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aolang (laolang), 信区: Work
标  题: 华为上市探悉(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6月17日20:57:23 星期天), 站内信件

版权所有:gogogo5000 原作 提交时间:08:40:09 04月21日
内部环境
从最近的新闻看到,2000年,华为销售额排电子信息百强第八名,利润总额排第一名,
公司实力可见一斑。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华为进军宽带城域网,标志着华为已经成功
地实现了两个“转移”——从农村到城市的战略大转移,从传统电话到多媒体通信的市
场大转移。和两个“转化”——从技术优势向市场优势的能力转化,从市场挑战者向市
场领先者的角色转化。 华为已完成了从紧跟上海贝尔,到与上海贝尔势均力敌,再到全
面超越上海贝尔的过程。华为明显是在一个深谋远虑的、动态灵活的发展战略指导下昂
首进步的,它已经超越了上海贝尔,成为了中国通信制造业新的领袖!”(上海贝尔市
场资源部陶洪波语)
这几年的发展,华为已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对通讯核心技术的掌握为其带来了可观的销
售收入和赢利,正在雄心勃勃要成为全球通讯设备及解决方案供应商的主角。但华为也
面临巨大的挑战:
? 市场风险增大:国内市场依存度过大,据称国内市场占总销售额90%,拓展国际市场成
为必然选择,对于一个非上市公司要拓展国际市场的难度太大,用户大规模采购设备的
信心有非常大的障碍;
? 人才风险增大:WTO临近,科技企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优秀人才争夺及有效留住优秀人
才,建立期权/期股运作机制是一个有效的方法,期权必须在公司上市的情况下,才有足
够的吸引力;
? 资金压力增大:据华为公司提供材料看,去年销售额为220亿,今年销售额要达到400
亿,而电信市场设备周转率极低,从元器件采购->生产->发货->现场安装->初验->终验
,只有终验之后才能回收所有货款,完成商品的一个完整周期,这个过程通常平均长达
9个月左右,销售猛增对资金的需要急剧增加,通过上市开辟融资渠道成为首选;
? 关注赢利压力增大:一直以来,华为掌握核心技术,有较高的利润率,导致公司各个
层面对利润关注程度不够,因此一直处于“粗放式经营”,随着通讯市场竞争进一步加
剧,华为公司利润有大幅下滑趋势,上市之后,可以推动公司管理提高特别是对利润的
管理与控制,使其不仅企业发展的紧箍咒,并且也成为公司发展的有效推动力;
? 资本运作压力增大:华为要成为全球通讯设备及解决方案供应商的主角,完全依赖自
身的力量在近几年成为与Luccent、Nortel、Motorola等国际性巨头并肩的通讯巨头是非
常困难的,借助资本市场,通过收购、开放合作等方式迅速扩大公司规模是必然趋势。

华为有一篇《华为的冬天》文章中提到其任总裁“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
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也许是这样才存活了十年。我
们大家要一起来想,怎样才能活下去,也许才能存活得久一些。”华为成功已取得阶段
性成功,如何避免失败?增强抗风险的能力,满足公司规模迅速扩大的需要,上市也就
成为理所当然的选择。并且经过多年的积累,华为进入资本运作的时机已经成熟。
外部环境
美国股市
70年代汽车热,90年代IT技术热,随着Nasdaq股市暴跌预示科技股一致大幅攀升的基础
已经不存在了,通讯产业的黄金日期正在过去,虽然今后仍然有向高调整的潜力,但科
技股基本已处于振荡阶段,从全球视觉来看,通讯产业在世界范围已经沦为“传统产业
”,即市盈率将与汽车等传统相比拟,华为已失去在美国上市的最佳时机。
国内股市
国内上市公司的资质普遍不高,而市盈率高达60倍,远远超过了美国股市,同时,华为
以其实力在美国股市只能算一个中小型企业,在美国股市上很难有上佳表现,但在国内
股市,却可以“鹤立机群“,完全可能获得超过市场平均水平几倍的市盈率。
美国股市低谜及美国投资者对中国缺乏了有效的沟通渠道所带来的风险,华为公司原来
一直酝酿在美上市的计划有变,在国内买壳上市就不足为怪了,同时华为的老对手中兴
通讯前一段时间在股市成功融得15亿人民币,更是坚定了在国内上市的决心。通过买壳
在国内尽快完成上市应是比较合理的选择。
我一直比较关注华为在资本运作动向,以上仅个人看法,值得相关机构参考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riee2.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30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