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blacktulip (一往情深), 信区: Work
标  题: 下岗职工隐性就业存在的条件
发信站: 紫 丁 香 (Tue Oct 12 21:56:08 1999), 转信

下岗职工隐性就业存在的条件 


下岗职工隐性就业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制度和管理有漏
洞;二是外部有比较多的就业机会,否则下岗职工只能滞留在中
心,政府和原企业将不得不按规定承担下岗和失业期间的所有费
用,这时表现为非自愿失业;三是自身有需要,否则就不是隐性
就业而是自愿失业,这种情况下,政策和原企业至少要按规定承
担下岗期间的全部费用。当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时,下岗职工必然
会选择隐性就业。有关调查表明,下岗职工普遍有过隐性就业经
历或正在隐性就业。这一结果表明,对下岗职工群体而言,上述
三个条件都同时成立。 
首先,从制度和管理方面来说,对下岗职工隐性就业行为的管理
是政府和企业的共同职责。但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没有较好
地履行这一职责。 
1.政府没有对下岗职工的就业行业和企业的用工行为进行有效
规范。中央文件对下岗职工就业行为的管理有规定,《劳动法》
和《劳动合同法》对企业的用工行为也有规定,但无论是法律还
是中央文件,都没有得到深入贯彻落实。另外,我国有关的法律
和文件规定也不完善,如对下岗职工隐性就业的处理、就业标准、
双重劳动关系和多重劳动关系的处理、合同的完备性等,都没有
涉及。这就干扰了对下岗职工隐性就业合法性和合理性的判断,
给非法用工和隐性就业提供了可乘之机,也使下岗职工就业的合
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2.企业没有管理下岗职工隐性就业问题的机制。政府要掌握隐
性就业的整体情况,但不可能具体掌握每一个下岗职工隐性就业
的情况。原企业是与下岗职工发生关系的直接主体,对于隐性就
业这种劳动关系的变化应最敏感、最积极。但是,由于整个下岗
分流是自上而下地由政府推动的,更多体现了政府的目标和意志,
企业在下岗分流这一利益结构调整中的利害关系不大,因而在下
岗职工隐性就业显性方面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企业调节机制越
缺乏,政府政策调控的实效越差,政府直接操纵改革的倾向就越
大,隐性就业问题就越难解决;另外,由于长期以来与职工利益
的一致性,企业不会站在下岗职工利益的对立面对其隐性就业进
行积极管理。企业也不愿与他们切断关系而使其就业显性化。事
实上,企业对下岗职工的隐性就业情况最清楚,企业没有积极主
动性是下岗职工隐性就业没有尽早显性化的关键因素。 
第二,从外部就业环境来看,虽然有一些地方的就业环境比较紧
张,但总的来说,下岗职工再就业的环境还存在宽松的缝隙。许
多地方的劳动部门表示,不挑不拣,马上就业。下岗职工中普遍
存在隐性就业的现象,并且,隐性就业都是通过自找门路实现的,
而不是由劳动部门介绍的,这更说明在结构调整中的就业机会并
不少,只是就业的形式和保障程度不同于原来的工作岗位。如果
以工作时间来衡量下岗职工隐性就业的状况,则大部分下岗职工
从事的是非正规、稳定性较差的工作,虽然辛苦而且收入较低,
但家庭生活因此得到一定改善。所以,外部就业环境为下岗职工
隐性就业提供了可能性。 
第三,从下岗职工的就业意愿看,大部分下岗职工有较强烈的就
业愿望。这是因为:
1.目前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
平较低,不能赖以维持家计。因此,绝大部分下岗职工再就业的
首要目的是为了维持个人和家庭的生活;
2.目前的社会保险体系还不完善,而且保障对象、内容和程度
也不能满足需要,如失业人员的医疗保险等问题。随着个人和家
庭的预期风险增大,增加收入、增强抗风险能力已成为下岗职工
的头等大事。毋庸置疑,下岗职工普遍拥有再就业的愿望。 
下岗职工的需求层次不同,其就业的原因也不同:对于没有较好
的再就业条件的下岗职工,其再就业只能是打零工,挣得一些生
活补贴;对于一部分有条件并实现再就业的人,再就业是主动适
应市场化就业的结果,同时也为了弥补由于下岗而造成的损失,
保证实际生活需要不因下岗而受到影响;另外,上述两种类型的
下岗职工中,都有一部分人缺乏再就业愿望,除了少数没有再就
业能力的人外,他们不想再就业的原因有二:一是观念没有转变,
还存在依赖国家的想法;二是再就业的实际收入过低、机会成本
过高,使一些人成为自愿失业者。 
--
Blacktulip——黑郁金香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10.46.65.1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05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