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fzx (那一年七月), 信区: HotNews
标  题: 台湾苍白无力的吓阻战略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Jul 19 06:42:21 1999), 转信

转自未明空间
台湾苍白无力的吓阻战略                                                           
进入90年代以来,台湾当局公开放弃“武力反攻大陆”的口号,全力奉行防卫政策,       
意欲通过新一轮整军备战,建立“足以吓阻敌人的有效武力”,借此维护台湾安全,       
这就是所谓的“吓阻战略”。不可否认,台湾当局实施“吓阻战略”,其军备水平         
将进一步提高,这对祖国和平统一事业会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但是,从战略全局         
的角度分析,其“吓阻战略”根本不具有可行性,因为台湾在政治、经济、军事、         
自然条件等诸多方面存在着无法弥补的致命弱点。 其一、自然资源匮乏。                
台湾岛内已发现的矿藏虽有100多种,但真正具有开发价值的不过十几种,且储量          
不大,可用于发展现代军事工业的矿产更是十分有限。岛内所需能源有80%以上靠          
进口,一些工农业基本原料对进口的依赖程度正在逐年加深。1976年,台湾煤、原         
油等能源的自产能力还占总需求的24.2%,至1997年时已降至6%以下,煤在同期则          
从9.4%降至0.5%以下,原油从1.09%降至0.35%以下。台湾是一座孤岛,四面环水,         
很容易被封锁,而各项战略物资均需海上运输,战事爆发后要得到战争物资的充足         
补给极为困难,届时,煤、石油、钢铁等必需物质的供应就会出现紧张局面,从而         
严重影响台湾的作战能力。 其二、战略空间狭小。                                    
承受一场战争需要一定的战场,更需要兖足的迂回作战空间。台湾岛南北长394公          
里,东西最宽处为144公里,总面积仅有3.578万平方公里,而且山地、丘陵地、台         
地占了总面积的3/4,缺乏战略回旋余地。岛内东西交通不便,南北交通虽然发达,        
但河流纵横,桥梁众多,山商路险,隧道遍布,一旦遭受导弹、航空兵火力打击,         
很容易陷于瘫痪状态。这将严重影响其兵力兵器的机动,战区、战略预备队将无           
法实施跨区机动支援作战。面对这些情况,台军将不得不提前进行决战,不利于           
保存实力和寻求最佳的决战时机。而且其大兵团之间无法进行协调作战,容易被           
各个歼灭。 其三、经济命脉脆弱。                                                  
台湾的经济主要是建立在海外贸易基础之上的,这种经济模式造成台湾经济不仅           
加工所需原料、燃料都要从海外进口,而且产品更需出口市场。对外贸易几乎就           
是台湾经济的生命线。过分依赖美日市场,使得一些重要的贸易渠道和产业为外           
国资本所掌握;过分虽调出口第一,导致了经济的畸形发展;过分依赖出口贸易,         
造成了经济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两岸经贸活动的增多,台           
湾经济更加离不开祖国大陆。1997年1至10月,台湾对祖国大陆的贸易顺差达              
132.62亿美元,占对外贸易顺差总数的90%左右,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与祖国大            
陆的贸易,台湾对外贸易就会出现高额逆差。一旦战争来临,台湾对外运输遭到           
封锁,资源不能自给,产品无法外销,整个经济将遭受毁灭性的打击。经济上的           
崩溃必然引起台湾战争承受能力的急剧下降。 其四、军事实力有限。                    
台湾现役军队只有40多万,而且因年青人逃避兵役和大量外流,台湾兵源严重不           
足,后备军力更是堪忧。而台军现役的武器装备大多是美国60、70年代提供的军           
火,有的甚至是二战淘汰下来的,他们的役龄大多超过了30年,有些甚至超过了           
50年,已面临严重老化和亟需换装问题,武器装备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空档期,           
其中又以处于“吓阻战略”关键地位的空军最为严重。尽管台湾当局自1994年             
起实施“十年兵力整建计划”,从美、法等国家大量采购武器装备,组建所谓             
“第二代兵力”,而且自1997年起有一定数量的“第二代”武器开始服役。但             
这些武器装备并不是最先进的。它们大多属于80年代的产品,到2003年,“第             
二代”武器换装完毕后,又面临着淘汰问题。台湾的武器装备始终处于被动、             
落后境地。新式武器服役后,还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一是缺乏熟练的操作             
维修人员,影响战斗力的发挥;二是各种武器装备混杂不一,配套性差,难以             
形成整体作战能力;三是武器供应者出于全球战略的考虑和进行技术垄断的需             
要,向台湾出售武器时往往“留有一手”。如台湾从美国购进的“爱国者”弹             
道导弹缺乏监视、预警和定位系统的支持,F-16战斗机没有随机的关键武器等。           
可见,无论从军队数量、后备力量,还是从武器数量、质量来看,台湾不具备             
实施“独立固守”的作战能力。 其五、主要目标暴露。                                
台湾主要有四大港口:一是位于南端的高雄港;二是位于北端的基隆港。其中             
高雄港与基隆港两港口进口货物的装卸总量占台湾的91.1%。如果爆发战争,这            
两港口和台中港势必遭受首波重点打击而处于瘫痪状态。花莲港受吞吐量小、             
交通不便的限制,战时难以担负全岛的补给任务。另外,台军的侦察、观通、             
预警和战管均依赖于先进的电子设备和大型的天线,而这些设施也大多部署在             
“外岛”和台湾西海岸的高地和开阔地形上,目标明显、暴露,位置相对固定,           
且较脆弱,面对大陆,易遭导弹和航空兵火力打击和特工队袭扰破坏,一旦这             
些目标被摧毁,台军作战能力将遭受严重削弱。 其六、军民士气低落。                  
台湾岛内民众意志不一,大多数人不会支持“台独”,更不会支持由于“台独”           
而导致的战争灾难。去年12月8日,台“国防部长”蒋仲苓表示,台军方绝不              
为“台独”而战。美国也多次明确表示不支持“台独”。因此,以军事手段来             
保障“台独”绝对行不通。若因“台独”发生战争,台岛内将会发生政治对抗,           
甚至引起内部的流血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真有人为“台独”而战,也不 
可能长久维持下去。1996年初,人民解放军在东南沿海举行三军联合演习,台
湾岛内马上出现股市暴跌,资金外流,大量移民等情况,这充分反映了台湾军
民战争士气的低落。
可见,台湾根本不具备与祖国大陆进行直接军事对抗的能力,其“吓阻战略”
只不过是一种自我安慰而已,不可能在祖国统一进程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如果
台湾当局不搞“台独”,岛内不出现分裂势力与外国势力相勾结阴谋分裂中国
的情况,中国政府将坚定地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台湾问题。
但是,如果台湾岛内果真出现了上述情况,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将不惜使用武
力,坚持捍卫祖国领土与主要的完整。台湾当局者如果仍然执迷不悟,在“台
独”的道路上一意孤行,必将把台湾推向战争的深渊,他们自己也将成为民族
的罪人。

--
※ 来源:.The unknown SPACE bbs.mit.edu.[FROM: 192.17.17.109] 

--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bbs.net.tsinghua.edu.cn·[FROM: seal.bncc.edu.c]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ffzzxx.bbs@bbs.net.t]
※ 修改:.fzx 于 Jul 19 06:42:49 修改本文.[FROM: heart.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412毫秒