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ak (新世纪的独行侠), 信区: HKMacTW
标  题: 台湾的原住民部落(4)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12月10日16:42:51 星期一), 站内信件

与竹石的深厚渊源--卑南族
  卑南族所居住的地区并不是一个孤立、封闭的地理环境,在历史演化的过程中卑南
族和其他族群文化接触,以及社会文化变迁,成为卑南族群相当凸显的特色,也因为和
外来势力接触密切,对其原来的社会文化带来相当大的冲击与互动。不过随着台湾整个
大社会环境的改变,卑南族人也随着调整自我的脚步。
  卑南族主要居住聚落,分布于台东平原的北部和台东纵谷以南沿中央山脉东侧,约
为海拔100至500米的地带。今天则分布在台东市知本、建和、南王和宝桑,以及卑南乡
利嘉、泰安、初鹿、龙过脉、阿里摆、下宾朗等十个聚落,人口1万多。
  来源方面有"竹生"和"石生"两种说法,以知本等部落较趋向主张来自石生的传说,
部落采取了山田烧垦的游耕,以石材建屋,人出生和安葬都在石板屋内。而以南王为主
的部落则相信竹生的传说,其向平原发展并采取定耕,以竹子和茅草建屋,人出生与生
活或安葬也都在竹屋内,这也显示出卑南族族群的复杂性。
  每年7月卑南族在海边举行感恩海祭。族人在长老率领下到达海边,以小米酒及槟榔
遥祭,祭典简单隆重,只有族中男子才能参加,当天下午在少年会所广场进行摔跤比赛
。族中长老述说海祭的由来:相传卑南族的祖先"的马拉少"为寻觅可以当食物的植物,
一天来到兰屿,其间爱上当地的姑娘“代班”,并娶她为妻。他不忘到兰屿的目的,在
不断寻找下,果然发现岛上有一种珍贵的主食--小米。由于当地青年不允许种子带离兰
屿,对种子的管制非常严格,多次携带均被发现而告失败,最后"的马拉少"试着藏在自
己的下体包皮下,才将小米种顺利引进台湾本岛。
  曾是以小米和旱稻为主的卑南人,虽然也种植甘薯、山芋和豆类等作物,不过整个
有关宗教的活动,基本上仍是与小米和旱稻的种植有关。以南王为例,尽管今天水稻已
成为其主食,只有少数住户种植一些小米,但是有关小米的禁忌、小米和水稻的区别依
然显现在族人的言行间,如在7月和12月进行的入仓祭时,仍沿用小米或是旱稻。
  卑南族呈现与阿美、布农、鲁凯与排湾等族群类似的文化物质,例如和阿美族类似
的年龄组织与高频率的从妻居住的婚姻方式;近似排湾族和鲁凯族的领导家系制度,以
及似雅美族的亲从子名。只是卑南族是属于年龄级型,与阿美族的年龄组型也不尽相同
。年龄级是依身心的状态而赋予社会角色的组织,如小孩、少年、青年、壮年和老人;
阿美族年龄组成员加入后,终生和其伙伴形成一个具有社会认定意义的群体,甚至拥有
一个共同组名。此外,卑南族成人礼的方式是由即将成为成人的每位男子的家人各找一
位年高德劭的老人当他的教父,并不像阿美族那样以一群年龄接近的男子共同进入会所
,且共有一组名。
  亲从子名的特征,卑南族基本上是限于已身的长嗣这一代,如"某(长嗣名)的父亲
或母亲"的称呼方式,不像雅美族是将此称谓方式扩及到祖父母,例如以"某(长嗣名)
的祖父或祖母"称呼。卑南族领导家系的地位也不像排湾和鲁凯两族那样发达,最明显不
同的是排湾和鲁凯有贵族和平民的区分与升降级婚的特征。
  卑南族人的亲属组织方面,如南王部落有共同祖庙共戴亲族领袖共建会所的氏族组
织,以及再由氏族分为若干个以一个宗家为中心的世系群或宗族,宗族下则是家族,祭
祀时层级分明。原是母系社会的卑南族,后来因为受到汉族父系以及排湾、鲁凯两族并
系承嗣的影响而削弱了。所以虽有母系倾向,但槟榔树、竹林、牛和武器等是由父传子
,而且头目的地位也是由父传子,多数传给长男。虽然婚姻也有招赘婚,旱田、家屋、
猪等主要财产普遍由母传给长女,但是其母系的倾向并不如阿美族那样严格。
  卑南族的少年在10至12岁即要进入少年会所(巴拉冠)训练,刺猴即是训练期的一
项重要仪式。族中长老指出,过去逐猎山林的年代里,刺猴主要是训练少年的勇气,使
其成为真正的卑南族男子汉。卑南族的猴祭,主要是训练族中少年的胆识,过去以刺活
猴血淋淋的场面,让少年亲身体验割裂不舍的心情感受,进而能够理智地面对现实,在
当断则断时避免犹豫而丧失先机。因为现在重视保育,则以草扎的猴子代替。
  猴祭结束后,族人展开4天的"大猎祭",届时部落男子集体上山狩猎,所有族中成年
的男子都要参加,前往山上的猎场进行三四天的野外生活训练。部落里的妇女则在家中
忙着编花冠、准备食物,以及协助搭凯门,准备迎接猎人的归来。族中的男人返回后,
进行成年礼与舞蹈庆祝。如今卑南族人仍相当重视猴祭、大猎祭等传统祭仪,每年均盛
大举行,让该族的传统文化能继续传承下去。

--
There is no way in or out.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9.10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60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