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ina (Cappuccino), 信区: Work
标  题: 一个老员工的华为情结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2月09日13:50:21 星期天), 站内信件

一个老员工的华为情结--摘自新浪
 从评论只有几篇到现在有了4000多篇,我看了不少,终于忍不住自己也想说点什么,因
为实在不明白有些人说的话,是太幼稚还是别有用心,有些事实我是不知道的,比如华
为的股权分配以及市场运作,但是有些事情我是知道的,比如Vrp,因为我曾经是其中一
员,我
已经离开华为了,为什么要离开,说大了就是不能接受其企业文化,我反对用洗脑这样
的词行为华为的员工,确实大部分员工都是毕业生,可塑性都比较强,但是大家都受过
高等教育,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一定要用洗脑这种词,其实每个从学校毕业的人走上社
会都被社会洗了脑,从理想走到现实。
  我知道每个从华为离开的人都有自己的原因,我虽然不接受华为的企业文化,但是
也不打算全盘否定,大家多看点书,学过历史的人都应该知道,资本积累本来就是件残
酷的事情,外企为什么轻松,因为有积累(本人现在在外企),所以虽然我受不了华为累
(虽然有些是管理水平太低造成的),但是也能理解,日本企业如何发展到现在的,大家
多少都知道,说句实在话,不少单位和公司都比华为累,为什么大家就知道华为累,因
为华为名气大。
  我已经离开华为了,曾经是满腹对华为的不满,但是平静下来,还是觉得华为是国
内最好的公司,无论是技术还是管理水平(虽然和外企的管理水平比,确实是差了点),
还是追求上。
  说道技术,就不能不说说这次CISCO对华为的指控,大的我说不了什么,但是我一直
是vrp研发的一员,经历了vrp软件的起起伏伏,在这方面,我应该有一定发言权,看到
有些人在网上没有根据的指控和谩骂,我深深感觉这些人才是被洗了脑,不要以为外国
公司以侵犯知识产权告了中国公司,中国公司就一定是侵权了,有这些想法的人才是被
洗了脑,别的不说,对于vrp,那都是数百vrp研发人员,那些还在职或者已经离职的员
工辛辛苦苦编写出来的,虽然开发文档不完善和人员流动对代码稳定造成不小影响,虽
然我们也曾经嘲笑问题太多,有些质量太差,但那也是我们自己编写出来的,一点点的
经过开发和测试人员的努力稳定下来的(听说现在vrp已经稳定了不少,我感到很欣慰),
vrp的基础是freebsd,可那是自由软件,华为搞数据通信的人手一套tcp/ip红宝书,研
读freebsd,如果一定要把VRP和CISCO的核心代码牵扯上,那就是大家都曾经抄袭了fre
ebsd,华为在开发软件的投入是非常大的,当初花了那么多钱让印度人开发了mpls,osp
f,bgp……我们都很心疼,印度人的工资可比我们高,代码质量却良莠不齐,所以cisco
告华为这点,我觉得不可能赢,但也不排除钱是万能的,不过华为的路由器确实是在模
仿cisco,但不是抄袭,因为模仿只是功能上模仿,说白了,cisco有什么功能,我们就
要有什么,我觉得这很正常,并觉得某位网友将华为和cisco的产品功能列出来并想以此
证明华为在抄袭的行为很幼稚,路由器不能路由,不支持转发,不跑ospf,你让它上网
干吗,这就跟你不让电视机说明书上写能接受电视信号一样,但对于核心代码,那没法
抄袭,也没有必要,花那么多时间研究一堆高明不到哪里去的代码,还不如自己编。Cs
co的代码也高明不到那去,大家肯定都知道juniper和csco的渊源,也可能都清楚junip
er的路由其为什么比csco的好,csco的IOS体系结构上有重大缺陷,这也造成了她在不断
的打补丁,而问题又不断,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无法彻底改造其体系结构,所以也
限制了ios的发展(这是一个曾经在csco开发过ios多年的离职老外员工说的),华为没有
必要抄袭这种代码(要学习也应该象juniper学习技术)。
  网上有些人大谈创新的意义,并鄙视华为等等,我觉得这些人要不是没有工作过的
学生,要不就是托,创新固然让人尊重,但是太理想主义了,创新以为着大量的资本投
入和良好的市场运作,否则创新怎么转换成产品,bell实验室固然让人尊重,但是Luce
nt的失败也有原因在于没有能尽快将创新转换为市场可用的产品。任正非对于创新的观
点,固然有急功近利的心态在里面,但是也不是没有道理,跟着别人走也不失为一种办
法,不容易犯错,能加速企业的发展。我知道有人又要供给、我是被华为洗脑了,我觉
得那些维技术论者才是被洗脑了,根本不明白企业怎样才能发展,要是你们工作几年,
就会知道创新才是值得尊重的论调是很可笑的。说到这,虽然microsoft虽然到处告人家
侵权,但是它的技术也没什么创新,熟悉软件历史的人肯定都清楚,dos是他买的,win
dows是他模仿苹果的(这何华为的cli模仿csco很象),word是他买的,浏览器是他靠垄断
挤垮netscape的,从来没听说过微软有什么划时代的创新,这点就不能跟苹果相比拉,
但该次还是被评为最受人尊重的ceo,其实,csco就是网络界的微软,其发展历史和微软
太象了,所以没有创新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看看企业的发展史,商业运作更重要,而不
是技术本身。
  我说上面这些,并不是表示华为怎么样,我觉得,而且我相信就国内企业而言,华
为是最重视知识产权的,不管是被迫还是自愿的,我在华为的时候,每个月都要被检查
一次,机器上是否有不该有的文档,代码和不该装的软件,所以我只能偷偷装office,
一个月装一次,因为lotus 123太难用了,华为规定用的每个软件都是有版权的,你要是
想装win2000或者vc等其他软件,必须要申请,虽然大家的机器上还是有一些没有版权的
软件,但是都是大家的个人行为,跟公司无关,每个曾经在华为工作的人肯定都清楚,
这种检查越来越严,很让人受不了,当然检查的重点其实是代码和文档,因为出了好几
起有些员工私自将整个产品的代码和文档拿到外面刻盘被公安局抓住的事情,我不喜欢
这种例行检查,因为我觉得这是对员工的不尊重,这也是我离开华为的一部分理由,但
是想想,如果要中国公司作,也只能靠自己防范,而不能指望法律作什么,从这点上看
csco是幸福的,因为美国的法律是比较健全的。我不知道华为对其他小公司的收购和挖
人行为,不过我相信肯定有的,因为这是太普遍的商业行为了,反过来,华为也是受害
者,那些辞职创业的员工也应该扪心自问,你们的行为是否就合法,不要说华为的做法
就是对你们的打击,我对港湾是有一定了解的,他们是组织过一次检查,让大家把机器
里的华为文档都删除,大家明白了吧,没有人是完全清白的,我一点都不怀疑,有朝一
日,华为会告港湾,因为太太象了(是否真的在抄袭,我不清楚,反正象得不能再象了)

  反正,本质上讲,大家讨论的不过是些商业行为,很正常(我的结论,1、没有抄代
码。2、命令行确实是有意模仿,3、用户文档是华为的痛楚,用户文档质量太差了,抄
就抄拉,还抄得一抹一样),不寻常的是两个公司在业界不同凡响的影响力。首先,我对
有位赞扬csco对中国电信和经济建设所作的所谓不可否认的贡献的人说一下,我对你说
的话感到恶心,csco对中国经济作了什么贡献,起了什么推动作用,通信行业的人心里
自有一把尺,论解决就业,他区区500人,比肯德基等差远了,论赚钱,他赚了是中国人
的钱给的是美国人。说起对电信的所谓推动,更让人愤慨,对于和csco的设备打交道2年
多的人,我的体会很多,我佩服csco这样在概念上引导用户的人,华为在这点上差远了
,当时csco说什么,用户信什么,华为这样的公司只能跟着走,可气的是csco一方面不
公开私有协议,还不断的一方面象用户鼓吹它的私有协议多么好,比如eigrp,说它比o
spf还好,而现在呢,大家都在用ospf,csco也没在鼓吹它的eigrp。还有就是ISIS,本
来是用来连接异构网络的,因为美国的网络比较复杂,各种不同的网络并存,比如ipx,
ip等等,所以ISIS是适合美国国情的,而中国的网络发展比较晚,基本上就是IP网络,
没有必要用ISIS, ospf本来就挺好的,结果csco到处象用户鼓吹isis,到了现在,还是
ospf好用(用户也不是傻子)。在mpls上,csco就落后了,所以鼓吹的就没那么厉害。看
到华为从最开始被csco牵着鼻子走,到现在也能发布自己的解决方案影响用户,确实也
能理解csco得着急,呵呵。论到贡献还不如说华为对国家的贡献大,要没有华为和诸多
国内厂商奋起直追,csco的设备还不止到卖多贵,当初的交换机就是一例,没有国内厂
商的努力,那些设备得多贵,得花掉纳税人多少钱,这绝对不是什么狭隘的民族主义,
没有被洗脑的人看看彩电之类产品的发展就会很明白国内厂家存在的意义,绝对不是华
为一家的问题,各行各业都一样华为有太多问题,我也怀疑它的生存,虽然我对它有太
多不满,以至于我不得不离开,但是有几点我不怀疑,1、它是国内最尊重知识产权的公
司,2、它是国内最有追求的公司,虽然看起来目前的目标是赶上csco,还不够远大,大
家看看中国有多少公司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上市圈钱,用友好不容易上市圈到钱了,结
果呢,钱不是用到发展上,而是买楼上了,因为根本没有什么发展计划。3。他是国内最
好的公司,虽然我不认同它的企业文化,员工也确实良莠不齐……,所以综合起来,我
还是觉得国内企业中,华为最好。虽然我已经离开华为了,虽然有很多不满,还是希望
华为一路走好,希望那些还在华为的同事和未来将在华为的同事能将beat csco的事业进
行到底

--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8.246.3.247]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36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