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FBI (《蓝色的眼睛》), 信区: HotNews
标  题: 警惕日本危险的核潜力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Oct 10 01:46:10 2000), 转信

                            警惕日本危险的核潜力
             出处:解放军报   时间:2000-9-28 3:37:53 [ztzs.gif] 

       【方舟时讯】今天的解放军报发表署名唐堂的文章《警惕!日本危险的核潜
   力》。文章引用西方媒体的报道指出,日本拥有雄厚的资金、发达的科技水平和
   强大的工业基础。尽管它没有真正制造出核武器,但在核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水平
   方面,却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只要形势需要,它能在短时间内生产出核武器
   ,并一跃成为居于世界第3位的核大国。
       日本是世界上惟一挨过原子弹轰炸的国家,国民对核武器深恶痛绝。日本政
   府也表示奉行“不制造、不拥有、不引进”的“无核三原则”。
       但文章透露,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日本就有了核战略的雏形。二战时
   ,除了美国以外,日本是惟一研制出使原子发生核裂变的“回旋加速器”的国家
   。但是,由于资源匮乏、人员紧张等诸多因素使日本的核计划以流产告终。军事
   专家分析认为,日本未能打开这“潘多拉魔盒”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核燃料。美军
   当时曾截获了从德国驶向日本的U234号潜艇,缴获560公斤铀氧化物。这些铀氧化
   物转而被美国用来制造核武器,最后成为投向日本的原子弹装料的一部分。
       广岛、长崎遭原子弹袭击后,日本的主战派和主降派一致主张加强原子弹的
   研制工作。军方要求专家们用6个月的时间造出一枚原子弹。海军上将田村风吕叫
   嚣道:“原子弹必须继续实验,即使这次战争用不上,下次战争也要用上!”
       1999年7月19日,两艘载满核燃料的船只从英国某港口悄然驶向日本。据称,
   船上的核燃料足以制造60枚核弹。这两艘被称为“恐怖天使”的特别货船一路遭
   到沿途国家和有关国际组织的强烈抗议,但最终还是抵达了日本。尽管日本政府
   再三声明这些核燃料只是供民用核能发电,但仍然引起世界许多国家的忧虑。
       战后日本一方面口头上承诺坚持“无核三原则”,另一方面却隐蔽地进行开
   发核武器的准备。俄《消息报》说,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日本仅仅是处在核大国
   的门槛之外。只要形势需要,它能在短时间内生产出核武器,并一跃成为世界
   第3 个核大国。
       日本自卫队高级将领们始终认为:“鉴于日本防卫需要,核武器是绝对必要
   的。”1994年,当时的日本首相羽田孜在答记者问时毫不隐讳地说:“日本确实
   有能力拥有核武器。”1995年,日本的《宝石》杂志也披露:“日本能在183天内
   制造出原子弹。”英国也有报告说:“日本已具备制造核武器的所有条件,甚至
   有可能已秘密造出了一个只需要装上浓缩钚就能完成组装的核弹。”
       军报文章指出,日本不仅在口头上宣称可以拥有核武器,实际上也在紧锣密
   鼓地进行着各方面的准备。
       首先,日本加强核能的开发和利用,大力发展尖端的核技术研究。其次,日
   本以民用核电需要为名,大量收购、储存核原料。日本科技厅的资料,到2010年
   ,通过回收等方式,日本拥有的核料足以制造7500枚的核弹。第三,加强与核弹
   使用相配套的技术研究。文章披露,三菱电气公司、日本电气公司和东芝公司都
   具有制造人造卫星的技术,它们的地球观测卫星已经接近美俄侦察卫星的水平。
   发射卫星的火箭只要摇身一变,即可成为远、中、近程导弹。日本曾先后发射
   过H1、H2、M5和J1、J2等各种型号的火箭。这些火箭只要稍加改装,也都可以成
   为远、中、近程导弹。仅以M-5火箭为例,如果把它改装成导弹,其性能可超美国
   的MX导弹,射程达1.2万~1.6万公里,可以覆盖美国本土。这些导弹可以随时加
   装核弹头,投送到世界各地。现在,日本正用M5和J1、J2火箭发射探测月球和行
   星的航天器。


--
共创软件联盟:http://www.cosoft.edu.cn/
             ftp://211.68.18.28/
文档库中新增大量中文HOWTO,欢迎大家访问,
也欢迎大家提供新的资源,包括各种文档、手册,源代码等等。
:)
多提意见,嘿嘿~~~~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smth.org·[FROM: 166.111.26.80]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yueryu.bbs@smth.org]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43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