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xz (Wordonbeach), 信区: Work
标  题: 不就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怨谁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4月16日07:49:55 星期三), 站内信件


毕业就业再关注——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怨谁 
 
 
 尽管名校生毕业已经不再是皇帝女儿不愁嫁,但他们中或多或少还存在面子问题、缺乏就
业常识等灰色地带。我们在就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追踪采访中发现,随着高等教育的普
及化,大学生就业的良好心态是将自己等同于过去的高中生。 
    找工作难已经到了“残酷”、“严峻”的地步,这是今年高校毕业生和他们的家长最
头疼的问题。毕竟,那么大的毕业生基数在那里摆着,却没有那么多职位空间留给他们。
据了解,今年全国大约有100多万大学生毕业。我国高等院校从1999年开始扩大招生,明年
将有更大量的大学生走上社会寻求就业机会。 
    一位毕业生至今回忆起来还能清楚地记得:当年他们赶上了扩招第一年,全社会都沉
浸在喜悦中,感受着中国终于将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的云端拉向接近大众教育的地面。许
多高考大省,从十几个人选一个一下子变成了两个人取一个。如此众多的大学生,改变了
教育资源闲置的状况,促动了高校的一系列改革。和这位毕业生一样,很多人还没有回过
味来,在觉得毕业还遥遥无期的时候,一转眼就该各奔东西了。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各式各样的毕业生招聘会总是挤满了人,大家甚至不问是什么招
聘活动,是谁举办的,只要有便闻风而动,纷纷往各种单位的展台上递材料。甚至有些大
一的学生被这种气氛熏得也慌了神,未雨绸缪地为将来找工作打前站。许多过去无人问津
的企业也有许多高质量的名校学生、硕士博士生前来投奔。 
    有人将大学生就业难“怪罪”为扩招导致的后果。然而事实是,中国高等教育水平仍
不及印度,目前还处于“精英阶段”,距离大众化的水平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据世界银
行划定的界限,高校毛入学率达到15%以上才是大众化的高等教育,按计划,2005年中国
将达到15%这个大众化最起码的标准。这意味着连续若干年我们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将持续
攀升。“我们所交的费用远远大于过去的师兄师姐。我们的大学教育不再由国家全包,而
是采取国家、学校、个人各投入三分之一的做法。那么,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消费者,既
然投资了,我们理所应当地应该享受回报。” 
 
    在扩招后的首届大学毕业生中,上述的观点十分普遍,在他们看来,学费高就应该等
于工作好。 
    而现在的实际情况竟然成了大学毕业生有可能失业或者在低收入的行业工作。这些毕
业生想不通,如果这样,为什么当初还要上大学?早早工作还可以减轻家庭的负担。 
    有关专家认为这种观点往往忽略了一个问题。“教育是一种长线投资,它完全可能周
期长见效慢,而大学教育对个人素质的提升与知识熏陶是其他自学方式无法替代的,在短
期内也是很难用金钱检验的。” 
    随手翻一下中国国家政治局常委的履历,你会惊奇地发现这些从名校毕业的高材生大
学毕业的时候几乎都有几年至十几年在工厂当技术员的基础工作经历。而且他们中很多人
也并不在北京、上海这样的中心城市工作。 
    一位教育专家表示,作为上世纪50年代的大学生,人数只有现在的几十分之一,他们
应该服务于社会最热门的职位。即使退一步说,他们当时打上了许多时代的烙印,是政府
的决定,或者当年最吃香的行业就是工厂技术员。到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恢复高考,一年
录取的人数甚至不如现在招的研究生数量多。由于经济迅速发展,他们毕业以后有了令人
羡慕的干部指标,被国家统一分配到比较热门的单位,拥有了别人羡慕的职业。和现在的
学生比起来,这也是公平的。 
    因为从人数比例上说,高收入阶层占人口比例是一定的。而当年,毕业生人口数量非
常少,比如满打满算一年有20万人能获得比较好的工作,现在,如何能让100万人找到像过
去一样尖端的热门企业?这对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有点太高了。 
    而很多人到现在还总以为大学毕业生就是专门人才,出了校门就要做“白领”。这种
期望值本来就存在问题。其实大量的大学毕业生不过是普通劳动者。不同的是他们受过专
门训练,素质较高,有较高的行业水平。更多专家认为大学生刚毕业的工作岗位应当还是
在基层,不一定出了校门就是白领。专家预测,将来的情况是,如果你没受过高等教育,
连普通的基层岗位也找不到。现在有一些中专生毕业到工厂当技术工人,这在目前情况下
还行得通。水涨船高,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这种岗位会越来越少,各地和各行业就业的
起点也将会相应提高。 
    其实大学生应该到社会的各个阶层,特别是服务业。就业面应该打宽,要安于做许多
过去高中生做的事情。 
    因为所有行业整体素质都在提高,如果你还抱着过去的老观念,认为自己是个大学生
就不得了了,那就一定会影响你的就业。社会整体职业需求在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第
三产业越来越成为劳动力就业的主体,随着技术革新,现在我们强调用高新技术和适用技
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竞争力,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用人的总量也会随
技术提高而减少。相应的,第三产业则需要大量劳动力。所以一方面我们的人才培养要适
应这个趋势,专业调整也要适应这个趋势。另一方面,就业观念更要相应地转变。 
 
    然而,一份抽样调查显示,高校毕业生离校前的即时就业率目前不足60%,也就是说
,有40%的毕业生在走出校门时,其就业前景还是一片茫然。另外,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
需求量,近年来也出现了下降趋势。一方面是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另一方面是毕业
生的就业前景趋于严峻。面对这个两难命题,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调查建议,应
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总的政策目标。 
    最近,教育部推出了一个大型调查———《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报告》,其中指出,
到2013年,中国在劳动年龄的人口将达到10个亿的峰值。想想如此庞大的数字,每一个人
面临的竞争对手都将是10个亿!记得在10年前,大学课堂经常没几个人,学生们逃课、贪
玩,到最后几乎没有分不出去的,而且结果都还不错。而现在,大学就读期间,学生们考
托福、拿驾照、揣着注会证、律师证找工作,结果还不一定能进入理想的单位。等再过10
年,高等教育人口还会大幅攀升,到时候的竞争更将趋于白热化。所以,如果不改变观念
,还是把未来的事业寄托在一纸文凭上,是非常失策的。 
    同时,10年以后,经济结构的调整将导致一批现在拥有良好职业的人面临转行,大量
本科毕业甚至有硕士博士学历的人因为知识结构的老化而需要重新择业,社会将面临更严
重的就业压力。教育界有关人士表示,今天的大学毕业生,其实是中国知识分子第一批接
受市场考验的人。他们开始面对一个由能力和综合实力分层的市场,他们将会从这个市场
中感知终身受益的经历。
 

--
有花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8.9.120.9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50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