强烈,人们在使用它的时
候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见到指标示警就快速跑掉。由于相对强弱指数有一个预测市场的功
能,所以在一轮真正的大强势面前往往过早地进入示警状态,而失去作用。如1997年上半
年的慢牛走势就是很好的一例(见)。在短期操作中,相对强弱指数又过于敏感,我
试着在短线中用过,发现用它作短线,只能把手续费打出来而已,而且非常累。至于到相
对强弱指数的波动中找形态和支撑位/阻力位,我觉得过分牵强,实际的波动中,它的特
征并不明显。
    有一点却是相对强弱指数的强项,就是判断庄家出货的顶部,它往往出现与形态背驰
的现象——顶背驰(见)。这是青岛海尔庄家在1997年7月成功的出仓行动,从图中
可以看到,在33.50元的时候RSI为73.04,当价格运行到另一个高位34.50元的时候,
RSI并没有随着价格的飙升而再创高位,只是走到了65就停止不前,价格的上扬与RSI的下
降形成鲜明的背弛现象。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它说明当RSI在价格的高位与价格出现
背驰时,我们应该十分警觉。当然,并不是庄家出货时都会有这种背驰现象,这一定要搞
清楚。其实这个例子是我的客户帮我发现的,因为他听了我的课,又正好有青岛海尔的股
票,看出背驰现象,马上打电话问我是否需要平仓,他比较犹豫,怕踏空。我看了一下,
对他说:“最起码平仓一半。”结果就一直掉了下来。我还发现很多人对一支股票何时涨、
怎么建仓非常有研究,总是能积极主动地建到好仓,而对怎样获利了结却十分模糊,心中
无数,往往获利损失了一大半甚至全无,才极其被动地出货。在如何出货、把钱踏实地放
到口袋中, RSI可以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

三、形态的重要性

 


--------------------------------------------------------------------------------

  
 【网上看客】录校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5.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70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