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fishcat (鱼猫), 信区: Work
标  题: 华为、中兴通讯、大唐电信比较研究 
发信站: 紫 丁 香 (Tue Nov  9 09:14:08 1999), 转信

华为、中兴通讯、大唐电信比较研究 

华为技术、中兴通讯、大唐电信都是我国电信设备制造领域具有很高知名度的 

企业。同时,相互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三家企业各具特点,企业的行为有很大 

的差异。其中,中兴通讯和大唐是上市公司,华为公司的电源事业部部分正积极筹 

备上市。本文对这些差异和特点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电信行业的现状和前景有进 

一步深入的了解。 



一、 所有权结构比较 

三家公司的所有权结构完全不同。中兴通讯是公、私合营的经济,但是私方享 

有企业的控制权。中兴通讯的总裁是侯为贵。他原为深圳市中兴维先通设备有限公 

司的创始人(该公司为一私营企业),也是该公司的最大股东。1993年4月,在由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所属深圳航天广宇工业公司、深圳市中兴维先通设备有限公司 

合资设立中兴新公司之后,侯为贵任中兴新公司的总裁。此后中兴通讯公司成立 

,侯为贵又任中兴通讯总裁。中兴通讯被认为是国有企业,因为国有股处于控股地 

位。但是由于上述的制度安排,该企业却没有国有企业的诸多弊病(至少是不那么 

严重)。 

华为是纯粹的私营企业,公司控制权由出资者完全享有。 

而大唐电信也是公司合营,但是公司的控制权(或主要部分)为国有出资方享 

有。该公司是由邮电部电信科学研究院、电信院属十所、国际电话数据传输公司 

(中国留美学生开办的私人公司)及另外十家单位发起设立。其中,电信院占 

41.96%的股份,十所占8.69%,国际数据传输公司占8.45%。从股权分布来看,国有 

股占控股地位。公司的控制权的分配体现了股权的分配,公司的重要职务如董事长 

、总经理和大多数的董事、监事都由国有方选派。 



二、企业效率分析 

企业的所有权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效率。从委托人-代理人理论来看 

,私有企业具有最高的效率,公私合营但控制权在私方的效率次之,公司合营但控 

制权在公有方又次之,完全公有的企业的效率最次。从理论上讲,华为是完全私有 

的企业,其代理成本最小,因而其效率最高。但是由于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中的 

低效率现象开始出现(这是难以避免的)。中兴通讯公司是公私合营,但控制权在 

私方,又由于公、私两方有明确的奖罚协议,作为上市公司,企业信息的不对称程 

度较轻,因而同样具有较小的代理成本,企业效率较高。大唐电信是公司合营,但 

是公司的控制权(或主要部分)为国有方代表享有,其代理成本最大,因而有较低 

的效率。 

企业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公司的总经理的个人魅力。华为公司的总裁 

任正非涉足电信行业已十多年,从白手起家到今天最大的民族电信设备制造企业 

,其过人的经营才能是为人公认的。他的存在是华为企业精神的重要支柱。中兴通 

讯公司的总裁也是空手创业,展示了其才华,最终才得以有机会同公营经济合资并 

担任总裁。相比之下,大唐电信的总裁的企业家才能是证明最不充分的。该总裁长 

期从事科研,仅有的商业经历是担任西安大唐公司经理,时间尚短,经验不够丰富 

,并且业绩也不十分出色。 

因而,本文认为华为、中兴有较高的效率,而大唐将较差。 



三、企业的产品结构及市场竞争力 

华为公司的产品覆盖面最广,涵盖了交换、传输、接入、无线及移动通信 

、ATM、数据通信、智能网、支撑网、智能高频开关通信电源等主要电信产品。在 

1997年,该公司的产品销售额比1996年翻一番。交换机年销售444.5万线,市场份 

额达20%; HONEY接入网年销售25万线; SDH光先传输系统年销售430多套;ETS450无 

线接入系统年销售127套;CC08 STP信令转接点系统年销售27对,共计5716链路,占 

全网年新建量60%;SYNLOCK通信大楼综合定时供给系统投入使用;综合智能网设备 

在天津投入使用。INTESS 112集中测量系统市场份额占59%;系列通信电源年销售 

额4.5亿元,市场份额占22%。华为的产品在它所进入的所有领域都具有强大的市场 

竟争力,我们可以称其处于全面领先地位。 

中兴通讯的产品包括交换机 、接入网、光纤通传输、多媒体通信、动力环境监 

控、网管等。98年上半年该公司销售的交换机为200万线,签单额约10亿元,占市 

场份额的15%;接入网40万线,签单额越3亿元,占市场份额的近15%;传输产品签 

单越1亿元;会议电视200套,签单金额0.5亿元;电源、监控及其他共签单1.5亿元 

;上半年签单金额共约16亿元。中兴通讯产品的覆盖面较华为窄,但是在其产品进 

入的领域,都有较强的竞争力。特别地,中兴的接入网、会议电视和监控系统在国 

内处于领先地位,其中接入网的前景十分广阔。因而,我们可以认为中兴是处于局 

资5.8亿),支持这么多项目的后果就是重点不突出、投资力度不足。除了一个合 

资的W-CDMA WLL系统项目投资额达到2950万美元外,其余项目均在5000万元以下 

(相比之下,中兴4.3亿的筹资额只投入了5个项目)。同时,诸多的项目使得管理 

层的精力显得不足,管理难以跟上。这种撒胡椒面的投资方式效果如何是一个问题 

。 



五、企业的规模、成长性 

华为公司97年的定货额是41亿元,货款回收达到25亿元,比96年翻番。98年上 

半年的定货额以达到97年全年的水平。中兴通讯97年的定货额是14亿元,货款回收 

达到6.3亿元,比96年翻番。98年上半年的定货额达到并超过97年全年的水平,达到 

15亿元。大唐95年销售收入为9300万元;96年销售收入为3.05亿元,97年实现销售 

收入5.3亿元;98年1-3月销售收入为1.06亿元,(如持续此速度,则全年的销售收 

入会低于97年)。从数据来看,华为处在持续高速增长阶段,中兴处在加速增长阶 

段,而大唐是减速增长阶段。由于大唐来自数家企业的合并改组,因而严格来说 

98年之前没有大唐,但是大唐的前身增长速度落后于同行是明显的。在合并重组之 

后能否有所改善是一个问题。 



六、组织结构 

华为的组织形式采用矩阵形式的事业部制,这适合于其规模大、产品种类多 

、为保持灵活而分权的特点。各事业部都是利润中心,实行分权原则,有利于增强 

激励,减小代理成本。同时,由于企业中有一个绝对权威(总裁任正非),因而重 

大的决策又能够保证集权,统一筹划。实践证明,华为的企业组织是成功的。 

中兴由于企业较小,因而采用的是传统的直线制。直线制的优点是权责分明 

,协调容易,总经理的权威更容易贯彻。本文认为中兴的组织结构也是成功的。 

改制后,大唐采用的是直线制,但是本文认为直线制所体现的集权特性在大唐 

公司未能体现。大唐电信由电信院科学技术研究院下属或控股的6家单位或企业改 

制而成,其中最重要的是西安大唐公司。改制后的大唐有5家子公司,全部都是原 

来电信院下属单位。以大唐的规模来看,子公司是太多了,不利于公司的重点突破 

,统一筹划。究其原因,本文认为这是在原来经营体制下的各立山头的历史的延续 

。尽管为了上市,各单位结成了一体,但是原有国有制下的利益格局短期内还难以 

打破。仅有的5亿元资金却投入了13个项目,我认为这就是该公司缺乏中央集权 

、各自为政的最好证明(作为同行中的弱者,重点突破才为上策)。由于这种决策 

、利益格局,我认为大唐的管理是很难有效率的。 



七、技术实力 

华为公司的技术开发投入强度最大。按其规定,公司把每年销售额的10%用于 

科研投入,1996年,该公司科研投入为1.1亿元,1997达到了3.3亿元,98年将达到 

近7亿元。这种高强度的技术投入使得华为相比国内同行处于全面领先地位。 

中兴的资金不如华为雄厚,因而选择了跟踪华为、重点突破的战略,在接入网 

、多媒体通讯等领域获得优势,并在交换机的研究上取得突破。 

从理论上讲,大唐应该有最好的技术,因为它背靠邮电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代表中国的最高水平)。但是,从学院的技术转化为实际的产品是一个十分复杂 

的过程,并不是电信院控股就可以直接享有最好的技术(西安大唐并未能有大作为 

就是一个明证)。 因而,对于大唐电信的技术实力不应有太高的估价,毕竟大唐 

和电信院是两个独立的法人,有不同的利益。 



八、营销能力。 

三家公司的主要产品都是交换机,在技术上不存在质的差别。因而市场的获得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营销能力。 

在客户网络上,华为最具优势。由于已经拥有的客户具有较强的产品忠诚度 

(由其产品特性决定),因而华为可以直接受益于其广阔的用户。在这方面,中兴 

次之,大唐再次。 

在客户关系上,中兴、大唐由于参股股东中有许多国有股东(特别是大唐,基 

本上股东都同电信行业有关),因而可以获得一些帮助。由于二者都是国家控股 

,而客户都是国有企业,这种相同的“出身”也会有一些帮助。在这方面,华为不 

具 

优势。 

最后是资金实力。雄厚的资金可以使企业有能力提供更优惠的付款方式,从而 

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在这方面,华为的实力最强,中兴次之,大唐再次。 



九、融资实力 

华为的规模远远大于中兴和大唐,银行信用非常好,资金充裕。由于率先采用 

了买方信贷的营销方式,因而资金回收加快,改善了企业的流动性。但是不足之处 

在于没有股权融资的机会,主要依靠银行信贷,致使资产负债率偏高,达到 

60%。中兴、大唐得益于中国的股票市场,获得了巨额的资金,这使得他们的财务 

状况大为改善,大幅度地降低了资产负债率(中兴低于50%,大唐约30%),补充了 

流动资金。在上市公司中,电信行业的企业由于效益较好而具有较强的配股融资的 

能力。由于经济不景气,而电信行业属于获利丰厚的行业,因而中兴、大唐也都可 

以较为容易地获得银行的信贷。综上所述,华为由于不能在资本市场上融资而处于 

不利地位。 



十、国际业务拓展 

国内的电信企业竞争越趋激烈,因而国内的企业开始把目光投向国际市场。在 

第三世界及前东欧的许多国家,电信服务水平十分落后,市场十分广阔。但是最大 

的问题是许多国家政局不稳,致使投资风险很大。华为将重点放在东欧市场,于 

97年4月同俄罗斯两公司合资成立了贝托华公司,主要生产大容量程控交换机(但 

由于今年俄罗斯爆发了经济、社会危机,因而会受到不小的影响);公司的综合商 

业网进入了挑剔的香港市场;大容量程控交换机开始进入立陶宛、爱沙尼亚、保加 

利亚、罗马尼亚等近十个东欧国家。 

中兴最引人注目的海外项目是在刚果的合资项目,但是由于刚果爆发内战而拖 

延。现在公又在积极同南亚的一些国家接触,很有希望获得突破。最近和巴基斯坦 

完成了一笔重大的项目合同。 

与上面两家相比,大唐还未能在国际市场上有所作为。 

综上所述,华为的国际市场拓展最为成功,中兴次之,大唐最差。 



结论: 

以上分析了三家公司的十个方面。最后的结论是,华为在可预见的将来会一直 

是国内电信设备制造企业的第一;中兴通讯有潜力成为黑马;而大唐现在还没有显 

路出令人振奋的地方。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180.113]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54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