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fzx (化石), 信区: Kosovo
标  题: [转载] 谁赢了科索沃战争?
发信站: 紫 丁 香 (Sat Jul  3 07:01:55 1999),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otNews 讨论区 】
【 原文由 fzx 所发表 】
发信人: feima (飞马), 信区: news
发信站: 饮水思源站 (Fri Jul  2 20:46:07 1999) , 转信

  北约停炸,南军撤退,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关于科索沃的和平协议,多国维和部
队进驻科索沃。南联盟上空的硝烟终于散去。

  美国的媒体称“这是第一场依靠空中力量赢得的战争”,南联盟说他们“捍卫
了主权和领土完整”。那么到底谁赢了这场战争?要回答这个问题,不能只从军事
上看双方的输赢。由于巴尔干的战略地位和几乎所有世界大国都被卷入,必须从全
球战略的观点来判断各方的得失。

  北约的空袭一开始,笔者就指出,美国所以如此积极介入巴尔干争端,是“醉
翁之意不在酒”。北约的炸弹落在南斯拉夫的土地上,却“炸”在欧元的头上。两
个半月来的欧元走势确实证明了这一点。现在欧元对美元已经跌到新低,而且其弱
势将由于科索沃的维和和南联盟的重建而继续很长一段时间。从这一点来看,美国
确实达到了动摇欧元,保持美元霸主地位的目的。而确保美元的强势正是第二届克
林顿政府全球战略的核心。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国的确是大赢家。

  但美国全球战略的另一步棋:尝试“绕开联合国”的北约“新战略”,却明明
白白输了 。

  二战之后大国之间的力量平衡,导致了联合国安理会对世界安全、和平与战争
的控制权。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协商一致”(即所谓“否决权”)的原则正是
这种力量平衡的体现。华约、苏联解体之后,旧的平衡被打破,新的平衡有待建立
。北约的“新战略”正是这种局面的产物。南联盟则是其第一个“试验场”。美国
极力坚持不肯加以任何修改的“朗布依协定”的重要内容,就是北约军队对科索沃
的不经联合国授权的“占领”。这是导致谈判破裂的原因之一。也是中、俄等国反
应如此强烈的主要原因。可是,七十多天的轰炸,并没有达到目的。要派军队进入
一个主权国家,最后还得通过联合国安理会授权。所以当美国公共电台的主持人追
问一位五角大楼的将军:“是否可以说这是一场完全依靠空中力量赢得的战争?”
那位将军措辞谨慎地回答说,“我只能说这是一场依靠空中力量而结束的战争。”


  从长远看来,任何战争都是吸耗参与者“内力”的“吸星大法”。所以古人有
:“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的告诫。不提因这次战争造成的欧洲离
心,中、俄接近对其全球战略的长期影响,但但上百亿美元的军费开支,就足已令
美国头痛。回想年初克林顿的《国情咨文》,中心点在利用预算节余挽救“社安保
险基金”。可如今还能听到有人再提这件“九九年主要任务”吗?美国人民的长远
利益就这样被这场战争“吸”的进去。 

  至于战争的另外一方南联盟,尽管迫使北约去掉了原来朗布依协议里的三年后
在科索沃举行公民投票决定科索沃前途这一条款,同意了维和部队的“多国构成”
(即包括俄罗斯军队)和联合国授权,但毕竟遭受了人员、装备、财产的巨大损失
。而且国家的重建、经济的恢复将需要相当长时期的努力。

  欧洲显然是大输家。战火在家门口烧起来,当然要“殃及池鱼”。所以才有德
国匆匆忙忙以G8执行主席的身份出面,搞出了作为安理会决议基础的“和平协议
”。可是由于美国轰炸中国使馆事件的横生枝节,战事又被拖了一个月,导致欧元
进一步下跌。但欧洲终于看清了自己的长远利益所在,提出了欧洲自主防卫体系和
欧俄自由贸易区这两项目标,以化解美国通过这场战争制造的北约和俄国的对峙危
险。而这种危险正是美国控制欧洲政策的最基本的需要。 

  俄国及时看到了美、欧之间的矛盾,在G8外长会议上与德国一唱一和,主导
了和平协议的达成。在其后一个月的穿梭外交中,俄国也左右逢源,占据舞台的中
心位置。在维和部队进驻这个关键问题上,俄国人更是棋高一招。这边派高级军官
出来放风:我们的军队一个月也开动不了,而且军费也没着落。美国媒体连着几天
都幸灾乐祸:还争什么指挥权,都是外交手腕,最后俄国人可能一个兵也派不去。
可这边俄国伞兵部队趁北约停炸,南军刚撤,北军未动的空当,打一个“时间差”
加“位置差”,已经进入科索沃的战略要点了!对比其在战争初期的束手无策、颜
面尽失,可以看出俄国外交的老辣。相比之下,中国在使馆被炸前后,都没有很好
利用美欧之间、美俄之间的矛盾,最后被人拖下水,失去“隔岸观火”,坐收“渔
人之利”的地位,实在应该认真总结一下其外交策略。

  尽管硝烟暂时散去,和平终于到来,这场战争遗留下来很多的问题仍然很难解
决。维和部队的指挥权问题,俄国和北约互不相让。虽然最终达成协议,但所谓地
区指挥官的“战术指挥权”和俄国的“军政指挥权”如何界定?而且维和区军事指
挥部里对等军衔的俄军将军的参与,会使维和指挥系统变成一个“小安理会”。更
令人担心的是科索沃解放军的武装问题。过去北约的立场是“解除武装”,如今变
成“非军事化”:只交出重武器,军事人员“民兵化”(不穿军服)。考虑到科索
沃解放军过去的纪录(连美国都曾称之为“恐怖组织”),和如今在科索沃屠杀塞
族的所作所为,这样一支近两万人的“民兵”准军事组织可以随时挑起事端,成为
巴尔干未来的心腹之患。美国留下这一手,很有当年“大英帝国”的遗风。今后一
旦欧洲“有事”,利用这支力量可以随时重新点燃科索沃的烽火。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ffzzxx.bbs@bbs.sjtu.]
--
※ 转载:.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heart.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36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