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milkywayli (戒网一周,从明日始), 信区: Taiwanchannel
标  题: 如歌的台湾(五)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0年06月13日09:10:54 星期二), 转信


四、大陆在台海的目标和对台政策的变迁
    “你悄悄地蒙上我的眼睛,让我猜猜你是谁,从Merry到Sally和Every,就是不喊我
的名字。
    我悄悄地蒙上你的眼睛,让你猜猜我是谁,从Merry到Sally和Every,就是不喊你的
名字。
    为什么你的双手在颤抖,笑容凝结在你的眼中?
    难道你对我的爱会有所改变,我不再是你的唯一?”
    1、大陆在台海的目标。
    A、大陆认识到,寻求将政治权力延伸到台湾是不现实的,政治权力的获得即使在军
事胜利后也不一定就可以获得和巩固,因此,大陆并不试图统治台湾,这也是“一国两
制”的根本含义。大陆目前从未详细解释过“一国两制”的实施细则,无非是想在未来
的谈判中留有回旋的余地。而台独人士则很小心地在所有场合暗示“一国两制”等同于
大陆占领台湾,统治台湾。
    从大陆发出的含糊的信息中,我们可以知道大陆同意台湾保有现在所有政治,经济
制度,保有全部军队,保有现有的外交关系,保有自己处理与他国经济事务的权力,等
等,大陆对台湾既不会征税,又不会派人管理,毫不参与台湾内部的事务,甚至连国旗
和国号都可以谈判。在这种条件下,“两制”几乎等同于“两国”,大陆所求的不过是
台湾承认一个中国,一个名义上以北京为首的中国。那么大陆希望获得什么呢?大陆希
望获得的是添补安全态势的最后一环。
    B、台湾承认“以北京为首的一个中国”后,哪怕是口头上和名义上的承认,可以大
大降低可能由台湾引起的军事威胁。首先,外国势力没有了介入台海的借口,其次,外
国势力也没有了武装台湾的途径。台湾在外国势力介入和武装起来的时候对大陆是威胁
,而去除这种情况后台湾依旧是和平富饶人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岛”。
    现代社会使人们的联系大大紧密,两岸在通商,通航后,人民的交往必然大大增加
,在若干年的发展后,大陆民众在台湾有经济利益,台湾民众在大陆有经济利益,你中
有我,我中有你,和平的机会将大大增加。两岸华人经济体结合对两岸经济发展的作用
不在本文探讨的范围之内,但是可以肯定,和则两利,对两岸人民生活水准的提高必然
大有助益。
    因此大陆远期的根本目标就是谋求自然融合或统一。这个目标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
不会变的。近期目标就是谋求解除台湾对大陆的军事威胁。手段是为目标服务的,这个
目标决定了台海战役的特殊性,我们将在后文详细论述。
    2、大陆对台工作策略的变迁
    大陆对台工作的总策略不离十六个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诱之以利,镇之以
威”。具体工作策略的变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解放后到改革开发前的“武力攻打”“解放台湾”;改革开放后到1994年李登
辉发表言论为止的“寄希望于台湾人民”;96年第一次导弹演习后的“以武力为依托,
以工商界为工作对象,以改变民意为目的”。
    提到早期的对台工作策略,不能不提那个“福建计划”。“福建计划”是武力攻台
的一个器局极为宏阔的计划,它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大陆匪患复炽,土改失败,领
袖沉溺享受和内斗,(如发生逮捕枪决陈毅刘伯承等事件)将帅离心,民众造反(当然都是
精心引导推动并和潜伏美蒋特务共同合作的),福建尤甚,时为光复大陆的绝妙时机。国
军派出一部登陆,发现解放军战斗力已经大大下降,国军获得信心,增兵后很快击溃守
军,占领厦门作为立足点。共军组织的大举反攻亦被击溃。国军继续增兵,在与共军反
复争夺中,共军节节败退,最后国军占领福建全境,并向浙江和广东胜利前进。在国军
主力约半数或过半登陆后,解放军突然恢复战斗力,将登陆国军主力尽歼于陆上,然后
乘胜渡海,歼灭已丧胆的岛内国军余部,攻占全岛。”这个计划的高明之处在于以整个
福建省作为诱饵,这个诱饵大得使人即使明知是祸也会试一试,从而避开解放军海战和
登陆战的劣势,发扬陆战的优势,分批消灭敌人。正是为了配合这个计划,共军留唾手
可得的金门不取,方便国军试探和登陆,让国军存有后撤的希望,当然政治方面的考虑
也相当高明,这里就不再赘述。
    改革开放后,根据形势变化,邓小平同志决定改变策略,将工作方向确定为“寄希
望于台湾人民”。
    中国共产党身上的“中国部份”远远超过“共产”部份(如果有的话),因此无论她
的错误和正确都打着很深的“中国”烙印。与很多人的印象正相反,中共领袖对中华民
族自身的文化力量有着超乎人们想象的信心。这个时期的工作目标是促成海峡两岸的“
三通”:通商,通航,通邮。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三通后,民众自然融合,两岸走向统一。
以李登辉为首的台独势力十分清楚人民交往是台独的死穴,死守“三不”防线,拼命试
图在国号,法统等“政治议题”上纠缠。因此,这段时间大陆的方针是“两岸事务谈判
优先,政治谈判搁置”。李登辉死守“三通”防线,终于挺过了对台独最不利的阶段,
岛内台独势力和思想有了相当的发展,促使中共转变策略,放弃了“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的方针,转向以武力施压为主,以我为主。因此现在大陆的口号是“政治谈判为先,
事务谈判为后”。
    或曰:正是96年大陆不明智的导弹演习把李登辉推上总统宝座。
    实际情况是什么呢?台湾第一次民选的时候,国民党掌握绝大部份竞选资源,岛内
根本没有一个候选人能够对李登辉构成威胁,李氏也正是在这种形势下才开放民选,为
其“民意台独”的策略铺路,否则别人当选李登辉岂不是“竹篮打水”?所以即使没有
大陆的演习,李最后仍然可以当选。大陆正是在做出权衡之后,发动导弹演习。那次演
习,一方面向民众传达“台独即战争”的信息,使得岛内即使是“独派”也转向“缓独
”,正是连续两次演习成为岛内“独派”的紧箍咒;另一方面测试台湾社会对军事压力
的反应,为日后动兵收集数据。可笑的是李登辉等台独人士直到4年后的98年才意识
到大陆策略的转变,扬扬自得地庆祝“大陆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政策的破产”,台独势力
领袖的策略水平如此之低,怎不叫人手心捏一把汗?
    因此,目前大陆的对台政策是“以武力为依托,以工商界为工作对象,以改变民意
为目的”。今后台海战役必将在这个指导思想下展开。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170.25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29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