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Gforce (第三个代表∑GOAL), 信区: HKMacTW
标  题: 专家:盘点“渐进式台独”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Mon Jun 28 22:13:41 2004)


  在陈水扁依靠不正当手段连任成功并“就职”以来,频频发表的“善意谈话”掩盖了
“台独”的锋芒。只要透过伪装,不难看出,今后4年间推动“渐进式台独”和落实“台独
时间表”依然是他的“台独”主题。“台独时间表”促使“渐进式台独”的蔓延,“渐进
式台独”配合“台独时间表”的部署,因此有必要对“渐进式台独”进行盘点。 

  否定孙中山的历史地位。2002年5月,台“法务部长”陈定南以“宪法没有明确规定”
为由,质疑孙中山“中华民国国父”地位的合法性。 

  在国际场合“正名”。在4年前执政之初就开始在国际场合使用“台湾”称谓以取代“
中华民国”;在“中华民国”护照上加注英文“台湾”,在2003年9月正式推出;计划将驻
外机构一律改为“台湾代表处”。 

  推行“军事台独”。加紧把军队变成“台独”的新阵地和实现“台独”的工具。在具
体落实“军事保‘独’”、“武力拒‘统’”方面,全面迎合美国的国际战略,极力渲染
海峡间的军事紧张气氛,分别在2001年4月和2004年3月准备购买价值近百亿美元的武器,
制订“有效吓阻”、“决战境外”、“先发制人”、“先制攻击”战略,以实现“以武拒
统”的目的。 

  “去中国化”的种种破坏两岸关系的行为,无非是要将长期以来形成的“统一”的观
念,从政治生活及民众思想意识中清除掉,将台湾的民意向“独”的方向引导。 

  “文化台独”成为“渐进式台独”的主牌 

  “文化台独”是“渐进式台独”的主要手段,就是通过强调“台湾本土文化”、“台
湾文化主体性”、“台湾意识”,分割“台湾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内在联系,确立“
以台湾为主体的历史、文化和教育观念”,切断台湾同胞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感情,进而形
成“台湾的国家认同观”,为“台湾独立建国”培植文化基础和精神基础。也就是在社会
文化领域,借助平和方式,通过潜移默化过程,凝聚对抗“大中国”的意识,对抗两岸统
一。 

  从理论和实践角度,与“台湾正名”、“去中国化”相比,“文化台独”早在“台独
”萌芽时期就已出现,“台独史观”、“台独文化”长期以来已经成为“台独理论”中的
重要组成部分。从“文化台独”的既有基础出发,陈水扁把重点放在落实“文化台独”方
面,4年来运用公共权力,插手教育、文化、艺术、新闻、出版等领域,全面制造“文化台
独”的社会环境,特别重视教育方面的“台独”扎根工作。 

  建立推动“文化台独”的机制。陈水扁上台后,任命一批“台独”文人、学者主持教
育、文化和学术机构,推动“一个新兴的民族国家正在形塑当中”的“本土研究”,确保
“文化台独”不走样。为建立“台独本土教育”完整体系和机制,把公务员“高普考”应
考科目中的“中国制度史”改为“台湾近代史”,增考“日本近代史”;“公务员考试”
废除“国文”、“宪法”、“本国史地”等科目,设立各项“国家考试”中的“台湾史地
题库”。显然,为了推动“文化台独”,陈水扁当局从领导、组织、专业、制度等方面作
了安排。 

  “去中国化”遍及社会各领域 

  “去中国化”是“渐进式台独”的核心。“去中国化”就是利用公共权力,从日常生
活和交往着手,在民众日常接触的各种领域,特别是在公共场所、政治活动、社会生活中
,消除带有“中国”或“统一”象征以及带有“中华民国”含意的政治符号、标志、口号
、徽章、图案,从人们的感官部分,制造“不看不说不听中国事”、隔绝两岸感情纽带的
氛围,改变台湾同胞心中的“大中国意识”,为“台独”制造社会基础。在推行“去中国
化”方面,陈水扁当局政治小动作不断,在此择要列举: 

  取消两岸要统一的口号。下令取缔、拆除其处于台北市中心的办公楼上和其他机关、
军队、学校和公共场所的“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复兴中华文化”、“反对‘台独’”
等大幅标语牌。 

  地方货币提升为“国币”。把以往规定的在中国没有统一以前、在台湾地区流通的货
币不能称为“国币”的规定,于2000年7月把新台币定为“国币”,“央行”不再委托“台
银”发行“台币”。 

  外事场合取消使用“国徽”。2000年11月,通令各“驻外”馆、处,取消使用“国徽
”为官方标志,改以“国旗”实际上是“梅花”标志,驻外机构使用的车座、请柬、及其
他用品也一律改用“梅花”图案。 

  改变象征“大中国”的徽记。2001年12月,台“新闻局”开始使用新局徽,废弃使用
数十年带有“中国版图”和“中华民国国旗”标志的旧局徽。 

  出版“台独”标识。在2001年台“新闻局”出版的英文版“中华民国年鉴”封面上加
注了“TAIWAN”字样,原来首页的“中华民国地图”则被取消代之以“台湾全图”,仅在
全书末尾附上“中华民国地图”,并在下部别有用心的加注说明是“根据1947年宪法”。
书中还把属于一个国家内部事务的两岸关系,列入第九章“外交部分”。 

  把两岸事务列入“国际事务”。3月间,民进党32位“立委”提出把大陆事务及“行政
院大陆委员会”掌理事项的相关议案,由现在“内政及民族委员会”审议改为“外交及侨
务委员会”审议。2003年6月23日,“内政部统计处”首度将“大陆新娘”视为“外籍配偶
”,单独纳入统计数字进行追踪管理。 

  强化“台独乡土教育”。2001年3月底,规定从当年暑期新学年起把李登辉主持下编写
的《认识台湾》作为教学范本。2002年,又成立“本土教育委员会”。根据“九年一贯课
程暂行纲要”,把“乡土文学”修改成“台湾文学”、“闽南文化”改成“台湾文化”,
“汉字”改成中性的“文字”。同时提出“注重台湾本土文化教育”口号,鼓励大学成立
“台湾文学系所”。2003年9月22日,公布的2005学年度起施行的“高级中学历史课程纲要
草案”,竟然把明代中叶以后的历史,包括清朝及“中华民国”的建立、海峡两岸关系等
,全都归类到高二要学的“世界史”中,与“台湾史”分开,全面贯彻“台独史纲”。 


  进行“台语教育”。2000年6月,废除1946年成立的“国语推行委员会”,改为“本国
语文字工作推展委员会”。2003年2月12日,废止施行已数十年的“国语推行办法”,事实
上“国语不再是岛内的共通语言”。与此相配合的是,2002年8月,在各方意见尚未统一下
,台“行政院”强行核备“中文译音使用原则”,确定将采行“教育部”建议的“通用拼
音方案”。在学校内部,规定从2001年8月1日开始,一至六年级将专设“乡土语言课”,
用“台语(即闽南话)”进行所谓“母语教学”。 

  扩大“文化台独”阵地。实施社会教育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出版等机构
,更是成为“文化台独”的主要基地。2002年1月,创立50余年的台湾省文献委员会改隶“
国家史料馆”,更名为“国史馆台湾文献馆”,将“台湾地方文献提升为国史地位”。同
年7月,具有“台湾本土之最”的“国立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正式开馆。对于“正统中华
文化象征”的“台北故宫博物院”,要将其“改造成为台湾共和国的文化标志”,现有的
文物则列为与“台湾文物”对立的“中国文物”,以显示“台独”鼓吹的“台湾是台湾,
中国是中国”的理念。 

  陈水扁当局宣扬的“本土教育”、“本土文化”、“台湾文化的主体性”,已经成为
培养“台独主体意识”、“台独国家认同”的同义词,成为“文化台独”的核心内容。 


  “台湾正名”活动越闹越凶 

  “台湾正名”是“渐进式台独”的组成部分。对于陈水扁来说,为增加“台独”的欺
骗性,采取“借壳上市”方式,扛着“中华民国”的旗帜推进“切香肠式的台独”,打着
“中华民国”的招牌挖“中华民国”的墙脚。重要步骤之一是把“台湾正名”活动作为“
渐进式台独”的重要组成部分,图谋逐步实现以“台湾”或“福尔摩沙”取代“中华民国
”,最终把“中华民国”“正名”为“台湾”。与“去中国化”、“文化台独”相配合,
4年多来“台湾正名”一直在恶性蔓延。

  “台湾正名”活动始作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一直处于曲“独”和寡、半死不活状
态,陈水扁上台后,不仅亲自策划“台湾正名”活动,而且推行的“渐进式台独”政策更
为“台湾正名”活动提供了合适的气候和土壤,促使“台湾正名”活动很快蔓延开来。20
02年3月,“台独”团体在“台湾正名,国家制宪”名目下举行“世界台湾人大会”,陈水
扁在大会上宣称未来五大执政重点之一就是“拼正名”。自此以后,“台湾正名”活动进
入正规化、制度化、嚣张化阶段。为了配合“台湾正名”活动,陈水扁在许多场合,尽量
少提或不提“中华民国”,而以“台湾”或“福尔摩沙”取代。在依靠不正当手段连任后
的“就职演说”中,更是集中宣扬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世界岛”、“国家共同体
”、“新兴民主国家”、“年轻的民主国家”。 

  2002年5月,由李登辉担任总召集人,由“台湾正名运动联盟”、台联党和台湾各地“
李登辉之友会”发起的所谓“5.11台湾正名大游行”举行,这是近几年来“台独”分子所
搞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台独”集会游行活动。陈水扁对此称,“台湾适合当一个独立的国
家,不管人家同不同意、接不接受,台湾已经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自此,“5.11台湾正
名大游行”开始成为“台湾正名”的“标志性活动”,当年11月17日又举行类似的活动。
2003年因为非典推迟到8月23日、9月6日分别举行,“台独”分子叫嚣要以“台湾国”名义
加入联合国。李登辉带领民众走上街头并发表演讲,公开打出“台湾共和国”的旗号。陈
水扁自己声称如果不是有现职,他也要带着外孙参加游行。特别是在“3.20选举”过程中
,陈水扁更是把“台湾正名”当作巩固“台独”基本票源的基本手段,在攻击祖国大陆、
打压泛蓝军的同时,到处推销“台湾正名活动”。他的行为,让一直站在“台湾正名活动
”前列的李登辉等老牌“台独”分子都感到相形见绌。 

  在陈水扁当局的推动下,“去中国化”、“文化台独”、“台湾正名”正在向下扎根
、向上发展、向社会蔓延。“渐进式台独”是在以时间换取空间,以量变求质变,潜移默
化、日积月累,将“台独”根植在台湾社会的各个角落。这是一种更加隐蔽、危害性更大
的“台独”,已经成为“台独时间表”早期政治准备、理论补充和具体实践。“渐进式台
独”不仅不断侵蚀、弱化台湾民众的国家与民族认同感,加剧两岸关系的对立与紧张,而
且对海峡两岸关系的正常发展和祖国和平统一构成严重威胁。 
 
 

--
Rumors, embroidered with detail, lived on for years,neither denied nor
confirmed,until they become accepted as fact even among people not known
for their credulity.


※ 修改:·Gforce 於 Jun 28 22:13:52 2004 修改本文·[FROM: 202.118.239.*]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02.118.239.*]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07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