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gyw (briqutte), 信区: HotNews
标  题: 印巴各有各的算盘
发信站: 紫 丁 香 (Fri Jul 16 10:27:30 1999), 转信



<图片>

  ●中国国防大学 王俊义


  自80年代末期以来,穆
斯林游击队员一直出没于克
什米尔印巴实控线附近,对
印边防部队进行袭扰,印军
和当地居民对此早已习以为
常。不料,印度这一次却动
了真格的。


  据悉,目前部署在印巴边境的印军已近70万人。印军还在
格尔吉尔地区投入3万兵力,对巴“渗透者”发动了自第三次印
巴战争以来最大规模的军事打击。印度为何在印巴关系有所改
善的情况下,对穆斯林游击队大动干戈呢?


  克什米尔,特别是格尔吉尔—德拉斯一线的重要战略地位,
是印度不惜一切代价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的首要原因。克什米
尔地区地处南亚次大陆的北端,南邻印度,西接巴基斯坦,北
部与阿富汗相连,东部与中国相望,印度河与喜马拉雅山脉斜
贯其间,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它既是印巴通向中国的重
要门户,也是俄罗斯南下印度洋的重要通道,在历史上就是列
强争夺的战略要地之一。1947年印巴分治初期,当时的印度总
理尼赫鲁说,没有克什米尔,印度就不能在南亚的政治舞台上
占据重要位置。当时的巴基斯坦总理阿里·汗则说,克什米尔
就像是巴基斯坦头上的一顶帽子,如果印度取走这顶帽子,我
们就会永远受印度的摆布。克什米尔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对印控克什米尔的安全而言,格尔吉尔—德拉斯一线的各
个高地显得生死攸关。控制了格尔吉尔和德拉斯,就能控制由
印控克什米尔的第一大城市斯利那加通向列城的道路,切断列
城地区印军的惟一给养来源,使其不战自败,同时还可向南直
逼斯利那加,进而将印控克什米尔割裂开来。对如此重要的战
略地区,印度自然无法割舍。


  印军借机练兵是其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90年代以来,印军着眼于现代高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
发展,借鉴西方先进的作战理论,确立了联合作战的指导思想。
印军借口穆斯林游击队入侵练练兵,大规模地调动兵力是演练
其对地区冲突作出迅速反应的能力,出动大量的作战飞机则是
演练其空中作战能力和陆空协同的能力。


  此外,印军采取大规模行动也是出于国内政治形势的需要,
并包含了印巴两国之间的长期历史积怨和宗教仇恨等因素。


  而从巴基斯坦方面来看,虽然巴多年来对穆斯林游击队给
予了或明或暗的支持,但像现在这样大的支持力度是比较罕见
的。据印方称,穆斯林游击队中混杂有巴基斯坦的正规武装,
巴方还为游击队提供了火力上的支援。其主要原因就是力图使
克什米尔问题国际化。克什米尔问题是印巴之间长期悬而未决
的难题。从国家实力来看,巴基斯坦稍逊印度一筹,若依靠军
事途径解决这一问题,巴没有必胜的把握。但对巴有利的是,
克什米尔地区的绝大多数居民为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如果
能实现克什米尔问题的国际化,通过公民自决来决定克什米尔
的前途,巴方对赢得克什米尔的全部或大部地区有绝对把握。
因此,巴基斯坦试图借北约侵略南联盟、保卫阿族人的利益之
机,通过穆斯林游击队的武装袭扰,将克什米尔问题推到国际
社会面前,以实现其最终目标。


  同时,巴方可能认为,由于印巴两国都已跨进“核俱乐部
”的门槛,因而再大的磨擦也不至于使两国爆发全面战争。据
悉,印巴两国最新研制的战略导弹的射程都在2000公里以上,
两国的先进作战飞机的续航能力也都超过2000公里。如果全面
战争爆发,任何一方的核武器都可投射到对方的国土全境。这
种核恐怖的制约使巴方感到,即使它纵容穆斯林游击队采取较
大的动作,并借机使克什米尔问题国际化,印方也不会有什么
有效的应对方法。或许这就是巴基斯坦的最后底牌吧。▲









《环球时报》 (1999年07月09日第1版)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7.12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14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