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Benjaminn (benjaminn), 信区: Work
标  题: 职业求职之五:面试的礼仪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Oct 17 18:04:15 2003), 站内信件

面试时,这些习惯要改掉
面试时,个别求职者由于某些不拘小节的不良习惯,破坏了自己的形象,使面试的效果大
打折扣,导致求职失败——  

  手:这个部位最易出毛病。如双手总是不安稳,忙个不停,做些玩弄领带、挖鼻、抚
弄头发、掰关节、玩弄考官递过来的名片等动作。  

   脚:神经质般不住晃动、前伸、翘起等,不仅人为地制造紧张气氛,而且显得心不在
焉,相当不礼貌。   

  背:哈着腰,弓着背,似一个 “刘罗锅”,考官如何对你有信心?  

  眼:或惊慌失措,或躲躲闪闪,该正视时却目光游移不定,予人缺乏自信或者隐藏不
可告人秘密的印象,极易使考官反感;另外,死盯着考官的话,又难免给人压迫感,招至
不满。  

  脸:或呆滞死板,或冷漠无生气等,如此僵尸般地表情怎么能打动人?得快快改掉。
一张活泼动人的脸很重要。  

  行:其动作有的手足无措,慌里慌张,明显缺乏自信,有的反应迟钝,不知所措,不
仅会自贬身价,而且考官不将你看"扁"才怪呢。  

   总之,面试时,这些坏习惯一定要改掉,并自始自终保持斯文有礼、不卑不亢,大方
得体、生动活泼的言谈举止。不仅可大大提升增强求职者的形象,而且往往使成功机会大
增。
影响成功的忌语 面试时可别这样说话
语言是求职者在面试中与招聘人员沟通情况、交流思想的工具。那么,在面试中要注意哪
些影响自己成功的忌语呢?
  缺乏自信
  最明显的就是“你们要几个?”对用人单位来讲,招一个是招,招10个也是招,问题
不在于招几个,而是你有没有这1/100或1/2或独一无二的实力和竞争力。“你们要不要女
的?”这样询问的女性,首先给自己打了“折扣”,是一种缺乏自信心的表现。面对已露
怯意的女性,用人单位正好“顺水推舟”,予以回绝。你若是来一番非同凡响的介绍,反
倒会让对方认真考虑。“外地人要不要?”一些外地人出于坦诚,或急于得到“兑现”,
一见招聘人员就说这么一句,弄得人家无话可说。因为一般情况下,不得不要外地人,也
不是所有的外地人都要,这要看你的实际情况能否与对方的需求接上口,让人家觉得很有
必要接纳。
  急问待遇
  谈论报酬待遇无可厚非,只是要看准时机,一般在双方已有初步意向时再委婉地提出

 不合逻辑 
  考官问:“请你告诉我你的一次失败经历。”“我想不起我曾经失败过。”如果这样
说在逻辑上讲不通。又如:“你有何优缺点?”“我可以胜任一切工作。”这也不符合实
际。 

 报有熟人
  “我认识你们单位的××”,“我和××是同学,关系很不错”等等。这种话主考官
听了会反感。
  本末倒置
  参加求职面试,一定要把自己的位置摆正,不要提出超出了应当提问范围的问题,使
主考官产生反感。
  不当反问
主考官问:“关于工资,你的期望值是多少?”应聘者反问:“你们打算出多少?”这样
的反问就很不礼貌。很容易引起主考官的不快。
拿腔拿调 
  有一位从新加坡回国求职的机电工程师,由于在新加坡呆了两年,“新加坡腔”比新
加坡人还厉害,每句话后面都长长地拖上一个“啦”字,诸如“那是肯定的啦”。半个小
时面试下来,考官们被他“啦”得晕头转向,临别时也回敬了他一句:“请回去等消息啦
!”
面试官授你金点子:面试中的“致命错误”
检验面试答案的标准只有一个—你是否进行了理智的对话。
  在求职面试中,没有人能保证不犯错误,只是聪明的求职者会不断修正错误走向正确
。然而,如果我们知道面试中常见的错误是什么,知道如何避免犯错误,我们就会少走许
多弯路。因为面试时的错误常常是致命的错误。
不善于打破沉默
  面试开始时,有的面试官并不说话,只拿眼睛注视着对方,这其实是一种无声的提问
,他在等着应试者主动打破沉默。可是有些应试者却以沉默对沉默,你不开口,我也不开
口,结果面试出现冷场。有的应试者虽然勉强打破沉默,可是词不达意、语调生硬,反使
场面更显尴尬。这样的错误是致命的,一个不善于打破沉默的人,会被认为是缺少交际能
力、缺少自信的人,会被认为一个很难相处的人。
  面试过程中的交流应该是互动的,无论是面试前还是面试中,应试者应善于寻找合适
的话题打破沉默,这是一种自信的表现,也是一种能力。
  与面试官“套近乎”
  具备一定专业素质的面试官是忌讳应试者套近乎的,因为面试中双方关系过于随便或
过于紧张都会影响面试官的评判。一位从某理工大学毕业生的大学生,得知有一位面试官
是他大学校友,面试时,他进了门就直奔那位面试官而去,紧紧拉着对方的手喊校友。弄
得那位面试官很尴尬,其他几位面试官也面面相觑。面试结束给这位应试者打分时,给他
打出低分的竟是那位“校友”。
  缺少提问技巧
  不善于提问。对于求职者来说,向面试官提问本就是一种推销自己的方式,一个好的
提问,会让面试官刮目相看。可是有些应试者缺少发问的技巧,要么问一些与工作无关的
愚蠢问题,要么在不该提问时突然打断面试官的话发问,要么面试前没有足够的准备,轮
到有提问机会时,张口结舌提不出问题。也有一些人不分场合,不看时机,提出一些对方
忌讳或不好回答的问题。如,有求职者问面试官:“听说贵公司经济效益下降,具体原因
是什么?”这是一个可以在场外探讨的问题,可是将这搬到面试时来讲座显然不合时宜。
还有一些人,在对方尚未明确表示是否录用时,便提出薪酬问题,甚至锱铢必较。
  将自己包装成完美的人
  说自己是最完美的人,不但没人相信,还会弄巧成拙地让人怀疑是秃子忌人说亮的人

  缺乏主见
  没有明确的职业发展计划。这种人的口头禅是:“你们招什么人,我就干什么活,我
什么都会干。”有面试官问一求职者:“未来5年,您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怎样的计划?”
求职者听了,发了半天愣,然后嗫嚅着说:“走一步看一步吧。”面试官马上在他的名字
后面打了一个叉。一个“踩着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的人,是一个没有目标的人,这
样的人很难有责任感和进取心,被面试官淘汰是情理之中的事。
  自命不凡,目中无人
  一些大学生,特别是一些来自重点大学或名牌高校的大学生,端着一副“天之骄子”
的架子,却眼高手低。他有时连面试官都不放在眼里,说话的口气大得能撑破天。这样的
人只会让面试官讨厌——您厉害,那您就另谋高就吧。
  见面就打探薪酬福利
  那种一开口就问“工资报酬多少,福利待遇如何?”的求职者最令面试官反感。一位
人事经理说:“求职者关心收入和待遇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八字未见一撇,一开口就
讨价还价,是不成熟的表现,求职毕竟不是谈生意做买卖,‘金钱第一’怎么说也容易让
人产生反感。”
  贬低别人抬高自己
  这是所有错误中最难以人原谅的错误。通过攻击别人来抬高自己总不那么光明磊落,
也不那么令人信服。即使别人有把柄抓在你手里,你“痛打落水狗”的做法也不会为面试
官称道。
  卑躬屈膝,唯唯诺诺
  有些人为了拿到面试官手里的offer,对面试官极尽阿谀逢承之能事,甚至对无理的要
求也都照单全收。不要以为这样就会让面试官对你另眼相看,公司是招人才,而不是招奴
才。奴才总是不讨人喜欢的,而且还让人增加了警惕性:这人会不会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乘人不备捅人一刀?
  抬出大人物压人
  有的人面试时开口就说:“我认识你们王总经理,我和他儿子是同学,关系不错”等
等。这种以上压下的话谁听了都会反感,面试官会认为你是抬出大人物压人,这不但会使
他产生反感,还会一脚将你踢出。因为,如果与你这样的人做了同事,让他难受的日子还
在后面。
  慷慨陈词,却言之无物
  有的应试者大谈个人成就、特长、技能,激情澎湃、慷慨陈词,虽然悦耳,可是压去
了语言的水份后会发现言之无物。推销自己不在于词藻如何华丽,不在于激情膨湃,而在
于有证明自己能力的事实。
  负面的肢体语言
  如果你说话的颤音暴露出了内心的紧张,是可以原谅的。但是如果你在面试官面前旁
若无人地脱下你的鞋子,则是不可原谅的。一个负面的肢体语言也许会使你前功尽弃。

  面试是一场智力的较量。在这场较量中,只有真正具有实力而又深黯面试技巧和策略
的人才能获胜。面试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也没有完美的标准答案,但却有一个检验答案
的共同标准——你是否进行了理智的谈话。 
扬长避短去求职 三十五岁不恐慌
35岁还要去人才市场求职吗?目前,35岁以上的人求职难是众所周知的事。年过35岁,总是
接触到对自己排斥的招聘信息,当然很容易有心理恐慌,这种对年龄的恐慌,被称为“35
岁现象”。
  ●破除心理恐慌
针对这个问题北京艾利芬咨询顾问有限公司的职业顾问李蕾说,遇到这种35岁以上的咨询
者,他首先给他们算一笔“账”,一个人从7岁上学算起,经过12年小学和中学教育,再加
上四、五年的大学学习,走上工作岗位已经是24岁左右,接着是几年的适应期,然后是4至
5年时间的工作经验积累,现在很多人又要再充电———读研、MBA还要花一两年时间。这
样在35岁左右,才能基本完成学习积累过程,一个人的人生发展方向初见端倪,实际上这
个时候是人走向成熟期的开始,所以并不应该觉得心理恐慌。
  ●发挥优势去求职
  北京普络佳顾问咨询公司的职业顾问尚博认为,正确认识自己的人生经历是第一步,
接下来就是要发挥35岁的“优势”来为自己求职。张先生在国营企业做了十年的市场销售
,由于是大专毕业,总感觉总和同事差一块。两年前,终于下了决心,辞职去读研究生,
现在即将毕业。不承想前一段在找工作时碰到了麻烦,发出了三十几封信,居然一次面试
的机会都没有,看着比自己小的学员都有了着落,心理实在是不平衡。经过向职业顾问咨
询,终于认识到原因是自己在如何突出经验、优势方面处理得有问题。对于35岁以上的求
职者来说,如果仍用刚毕业学生的办法来应聘,成功的机会一定很少,其中最重要的一点
是要能很好地突出个人的经验。无论是在简历等求职资料上,还是在面试时都要着重说明
这一点。因为35岁以上的求职者一般都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
  ●避短非常重要
  职业顾问李蕾提出发挥优势是35岁求职的关键,但“避短”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
在应聘岗位选择上。比如曾经有位35岁的周先生,他是会计专业进修了高级管理,他应聘
一个销售经理却没有成功。顾问的建议是选择的职位不适合他,因为销售经理是业务主管
,需要旺盛的精力广泛接触客户,还要有充足的干劲带领团队拓展新业务,因此这更适合
一个25岁的年轻人拼体力拼热情,35岁的人怎么也比不过25岁的人。而周先生应选择的是
销售总监或财务主管这一类的职业。
  另外两位顾问也都认为年龄对性别的限制是有很大影响的,35岁的女性在求职时遇到
的困难要比男性大得多。但是并不是说35岁的女性就没有了机会,现在的“宴会嫂”、“
空嫂”等高级服务人员就成为了35岁以上女性的“专利”行业。(李哲)




--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19.217.224.9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07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