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jjcat (jjcat), 信区: HKMacTW
标  题: 台湾啊台湾(3)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Nov 14 10:44:44 2001) , 转信


台湾人是非常会做生意的,这一点无人置疑。但台湾人如果把他们在生意场上的精明带到
政治这个大舞台上,就显得极其短视和不计后果。就是那些同意统一的台湾政客们,也总
以为既然中央政府一开口就许下了“一国两制”这么优厚的条件,那么再讨价还价一番总
会有更大的利润吧。难道你们以为这是菜场买菜,可以一角一分的讨价还价吗? 
  
    告诉你们,一国两制已经是中央政府的底线,不会再后退一步,甚至是半步。中
央政府可以给予台湾最优厚的条件,完全的军队,完全的财政,完全的地方政府(这已经
是在国内尤其是军界强烈的反对意见下做出的最大让步),但绝不会允许台湾拥有完全的
国际地位。中国不是美国,所谓的邦联制根本不可能得到中央政府的同意-中国历史决定
了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有著如此多的民族和宗教矛盾,如果想维持即使是表面上的统
一,中央集权是唯一的出路,所谓中国古话中“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就是这个意思。如
果实施所谓的联邦制,那么后果各位想到过没有?台湾既然能是一个联邦,那么西藏更有
理由成为一个联邦,然后再是新疆,然后是蒙古。。。于是乎过不几年中国立马成为三十
二个联邦的松散聚合体,这样一来李登辉之流的八块论便不费吹灰之力得到的实现还是发
扬光大。中国实行联邦制有什么害处?要具体的说非得洋洋洒洒一大篇不行,以后我也许
会再撰文作一个专题,但在这里我只用一句话作结论:各位可以到美国去,看一看这个世
界上仅有的几个联邦制国家之一的发展历史,就会明白为什么中国不能搞联邦制--中国
没有必要再为一个不切实际的联邦去付出另一场南北战争的代价了。 
  
    退一万步,就算中央政府能答应,中国的老百姓也绝不答应! 
  
    中国政府为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已经忍让得太久了,忍让得超过了大陆民间所能
容忍的极限! 
  
    台湾人只顾在宣扬自己的“悲情”,自己的难处,却从来没有想过大陆的民意,
中央政府的难处。要知道,这五十年来台湾海峡一直风平浪静,台湾之所以有今天的经济
成就,最应当感谢的就是中央政府。正是中央政府三代领导人有意压制了国内的主战情结
,真正为台湾人民的生命财产考虑,忍辱负重,才有了台湾的“经济奇迹”。要知道,对
台湾愤怒到极点不惜一战的,不是在电视台上横眉怒目、语重心长的朱总理,而是他身后
几百万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二亿在大陆上的中国人中的绝大多数! 
  
    台湾人应该知道也常常宣扬“民意不可违”,可你知道什么是大陆的民意吗?和
二千万人的民意比起来,十二亿人的民意也当如何处理呢? 
  
    如果你不了解这种民意,如果你不能理由大陆民间对政府无止境的让步所产生的
愤怒,那么我可以推荐你一本书,就是那本几年前刚刚发表,就在大陆甚至在全世界都产
生了极大震动,特别是给了大平洋两岸政界、军界不小震撼的一本书。 
  
    如果各位并不健忘的话,就应该可以猜到这本书的书名:《中国可以说不》。 
  
    如果你关心中国的民意,这本书不可不看。它的作者组成、更重要的是书中所表
达的感情表达中国民间对于政府“晦光养韬”政策的不满,表达了要求政府以更强硬的外
交姿态面对世界的呼声,因而被称作“中国民族主义思想之集大成者”。这本书虽然并不
是中国的国家政策,但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中国社会的二、三十岁左右的年青人的声音。
他们在社会组成中所占的比例也许并不很大,但一向是中国社会构成里最为激进,影响力
最大,而又常常在历史上代表了中国发展方向的最强声音。很有讽刺意义的是,这批人,
绝大多数也正是在八九年当时进京请愿的主力。 
  
    经过这几年的磨练,他们变得更成熟,也更理智,同时也更清醒了。 
  
    可以说,这本书如同一剂强烈的催化剂,极大的助长了中国本就已慢慢滋长开的
民族主义情绪,使之终于漫延至燎原大火。也就是在这本书里,作者明确的第一次突破了
自毛泽东以来定下了“不称王,不称霸”的低调对外口径,头一次以民间的声音发出了“
中国不要称王称霸,但一定要做超级大国”话语。 
  
    虽然事后中美双方政、军界的高层人士极有默契的在非正式场合对此书的效果作
了淡化处理,称“只不过是代表一群大学未毕业和刚毕业的青年人的情绪,并非是中国当
前的主导民意和政府行事的准则”,但明眼人都知道,这只不过是欲盖弥彰,越描越黑罢
了。 
  
    说到这里,我们不妨来回顾一下,会更有助于理解。 
  
    其实,在刚结束堪称中华民族历史上空前浩劫的文化大革命后,中国刚刚对世界
敞开怀抱的八十年代初期,中国人并没有如此强烈的民族情绪。经历过那一段历史的人,
都仿佛是害了一场大病一样,已经对政治失去了热情,甚至可以说,对执政的共产党充满
了不信任和敌视,而这种情绪在高级知识分子中尤其强烈,也是因为他们受到的迫害最多
。可以说那时的共产党正处在执政最艰难时间,一大批的民间的人才精英趁著开放之际纷
纷以各种借口出国,而且一去不回,民间倒爷、投机分子极其活跃,抓住改革初期各种体
制不健全的机会上下钻营,拉拢和腐蚀了一大批高、中级和基层领导干部(可以说那个时
候才是中国最为腐败的时候,而不是现在),广大中国人突然发现原来世界还有这么多姿
多彩的一面,流行音乐、各种西方过时的或是全新的思想如潮水一般冲刷著中华大地,颓
废主义、披头士音乐吸引了几乎一代中国年轻人的全部目光。很多人甚至开始鄙视和诅咒
这块养育自己的土地,一心想走出这块贫穷落后的土地,留学热和偷渡潮也发展到了历史
上最为炽烈的时期,中国人对于共产党的离心越来越强烈,各种要求废除中国一党专政和
实行多党制的呼声也空前高涨。现在回头看去,我不得不敬佩以邓小平为首的当时中国共
产党人有如此大的决心和魄力,硬是把改革和开放坚持了下来,并且把手中的政权建设得
越来越牢固,而其他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几乎是纷纷在开放中应声落马,被历史的洪流
无情的吞没了(现在仅存的几个社会主义国家,朝鲜和古巴只是勉强打开了一个窗口,根
本不敢像中国这样全面开放)。 
  
    但是,在花花世界中有些晕头转向的中国人渐渐清醒了过来,那些“逃出贫穷愚
昧”的中国精英们,遇到了却往往是国外冷酷和歧视的目光,他们不仅迷惑了,进而开始
思考。而其中的转折点,无疑是一九八九年。那一年,对于全世界来说发生了一件大事,
那就是苏联的解体以及随之发生的东欧变天,一个个社会主义国家像是骨牌一样纷纷倒台
。而在那一年,对于中国来说,也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八九学潮(中国官方称之为八九
暴动,但我宁愿相信那并不是大学生们进京请愿的初衷,而是一个令所有人都不愿看到的
意想不到的结果),近万大学生上京游行请愿,导致北京和全国一定程度上的完全瘫痪,
而最终招致了军队的镇压。 
  
    事实真象如何,我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许要让历史才能做出一个公正的评价
,但我在想提醒各位一点很多人都疏忽的事情:当西方甚至是港台媒体在报纸上口径一致
的愤怒指责共产党在天安门前“屠杀手无寸铁的学生”时,中国人看到的却是另外一件事
,那是各地的社会秩序一片混乱,铁路停运,物价飞涨,甚至在四川一位投资亿元刚建成
大商场被哄抢一空,刚经历过一个史上前所未有混乱时代的中国人敏锐的感觉到,如果再
任这场学潮发展下去,那么中国得到的,将会是另一场文化大革命-这是所有经历过那个
时候的人绝对不想重复的事情。中国的广大民众并未多加思考就本能地选择了自己的立场
:支持政府。 
  
    这种选择在很多西方人的眼里显得不可理解,然而中国人特别是那些最基层的平
民百姓是非常清醒的做出这个选择的。对于中国人来说,民主和自由固然是很好的,但正
如当时的中央领导人邓小平所说的“稳定压倒一切”,经历了一百多年动乱的中国人,特
别是刚从那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混乱中好不容易脱身而出的中国人民,已经无法再忍受另一
次的动乱。对于中国人来说,为了并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民主和自由而放弃好不容易得来的
安定局面,放弃经过数十年辛苦经营才刚刚有些起色的经济成就,是极其愚蠢的舍本逐末
,是不折不扣的为了芝麻却丢了西瓜。 
  
    中国人也许干过太多太多的蠢事,但在根本关系到自身命运上大是大非问题上无
疑是清醒而现实的。 
  
    中国共产党在这件事的处理上显然也接受了以前的教训,变得成熟和聪明起来,
几乎是悄悄的处理了一批带头份子后并未如同以前那样扩大打击面,而在谨慎的加强了舆
论导向和新闻管制后,终于痛下决心开始解决腐败和官僚主义这两个已经极大的威胁到自
身执政的毒瘤,在进一步约束政治自由的同时进一步加大经济自由,明确提出了最为有效
的加强执政地位的方法-全力发展经济。这也就是邓公“发展才是硬道理”理论的最初由
来。 
  
    刚从混乱中清醒过来的中国人,还没来得及去探讨这一次学潮的意义和教训,紧
接著就遭到更大的冲击:苏联解体。 
  
    不是生活在大陆这片土地上的中国人,是很难想像苏联解体对于中国人的心理打
击。 
  
    昨天看起来还是意气风发的社会主义阵营仿佛一日间就土崩瓦解了,中国像突然
从恶梦中醒来,环顾四周,仿佛只剩下自己孤零零面对几乎是全世界恶意的眼神。虽然中
苏之间争争吵吵了几十年,甚至还动上了手,两国之间毕竟是同一体制,也幸亏苏联挡走
了绝大部分西方国家对于社会主义的仇视。然而一瞬间,庞大的保护伞倒下了。 
  
    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正是从一九九○年开始不可阻挡的由星星之火开始燎原。
这十年间西方国家尤其是以美国为代表的一系列极不明智的举动,从以各种理由对中国实
行经济制裁到公开阻挠中国申奥,从自相矛盾的允许李登辉访美到在“银河号事件”中丑
陋而拙劣的表演,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不遗余力的给中国民族主义这棵小树添水施肥,手
把手将其培育成参天大树。而在其中发挥催化剂作用的,便是台湾台独思潮的抬头。 
  
    这其中的过程,可以写一本厚厚的历史书,书名就叫《西方国家对于中国民族主
义思想的贡献》。 
  
    其实中国并没有那么急于统一台湾。虽然军方的的态度,一向是明确而坚决的,
但对于中国政府和广大民众来说,在一开始压根没想过要武力收回台湾的问题。中国政府
在八十年代初期所说的“决不放弃武力解决方案”的对象,并非是台湾,而是一直在台湾
问题上对于中国虎视眈眈的美国和日本,是为了防止美国和日本军事力量介入台海。道理
很简单:台湾执政的国民党仍然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虽然一直是“各说各的”,但在维
护中国统一和民族利益这两点上两岸的意见是完全相同的,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急著动武
?就把这个问题搁置起来,让时间慢慢去化解两岸之间单纯的党派仇恨吧。更何况台湾经
济发展了,对于大陆的好处也是不可估量的。当时的中国领导人,压根没想到,台独思想
会在短短的数十年间就“改天换日”,由一小撮在海外流亡的“孤独斗士”一跃成为台湾
地区居于领导地位的政党。 
  
    台湾独立由一个虚无飘渺的“梦话”,已经成为中国进一步强大所面对的最为现
实的强大阻力和障碍。 
  
    无论有多少美丽的语言和词藻,都无法抹平甚至是稍稍减轻这道横亘在大陆上十
二亿中国人心中的伤痛。 
  
    台湾独立,决不简单是一个“民族自决”的问题,其中涉及各方面复杂的历史和
现实利益,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个问题牵动了整个太平洋,进而是全世界的政治格局。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9.186]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46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