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ak (新世纪的独行侠), 信区: HKMacTW
标  题: 台湾的原住民部落(6)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12月10日16:44:21 星期一), 站内信件

富有传奇色彩的矮灵祭--赛夏族
  赛夏族原住民在台湾九大族群中是人口较少的一族,只有4500人,人口虽少,但族
群的礼仪规范与敬老尊长的观念仍然十分浓厚,尤其是每两年一次的矮灵祭,延续至今
,数百年来没有中辍,传承矮灵祭仪的原始文化。
    相传东河村向天湖盆地底部,五六百年前原是一处面积广达十余公顷的湖泊,湖中
鱼类繁生。昔人因见该湖仰向天空,遂取名"向天湖",也有称为"仰天湖"。
    矮灵祭来源,依山胞神话传说,古时赛夏族和身高不足三尺的矮人族,隔大东河而
居。矮人身材虽短小,但臂力惊人,且长于巫术,尤擅长农耕技术。赛夏族人每年稻粟
成熟时,必请矮人前来点检谷物结实状态,并共行祭祀,以卜丰收。
    然矮人性好女色,常到赛夏族部落中调戏妇女,或用巫术迷诱。族人受其凌辱,痛
苦不堪,因无力亦不敢正面报复,遂设计消灭矮人。在一次丰年祭时,赛夏族人暗中设
计将两族交界悬崖上矮人常去休憩的大树基部砍去大半,然后涂上泥巴伪装。矮人于歌
舞后,一一攀上大树休息,隐藏在草丛中的赛夏族勇士,在一名朱姓长老率领下,一拥
而上合力推倒大树,矮人悉数掉入深渊而亡。矮人幸免于难者,只有祖母"老柯可"、勇
士"玛陆玛路"和"达吉欧"三人。他们虽然知道中了赛夏人的诡计,但咎由自取,在无可
奈何之余,逃往不可知的东方。
    赛夏人虽解除了桎梏,然稻粟也不再年年丰收,族人为慰藉矮灵,乃举行矮灵祭。
初时每年一次,后改为两年一次,与丰年祭合并举行。因当时由朱姓长老主谋害死矮人
,每年祭奠均由朱姓族人主祭,时间在稻熟之后的10月中旬。
    传说矮人逃向东方,故矮人祭是向东迎祭,前后6天。祭祀分迎灵,娱灵,送灵三部
曲,其中娱灵包括延灵、娱灵、谢灵三小段,各占一晚。目前一般所指3天3夜为娱灵部
分的三小段,除这一段可供外人参观外,迎灵,送灵不容许别族人参加。
    赛夏族的图腾,取材自大自然的太阳与风,每个图腾都代表不同的意义,如"八"形
的重叠图形代表山谷,斜四方形内有标记代表雪。因赛夏族为游牧民族,利用竹来表现
编织,用木来雕刻图样。赛夏族精神象征是百步蛇,每两年一次的矮灵祭时,朱姓长老
持用鹿皮、树皮及藤条编成的神鞭,就是表现百步蛇,赛语称“民答地你安”,神蛇的
赛语称"哇武督"。
    赛夏族人对衣服的装饰,男女皆有浓厚的兴趣与创造力,因此在头、耳、颈、胸、
腰、臀、腿等部位,都能利用藤编、麻织、贝壳、琉璃珠、琥珀、人牙、猪牙等天然材
质,琢磨编制而成。衣服以自织麻布为主要衣料,用色线挑绣为衣服的纹饰,并从汉商
购得的棉布为辅助衣料。大都以红、白、黑三种颜色编织而成。种类有胴衣、背心、胸
衣、腰带、披肩、腰裙、头巾、膝裤等,依祭典、性别、年龄而有不同的穿法。 居住的
家屋以二三家成一小聚落,为散居村落,建于山腹地或小台地上,筑屋材料以竹、木、
藤为主。地基为横式长方形,房屋建于平地,以圆木搭架,以竹筑垣盖顶,屋顶普遍为
两坡式或单坡斜面式,以长竹管劈成瓦加于椽上,墙则以竹片或茅杆沿边柱排列,以竹
片夹之。
    赛夏族以旱稻为主要食粮,其次为粟、芋、山芋、玉蜀黍、菜豆、赤豆、木豆等。
平时采素食主义,以盐、番署、蜂蜜为主要调味品。菜类于祭日或饮宴时才能享用。猎
肉以山猪、鹿、羌、山羊、竹鸡等为主,有猎获时共食。家畜有猪、鸡,在祭日或饮宴
时食用。鱼类亦仅在有渔获时众人分享。祭日之特殊食物为糯米饭、糕、粟酒、米酒。
 赛夏族为父系社会,父死由子继承,母系家庭由长女继承,妇女死后回娘家,这是特殊
仪式。同姓禁通婚,异姓不得通婚者为潘姓、根姓、钱姓。
    赛夏族无酋长,只有长老,且是合议制的社会,组合度高,各个姓掌不同任务,如
矮灵祭时,朱姓掌理矮灵祭,潘姓掌理祈天祭,祈天祭由章姓请灵,各司其职,遇有纷
争时由长老负责各部落之间协调。自古以来并无赛夏族文字,以口传延续至今。
    赛夏族人对酒,视为高物,为人与人之间建立交情与排解纷争,或谈要事之最佳食
品,共饮之后增进情感,有纷争很容易排解,但并不酗酒。

--
忘记历史 就意味着背叛!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9.10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72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