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auto (test), 信区: Taiwanchannel
标  题: 走进台湾 7
发信站: 紫 丁 香 (Wed Sep 22 20:41:27 1999), 转信

七、快速发展的经济
1949年底,蒋介石败退台湾,岛上猛增200多万人口,这给本来就
是举步维艰的台湾经济更增加了混乱。岛内物价飞涨,生产失调,经济一度濒
于崩溃的边缘。
台湾的经济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我们回头看,可以发现,台湾经济大经
历了4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经济恢复时期。这一时期经历了3年时间,即从1949年
到1952年。大批国民党军政人员刚上岛时,生活十分困苦,不少国民党在
大陆时的县长、团长,到台湾后因为生活无着,沿街乞讨的比比皆是。当时台
湾工农业生产几乎处于停顿的状态,而军事开支占财政总支出的一半以上。为
了扭转这种局面,台湾当局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和恢复经济的政策与措施。
如进行土地改革、币制改革、加强外汇管制,优先发展电力、肥料及纺织工业
等,使得台湾经济开始复苏。此外,美国从1950年下半年起,开始对台湾
实行经济援助,注入了大量资金,帮助台湾恢复经济。所以到1952年,台
湾经济很快恢复到二战前的最高水平。
第二个阶段是以农养工阶段。这一时期经历了8年,即从1952年到1960
年。当时台湾经济基本上是以农业为主,岛内劳动力过剩,对外贸易和国际收
支逆差严重,外汇极度短缺。台湾当局制订了以稳定求发展的指导思想,以农
业培养工业,以工业发展农业。当时的土地改革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猛增,占总出口的比重非常高,1957年竟高达71.5%,成为
创汇主力。在工业方面,当局把资金放在需求量不大、技术要求不高、建厂周
期短的民生工业上,以适应民众的消费水平,并节省外汇开支,创造更多的就
业机会,减轻就业压力,形成了糖、茶、菠萝等农副产品加工业,以及水泥、
玻璃、塑料原料、家用电器等进口替代工业。
第三个阶段是出口导向经济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用了26年,即从1960年
到1986年。由于岛内市场狭小,进口替代工业的产品市场已趋饱和,若继
续发展将导致经济后劲乏力。台湾抓住当时国际分工变化的机遇,利用岛内廉
价的劳动力,大力发展加工出口工业,带动经济发展,并陆续修正和制定旨在
促进出口的政策,如实施"奖励投资条例"、鼓励民间储蓄、对外销厂商实行
税收和融资优惠,设立出口加工区和保税仓库等。这个时期外资对台湾工业化
和出口扩张起了重要作用。至此,台湾工业建立了一个以出口加工区为依托,
以轻纺、家电等加工为核心的产业支柱,带动了台湾经济的高速发展。
第四个阶段为经济转型时期。这一时期从1986年至今。80年代以后,
由于台湾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岛内劳动力缺乏,劳动密集型加工出口业逐渐
丧失优势,导致民间投资意愿低落,经济发展陷入困境。台湾当局提出了自由
化、国际化、制度化的经济转型口号,确定以通讯、信息、消费电子、半导体、
精密器械与自动化、航天、高级材料、特用化学及制药、医疗保健及污染防治
等10大新兴产业为支柱产业。台湾对外出口市场的重心逐渐从欧美转向亚
洲,出口产品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电子、信息、机械、电机和运输工具产
品已占总出口的50%以上。对外投资大幅度增长,开始成为净资本输出地区。
这个时期,台湾与祖国大陆及香港的经济联系也日趋密切。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mail.neu.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04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