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fgr (forever young), 信区: Taiwanchannel
标  题: 台湾的历史与“台独”的由来(四)
发信站: 紫 丁 香 (Fri Nov 12 19:49:23 1999), 站内信件

5.日本殖民统治与投降前的台独图谋

  日本殖民统治台湾半个世纪,对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台湾人民的思
想,造成了深刻的影响。许多现今台湾发生的现象,包括台独,都要追溯到日据时
代。

  日本占据台湾的头十年,先是忙于“剿灭”人民的反抗,直到1906年杀了
约5万名日本“总督”所称的“土匪”,才基本上结束了台湾人民的大规模武装反
抗。日本统治者对台湾实行“鞭子与糖果”的政策。从1898年至1906年任
“总督府民政长官”长达8年,实际统治台湾的后腾新平,总结出台湾人的三项弱
点:一是贪生怕死,在高压或威吓下脆弱;二是爱钱,容易被利诱;三是爱面子。
这虽然无法解释台湾人民对日本统治的激烈反抗,但后腾以此制定了“治台三策”
,以笼络一些社会上的头面人物。在后腾统治期间,开始了“基建”工程,如增改
建港口,修筑铁路公路,建设通信网及推行公共卫生。所有这些,提升了产业的品
质,改善了居民健康。以后,日本统治者继续实行高压政策,但除了零星武装反抗
和政治抗争外,政局总的来说是稳定的,经济是成长的。

  1931年之后,台湾开始了现代化工业进程。至1935年,全岛的铁路公
路网基本成型,水力灌溉达全部耕地的55%,水力火力发电厂共35处,基本实
现了电气化。后腾认为,“教育有如一把多刃的剑”,对于给予台湾的劳动人民必
要以上的教育是消极的。但是,产业的发展,需要有知识的劳动工人、下级官吏和
技术人员。“总督府”不得不充实教育。教育的发展是与同化政策同步进行的。学
校大量任用日本教师,教学语言是日语。1944年的时候,小学儿童就学率达9
2.5%,初中、高中教育也较为普及,另有专科学校4所,1928年成立了台
北帝国大学。这种殖民地的教育,既使不少人产生了“亲日感情”,但也提高了台
湾人民的民族意识,助长了反抗运动。

  抗日战争爆发前后,日本对台湾推行“三化”政策,即台湾人民要“皇民化”
,台湾产业要“工业化”,使台湾成为进出东南亚的“南进基地化”。其中,“皇
民化”对台湾人民影响最大。芦沟桥事变后,日本统治者废止了所有台湾报纸的汉
文版,强迫使用日语。撤废寺庙,强制参拜神社。禁止所有的汉族风俗习惯,改穿
和服。1940年,又开始“改姓名运动”,强迫台湾人民改用日本人的姓名。“
皇民化运动”,既企图将台湾人民变质为“天皇陛下的赤子”,而且为了完成战时
体制,使台湾完全“日本化”。据日本厚生省的统计,二次世界大战中,共有20
7,183名湾人参加日本军队,其中30,304人战死或病死,死亡率达1/
7。台湾在二战期间,除了在最后受到美军轰炸之外,基本上没有受到战火波及。
由于日本宣传侵华战争中日本一面倒的胜利,以及太平洋战争初期日本的辉煌战果
,许多已经“皇民化”或“半皇民化”的台湾人都相信日本会战胜,并把中国当作
“敌国”。

  1945年8月15日,宣告日本战败的“玉音广播”也在台湾播放,人民也
知道根据“波茨坦宣言”,台湾将要归还中国。对此,台湾人的反应是复杂的。许
多人因为将从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中获得解放而欢欣鼓舞,而另一些人却因为昨
日的“敌国”突然变成“祖国”而不知所措。更有一小部份人认为台湾与大陆间存
在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而主张台湾独立的时机已到。一些日本军人,不愿接受战
败的事实,企图与主张台独的台湾人联合使台湾独立。当时,侵台日军已改编为第
十方面军。8月16日,日军参谋少佐中官悟郎和牧泽义夫,秘密与辜显容的儿子
辜振甫会面,商议组织“台湾治安维持会”,以林熙祥为副委员长,“贵族院议员
”许丙为顾问,辜振甫为总务部长,委员长预定由林献堂担任。8月17日,经过
第二次接触协商后,辜振甫与台北帝国大学教授杜聪明、律师林呈禄、贵族院议员
简朗山一起去见“总督”安腾利吉。安腾表示,“设立维持台湾治安的机构”或“
台湾独立”的想法不妥,日军不应该轻举妄动。8月24日,所有与该事件有关者
30多人,聚集在许丙家中,决定中止活动。1946年,国民党政府逮捕了“台
湾独立计划”事件参加者,由台湾省战犯军事法庭判决,
--
      +++++++++++++++++++++++
       无为而执著无为是有为也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jxjd.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5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