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jcy (俏皮小花仙), 信区: Work
标  题: 求职,光靠“求”不行 (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7月28日16:20:32 星期六), 转信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sychology 讨论区 】
【 原文由 jcy 所发表 】
记者在才市上曾经亲眼目睹过这么一幕情景:一位人到中年的某国有企业机械工程
师,拿出一大叠学历证书、职称证书和历年获得的各种先进个人的荣誉证书,声泪
俱下地向一家三资企业招聘人员诉说着自己“上有老,下有小”的困迫处境以及“
妻子长期病休在家,儿子高中毕业刚刚考上大学,急需大笔开支”等种种家庭负担
,同时又唠唠叨叨地说起“自己所在的国企效益不好,收入锐减,眼看就要下岗”
等黯淡前景,苦苦哀求这家声名显赫、效益卓著的跨国公司能给他录用机会,再三
表白“自己将发挥最大能量作出贡献以回报企业”。然而,这位头发已见花白的国
企工程师一番苦苦哀求并未打动招聘人员的恻隐之心,其获得的是一番无任何回旋
余地的拒绝。尽管招聘方用的是一种委婉而又饱含同情的语调与口吻,其意思却明
确无误:“企业不是救济所,你不属于招聘范围,企业无法考虑对你的录用。” 


  事实证明,应聘求职光靠“求”,甚至苦苦哀求,是难以奏效的。殊不知,人
才市场应聘求职毕竟区别于那种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劳务市场,其服务定位
旨在促进人才流动,解决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属于“锦上添花”范畴,这是由其
市场功能所决定的。其次,在人才市场上应聘求职须注意“包装”,即讲究推销自
我的艺术;要努力把握时机,在有限的洽谈接触瞬间,向用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
亮点,以此吸引对方或引发用人单位对你的兴趣,一味“苦求”、“哀求”甚至“
强求”,只能适得其反,只有在交谈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强项特长、人格气质与
个性魅力,才能让对方认识你的价值、发现你的长处,进而决意录用你。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47.140]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8.217]
--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8.217]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7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