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wodeji (西西), 信区: HotNews
标  题: 北大、清华学生抗议印尼暴行的活动
发信站: 紫 丁 香 (Mon Aug 17 18:31:16 1998), 站内信件

主题: 北大、清华学生抗议印尼暴行的活动 (转载)(转寄)
日期: 1998年8月17日 18:12:45
发件人: zxh.bbs@netmgr.xanet.edu.cn
收件人: aran@263.net

发信人: onelaugh (一笑), 信区: XIANNEWS
标  题: 北大、清华学生抗议印尼暴行的活动 (转载)
发信站: 西北网络中心兵马俑 BBS 站 (Mon Aug 17 10:39:33 1998)

发信人: liuyun (风火*该换昵称吗?), 信区: Wuhan
标  题: 北大、清华学生抗议印尼暴行的活动 (转载)
发信站: 武汉白云黄鹤站 (Sun Aug 16 09:51:44 1998) , 站内信件

;37m【 以下文字转载自 2mMilitary 7m讨论区 】
【 原文由2m firehawk7m 所发表 】m
               北大、清华学生抗议印尼暴行的活动


提交者: 愤 慨  [13898 bytes] 于 August 13, 1998 at 12:06:56:
送交者: forward 于 August 13, 1998 10:21:31:
提交者: 独立评论员 于 北京时间: 15:13:36 8/13/98:

面对印尼五月暴行 中国民间怎么会鸦雀无声?

独立评论员 1998.8.14

一、北大、清华学生抗议印尼暴行的活动?——被扼杀在摇篮里了!

    在天涯咫尺的信息化时代,印尼五月发生暴乱的消息居然在中国大陆被
封锁了足足两个多月。直到七月份互联网上传出一张张令人惨痛欲绝的图片
,传出海外华人群情激愤示威游行场面时,才终于点点滴滴地漏出在媒体上。
这其中的原委和细节是很值得深思、深究的。但大学生们并没有深究,他们
难以相信同为华夏子孙的印尼华人遭到如此惨无人道的残杀和迫害。因此,
似乎早就看破红尘的九十年代大学生再也按捺不住了——他们毕竟还没有漠
视人之为人的生命、鲜血和人格尊严。八月十日清晨,北大学生在三角地贴
出了多年不见的大字报,愤怒地谴责印尼暴行,哀悼死难的同胞,为受强暴
的妇女抱打不平,并希望组织起来到印尼驻华大使馆前去示威。迟至傍晚,
虽经校方劝阻,三角地仍有二百多学生聚集在一起讨论如何表达对印尼华人
的支持。同一天,清华大学也贴出了类似的大小字报,提出在第三天,即八
月十二日到印尼使馆前抗议。清华大学的学生们似乎显得更加冷静一些,他
们相约相互不留地址,不通姓名,不穿清华字样的服装,只留联络方式,骑
自行车分散地前往印尼使馆。在使馆前如遇询查,则一律以中国人自称。这
一事态立刻引起了校方的高度重视,当天情况就出现在政府首脑人物的案头
上。中央领导们对印尼发生的大规模暴乱可以两个多月不置一词,但对大学
校园里出现的小小不满却反应迅速。八月十一日,北京市就召集各高校负责
人,通报情况,统一口径,制定对策,“务必要把事态平息在萌芽状态”。
据说,北京市、外交部、中宣部、教育部都派了相当高级别的官员到会讲话
,其中要求各高校立即召开领导班子全体会议,召开中层干部会议。虽然是
在暑期,但也要立即进入“状态”。要关掉有关网页和电子公告板,加强值
班巡逻。最厉害的一招是,规定不准学生出校门,哪家学生出了校门,就拿
哪里的领导班子是问。当天晚上,北大、清华的学生们,特别是有正义感强
烈、有组织才干的学生就受到了严厉警告和谆谆“劝导”。第二天,印尼使
馆门前果然平安无事。一场小小的抗议就这样被扼杀在摇篮里了。


二、校方是如何“劝导”的?

    校方的基本逻辑是,印尼事件是复杂的、敏感的、历史性的,既是个政
治问题,又是个经济问题,还是个种族问题,和文化问题,非常复杂。处理
印尼事件要有理、有利、有节,还要合法,要相信党和政府能妥善地把握好
事件的尺度。话说得更直白一些就是,你们小孩子懂什么?头脑简单、处事
鲁莽、又不懂历史,不知国际法,老老实实一边呆着去,好好念书吧!
    但以为这样一番解释就能把学生的愤怒闷在心里,未免太小瞧学生了。
不错,印尼事件是复杂的。事实上,任何一个重大事件,比如袁世凯与日本
签订卖国条约,蒋介石发动4.12大屠杀,9.18日本出兵占领东北,7.7芦沟
桥事变,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都是复杂的。例如以似乎很简单的南京大屠
杀,从中国方面来说,如果不是蒋氏集团既想在国人面前摆出抗日姿态,又
不想使自己的实力受损,则南京保卫战就不会那么被动,撒退时那么仓皇,
南京城的三十万居民也就来得及组织,不会成为日本刺杀比赛的活靶子;从
日本方面说,如果不是日本要用中国人的鲜血来营养其武士道精神,并阻吓
中国人民反抗,也没有必要做得那么血腥;从根本原因上讲,如果不是日本
的资本主义发展需要丰富的资源和市场,不是三十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使日
本经济萎缩,日本也就不会发动侵华战争。
    但难道能因为顾忌放过了蒋氏集团而不谴责大屠杀吗?难道能因为我们
也需要资本主义就不谴责大屠杀吗?难道能因为我们的强烈抗议会使日本人
更加残暴而当缩头乌龟吗?
    印尼这个复杂事件在有一点上是再简单清楚不过的事,那就是2000多名
华人被烧杀,难以计数的华人妇女被轮奸,4000多家华人商场和1000多家华
人住宅被烧。
    这难道不是南京大屠杀的最新版本吗?仅仅凭这一点,难道还不可以到
印尼使馆前去搞一个并不成气候的抗议活动吗?
    不错,印尼事件是敏感的。奇怪的是,这样一个敏感的事件居然可以压
着两个多月风雨不透。更奇怪的是,学生的小小抗议动向却触发了最高层的
敏感神经。我们不禁要问,究竟是印尼事件敏感呢?还是学生对印尼的抗议
敏感?究竟是杀人敏感呢?还是旁观者帮着呼喊几声救命敏感? 

    海外华人纷纷起来抗议,中国政府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那么为什
么中国的学生起来抗议,却不是“理所当然的”呢?海外华人游行,是不是
也应该向中国政府一样因为顾虑事件的敏感性而思忖再三呢?是不是不够有
理有利有节呢?“理所当然”者,抗议是应该的;不抗议才是不可理解的。
印尼排华极端势力既然做得出杀人放火的残暴行径来,自然也知道世界华人
联合起来抗议是“理所当然”的。做都做得,为什么说就说不得?相反,如
果华人世界鸦雀无声,岂不是让印尼排华势力更加得意、嚣张、肆无忌惮吗
?如果做为华人世界主体的中国政府不但自己不敢抗议,连大学生的激愤行
动都要制止的话,岂不是让印尼排华势力耻笑三世吗?我们知道,五月反华
暴乱以前,中国政府并没有刺激印尼,一直在和印尼搞好关系,但还是发生
了暴乱。这就叫树欲静而风不止。对于这样一个不管有没有刺激都要拿华人
开刀的社会,唯一能够阻止其暴行的恐怕只有实力。一味退让的话,其结果
不外是印尼华人定期接受屠杀。“这是理所当然的”,细细品味起来,其潜
台词是:我理解,但不赞成。为什么不赞成呢?是不是怕刺激了印尼排华极
端势力?照此推论,当年我们是不是也不应该谴责南京大屠杀,以免刺激日
本人呢?——这正中日本人的下怀。
    日本人希望用刺刀逼迫中国人屈服,如果中国人果真因为害怕日本人的
刺刀而屈服了,不反抗了,不抗议了,自然日本人也就不会杀你了,他们会
把你送去挖煤、卸货、做人体试验、穿上日本军装去征服印度人,日本的大
东亚共荣圈就能没有刺激地建立起来了。可见,所谓刺激论,所谓敏感论,
如果没有其他意图的话,实际上是奴才哲学。一个以负责任的世界大国自居
的国度,居然以奴才哲学作为政治和外交的理念,世界上有比这更荒唐的逻
辑吗?
    不错,印尼事件是历史性的。1965年印尼政治格局恰如中国的北阀战争
期间,总统苏加诺和中国的孙中山相类似,是一位亲共、亲苏、亲中的民族
主义领袖,领导着一个由印尼共产党和印尼右翼势力组成的政治联盟。随着
印尼共产党力量的壮大,政治联盟右翼的以苏哈托为首的军人集团日益不满
,借9.30事件将100多万印尼共产党员一网打尽,全部杀光。——其中,美
国中央情报局功劳也不小,5000多人的共产党骨干名单就是由美国驻印尼使
馆提供的,而且在苏哈托上台后以各种形式给予援助。因此,说苏哈托是在
美国支持下靠杀人起家的刽子手,是最名符其实的。苏哈托所杀的印尼共产
党员中,有不少是华人。此后,苏哈托32年的独裁政权就是靠时不时发动反
华排华事件来转移社会矛盾。这就是印尼事件的历史性。问题在于,我们还
要听任华人在印尼任人宰割的历史继续下去吗?
    不错,印尼事件中受害的是没有中国国籍的华人,因此事情处理有可能
会涉及到国际法。但是组织一次小小的抗议活动也与国际法有关系吗?抗议
只是表达一种强烈的意向,并非直接就等同于处理问题。分寸可以也需要由
政府来把握,但表达意向却是每一个中国公民不可剥夺的权利。
    由以上四点分析可知,校方的“劝说”逻辑是站不住脚的。其背后的政
治理念更是陈腐不堪:政治是政府的是,与老百姓无关!你们不懂,也搞不
懂政治,老老实实做好我让你做的本份工作吧。


三、解决印尼华人问题的立足点应该放在哪里?

    校方在“劝说”时一个貌似有力的解释是,我们只能依靠哈比比政府来
保护印尼华人的权益,这是我们外交政策的立足点。然而,这个立足点恐怕
是选错了。
    印尼政府目前的状况让人很容易联想到1949年国民党内部的政治格局。
1949年,蒋介石眼看着大厦将倾,国民党内以桂系为首的反蒋势力蠢蠢欲动
,美国人也对自己越来越不耐烦,就以退为进,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代行总
统职权。另一方面,则将国库的黄金运往台湾,架空李宗仁的财政;把自己
的亲信安插在各要害部门,架空李宗仁的人权;把嫡系部队部署在容易撤离
的沿海地带,随时准备放弃长江防线,架空李宗仁的兵权;当起了幕后太上
皇。等到李宗仁丢失长江防线,则诿过于人,削灭桂系,进一步巩固自己的
独裁统治地位。美国人以为蒋不行了,准备抛弃蒋介石,另行物色傀儡,不
料蒋介石金蝉脱壳,把美国人给算计了。等到朝鲜战争开始后,美国人又需
要蒋时,蒋介石就乘机拿捏了美国人一番。
    苏哈托就是印尼的蒋介石。虽然印尼经济年增长达 6--7%,但苏哈托家
族掌握着印尼财富的一半以上,比蒋介石当年的四大家族还厉害,因此社会
矛盾一直就很尖锐。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延续,印尼经济危机的不断加深
,并迅速演化为社会和政治危机。大学生走上街头要求苏哈托下台,各种反
苏哈托势力都登上政治舞台。苏哈托眼看大事不好,就祭起了希特勒德国玩
弄过,自己也一直在成功运用着的手法:将阶级矛盾转化为民族矛盾,让印
尼人把怒火发泄到华人头上,发动了五月反华暴乱。不料,反华暴乱虽然释
放了社会的部分爆炸性能量,却使苏哈托的狰狞面目又一次暴露于大庭广众
,并促使苏哈托集团内部的分歧加深。为了稳住阵脚,苏哈托效仿蒋介石,
宣布下野,由副总统哈比比继任。印尼议会议长哈莫可、副总统哈比比、武
装部队总司令维兰托都是苏哈托的心腹亲信。苏下野后,此三人的仍掌握着
印尼的党、政、军大权,而且苏哈托的幼子仍担任选举产生总统的人民政治
协商会议主席。因此,哈比比政府是没有苏哈托的苏哈托政权,仍在延续苏
哈托的统治秩序,为苏哈托辩护。维兰托公开宣称要保护苏哈托及其家族的
生命和荣誉;印尼总检察长苏佐诺在外界压力下不得不派一名官员调查苏哈
托罪行,但宣称将对苏哈托运用无罪推定,查阅大量文件,企图把调查陷入
到旷日持久的文牍泥沼中去;哈莫可则仍在议会中掌握着专业集团的势力;
而哈比比一上台就宣称,华人不回来,印尼经济也照样可以搞好,而且还会
腾出商业机会给穆斯林人,继续间离华人与其他民族的关系;虽然迫于国际
舆论的压力,后来不得不改口希望华人回来,但其作为苏哈托代理人的角色
不会有根本变化。印尼军方成立了五月事件的调查委员会。但所有印尼人都
知道,这样一个委员会根本就是为掩人耳目,因为五月暴乱正是印尼军队一
手制造的。怎么可能由老虎委员会来调查老虎怎样吃羊的罪行呢?因此,毫
不奇怪,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受害者敢到这个委员会去作证。
    但是,苏哈托的效仿蒋介石的美梦也许不一定能成为现实。一是苏哈托
缺乏蒋介石的明智,没有及早作下台的准备,丧失了下野的最好时机。因此
,下野以后对局势的控制渐渐力不从心。二是苏哈托在位三十二年作恶多端
,反苏哈托成为社会潮流,连他的几个亲信和家人都不得不与苏哈托拉开距
离,以免殉葬。八月六日,印尼一批曾在苏哈托政权中担任高级职务的政界
人士联合苏哈托的反对派成立了“全国阵线”,要求哈比比辞职。全国阵线
的宣言说,印尼大学生发动的改革运动结束了苏哈托的统治,但是,事实表
明这并没有结束苏哈托领导的新秩序。现政府仍然延续新秩序的制度。人民
仍然认为哈比比和他领导的政府是苏哈托政权的延续,因此,他们难于相信
这个政府能够实现人民所希望的改革要求。这批高级政界人士包括原陆军战
略后备部队司令卡迈勒·伊德里斯,前矿业和能源部长苏布罗托,前国防和
安全部长埃迪·苏德拉查德,前警察部长伊曼·桑托索,前空军参谋长阿斯
哈迪·贾亚迪,前海军参谋长瓦卢约·苏吉托、两位前人民协商会议主席瓦
霍诺和哈里斯·苏胡德,前武装部队负责政治和社会事务的班邦·特里扬托
等。
    由此可见,印尼的哈比比政府个软弱无能、民心丧尽、倒台在即。
    我们的外交政策如果立足于和这样的政府打交道,是很不明智的;如果
我们的印尼大使向政府建议实施或忠实执行这样的外交政策,是很不称职的
;如果我们把保护华人的希望寄托在杀害华人的政府身上,以为哈比比和苏
哈托有什么根本的区别,是一厢情愿的。同样,我们可以回顾中国共产党在
1949年时对国民党李宗仁政府的态度。我们在继续和李宗仁谈判的同时,清
醒地看到李宗仁在客观上无非是在为蒋介石拖延时机,没有能力代表国民党
,因此,把外交政策的立足点放在“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今天,我们同样要把立足点放在苏哈托政权的去留上,如果有可能,就
应该加速苏哈托政权的彻底垮台,使自己在苏后政权中取得主动地位。如果
我们把希望寄托在哈比比政权上,对哈比比政府又援助,又打气,又宽容,
又谅解,且不说我们是否站到了印尼人民的对立面,从政府关系来看,我们
对印尼政策就很可能成为哈比比政权的殉葬品。
    如果把对外政策的立足点作这样的调整,那么可以看到,海外华人的抗
议行动有力地促进着印尼国内的反苏哈托运动,有力地提高着印尼华人在反
苏哈托运动中的地位,从而有利于提高华人在苏后政权中的政治地位,为华
人永远摆脱定期遭受屠杀的悲惨处境奠定坚实的基础。
    这才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形象。这才是一个世界上所有华人可以值得
自豪的祖国。


四、应该鼓励大学生的抗议活动

    世界上的“负责任的大国”都懂得巧妙利用民间外交和政府外交的区别
,没有哪一家政府会将民间外交束缚起来。利用民间的声音来达到政府的目
的,这连帝王野心膨胀的袁世凯都懂得。袁世凯为了实现龙袍加身的梦想,
鼓动杨度等人成立“筹安会”,鼓吹帝制,让美国人、袁世凯的政府顾问古
德诺博士发表文章赞扬帝制。而自己却一本正经,在所有的公开场合都力斥
帝制。最后,“民意不可违”,“被迫”坐上了皇位。
    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左中右。人民中间有不同的声音,这是极正常的事情
。作为大学生强烈抗议印尼的暴行,究竟是怎样不利于政府的外交目标的呢
?外交部不是表示了强烈关注和不安吗?这不安就应该在人民中间反映出来
啊!如果中国民间没有一点声音,政府的强烈关注和不安又从何而来呢?政
府难道不应该是民意的集中化和理智化吗?
    政府也许认为,我说过了你就别说了,我不就是你的代表吗?但这样做
是很不明智的,无疑会既捆住民间的手脚,也捆住自己的手脚。捆住民间的
手脚,人民当然会感到一种压制性的力量,增加人民对政府不满意情绪,使
本来可以增进人民和政府感情的事情成为涣散性的、离心离德的情绪;捆住
自己的手脚,是政府因此会要必须要做得尽善尽美,万一有什么差错(这是
很难免的),人民就会不满意:因为你已经承诺了自己是完全可以被信赖的
。这些道理其实是最朴素、最平常的。据说北京市的李志坚(副书记)承认
,学生上街游行,其实也无可指责。这说明政府并没有足够的理由阻止学生
抗议印尼暴行,于理于法都缺乏根据。但同样是这位李志坚说,一定要坚决
把学生堵在学校里。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百思不得其解。他们又将凭什么真
正有威慑力的手段“坚决把学生堵在学校里”呢?总不能不让人毕业吧?想
到这里,我们不禁替李志坚先生担心起来。 
--
;36m※ 来源:. 武汉白云黄鹤站 bbs.whnet.edu.cn·[FROM: 202.114.112.209]

--
m;35m※ 来源:.西北网络中心兵马俑 BBS 站 bbs.xanet.edu.cn.[FROM: 202.200.140.23]m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cad4.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48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