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auto (test), 信区: Taiwanchannel
标  题: 走进台湾  10
发信站: 紫 丁 香 (Wed Sep 22 20:44:20 1999), 转信

十、独具特色的中小企业
台湾经济从60年代开始进入快车道,在以后的十几年里一直高速稳定发
展,这其中中小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台湾当局1979年颁行的中小企业辅导准则规定:凡资产总额不超
过6000万元新台币和实收资本额在2000万元以下及常雇工不超过300人的制
造业、加工业及手工业企业,年营业额不超过2000万及常雇工在50人以
内的商业、运输业及其他服务行业,都属于中小型企业。几十年来,台湾中小
企业一直呈不断增长趋势,据统计,台湾现有中小企业102.4万家,占台
湾企业总数的97.81%。就业人数719.7万人,占台湾就业总数的78.43%。这
就是说,平均每21个台湾人中就有一家中小企业,平均每家企业有员工(包
括老板)7人。
中小企业支撑着台湾经济的大半壁江山,其产值,出口额与销售额在国民
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台湾中小企业的出口量长期占台湾外贸出口总额的一半
以上。1997年中小企业的销售额约占台湾企业总销售额的1/3,但却占
了台湾营业税的44%,是台湾名副其实的"利税大户"。
漫步台北街头,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公司招牌令人眼花缭乱。这些公司,
两间写字间,几张办公桌,多则数十人,少则三五人,你可别小看了它们规模
小,人员少,正是这些"蚂蚁雄兵",为台湾的经济大厦添砖加瓦不息。可以
这么说,没有这些中小企业,就没有台湾经济的今天。
60年代初期,不少商人大量引进了发达国家淘汰的轻纺工业,这种产业
具有投资额小,技术简单,加工层次少,资本回收快,非常适合中小企业经营。
几个人筹集一点资金,注册一个公司,买几台设备,工人稍加培训就可以上岗。
当时的情况是市场等产品,能产就能销。台湾中小企业就是从这个时候如雨后
春笋般发展起来。
70年代中期以后,尽管世界经济低迷,贸易保护盛行,市场竞争日趋激
烈,但台湾中小企业却凭借自己具有"船小好掉头"的适应力和应变力,不断
调整产品生产结构,求得了生存,并且仍在继续发展。
80年代中期开始,台湾汇率大幅升值,生产成本上升,岛内投资环境恶
化,许多大企业陷于困境。这时,见势不妙的中小企业马上向东南亚转移,逃
过了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过程中被淘汰的命运,而且在海外开创了一片新天
地。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台湾中小企业挥师东进,到大陆寻求发展机会,
不少当时到大陆投资的中小企业,因为机会把握得好,善于经营,如今已一跃
成为知名度很高的大企业。
  台湾中小企业的成功与发展,除了外部环境外,与当局的经济政策分不开。
早期台湾实行"发达国家资本,节制私人资本"的政策,一方面致力发展
公营大企业,同时限制大型私人资本发展。这样从客观上造成了台湾民间中小
企业的兴起。当局看到中小企业极具潜力,便采取鼓励和比较开放的政策,给
予大力支持。如,设立专门机构,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资金、信息与技术等问题,
辅导中小企业升级改造,帮助提高产业技术与管理水平等,这些都为中小企业
迅猛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几十年来,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形成了十分密切的关系,形成了以大企业为
龙头与骨架,中小企业为基础与主体的相互补充与合作的关系。大企业主导着
经济发展的方向,控制着中上游产品;中小企业集中在下游产业,填补了大企
业发展中的空缺,既是是大企业零部件的供应商,也是大企业产品的消费者,
是上游大企业的客户。
在未来台湾经济结构中,中小企业会根据经济发展形势的需求,把握机会,
寻求机遇,不断调整与壮大,在台湾未来经济发展中仍将扮演重要角色。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mail.neu.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99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