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zsxdm (猫王), 信区: HotNews
标  题: 李登辉新两岸定位的冲击
发信站: 紫 丁 香 (Wed Jul 14 23:25:02 1999), 转信

http://www.zaobao.com.sg


                                      天下事
                                                          14/07/1999 


                 李登辉新两岸定位的冲击 



                 ● 王家英

                   上周五,台湾总统李登辉在接受世界第三大广播公司“德国之声
                 ”专访时指出,台湾在1991年修宪,将宪法的地域效力限缩在台湾。
                 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大陆治权的合法性,立法委员及国大代表仅从
                 台湾人民直接选出,总统、副总统亦改由人民直接选举,国家权力统
                 治的正当性只来自台湾人民的授权,因此已将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
                 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而非一合法政府、一叛乱团体,
                 或一中央政府、一地方政府的“一个中国”的内部关系。

                   对于李登辉的新两岸定位,北京方面两天后作出强烈的批评,指
                 责他将两岸关系歪曲为国与国的关系,再一次暴露了他一贯蓄意分裂
                 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的政治本质,与台独
                 分裂势力的主张沆瀣一气,在分裂祖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北京同时
                 重申大陆方面既有的“一个中国”政策,表示海峡两岸虽然尚未统一
                 ,但是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地位并没有改变,中国拥有对台湾的
                 主权也没有改变。

                   从北京的指责和重申看,李登辉的新两岸定位,确实已严重挑战
                 到北京一贯的“一个中国”政策立场,故此北京毫不留情地批评有关
                 定位与“台独分裂势力的主张沆瀣一气”,同时重申台湾作为中国一
                 部分的地位不可能因李登辉单方面的新两岸定位而有所改变。



                 有的放矢



                   就李登辉的新两岸定位内容而言,北京的指责并非毫无根据,而
                 是“有的放矢”。自90年代初以来,尽管台北持续调整其两岸关系定
                 位,推出了“一国两区”、“两个对等政治实体”等模糊化概念,但
                 从未将两岸关系明确定位为“国与国”的关系。如今他的新两岸定位
                 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不仅在时间上是首次,而且在政治意涵上
                 也明显完全超越了过去的模糊化定位,清晰明确地将两岸关系定位于
                 “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方向之中,这样的定位必然是“对一
                 个中国”的颠覆,对一向坚持“一个中国”政策的北京而言,这样的
                 挑战如何还能沉默以对、含糊回应?

                   说李登辉的新两岸定位乃台北“两个中国”或“一台一中”的明
                 确化,主要是因为这样的定位已从台北过去的“一国两区”、“两个
                 对等政治实体”的模糊化主张,正式跃向国与国关系的层面,也就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中华民国”的主权分立关系,或是以台湾惯用的
                 术语,在大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中华民国”在台湾是一独立的主
                 权国家的关系。前者不突显台湾,可视为“两个中国”,后者特别突
                 显台湾,可视为“一中一台”。然而,无论是“两个中国”或“一中
                 一台”,从中国主权完整或不容分割的角度看,结果仍是一样:二者
                 均是对中国主权与领土的分裂。而这正是将两岸关系从过去的模糊化
                 定位提升至“国与国”关系的危险之处。虽然北京对台北过去的模糊
                 化定位也不能够接受,但由于其模糊性,仍有缓冲的空间,如今模糊
                 化的缓冲空间一失,北京在退无可退之下如何作出反分裂的还击,便
                 不能不加以高度重视。



                 超越台北过去的定位



                   撇开北京的可能还击行动,李登辉的新两岸定位既是一种完全超
                 越台北过去两岸定位的质跃,如何使之衔接于台湾当前的大陆政策和
                 宪政现状,势必引起台湾岛内的争论。首先,台北在其1991年公布的
                 “国家统一纲领”中,将两岸明定为在“一个中国”下两个“对等政
                 治实体”,而1997年行政院对海内外发布的“一个分治的中国”的说
                 明,也只强调两岸分治的现实,并无将“一个分治的中国”推向中国
                 主权分裂、并形成了两个独立国家的层面。李氏的新两岸定位,如何
                 与台北的现有大陆政策相衔接?

                   其次,尽管90年代以来台湾的“中华民国”宪法经历了数次的修
                 改,以使其治权只及于台澎金马,但“中华民国”的主权及于整个中
                 国大陆至今未变,“中华民国”地图仍包括整个中国大陆,行政院现
                 今也维持对中国主权完整有高度象征性的蒙藏委员会。依照李登辉的
                 新两岸定位,“中华民国”不仅治权只及于台澎金马,其主权也只及
                 于台澎金马,“中华民国”等同台湾;要达到这样的定位,必须修改
                 “中华民国”宪法才能达成。作为执政当局,如果不修宪而先行提出
                 这样的政策主张,从宪法的层面讲实属违宪。

                   其三,纵使假设台北最终能成功修改宪法而使得其新两岸定位取
                 得必须的法理依据,但两岸关系问题并非仅是台湾内部的法理问题,
                 而同时是两岸之间的政治问题,只要北京坚决反对这样的定位,有关
                 的定位仍属徒然,而且只会造成台海的紧张甚至灾难。更何况,李登
                 辉在提出其新两岸定位的同时,也重申了台北追求统一的立场。问题
                 是,若然中国已如李登辉所云分裂为两个独立的国家,统一的保证在
                 哪里?统一还没有必然性?这些问题均是他的新两岸定位所没有解决
                 、而又必然会引起北京强烈的疑虑的。



                 四个动机



                   既然李登辉的新两岸定位势必强烈冲击当前两岸关系和挑起台湾
                 岛内的严重争议,为何他又公然为之呢?原因不离以下几种:(一)
                 李登辉的总统任期将于明年3月结束,他希望在其任期结束前尽量将
                 其两岸政策路线明确化甚至合宪化,使后来者不易改变。

                   (二)大陆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快将访问台湾,两岸政治对话势难
                 避免,先将两岸关系定位为“国与国”的关系,可视为台北在两岸政
                 治对话上的率先出击,有助强化谈判的地位。

                   (三)中美关系陷于低潮,美国对华政策有所犹疑,李氏的新两
                 岸定位有借势试探美国对台政策反应的可能。

                   (四)台湾总统选举日期临近,宋楚瑜脱党参选可能性日增,若
                 然真的出现连战、宋楚瑜、陈水扁三雄(许信良太过势弱,可以不理
                 )争霸的局面,连战必须与陈水扁竞争一些“中间偏独”的票源,才
                 能增大胜算。李氏的新两岸定位有助连战吸收这部分的票源。

                   对于上述的四点原因,以李登辉一向的深沉计算,相信都可能盘
                 算过,然而盘算归盘算,是否能如其所愿,便要看北京如何回应了。
                 从北京一贯坚决反对国家分裂的立场以至迅速的强烈批评看,笔者对
                 李登辉的新两岸定位并不抱乐观的态度,只希望不要因此再挑起两岸
                 巨大的波涛便稍可称庆了。



                 (作者为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研究统筹员)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97.248.166]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9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