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Benjaminn (benjaminn), 信区: Work
标  题: 职业求职之一:电子邮件求职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Oct 17 17:58:02 2003), 站内信件


电子邮件求职
网络招聘的最大优点是“电子商务”,并不需要直接面对面地完成整个招聘程序的每个步
骤。就目前非常时期,这一特色更显示出它的优势所在。一切流程完全可以通过信息时代
的网络系统,通过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甚至是在聊天室中的交流等来完成,节省时间,
提高效率。
●非常时期网络求职之“非常败招”
败招一:“随意”投递简历  败招二:“盲目”投递简历  败招三:把简历贴在附件里发

败招四:同时在一家公司应征数个职位  败招五:不要短时期内重复发送简历
尽量避免在三天之内重复发送简历至一家公司,这种行为很可能引起对方公司的反感从而
过滤掉你的邮件。请记住每个公司招聘流程不尽相同,有些公司给出的回应较快,而有些
公司可能会在一两个月内甚至更长时间给出回应。对于公司来说,招人也不是说招就能招
到合适人选的,而人到用时又不容等待,特别是做项目等有很强的时间压力或工作量的职
位。鉴于此,公司非常重要的新对策之一就是建立储备人才信息库,自然回应会按照自己
的需要和流程给出;还有些公司在第一时间已经收到了很多应聘信并且已经安排了面试,
但可能经过面试仍未找到合适人选,因此给出的回应会更晚,所以还需要耐心等待。因此
有时对某家公司或者某个职位特别感兴趣,可长期关注这家公司,并在1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以后再次发送简历,也许就此“撞”到了一个难得的机会。
●非常时期网络求职之“非常高招”
所申请的职位描述的关键词是否和自己简历中的关键词匹配?HR在查看简历时,最感兴趣
的是工作经验。因此在填写简历时,以工作经验和能力为关键词,进而详细地描述你的工
作内容和职责,直观地用数字和实例介绍自己(例如做项目的,要将该项目的软、硬件环境
、使用工具写清楚,并详细描述你在该项目中的具体职责)。在这里要提醒的是英文简历中
的专业词汇一定要用得恰当正确,否则很可能被火眼金睛的HR一下挑出毛病。
  如果你是专业技术人才,在简历中详细描述你的专业技能和项目经验是很重要的,因
为它们充分显示了你的技术实力;如果是高级人才,请详细描述你取得的业绩的具体内容

此外如果你想转行的话,也请务必在简历或者求职信中澄清你转行的优势和基础条件在哪
里,请以学历、工作经验、职称、认证等条件具体说明,不要泛泛而谈。无论采取什么样
的格式,申请表中必须包括能反映工作经验和技能,以及列出职位空缺表中的关键字眼。
大多数公司利用专门的招聘软件,通过搜索关键词,根据这些字出现的频率确定简历排名
的前后。
 把最重要信息放在简历首页
面对成千上万的电子邮件简历,招聘者首先会将搜索条件定位在对他们最为有用的范围之
内,一般来说,他们会将数据库的搜索引擎以简历第一页顶部的信息为基础进行搜索,如
果一旦在第一页内搜索不到他们要求的目标关键字,他们就会放弃这份电子邮件简历。因
此,如果您想首先被招聘者“挖掘”出来的话,一定要将您最重要的信息,例如工作目标
、工作业绩及近年的工作经验等放在简历首页。
●放大你的“卖点”
  简历中有几栏是用来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是决定对方是否给你面试机会的关键

  1、成绩。以你的骄人业绩去打动未来的雇主,突出你的技能和成绩,运用数字、百分
比或时间等量化手段加以强化。
  2、能力。对各方面能力加以归纳和汇总,用词应简单明确,以你无可争议的工作能力
和个人魅力征服未来的雇主。
  3、工作经历。应当包括你所有的工作历史,无论是有偿的还是无偿的,全职的还是兼
职的。不要只针对工作本身,业绩和成果更为重要。
  4、技能。列出所有与求职有关的技能。
  5、嘉奖。这是一个令雇主注意到你已获肯定的成绩的机会。强调此奖项是你资历的重
要证明,突出此嘉奖与你所求职务的相关性。
  6、职业生涯。着重强调你在相关行业中所获得的特殊专业技能和取得的成就。在提及
你的技能与成就时应越具体越好。

度过难熬的求职时光 我怎样在网上求职
如今招聘网站还真不少:人才热线、人才导航台、人才资讯网、英才网……令人眼花缭乱
。鼠标一点,我进入人才网站,先大致浏览了一下招聘信息。招聘单位五花八门,比人才
市场多多了,不仅有需求信息,还有招聘单位的背景及相关情况的介绍,可以慢慢地一一
看来。不像在人才市场里人挤人,连单位名称都看不清楚。
网上求职信息分别按地区、行业和职位分门别类排列,还开设有免费培训课程,随时介绍
求职和培训动态。我选择了几家满意的单位,将简历按各自的要求作了精心修改,鼠标一
按便将简历发给招聘单位,省去了数目不菲的进场费、交通费、印刷费和服装费。
  由于网上信息太多,第二次上网时我按自己的要求设置了搜索引擎,包括工作地点、
职位、工种和工资要求,找起来更方便快捷。我还申请了邮件服务,人才网站按我的要求
将筛选过的招聘信息定期发送到我的邮箱中,我根据情况自主决定发送频率,以免过多的
信息影响阅读效率。
  闲暇时,我去网上参加了几次求职培训,学习专业知识和面试技巧,受益匪浅。我经
常去求职论坛上转转,结识了几位网友。大家互相交流求职心得体会,互通求职信息,相
互鼓励,以愉快的心情度过了那段难熬的求职时光。
上网求职3天后,我的电话不断响起,陆续收到面试的通知。20天后,我找到了工作单位,
一家网络公司。高兴之余,我将自己的求职经历写成帖子贴到求职论坛上,希望更多的求
职者能和我一样通过网络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作者:周志明)
投出的简历石沉大海 除了等待你会怎么办?
自说自话,也有效
  陈名35岁部门主管
  刚毕业开始找工作的时候还是90年代初期,当时进驻上海的外企比较少,公开对外招
聘的更是凤毛麟角,所以,偶然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家合资企业的招聘广告后,也不管专业
是否对口,便毫不犹豫地跑上门去送上了简历。公司老板接待了我,由于当时还没有很正
规的几轮头的面试形式,所以他问上几个问题就算是录不录取的考察。其实,由于专业不
对口的关系,当时有不少问题我是答不上来的,但是不能示弱啊,便还是硬装出一副很肯
定的样子在那东拉西扯、“胡说八道”,直到最后老板很客气地收下了我的简历,让我回
家去等消息。
  我就这样乖乖地回家了,但心却一直悬在了那,家里的电话一有个风吹草动我就无比
兴奋和紧张,觉得那是找我的。然而,事与愿违,一个星期过去了,公司还是没有打电话
给我。
  就这样结束了吗?我这样问自己,心里却满是不甘。难道一次不到10分钟的面试就可
以这样轻易地决定我这辈子的前程?当然不行,说什么也不能放弃这次难得的机会。于是
,带着一种“博一记”的决心,我又冲到了那家公司。还是那个老板,见到我时一脸的茫
然,问我怎么会来。或许是真的“急中生智”,突然间我也不知哪来的勇气和“灵感”,
居然理直气壮地回答他:“是人事部通知我来报到的。”
  接下来,奇妙的事就发生了。那老板打量了我两眼,突然微笑了。随后,也没去找人
事部的人做任何核对,就对我说:“好吧,既然来了,其他新员工都在接受培训,你也赶
快去。”居然成了!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好运,还有种“死里逃生”的惶恐和侥幸。于
是,在接下来的培训中,我加倍努力,两个月后,我通过了考试,终于顺理成章地成为了
这家公司的一员。
  事后我才得知,那老板在面试时其实真的没有看中我,可是,看着我这么大老远地又
跑到公司来,还不惜编个这么“幼稚”的谎话来争取这次机会,觉得我这人很有勇气,就
给了个机会试试。看来我当初那种傻愣愣的冲动行为虽然卤莽,但还是做对了。所以,任
何时候,只要还有一线机会,就不能放弃,成功的钥匙终究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中。
  用电话“骚扰”
  徐梅花26岁营销员
  简历投出去没有回音,不代表你不行,更不代表你没希望了
我是学中文的,但我对营销很感兴趣。大学四年“蹭”了不少商院的课,还在两家公司做
过营销企划,可以说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战经验,不比他们商院科班出身的差。投那家公
司时,我就估计到他们对非营销专业的学生会有“系别”歧视。果然,一星期后公布的面
试名单里没有我的名字。本来我并不是很中意那家公司,但他们就这样不明不白地将我“
过滤”,反而激起了我的斗志。
  在拨出“第一百零一次”电话“骚扰”之后,我终于找到了公司老总。我问他为什么
我没有获得面试资格,告诉他虽然我专业不对口,但大学期间自学了不少营销方面的知识
,并且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我还将我在兼职期间做过的一些案例的思路分析给他听,并谈
了我对一些营销理念的理解。听得出来,那位老总渐渐对我产生了兴趣,并答应重新考虑
。此后不久,我们又进行了一次电话交谈,我大获全胜赢得了这份工作。
  找了一圈工作之后,朋友们形成了一个共识:简历投出去后,千万不要“守株待兔”
。若问题不在自己身上,就要主动出击。打电话问明原因,表示你加盟该公司的诚意,并
给自己多一次“亮相”的机会,让对方加深印象。这样,失败了也甘心啊,最起码自己已
经尽力。如果你对那家公司非常有兴趣,那么打电话之前还要“备备课”。
  把自己送“货”上门
  董明宇27岁经理
  毕业那会儿,刚开始我也是跟大伙一起疯狂地投简历,可是“等到花儿都谢了”也没
几家公司有回音。后来在网上看到了一份关于求职方法的调查报告。受这份报告的启发,
我改变了策略———变被动为主动。我开始将世界五百强在上海的公司一一列出来,逐个
打电话去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并询问他们是否有合适的职位空缺。对于自己非常感兴趣
的公司,我就带上简历,直接跑到他们的写字楼,跟他们的人事部经理面谈。这样一个月
跑下来,我发现自己确实比那些单纯在宿舍等回音的同学多了许多机会。当我拿到好几家
知名大公司的o ffer时,很多同学都惊讶地叹息:“啊,这家公司也招人?我怎么没有看
到招聘广告呢?”
  从实践中我发现,千万不要被大公司的名头吓倒,认为竞争激烈,自己无从下手,其
实那些愈不登广告招聘员工的公司,竞争对手愈少,对自己反而有利。如果你有足够的魅
力得到雇主垂青,对方甚至可能为你度身打造一个职位。
  主动出击,就算失败了,多年以后谁还会记得那个憨头憨脑的傻小子或者那个稚嫩的
黄毛丫头啊!
  多亏了那封感谢信
  张勤 29岁 技术总监
  简历投出去后,什么都可以做,唯一要不得的就是“等待”。
  我现在工作的这家外资公司是美国人开的。当年就招一个t rainee(培训生),却有50
多人报名,竞争异常激烈。从简历投出到参加面试,一切都那么顺,加上面试后老板劳根
还特意给了我一张名片,我几乎以为自己就是公司的不二人选。然而,意想不到的是,在
这之后我却进入了漫长的等待期。
  看着身边的同学陆陆续续地签了,我有些按捺不住,开始“另投明君”。然而找来找
去,还是对劳根的公司“情有独钟”。于是我找出那张名片,按地址写了一封信,感谢劳
根先生给我面试的机会,并期望得到进一步通知。第三天,我便接到了劳根先生的电话。
他用英语说:“You are em ployed,congratula- tion!”(祝贺你被录用了!)我禁不住
雀跃欢呼。
  上班后一次偶然的交谈中我们提到这件事情,我问他,为什么在那么多人中偏偏选中
我?他笑着说:“因为你的那封信让我觉得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我们面试后有个惯例,
要写一封感谢信给那家给予面试机会的公司,而在50多个应聘者中,你是唯一写信的。”
 
  我有话要说
  ●作为海归人士,我也饱尝过待业和下岗的痛苦。年前,整理自己在德国工作期间的
文挡时,偶然发现一封柏林某招聘单位发给自己的婉言谢绝的回复信,突发奇想,就连夜
将其译成中文,第二天将它的模板格式连同自己的求职信一同发给了某猎头公司。
  这一次,我终于没有失望,除了收到回复之外,还意外地得到了一封感谢信。我还主
动帮助他们将各种回复信制成不同的模板自动连接在邮件服务器上,这样既解决了繁杂的
邮件处理,又给无数殷切期待着的应聘者一个温暖的回音。
  ———孙健
  ●一直觉得找工作的过程有很大的运气的成分,所以,没回音我也只能解释为自己的
运气不好,然后继续祈祷口罗。
  ———天天
  ●不要再躺在投简历、等回音的“老黄历”上睡大觉了,实践证明花功夫越多、越难
堪、看起来越不可能的方式,往往成功率越大。更重要的是,不要只限于一种方式,同时
用几种,机会就大多了。
  ———汤维维
  ●我觉得自己不是那种很“冲得出去”的人,处事方面也比较被动,所以应该还是会
安心等待属于我的那份工作。
  ———小静
  ●在经历了几场拥挤得可怕的招聘会之后,我决定在网上投简历。令我奇怪的是,我
投了十几份,居然没有一家让我去面试。
  后来才知道原来用E-mail发邮件也有许多技巧:比如邮件标题应写明应聘的职位,简
历应在正文中。不然人力资源部每天收到大量的求职信,邮件标题不写清楚,人家可能看
都不看就当垃圾信删了。而且现在病毒这么“昌盛”,把简历放在附件中,人家可能根本
就不敢打开。
  ———鲁杰 
  记者手记:为勇士叫好 
  当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们手里拿着一刀offer左挑右拣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之后,再“
牛”的人也得开始学会面对简历扔出去后杳无音迅的尴尬和苦恼。
  最初的失望和沮丧总是难免的。可是,沮丧完了以后怎么办?
  在此,还是要感谢这次接受采访的几位“勇士”,给我们提供了这么些新奇、有趣又
有启发性的例子,让我们明白了在面对相同的困难处境时,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思路和不
同的行为方式原来真的可以带来这么不同的结果。虽然,有的例子直到现在还让我感觉有
些“天方夜谈”,可他们就是成功了,这便是最好的证明,怀疑或者驳斥的话又有什么可
说的呢?
  看来,很多时候,成功就是那树头高枝上结的果子,你等着它自动落下砸在你的头上
,不是不可能,但未免太渺茫;所以还是要爬、要跳、要搬梯子,即使开始的动作有些笨
拙,甚至遭人暗笑,但毕竟,只有这样,成功才会离你更近一步。
  那就让我们为这些先爬、先跳起来的勇士们叫好吧!(姚莹)
一分钟看一份简历--雇主如何选择简历大揭秘
在中国最佳雇主调查后,365class.com开始另一项有关雇主选择简历口味的研究。我们向
37家公司52位人事方面的人员发出了总计200份大学毕业生的简历,请他们选出认为可以获
得机会的简历并陈述原因。这虽然是个小规模的调查,但我们从中还是可以发现一些重要
问题。
1、简历的长度和厚度:我们发现招聘者平均在每份简历上花费1.4分钟。一般会阅读 1页
半材料。换言之,过长的简历毫无作用,而且不容易突出重点。在简历后附上一大堆证明
材料的做法并没有增加录取机会,但没有发现负面的影响
  2、投递的方式:通过email和网站递交的电子版简历,得到的关注比通过邮件要少。
平均会减少23秒左右。此外,我们发现会有约5%的电子简历会由于网络或其他问题没有被
招聘者看到。因此,我们建议仍然通过传统的邮件方式,除非雇主明确表示出偏向性。

  3、选择方法:约有20%的雇主承认他们会使用一些级别较低的助理人员来处理简历,
这些人员会有一些硬性的选择标准。另有45%的雇主认为他们进行初选时,也基本只看这些
硬性指标。我们这里列出常见的标准(以雇主使用的频繁程度为序):1)6级英语证书2)户口
3)专业背景4)学校名声5)在校成绩(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标准不一定会在招聘要求中注明。
)
  这意味着:第一轮简历的筛选基本上是比较固定的。如果你不符合一些明确的标准,
只有1/3左右的公司会给予机会。但将自己的简历石沉大海完全归罪于户口、专业或学校也
是不正确的。
  4、关注要点:在前面提到的这些标准中,我们发现中国的公司和外资企业的关注点有
一定区别。总的来讲,外企更重视英语和学校名声,中国公司看重专业和户口。对于越是
热门的公司,其往往对在校成绩更关注。我们建议学生制作不同的简历来突出不同的要点

  5、简历内容:在短短1.4分钟内,人事经理看什么?除了前面提及的几项,他们还会
看一些学生的校园活动和兼职工作。但我们发现:只有23%的人能在半小时后大体描述它所
看过的简历上学生具体活动和职位。他们只有一个对学生性格的总体印象。所以:是学生
会副主席还是部长并不重要,关键是你不要给人留下一个书呆子的印象。但有一种工作经
历例外,所有人事经理都会重视和自己公司相同行业的工作经历。这会是个优势,但如果
说谎,也容易出局。
  很多简历上会列出自己的学习课程,只有4%的公司会仔细阅读。365class.com建议:
你可以列出,但必须是重要的,而且不要超过一行。
  6、表达能力:我们发现符合要求的表达非常重要。同一个人的简历,经过专家修改,
可以增加43%的录取机会。我们发现简历的常见问题是:表达不简洁,用词带过多感情色彩
,英语表达不规范,过长无重心,格式不规范。
  我们也将逐步公布进一步的研究成果,来帮助大家完成一份讨人喜欢的简历。
一分钟看一份简历--雇主如何选择简历大揭秘(2)
7 各方的分歧:我们发现对各类证书的态度,学生和雇主之间,不同雇主之间的标准完全
不同。总体而言,学生过分注重证书,认为一份充满各种证书的简历全非常有利,但雇主
并不这样认为,他们之间的分歧非常大。
我们发现规模较大的公司尤其是外资公司并不太重视证书问题,这是因为它们在招聘中,
可以利用自身比较完善的考试手段。一般能组织大规模笔试的公司,对第一轮简历筛选会
比较松,因为主要的淘汰可以放在笔试阶段,有了笔试成绩再结合简历考察比单纯看简历
更准确,由于在笔试中可考查英语、专业知识等由证书反映的水平,证书的作用会被削弱

中等规模及以下的公司会对证书比较重视,因为它们会更多倚靠证书反映的能力进行选择
,但更小规模企业却又出现对证书重视程度下降,这是因为这些公司人事部人员较少,多
靠其他部门主管阅读简历。而目前证书市场情况复杂,林林总总,几乎人人有证,那些招
聘人员无法辨别。
  有一种误区认为证书越多的学生越优秀,越是热门公司要求越多证书,这是错误的。
学生以此定位,恐怕会形成错误,在投递,准备应聘中或过于自信或陷于自卑。对大学中
积极考证的学子,我们也忠告:没有任何一种证书保证你的职位。博士学位都不能,更不
必说各类社会机构的证书。作为一个大学生你应该清楚证书同样是一种被推销的商品的,
不要被广告误导。如果你已经大四,还想通过证书增加就业的竞争力,365class劝你谨慎
,首先确保有足够精力投入寻找工作中。
  当然,"证书至少可以证明你在大学中十分勤奋"这是一个招聘主管的话。对不少国有
企业,证书会造成好印象。在实际简历写作中,我们仍建议你列出,但你可以合并较低级
的证书来节省空间,还有,醒目分开列出在各方面最代表终实力的一张证书(比如英语方面
,计算机或专业方面)。
  8 兼职经历:一个普通误区是认为越多越好,雇主对兼职经历往往是比较重视的,但
你要小心二类经历的反作用。
  1.过多和过短的经历这使雇主认为,应聘者对工作缺乏耐心。56%的招聘人员认为二周
以下的工作无足轻重。我们主张列出一个月以上的工作经历。
  2.用词随意。在描述中用"主管,管理"这样的词汇可能有意无意间抬高了自己的身价
。招聘者工作经验丰富,对这样的词相当的敏感。我们发现这会导致获得通过的比例下降
。一般招聘者理解学生打工从基层做起,低层次的工作经历并不构成伤害。但过于美化反
而造成不可信。
  9 写作风格:我们发现有不少学生简历中采用打动的策略,365class.com发递出的简
历中有4/1属于这类,而拒绝比例是高出善通简历31%,打动策略的简历用大量形容词和叙
事式语言,常会表述成长经历,结尾则是:给我机会还你精彩之类。这类简历太长,缺乏
说服力,不能体现专业素质,我们认为应聘者受媒体上那些感动考官的故事误导。事实上
正是因为这类事很少发生,才会被报导。
  请记住,招聘者不太可能被一两句漂亮话打动。365class建议学会采用客观陈述,以
数字和事实增强说服力。




--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19.217.224.9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9.51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