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sky (侧卫), 信区: HotNews
标  题: 伊拉克努力挣脱制裁
发信站: 紫 丁 香 (Fri Jul  9 20:41:38 1999), 转信

制裁”像一道枷锁,紧紧地扣在伊拉克人民的脖子上。一晃9年
过去了,原先富庶的两河流域,而今满目疮痍,哀鸿遍野。城市里的
居民节衣缩食,惨淡捱日;农夫们则在烈日下劳作耕耘,苦撑力挣。
大街上到处是乞讨的孩童,田埂边饥饿的母亲怀抱衣不遮体的婴儿,
愁容满面。

  9年来,伊拉克政府一直在寻找打开这道枷锁的钥匙,无奈美英的
强硬立场使其努力收效甚微。“制裁”非但未被解除,伊国内却遭到
了美英导弹的一次次袭击。

  自去年底以来,伊拉克政府提出只有联合国真正考虑全面解除对
伊的制裁,伊才会同意负责武器核查的“特别委员会”回伊境内恢复
工作。而美英则坚持认为,只有在伊的武器核查工作重新展开,并在
伊建立长期有效的武器监督机制,联合国才可能讨论对伊解除“制裁”
的问题,而要使“制裁”全面解除,则需完全澄清伊在核、生、化等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方面的疑点,且确定伊已完全销毁这方面的武器和
技术为前提条件。为此,双方僵持不下,使“制裁”的结束遥遥无期。


  “制裁”是残酷无情的。据伊官方报道,自1990年底以来,因缺
药或医疗条件落后等原因而死亡的人数已达100多万,其中大多数是妇
女和儿童。许多病人因缺少麻药或抗生素,活活痛死在手术台上或因
伤口感染而死亡。此外,制裁后,伊支柱产业———石油工业因缺少
零部件和无法进行技术更新换代,产油能力明显下降,目前虽已恢复
到每天220万桶,但要完成“石油换食品”计划的配额要求尚需上亿美
元来改进设备。

  在联合国安理会内,英国、法国和俄罗斯近日对伊“制裁”问题
相继递交了不同的方案。引人注目的是英国一改原先紧随美国的死硬
立场,与荷兰一起提交了一份方案,认为只要伊拉克在近期内能回答
联合国提出的有关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方面的重要问题,英可以考虑放
松对伊的制裁,从而与美的立场拉开了一定距离。然而,伊并不领情,
认为这样带条件的方案无法使伊接受。与此同时,伊再次强调,伊拉
克政府只能接受“依据联合国第687号决议的第22条款,全面解除对伊
制裁”的方案。

  近日,伊展开了大规模外交攻势。外交部长萨哈夫率团奔向阿拉
伯和非洲国家,谋求在第三世界赢得更多、更有力的支持,并在埃及
会见了阿盟秘书长马吉德,希望他施加影响力,帮助伊早日解除“制
裁”。新上任的副外长哈姆敦曾任伊驻联合国大使,久在西方世界周
旋,被称为伊为数不多的几位能与西方打交道的“专家”,他与贸易
部长分别开赴南美和亚洲诸国。伊谋求在亚、非和拉美等地区打开突
破口,希望这些国家在政治上支持伊挣脱“制裁”,经济上给予一定
的援助。

  遗憾的是,迄今为止,联合国安理会内并未就伊制裁问题达成一
致,而伊的立场依旧强硬。英虽然有所松动,但其“不全部解除制裁”
的原则立场并未改变。因此,伊近期内顶多只能在“石油换食品”框
架内争得更多的回旋空间。


--------------------------------------------------------------------------------

--




                 我爱蓝天!
                   那里有无限的空间!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7.12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8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