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ippen (snowshuang's bub), 信区: Work
标 题: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概况和改革趋势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Nov 4 23:03:24 2002) , 转信
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概况和改革趋势
一、综述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既面临着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又面临着适应市场经济发
展进行改革的考验,更面临着管理体制和就业观念上的重大转变任务。目前我国高校毕业
生就业市场已经形成,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每年高校毕业生
的数量都超过了一百万人,使我国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稀缺程度逐步下降;随着各项社会
改革措施的出台,使传统的毕业生就业主渠道的吸纳能力下降;目前毕业生供需结构不平
衡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毕业生就业由卖方市场过渡到了买方市场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高
校毕业生就业各个方面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随着我国社会改革环境的不断好转,毕业
生就业形势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
十几年来,北京市积极推进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努力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制定了
北京市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改革36字方针:"转变管理观念,强化服务职能,加强就业指导,
坚持政策导向,拓宽就业渠道,培育就业市场。"制定的就业原则,是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
指导下,由学校推荐和指导毕业生在一定范围内双向选择就业。并且出台了一系列的改革
政策和措施,努力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基本取消了各种限制性就业规定,实际取消了毕
业生就业的部门和行业限制、取消了毕业生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的限制。取消了边远地区
生源毕业生回家就业的规定、放宽了外地生源毕业生的留京控制指标等(研究生还有服务
范围的限制)。实际上北京基本上放开了毕业生就业市场,为毕业生创造了相当宽松的就
业环境,保证了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总体就业概况
1.作为高校数和学生数在全国都最多最集中的北京市,1999年北京65所高校共有应届
毕业生六万多人,并且这些年平均以每年三千人的速度逐年递增,就业竞争日趋激烈。但
毕业生的学历结构趋向更加合理,博士。硕士和本科毕业生的数量日益增加,专科毕业生
人数不断减少,所占的比例不断降低,这对北京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发展非常有利。
2.由于北京高校每年的六万多名毕业生中多数人是要到全国各地去就业,面对目前全
国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形势,在不同地区、不同院校、不同专业和不同性质单位之间
存在着严重的需求不平衡现象,因此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总体的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3.考研和出国人数持续增加是近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突出特点。毕业
生中考取博士、硕士研究生的越来越多,其中1999年本科毕业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有5799人
,比1998年增加了1362人;硕士毕业生中考取博士研究生的增加到560人;博士毕业生中考
取博士后研究生的增加到156人。申请出国留学的毕业生数也达到了历史最高,有2136人。
4.毕业生的就业流向在行业上和地区上呈现出多元化的新趋势和新特点。应届毕业生
初次就业能够直接进入党政机关的呈现越来越少的趋势;到军队、武警和公安系统就业的
毕业生增加:各种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到各种无明确上级
主管部门的(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就业的毕业生越来越多;去企业人数比例继续增长。具
有吸引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成为毕业研究生选择的重点。随着毕业生就业政策的改革和逐步
放开,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初步形成,到边远省区就业的毕业生也越来越少,边远省区生源
毕业生返回率越来越低,毕业生就业中"一江春水向东流"、"孔雀东南飞"的趋势特点将越
来越明显。例如北京大学1999年有80%的毕业研究生就业主要集中在京、深、粤、苏、沪
、浙这六个省市,这基本代表了北京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流向趋势。
5.虽然我国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仍需要大量的高校毕业生,社会对高校毕业生总的需
求量仍属供不应求,可近年来对高校毕业生需求信息的形势呈下降趋势,毕业生求职难也
是事实。近些年我国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总体需求信息量呈逐年递减趋势。例如1993年北
京地区高校的毕业生总供需比为1:3,1994年则减为1:2,1995年降到1:1.26,1996、
1997、1998、1999年均为1:1.1,下降趋势明显,但总体上还算基本供求平衡。
6.从近几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分配结果能看出社会需求的变化趋势。根据市教委对
北京各高校1999届毕业生(截止到9月1日)的初次就业率的统计,毕业研究生的就业计划
已经基本落实,而本、专科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进展较以往明显迟缓,就业率总体平均为82
%,比1998年有所降低。(其中对毕业生中属于出国和考研均作为就业计算,对回省参加
二次就业的毕业生则作为未就业计算)。其中教育部所属八所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平均为
90%;部委所属39所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平均为83%;北京市属12所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
平均为80%;7所划转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平均为64%。共有19所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达到
90%,另有18所院校的就业率超过80%,有6所院校的就业率不足60%。
7.到1999年7月初派遣工作结束,本、专科毕业生尚未落实工作的北京生源待分毕业
生达到了4567人,比待分人数最多的1998年又增加了761人。另外,外地生源毕业生因未落
实工作单位而分回原省市参加二次分配的人数达到了5881人,比98年增加了1613人(其中
毕业研究生有181人)。与前边的北京生源待分配的毕业生两项相加,今年北京地区高校到
毕业时实际未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数首次超过一万人,达到了10448人(比98年增加了2
374人),占1999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总数的17%。从近年的统计情况看,到毕业时未能
落实工作单位的北京生源待分配的毕业生数呈越来越多的趋势(1993年300人,1994年600
人,1995年2424人,1996年2600人,1997年3400人,1998年3800人,1999年4567人);而
到毕业时未能落实单位而需要回原省市参加二次分配的外地生源毕业生数也逐年递增(93
年1000人,1994年1300人,1995年2790人,1996年2800人,1997年3300人,1998年4268人
,1999年5881人)。但实际上真正由于本人条件困难而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只占少数,多
数毕业生主观上在反复挑选单位以致延迟了就业(例如待分配中的男生和短线专业毕业生
都占一半就很说明问题)。
8.虽然近年社会对高校毕业生总体需求的信息量呈逐年递减的趋势是事实,但中国目
前并不应当存在大学毕业生已经多得分配不出去的问题。目前尚未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
中大多数并不是没有单位接收,其主要原因还是多数毕业生主观上在反复挑选单位以致延
误了落实就业计划,实际上真正因本人条件困难而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只占少数。现在有
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就业观念已经开始转变。特别是越来越多的北京籍毕业生到毕业时由于
打算继续考研、出国或不满意现在的工作环境、不愿意去自己不满意的单位而申请不参加
就业。但这?quot;不就业"并不等于没有工作,而是他们不急于找工作,或者说并不想一定
要为自己找一个?quot;干部编制"或"户口指标"的工作单位。不少毕业生认为只要能够通过
工作获取到劳动报酬(来养活自己),可以不在乎有没有什么干部身份或编制。甚至现在
有越来越多的外地生源毕业生为留在北京而不惜放弃了户口和档案。
三、就业形势的发展变化
朱镕基总理1999年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现在有些同志担心,
高中、大学教育发展快了,将来学生就业困难。我以为,应该从国家整体上看待这个问题
,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全局去考虑。目前我国高中毕业生、大学毕业生不是多了,而是少
了。现在有些大学毕业生分配不出去,是有多种原因的。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问题,关
键是要大力改革用人制度和转变择业观念。今后对学校毕业生,国家不能包分配。各单位
用人,要看文化知识水平,看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形成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
优录用的机制。同时,还要切实转变择业观念。大学毕业生应该什么工作都能干,什么地
方需要就到什么地方去,不能挑挑拣拣。例如,大学毕业生可以到农村当基层干部,各类
人才在农村都有施展才能的广阔大地。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文化水平高和
整体素质好的人,总会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可以肯定即使是在将来,文化知识水平高只会
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有利条件,而不会成为他们就业的障碍?quot;李岚清副总理1999年在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今年夏季毕业的普通高校学生,有不少人尚未
落实就业单位,主要原因是,国有企业改革到了攻坚阶段,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吸纳毕
业生有所减少;政府机构改革正在进行,事业单位也面临改组,内需不足;高等教育结构
还不尽合理、专业和层次之间的不平衡现象仍较突出,再加上劳动人事制度和户籍制度改
革不够配套,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毕业生的就业。应当看到,从总体上来说,我们的大学
毕业生不是多了,而是少了。现在出现的情况是暂时的,也是结构性的问题。国家在不富
裕的情况下,为培养大学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他们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国家有责任
把这些人才使用好。我相信,通过深化体制改革,以上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quot;
正像以上领导指出的那样,我国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总体上仍属供不应求,并且随着
经济形势的不断好转正在向更好的方面发展。具体分析有以下有利的形势:
1.事实上中国目前仍属人才奇缺的国家,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中国受过高等教育
的人数仅占全国人口比例的5.7%(发达国家30%~50%。美国60%,日、韩30%;不发
达国家8.8%;印度16%),在世界上排在倒数的位置。连北京这样属于全国人才最密集
的地区也才刚刚达到北京总人口的20%,比起发达国家仍然有相当大的差距。由于各行各
业的各级各类单位都需要大学毕业生去补充科技管理干部队伍,提高职工文化素质及水平
,因此中国目前并不应当存在大学毕业生已经多得分配不出去的问题。 2.根据最近
国家经贸委公布的信息,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不断好转,不但已经走出"低谷",而且已经
走过了"复苏"阶段,宏观经济整体表现出良好的态势。在保持适当的发展速度的同时,结
构改善了,效益显著提高,商品供求关系也在不断改善。国家整体经济增长指标(GDP)达
7.4%。虽然比1998年的10%的高增长率降低了,但过去的高速度掩盖了低效率和高库存
。国有亏损工业企业的经济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己有明显回升,纺织行业已经从6月开始扭
亏,冶金、有色金属、煤炭也将在年底实现盈利,石化行业的情况也越来越好,中央1997
年确定的国有亏损企业至少有一半可望在年底扭亏为盈。国有工业企业预计今年将实现利
润500亿元,明年将有更大好转。另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统计也表明,我国1999年1~8月份
的经济形势发展状况良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利润1999年比1998年增长了23倍;国有
大中型企业亏损面1999年比1998年下降了5.6个百分点;各种亏损企业的亏损额下降了16
.1%,物价上涨适度,居民消费逐步增长。
3."WTO"入关的有利影响。中美签定了贸易协定,扫除了入关的最大障碍。从总体和
长远看对我国是非常有利的,对我国的经济形势发展将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进出口
贸易会大量增加,对人才的需求形势更会看涨,有关专家已经估计中国入关后至少会增加
1200万个就业机会。随着入关后一些行业的兴衰,会引起我国社会对不同专业的毕业生需
求量的不同变化,包括外语类、金融财会类、商贸类、旅游类、法律类、以及经济管理等
类专业的毕业生需求形势会逐渐走俏,而且特别可能会使近年一直不景气的国际经济贸易
类和与涉外专业有关的毕业生需求量大幅度上升。总的讲入关后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
势会越来越好。
4.我国正在飞速发展的各种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已经在国民经济领域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京、沪、粤以及东南沿海等广大开发地区的
经济飞速发展,对毕业生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对广大毕业生形成越来越大的吸引力。
5.高新技术企业在我国的飞速发展,对高新技术人才的需求量非常之大,造成对与高新技
术有关的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也非常紧俏,各地各行各业目前都在积极吸引高新技术人才。
例如北京市制定了一系列吸引高新技术人才的政策措施,称为人才"直通车",对高新技术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开绿灯";凡高新技术企业和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研发机构需要的非北
京生源毕业生,只要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并且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获得硕士以上学位的
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可直接办理调京手续。而且对具有本科毕业、有学士学位且成
绩突出者,可申请办理北京市工作寄住证,只要连续持满三年,经用人单位推荐报上级审
核批准,就可办理户口调京手续。
6.我国社会对知识和人才越来越重视。根据我国"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我国
经济建设将转移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目前我国中小企事业
单位技术管理人才奇缺,严重制约了发展进步。许多单位超编严重,但高层次人才奇缺,
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企业竞争力低下。因此,现在要生存,企事业单位?quot;质量就是生
命,人才就是效益"的提法己逐步达成共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己蔚然成风,毕业生有
了越来越多的用武之处和发展前景。例如北京市就制定了《北京市科技干部队伍建设规划
(1999一2003)》,提出的具体目标要加速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科技干
部管理体制,制定了一系列的积极吸引人才的政策和目标,要求到2003年使北京市的科技
干部队伍在规模、层次、结构上都居于国内领先地位,使北京真正成为全国一流的"科技人
才之都"。
7.高校就业信息网络开始发挥积极作用。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
毕业生就业的供需信息渠道不通畅、信息量不足的问题严重限制了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改革
发展。北京市教委为加大改革和服务的力度,于1998年底在全国率先开通了省级高校毕业
生就业信息网,从学校的数据报盘、毕业生供需信息交流、政策咨询、高校和用人单位介
绍到毕业生自荐以及各种信息发布等均在网上进行,一年来网络使用情况和社会反映良好
。虽然离真正实现网上供需信息交流还有距离,但它作为北京高校就业的工作网却已经开
始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以其速度快、反馈快、效率高等功效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市教
委还采取集中组织各种大型招聘会等形式为北京毕业生创造供需见面条件等市场形式来探
索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改革模式。各种社会人才市场也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8.1999年9月份,北京市教委就北京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政策经验、问题和建议
向市委市政府以及国家教育部做了专题汇报,教育部极为重视,报请李岚清同志审阅。李
岚清同志对此向教育部和北京市做了专门的批示,强调指出大学毕业生是国家花了大量投
资培养造就的,把这批人才合理使用起来,将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当前在用
人、就业机制和管理体制上还有许多不合理之处,必须抓紧改革。建议先在北京试点,取
得经验在全国推广。中央领导对北京改革的重视,这是我们北京加快就业改革步伐的有利
时机。
北京市教委学生处甘北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18.8.85.74]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6.57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