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crazy (雪山), 信区: Taiwanchannel
标  题: 《联合报》旧闻
发信站: 紫 丁 香 (Sat Apr  1 09:48:02 2000), 转信


 

  到《联合报》访问,我想起了张学良将军,想起了《联合报》一条消息的标题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将军由夫人于凤至陪伴照顾。由于辗转迁徙,精神受
压抑,于凤至身体状况不佳,1940年张学良提出请赵四小姐去照顾他。赵四小姐闻
讯后,抛弃在香港的优裕生活,把年仅11岁的儿子托咐给朋友照顾,毅然去陪伴张
学良苦度软禁的孤独岁月。张学良笃信基督教,按教规,他不能有两位妻子,必须
在于凤至与赵四小姐中作出选择。1964年,张学良征得在美国的于凤至的同意,解
除了与于的婚姻关系,同赵四小姐正式结婚,并于7月4日补行婚礼,那时张学良将
军已经64岁,赵四小姐也已经51岁了。其时,海外各华文报纸纷纷发表消息。《联
合报》的消息标题受到一致好评,摘录如下,读者不妨温故:

  三十载冷暖岁月 当代冰霜爱情
  少帅赵四 正式结婚 红粉知己 白首缔盟
  夜雨秋灯 梨花海棠相伴老
  小楼东风 往事不堪回首了

  引题用“三十年冷暖岁月 当代冰霜爱情”,概括他们30多年的生活和爱情,
寄托着编辑和广大读者对他们忠贞爱情的敬佩与同情,十分贴切、自然、深刻。副
题“夜雨秋灯”,是暗喻他们被软禁的凄凉处境。后半句“梨花海棠相伴老”,是
追思他们如梨花、海棠般的青春年华,也是他们晚境的真实写照。“小楼东风 往
事不堪回首了”,是从南唐李后主《虞美人》一词中的“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
堪回首月明中”演化而来,流露出强烈的同情心和哀叹“美人迟暮”的凄怆之情。
主标语气庄重,但用“红粉知己”来喻赵一荻女士,似不够准确,是此题的白玉微
瑕。

  人世间许多事不可预料。当年我评析《联合报》这条标题时,何曾想到今天竟
飞越台湾海峡,走进了《联合报》的大楼?何曾想到会在台湾结识《联合报》的总
编辑项国宁先生?项国宁先生给我的印象是温文尔雅,思路清晰,他介绍《联合报
》的发展与现状井井有条。项国宁先生介绍,《联合报》创办初期,只有3万元资
金,报纸发行仅1万多份,今非昔比,现在已经成为台湾三大报系之一,拥有《经
济日报》、《美国世界日报》、《巴黎欧洲日报》等8种报纸、两种杂志、一家通
讯社,还有出版公司、资讯公司等4个大企业,声名远播,在岛内外报界举足轻重


  《联合报》显赫于报业之林,创办者王惕吾先生惜才、爱才的用人之道功不可
没。在这方面他留下了许多佳话,至今还为员工津津乐道。刘昌平在1953年初接任
《联合报》总编辑不久,得了当时可怕的传染病肺结核,为避免传染同仁,他离开
宿舍搬到旅社住下,准备就医。王惕吾得到消息,立即赶到旅社,请刘昌平到他家
去休养治疗,刘昌平怕传染他家人,执意不肯,但是王惕吾苦口相劝,刘昌平终于
被王惕吾的真情实意感动,不得不搬到王惕吾家去休养治疗。王惕吾在院子里为他
单独安排了居室,他夫人亲自料理刘昌平的饮食起居,10个月后刘昌平康复,重新
开始工作。王潜石善制标题,多有脍炙人口之作,曾长期主持联合报的黄金版面第
三版,但他性格多棱角,常有过激之论,数次因工作问题与王惕吾争论,咄咄逼人
,但王惕吾保持风度,每每不与争论,默然离去。有一次,王惕吾等他发完议论,
平静地说道:“你讲完了没有?我只告诉你一句话:无论才气,无论经验,你都比
我强,我有一样比你强——我度量比你大。”不肯服人的王潜石终于在王惕吾面前
折服了。编辑刘洁曾因与王惕吾意见相悖,两次负气出走,不辞而别。王惕吾两次
派人请他回来,大有萧何月下追韩信之遗风。这些人后来都成为王惕吾事业的良友
、办报的将才,分任联合报系海内外各大报的总编辑等重要职务,竭诚尽智为《联
合报》服务,与王惕吾甘苦与共。

  对于社外的有才之士,王惕吾也是厚爱有加。作家高阳擅写历史小说,曾为多
家报纸同时撰写连载小说,稿费收入虽然丰厚,但因理财无方,竟债台高筑。
1982年,高阳请求王惕吾预支稿费,王惕吾因爱其才华,慨然允诺,一次为高阳还
清200多万元债务。没过几年,高阳又欠新债,生活贫困,居无定所,王惕吾得知
后,古道热肠,倾力相助,雪中送炭,热心为其安排安身之处,直到高阳病逝。王
惕吾资助过的人才,遍及文化、音乐和体育界。1987年华裔网球小将15岁的张德培
缺少训练经费,王惕吾闻讯,立即给他100万元奖学金补贴训练经费。经过几年苦
练,张德培脱颖而出,成为世界网球明星。

  王惕吾先生1993年81岁时退休,把联合报系交给了多年做他助手的长子王必成
。王惕吾先生的立场在台湾人所共知,但是他反对“台独”,值得赞赏。王惕吾认
为“惟有一个大而统一的中国,才能使中国人摆脱几百年来受到西方屈辱与歧视的
命运,在世界舞台占有一席之地。”1992年底,《联合报》记者从北京发回一条消
息,报道李瑞环接见来自台湾和海外的华侨新闻界代表时表示,如果台湾搞独立,
中国坚决不答应,即使“牺牲流血,在所不惜。”《联合报》在第二天头版头条发
出。李登辉闻知此事后,对一些“立法委员”说:“那个报纸,我都不看了。”一
些人为了攀附李登辉,竟说《联合报》是“中共的传声筒”、“《人民日报》的台
湾版”,由此还煽起了“退报运动”。在一段时间里,《联合报》多次遭受“台独
”分子的各种骚扰,如台北《联合报》总部大楼电梯被炸,纽约及旧金山的世界日
报社被纵火等,王惕吾先生不为所动,他说:“总统有任期,报纸没有任期。”他
的一个中国的主张一直没有动摇。

 

--
                      ===============CRAZY================
                      =                                  =
                      =   e_mail:hitclub@0451.com        =               
                      =                                  =
                      =        文武之道 一张一弛         =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4.15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38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