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fgr (forever young), 信区: Taiwanchannel
标  题: 台湾的历史与“台独”的由来(五)
发信站: 紫 丁 香 (Fri Nov 12 19:58:03 1999), 站内信件

6.二二八事件

接收台湾

  1945年9月1日,国民政府颁布《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组织大纲》,任命
陆军上将陈仪为台湾省行政长官并台湾警备总司令。10月17日,国民党军两个
师12,000人和200名官员在基隆港登陆,随即向台北进军。10月24日
,陈仪飞抵台北。10月25日上午十时,在台北公会堂(现中山堂)举行“中国
战区台湾地区授降仪式”。受降主官陈仪在受降后通过无线电广播代表中国政府宣
布:“自今日起,台湾正式成为中国领土,所有土地与居民并置于中华民国国民政
府的主权之下。”从此,被日本侵占的台湾重归祖国,这一天命名为“台湾光复日
”。

  台湾人民热烈欢迎“国军”的到来,有一首《欢迎歌》唱道:

     台湾今日庆升平,仰首清天白日清,
     六百万人同欢庆,壶浆箪食表欢迎。
     哈哈到处欢迎,哈哈到处欢迎,
     六百万人同欢庆,壶浆箪食表欢迎。

  陈仪带来的军队不是精锐部队,装备并不好,军队中有的士兵打赤脚,有的穿
草鞋,绑腿松松垮垮,用扁担挑着锅碗瓢盆,军容不整。欢迎的队伍中有人说中国
兵怎么会是这样的。但很少人笑他们,说这样的军队还能打赢日本真是了不起。

  接受日本投降后,“总督府”换成了“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侵台日军司令
部由“台湾警备司令部”进驻,并开始接收“敌产”日资企业。这些被接收的企业
后来成为国民党政权下的国营、省营事业。其中,台湾银行、台湾储蓄银行、三和
银行被合并为台湾银行,日本劝业银行改为台湾土地银行,台湾商工银行成为台湾
第一商业银行,华南银行改为华南商业银行,彰化银行改为彰化商业银行,台湾产
业金库改为台湾省合作金库,各日资保险公司合并成台湾人寿保险公司。在工业产
业方面,成立了中国石油公司、台湾铝业公司、台湾电力公司、台湾制糖公司、台
湾肥料公司、台湾硷业公司、中国盐业公司、台湾农林公矿公司等等。这些资产对
于数年后溃败来台的国民党政权,有很大的助益。在接收过程中,不少国民党官员
贪污舞弊,中饱私囊,引起台湾人民对国民党政权的失望。

  战后经济情况恶化,物价飞涨,加上大量留日学生归国,参加日军的台湾人回
台,失业率增加,人民生活困苦。在政治方面,行政长官大权独揽,各级政府中台
籍人士不受重用。过去的“总督府评议会”改为“台湾省参议会”,各县市也成立
了参议会,收罗了不少当地的头目人物。但与从前一样,参议会只是咨询机构而非
决议机构。1947年1月,陈仪在谈到于1946年12月制定,预定一年后实
施的“中华民国宪法”适用于台湾的有关问题时表示,“台湾人民长期于日本统治
之下,政治意识退化而缺乏自治能力”,故宪法要延后二、三年实行。所有这些,
引起不少本省人的岔怒和愤恨,终于在一次不当的私烟取缔事件中喧泄出来,酿成
了震动全岛,并影响至今的“二二八事件”。


导火索

  1947年2月27日傍晚,专卖局台北分局傅学通等6人,会同4名警察,
在延平北路查辑私烟,与一位40多岁的女私烟贩林江迈发生争执。查辑员欲没收
林妇的香烟及卖烟所得的钱,林妇跪地求饶,查辑员充耳不闻,还以枪管敲击林妇
头部以致出血晕倒。围观的人为女烟贩报不平,群起向查辑员攻击。查辑员鸣枪示
警,误射中在自宅楼下看热闹的市民陈文溪,虽经送医,但在次日不治身亡。

  当时群情激动,多人结队至警察局,要求逮捕凶手枪毙,未获回应,愤而转至
专卖局,将该局汽车及所押收的香烟尽数焚毁。后来警方推说凶手已交予宪兵团,
群众又涌向宪兵团,但宪兵团长张慕陶否认拘禁凶手。群众认为受愚弄,于是彻夜
包围警察局和宪兵团。

  另批市民涌至《新生报》报社,要求照实刊登血案消息。总编辑吴金练因奉长
官公署宣传委员会的通知而不敢刊登,愤怒的群众欲将报社招牌拆除。后来社长李
万居出面,答应群众要求,隔日在《新生报》以五号铅字刊出三百多字的血案经过
报导。


事件爆发

  2月28日上午,又有群众至专卖局台北分局要求交出凶手,并群殴警员,捣
毁分局。接着,群众涌向专卖总局要求惩凶未果。下午一时左右,有四、五百人前
往长官公署请愿。当队伍走到中山路与中正东路圆环时,突然从长官公署楼上传来
枪声,当场死伤数人,群众纷纷四处走避。二时左右,在一位西门町旧书店老板的
带领下,人群冲入并占领了台湾广播电台,并向全岛广播事件经过,号召人民“起
来奋斗,争取正义,争取民主”。

  局势开始恶化。下午三时。警备总司令部宣布戒严,武装宪警巡逻全市。从台
北开始,各地都有暴力事件发生,多是本省人在一些参议员等头面人物号召下,攻
击政府人员、警察宪兵,并抢夺武器,组织“人民军”。从冲突一开始,外省人就
成了攻击目标。任何一个本省人都可以手握砍刀,喝问疑是外省人的人。首先问他
(她)会不会说闽南话,不会说闽南话者就一刀砍死。会说闽南话的人还要再问一
句日语,只会说闽南话,不会说日语者还是一刀砍死。外省籍的政府官员及其眷属
,来台旅行、经商、任教的外省人均被围殴或杀害。有调戏少妇后,将母子一起杀
死;有以日本军刀砍杀孕妇;有攻击妇孺老人;也有强奸的事情发生,整个台湾几
乎陷入了无政府状态。


处委会及其政治主张

  到了3月1日,台北市参议会邀台籍国大代表、省参议员、国民参政员于中山
堂开会,组成了一个“辑烟血案调查委员会”。接着求见陈仪,遂改名为“二二八
事件处理委员会”,简称“处委会”。在事件期间,“处委会”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3月4日,“处委会”决议,将“处委会”扩大为全省性组织。各地纷纷成立
县市分会,并派代表来台北。这时,“处委会”几乎成了台湾的第二权力机构,而
在一些县市,则是唯一的权力机构。3月6日,“处委会”补开了成立大会,省参
议员王添灯任会议主席,选出了常委和候补常委,并宣布了由王添灯起草的“处委
会”向“行政长官公署”提出的三十二项条件.

  这三十二条或四十二条的处理大纲,其核心要求是台湾在中国主权名义下的高
度自治,并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等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这种要求的提出,部份
源于对国民党政权一年半统治台湾时间内种种作为的不满,也源于一些受日本教育
的上层人物自以为比大陆同胞高人一等,还源于这些本省“精英”对国民党政权的
天真期望。该四十二条由“处委会”于3月7日向陈仪正式提出,遭到拒绝。第二
天,“处委会”发表声明,自承有不当要求出现,推翻了头一天通过的四十二条要
求。


暴动遍及全岛

  事件之初,国民党台湾省党部主委李翼中、行政长官陈仪、高等法院院长杨鹏
、警总参谋长柯远芬等曾秘商对策。当局虽欲镇压,但感觉时机未成熟,于是先采
取较为和缓的手段。陈仪在3月1日、2日、6日三次发表广播文告,既指责骚乱
,也承诺解除戒严,释放被捕民众,禁止军警开枪,抚恤死伤者。陈仪的广播并未
平息骚动,各地群众与军警的冲突反而日益增多。各地均发生哄抢军械仓库,攻击
国民党军队的事件。

  北部港口城市基隆邻近台北市,交通便利,台北辑烟事件于2月28日就传到
这里。当晚市警察一分局就遭袭击,枪支被劫。同时,市内到处骚动,殴打外省人
,造成人命伤亡。3月2日,一群人袭击14码头的军用仓库,被守军击退,死伤
者均被投入海中。由于要塞司令史宏基下令严密守防,在事件期间虽有零星战斗,
但市区秩序尚算稳定。来台镇压的国民党军3月8日在此登陆,为了“肃清”街道
,射杀了不少路人。

  3月2日,台中市举行市民大会,由建国工艺学校校长谢雪红任大会主席,会
后不发一弹占领了警察局。当群众冲入前县长刘存忠的住宅时,警卫开枪,当场死
伤三人。谢雪红号召青年组织武装部队对抗,于3月3日成立“台中地区治安委员
会作战本部”,同时成立了“人民军”。国民党开出机枪武装的卡车驶入市区,与
“人民军”展开激烈枪战。开始,国民党军还占优势。下午,各地“人民军”增援
台中,攻击中部多处部队。至晚10时20分,国民党军被迫缴械投降,台中及近
郊机场全为“人民军’所控制。3月6日,谢雪红又组织了”二七部队”,其名字
来自2月27日的辑烟血案。这支部队与国民党军缠斗了十天,直至3月16日被
从上海运来的21师消灭为止。谢雪红于事件后逃到香港,1949年北上到北京
,成为新中国的政协委员。

  3月5日,高雄市参议会号召市民参加“抗暴”,开始搜捕“贪官污吏”。当
时,学校里有很多大陆籍教员,只有那些由各校校长发给“三角证章”,以证明其
“清廉”的外省籍教员才免于被捕。大批群众与学生集合于高雄中学,编成“起义
军”,由高雄市敌产清查主任涂光明任总指挥。当地本省人警察200余人也携械
参加。这支部队一成立,就攻击市内的国民党军,在一天内控制了市内军政机关,
并缴了700余国民党官兵的枪,把他们集中关押。3月6日,涂光明等持枪迫使
市长黄仲图参与一个包括“处委会”主任、市参议会议长彭靠清在内的7人代表团,
上山到高雄要塞司令部向要塞司令彭猛辑劝降,要他自动解除武装投降,遭彭拍桌
怒斥。涂光明抽枪谋刺,被制伏,涂等三人被捕后遭枪决。彭孟辑随后率司令部官
兵三百余人攻下山来,直杀向市政府。当时“处委会”副主任、市参议会副议长林
建论及许多持枪市民尚在市政府等待谈判代表回来报告。要塞军队以机枪、步枪向
这些人扫射,当场击毙34人,其中有四名参议员,射伤百余人。这些军队又攻击
各处被“起义军”控制的机关,到处是混乱的巷战。至半夜,由学生占领的前金派
出所被夺回。而后,要塞驻军和从凤山赶来的国民党军,在彭孟辑的指挥下,继续
搜索和枪杀“暴徒”,直至3月8日。当年5月5日,彭孟辑被提拔为台湾省警备
司令。

  一些政治、军事组织在事件期间纷纷成立。3月5日,蒋时钦等成立了“台湾
自治青年同盟”,以“台湾自治”为号召,呼吁全台武装。许多原台籍日本兵,也
开始出来组织“陆军”、“海军”和“敢死队”,要“为保卫台湾而战”。这批旧
军人,共有逾十万人。


镇压与绥靖

  陈仪无法制止骚乱,于是在3月6日致电蒋介石:“二二八事件显系有计划有
组织的叛乱行为,故对奸党乱徒须以武力消灭,不能容其存在。”同一天,“处委
会”以台湾省全体参议员的名义致电蒋介石,说明二二八事件原因及公署严重失政
,并建请根本改变台湾政治,实行高度自治,勿用武力弹压,以免事态扩大。蒋介
石在接到这两封电报后,接受了陈仪的请兵之求。他在3月10日的总理纪念周上
表示:“该省所谓‘二二八事件处理委员会’突提出无理的要求,有取消台湾警备
司令部,缴交武器由该会保管,并要求台湾陆海军皆由台湾人充任。此种要求已逾
越地方政治范围,中央自不能承认,而且日昨又有袭击机关等不法行动相继发生,
故中央已决定派军队赴台,维持当地治安。”由国民党军参谋总长陈诚发布“速调
台湾增援”的命令,整编21师由师长刘雨卿率部及146旅的一个团,3月7日
由上海出发来台。另外,宪兵第四团和宪兵21团驻福州的各一个营立即赴台归制


  派兵的消息很快在台湾传开,人心惶惶。3月8日下午,闽台监察使杨功亮由
福州抵基隆,率两个营的宪兵上岸开始镇压行动。当日,公署得知宪兵抵挡基隆的
消息后,下令总攻击。军队冲入“处委会”开会处,大肆捕杀。3月9日,宪兵进
入台北,陈仪宣布台北戒严,并命令解散“处委会”。3月10日,又宣布全省戒
严,通令在全省搜捕“奸暴”。并设立由林顶立为队长的“别动队”。进行捕杀工
作。3月10日至12日,21师共约5,000人陆续抵达基隆,入台北,接着
南下。3月14日,警备司令部宣布全省已告平定,即日开始“肃奸”工作,进入
绥靖阶段。

  21师等国民党飞抵台湾后,展开了大规模弹压行动,也遭到抵抗。据统计,
该师死亡官兵56人。群众的死伤更加惨重,许多台籍知识分子、地方乡绅、民意
代表,或遭枪杀,或被逮捕,或失踪,或逃亡。二二八事件中到底死了多少人,至
今仍然是一个谜。杨功亮的报告说死190人,伤176人;白崇禧的报告说死伤
1,860人;警备司令部说死伤3,200人。而根据雅三的《二二八事变各县
市人口伤亡》的统计,公教人员死亡606人,伤1,252人,失踪8人,非公
教人员死亡278人,伤320人,失踪24人。其他一些写书作者估计死伤者从
1万人到十几万人不等。

  3月17日,“国防部长”白崇禧奉命抵台宣抚。当日下午发表宣字第六号布
告,对台湾省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一定的改革,整个事态开始缓和了下来。4月2
2日,“行政院”撤销台湾行政长官公署,改为台湾省政府,撤换陈仪,改派外交
官魏道明为台湾省主席。4月29日通过的台湾省政府委员中,有7名台籍人,占
半数。陈仪后来出任过浙江省主席,1949年被蒋介石控以“叛国”罪,195
0年6月18日在台北马场町枪决。陈仪此时被控的罪行,与“二二八”事件是完
全无关了。

  二二八事件是一个群众骚动,阋墙血斗的事件。事件一开始,许多本省人就把
对国民党政府统治台湾时种种作为的不满,发泄到外省人的身上,殴杀了不少大陆
来的人,造成人人自危。随着事态的发展,在日本殖民统治下成长起来的台湾“社
会箐英”,包括一些民意代表、地方乡绅、知识分子和官员号召群众组织武装,攻
击国民党的政府机关和军队。开始时群众的示威、暴乱也是无组织的,但随之而来
曼延全岛的“武装起义”,则是有组织的,并带有台独的色彩。然而,这些“起义
”的各个组织、人员之间并没有很好地协调,因此一遇上国民党军的镇压就迅速崩
解了。蒋介石在将事件残酷地镇压下来之后,也作了一定的省政改革,这显然受到
二二八事件的影响。随着国民党政权于1949年溃败来台,蒋介石作为一个强烈
的民族主义者,并存着“反攻大陆”的幻想,把台湾当作“复兴基地”,台独的主
张是被强烈压制的。另一方面,许多参与二二八事件的“箐英”消失了,主张台独
的几乎没有什么头面人物了。而且,1949年后,实行了“三七五减租”、“耕
者有其田”等一连串土地改革措施,国民党逐渐取代了本土地主阶级在台湾的领导
地位。结果,台独的声音在岛内消失了几十年。
--
      +++++++++++++++++++++++
       无为而执著无为是有为也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jxjd.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51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